恐艾症到底是愛滋病感染徵兆還是心理問題 靠愛滋病檢測能脫恐嗎

2021-01-10 恐艾幹預中心

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自2008年底成立開始,迄今十多年,一直在從事性病愛滋病恐懼症相關研究工作,臨床幹預了無數愛滋病恐懼症患者,並收集了大量的實戰經驗。在這裡,張老師想明確告訴大家,愛滋病恐懼症是一個非常複查,且有明顯波動反覆的多屬性神經症,其危害能力較之單一的焦慮,強迫,抑鬱和軀體化障礙,會更加的突出。愛滋病恐懼症患者理應在受到愛滋病信息刺激以後,就儘可能採取迴避姿態,以避免在刺激以後攝入大量矛盾錯誤的愛滋病信息,導致產生驚恐障礙,轉化為慢性廣泛性焦慮,從恐艾傾向變成恐艾症。如果在刺激初期就接受科學脫恐指導,而不是一味靠檢測或者是安慰,又或者是自認為的搜得越多看得越多問得越多,就能更快脫恐這樣的錯誤思維,幹預及時介入,過早進行心理預防,趁愛滋病恐懼症還沒有完全形成,那麼相對就會更好控制一些。一旦形成恐艾症,並且有泛化的趨勢,那可能就需要花上幾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進行幹預和調整心態了。

愛滋病疫情防治也開始重視心理方法運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檢測對愛滋病恐懼症的緩解有一定意義,特別是在可能存在高危的前提條件下,在愛滋病窗口期後兩家不同的醫院,或者兩種不同的方法檢測,就足以證明生理上並沒有遭受感染,樹立愛滋病恐懼症的相對安全信號。但是相對安全信號不是能夠讓人脫恐,只能暫時讓人忘記痛苦,瞬間舒爽,這其實是一種精神鴉片。如果檢測以後不再留戀於網絡,及時抽身,這個時候恐艾症的波動階段就會因迴避行為和刺激源降低,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一個相對狀態。

這時候一定需要務必注意愛滋病信息的再攝入和再注意,然而目前手機作為一個每天必須使用的工具和道具,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我們曾經使用過手機搜索過愛滋病相關信息,哪怕是一兩次。大數據就通過信息繭房捕捉到了我們,開始不斷推送一些愛滋病相關的文章,這其中有不少文章並非健康科普類知識,而是一些自媒體撰寫的小故事。諸如誰在進行愛滋病檢測以後本以為沒事,多年以後病發了,誰在進行愛滋病檢測的時候遭遇了假貨,殃及了整個家庭,還有的自媒體文章就開始從自我感覺入手,強調愛滋病初期的症狀,強調皮疹,淋巴腫大,腹瀉,低燒等常規症狀都可能是感染了愛滋病,還有的則強調抽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針頭等等,對於一個沒有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基礎的普通人,才剛受過相關的心理創傷,一不小心看到這樣的推文,很難不在心裡犯嘀咕。

愛滋病知識和心理診斷合併才能幫助恐友

相對安全信號這時候它的弱點就開始暴露了。既然稱之為相對安全信號,就證明它並不穩定,以至於有不少恐艾症患者被動接受了大數據傳遞的愛滋病信息,在網絡上忍不住去溝通交流愛滋病相關信息時,容易因二次刺激導致相對安全信號過快消失。如果一個愛滋病恐懼症患者沒有其他更核心的脫恐方法的時候,他就只能繼續選擇檢測,然而這個時候愛滋病檢測給予其的安全感就會越來越低。我們在恐艾幹預的過程中經常發現,很多愛滋病恐懼症患者進行愛滋病檢測遠遠大於兩次,甚至部分恐艾程度嚴重的,檢測次數已經幾百餘次,以至他在整個省、市、縣區疾控和醫院都成為了知名人士。醫生為他反覆檢測操碎了心,他自己也過得非常痛苦難以自拔。如果從一開始就設置一條以徹底脫恐為目的的脫恐預估方式,總比按照自己的感覺走更好。

正是現在網絡上各種說法太多了,而醫學理論假設和實踐的分界線又十分模糊,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可能就會有不同的傾向,造成了愛滋病恐懼症恐友大腦裡面的分裂意識不斷加重,有的甚至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兩個甚至多個小孩在打架。大數據在不斷推送一些帶有明顯焦慮誘導的視頻或文字內容,敏感的心態不斷被強化,我們不建議大家長期滯留於網絡上被溫水煮青蛙,那樣就會越來越偏離正確的方向。我們發現,大部分來到恐艾幹預中心預約老師的恐友,都是把中心當成最後一根稻草了,這著實也提升了中心的壓力。因為很多檢測很多次,也諮詢了很多醫生,還是沒有解決他的痛苦。心病還須心藥醫,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恐友們能早幾個月來到中心,或許也不會弄成最後的強迫狀態了。

遠離網絡謠言將加速脫恐速度

恐友們在網絡上自由放飛自我,也是苦了很多真心幫助恐友的志願者。我們都知道,和恐友進行一對一溝通,在每一個恐友都花了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的時間。他們認真閱讀恐友的留言內容,並沒有走形式的簡略回復,對於恐友的追問,他們都一一詳細解釋,他們深度去了解和體驗恐友的痛苦,這份精神著實可貴。但是大量的負能量對志願者本身也是一種極大的心理反噬。如果大家都能明白在搜索平臺上多搜一分鐘,就多給自己一分負能量,一分錯誤的誘導,甚至每天還多幾十條的愛滋病信息推送,極大的影響我們正常的脫恐,試想我們還會這麼瘋狂執著的去反覆搜索和詢問麼。有這樣一大把時間,不如將一切都建立在給自己定一個真正的脫恐計劃。

請記住,任何成長都需要經歷痛苦,有足夠時間和正念的支持,徹底脫離愛滋病恐懼症,也不例外。

相關焦點

  • 除了愛滋病檢測和高危風險評估 恐艾症諮詢者靠什麼徹底脫恐
    像咱們恐艾幹預中心很多前來面詢電詢的恐友,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為被動口交接吻和推油打飛機是屬於高危行為,可是在網上和其他恐友探討下來,一下子就覺得自己發生的邊緣行為都極有可能感染。還有的恐友,本來覺得自己就兩三周窗口期也就行了,實在心理不過關,那麼就四到六周去醫院疾控,正規實地的防艾組織或者自己信任的個人或公司那裡進行愛滋病抗體篩查檢測。
  • 如何走出恐艾症?親密關係決定了愛滋病恐懼症脫恐走向
    不論是十多年愛滋病恐懼症諮詢者脫恐過程的實證研究,還是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老師平時為已經脫恐的恐友進行親子教育或者是婚姻情感幹預的工作經驗,都會重點關注和評估老師們與諮詢者的信任關係質量,這個關係的質量是影響具體一對一溝通效果的重要因素,關係越穩定越深厚,建立的羈絆越緊密,對恐友脫恐的速率,幫助恐友樹立信心都是有明顯的影響,其重要性在恐艾幹預的中後期是超過一般諮詢技術技巧
  • 恐艾心理嚴重如何自救 掌握愛滋病傳播途徑和窗口期等知識有必要
    從事一門交叉學科的相關工作,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每一位醫生老師既要在愛滋病防治一線工作,學習大量的愛滋病防治知識和技能,也需要參與臨床心理的學習培訓和督導,這樣一方面在愛滋病和恐艾知識上將公共衛生圈最新最客觀最中肯的觀點傳遞給志願者和恐艾人群,另外一方面在心理層面也加速恐艾症人群對症狀和心理應激反應的認識,促使合理利用對應有效的心理幹預方法減緩減少痛苦,並最終脫恐。
  • 最靠譜的脫恐資料 是陳曉宇醫生親口告訴你不會感染愛滋病
    最靠譜的脫恐資料是什麼,就是陳曉宇醫生花了幾十分鐘時間聽了親愛的你談了你因為什麼原因恐艾,具體是什麼情況後,親口告訴你不會被感染愛滋病。很多人總覺得到處看文章,看完絕對不恐艾,事實上在網絡上看文章,看到的都是對症狀的描述,什麼恐艾最嚴重的症狀,恐艾到崩潰不敢去檢查,嚴重恐艾的身體變化,一步一步把自己引導到了症狀關注這一塊,檢測多少次都不相信,也難怪很多醫生說恐艾的都是神經錯亂。陳醫生想說,恐艾症狀都是嚇出來的,恐艾的人有幾個是真病呢。找陳老師面詢過或者電話諮詢過的恐友,沒有一個最終被感染了愛滋病。
  • 恐艾的九大錯誤必看 愛滋病症狀都是嚇出來的
    所以,很多受到愛滋病信息刺激的人群就拼命在網上去搜索各種愛滋病知識,覺得我要是把愛滋病知識點統統掌握了,那我就肯定不恐了。但是脫恐大概需要是構架三個方向,愛滋病知識僅僅是脫恐其中一個方向,最可怕的是,網絡上所能搜索到的愛滋病知識都是準確客觀和合理的麼,至少目前來看,大約有一半都不正確。
  • 活在愛滋病陰影中的人……恐艾症來了,它其實是一種精神疾病!
    陳醫生,我到你辦公室坐了一下,會不會感染?和女生相互撫摸了一下,會不會感染…… 視頻中陳曉宇介紹的最嚴重的一個恐艾症患者來自福建,酒後在娛樂場所有性行為後,就一直無法擺脫對愛滋病的恐懼,6年沒有下過樓,覺得外面的空氣中都有病毒,和別人說話也會被感染,而這人還是一位留學歸來的博士。
  • 恐艾幹預中心推出國內第一套《愛滋病恐懼症心理嚴重程度評估表》
    當三觀因為受到愛滋病相關事件後所產生的應激性心理反應,也很難得到恐艾症本身的理解和認識,大部分恐艾人群在反覆花了大量金錢精力去進行愛滋病試紙自測或者進行愛滋病感染風險評估以後,並沒有徹底走出恐艾症,有的開始出現恐懼點的轉移和泛化,導致了社會功能出現嚴重損傷,並且帶來了嚴重的身心類疾病。
  • 恐艾焦慮症強迫症如何自愈 別把植物神經紊亂當作愛滋病初期症狀
    愛滋病恐懼症是一種較為複雜的神經症,受交感神經控制,在腎上腺素的作用下,容易產生應激性反應,引起焦慮障礙,強迫障礙,軀體化障礙等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主要是由刺激應激程度大小,人格傾向,愛滋病知識穩定程度有關,和愛滋病檢測沒有直接的關係。
  • 愛滋病信息引起的恐艾強迫焦慮軀體症狀到底是什麼原因
    很多愛滋病恐懼症恐友遲遲脫不了恐,基本是糾結症狀問題。作為國內最早的實體脫恐機構,唯一一個承接國家愛滋病恐懼症研究項目的組織,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針對數百名愛滋病恐懼症患者進行了跟蹤研究,大約有80%的愛滋病恐懼症患者都因為身體出現了很多無法用生理解釋的症狀問題,無法釋懷。
  • 恐艾症比愛滋病更厲害嗎?陳曉宇告訴你恐艾心理諮詢一招判斷愛滋
    ,不是因為我特別能扛,而是因為陳醫生熱愛做艾。陳醫生專業一線做艾二十年,必須讓你滿意,必須讓你徹底了解艾,對抗艾,戰勝對愛滋病的恐懼。做艾這麼多年,陳醫生花了一個小時認真了解的這名恐友情況以後,就沒有判斷錯一例愛滋病感染風險案例,說你沒問題,你就沒問題。因為,陳醫生只有對你真正了解熟悉後,才會給你明確肯定的答覆。真正了解熟悉不是靠才見面就了解,也不是靠簡單描述問題就了解,是必須有詳細的一對一溝通,深入的溝通。
  • 消除愛滋病恐懼症最好的辦法,就是微笑面對恐艾,加油奧利給!
    不少恐友會在一對一電話諮詢時問我,親愛的陳曉宇醫生,我現在全身都是症狀,多久才能脫恐,這種感覺太難受了。陳醫生非常能夠理解大家的感受。恐艾每一天都度日如年,明明用愛滋病試紙已經檢測了多次了,但還是無法擺脫感染愛滋病的疑心和恐懼。
  • 愛滋病百科!恐艾症患者,這些理由讓你不再恐艾
    恐艾症 恐艾症又叫愛滋病恐懼症,是一種強烈恐懼愛滋病的心理疾病;恐艾症患者常常會懷疑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或者是非常害怕自己感染愛滋病,從而產生的一些怪異的強迫症表現
  • 恐艾強迫症:明知道不可能感染愛滋卻還在擔心 那就是安全感不足
    有的靠這樣的方式暫緩了痛苦的程度,但是並不是每一位恐友都能靠愛滋病檢測和安慰,就可以脫離恐艾。怎麼判斷有沒有真正徹底脫離恐艾呢,就看是不是還滯留在有關愛滋病信息的圈子裡。如果不是從事愛滋病相關工作人員,一直呆在這個飽受負能量的圈子裡,幾乎都還是想繼續從各種言論中去汲取一些安全信號。
  • 走出恐艾症真那麼難麼?非也,少關注愛滋病症狀多講究科學認知
    畢竟,沒有一位恐友非常熱烈的願意和希望,自己總是帶著這樣的波動去生活工作,都是恨不得一下自己的心理立馬就穩定下來,都是恨不得聽到愛滋病三個字,就仿佛這東西離自己很遠,和自己沒有關係一樣。同時,當將科學方法作為主要脫恐判斷的標準,而不是靠自我主觀臆斷的感覺去嘗試脫恐,積極以一顆自然的心態辯證看待脫恐過程,不是認為突然一下子自己就頓悟不再恐艾了,那勢必反而還更容易脫恐。如下我們就利用我們在恐艾幹預過程中的一些經驗給自主學習的恐友提供一定的脫恐參考。
  • 為什麼恐艾症患者會產生愛滋病症狀?原來都是負向情緒壓抑所致
    恐艾恐的一身病,這句話詮釋了恐艾症患者無比艱辛沒有辦法被常人理解的心酸恐艾史。在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接待的預約恐友中,絕大部分都會主訴自己在高危以後有一大堆類似於愛滋病初期症狀的軀體化反應。他們總是熱衷於如何一招判斷愛滋,又很在乎哪些行為不用恐艾,也會選擇長胖了能排除愛滋讓自己寬心。
  • 反覆糾結愛滋病症狀恐艾 不如好好相信一個防艾醫生彼此建立關係
    很多醫生老師,或者說是論壇貼吧及群的志願者,都會覺得已經反覆回復了這個問題很多次,理應應該可以理解並且脫恐了,為什麼還是那麼恐懼,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是恐艾症恐友自己都會覺得,只要我問的次數足夠多,問的人次足夠多,由大數據支撐,那麼我也應該就能脫恐吧。事實上,結果卻讓醫生老師和恐艾症恐友都會失望,一段時間後,恐友又會就同樣的問題再次反覆詢問和驗證。
  • 「我到底得沒得病」!無法停止的愛滋病恐懼,恐艾症患者的掙扎
    最直接的表現是,患者明確接觸過愛滋病患者,接觸的過程屬於正常交往,不會導致感染,但恐艾者自此便會疑神疑鬼,總是在擔心自己可能會患上或者已經患上了愛滋病。他們會選擇不停地去做檢測,拼命地尋找有關此類的信息。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等多方面呢的心理疾病。
  • 恐艾快速產生的症狀證實與愛滋病無關 卻和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郭老師在恐艾幹預中心的諮詢和文章中都有多次談到身心議題,由於精神心理的因素,很多壓力都可以造成我們軀體生理功能的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僅是我們能感受的某些症狀,比如心慌、難受、頭暈、腹瀉等不適,還可以造成心血管、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全身所有系統的功能紊亂。在蔣蔚教授的研究中發現,這種精神心理的因素會造成我們軀體在血液、血管和功能上的異常,包括糖代謝異常、皮質激素類的變化。
  • 泡魚溫泉能傳染愛滋病嗎?
    因此,不必擔心感染上愛滋病和肝炎病毒。不過,泡溫泉時注意衛生防護是應該的。 如何克服「恐艾症」 並不是所有的愛滋病恐懼症(即「恐艾症」)都可以簡單的歸到某一類恐懼症,很多患者是多種表現同時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綜合的心理治療。
  • 未被陽光照射到的「恐艾」群體
    從第一次性行為後,伊沙莉白開始了她的「恐艾」之路。儘管明知男友不可能是愛滋病毒攜帶者,她還是遏制不了自己的恐懼。伊沙莉白說,「這是一種心理活動,更可以說是精神疾病」。「恐艾源於人們對愛滋病的恐懼」「恐艾就是恐懼自己得愛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