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莫斯科公國成為擺脫蒙古族統治、獲取民族獨立的核心力量

2021-01-08 唯心史官

15世紀中後期,經歷蒙古貴族二百多年的統治,羅斯各公國反抗蒙古貴族的殘暴統治、爭取民族獨立與自由的願望日漸強烈。

這時,一個從莫斯科城發端成長起來的莫斯科公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領導羅斯民眾擺脫蒙古族統治、獲取民族獨立的核心力量。

莫斯科公國地圖

(一)莫斯科城

沙皇俄國是一個歐洲國家,它源於莫斯科公國。

馬克思說:「現代的俄國只不過是莫斯科公國的變形而已。」

歷史文獻中最早提到莫斯科城是在1147年,當時它還只是一個偏僻的村落,屬於弗拉基米爾公國的領地。

這一年,大公尤裡·多爾戈魯基在今天的克裡姆林山上用木頭圍起一座小城堡,整個莫斯科城就建在七座這樣的山上。

1263年,當時的弗拉基米爾公國大公把莫斯科封給了自己的幼子丹尼爾,莫斯科從此成為獨立的公國。

莫斯科公國的興起與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有著極大的關係。

12世紀莫斯科公國地圖

莫斯科位於伏爾加河的支流莫斯科河上,地處東北羅斯的中心,是全羅斯陸路和水路交通的樞紐地帶,羅斯各地的商品貿易運輸大都要經過莫斯科。

莫斯科大公從過往商人身上徵收的過境稅比任何大公都要多。

莫斯科城四周圍繞著茂密的森林,和金帳汗國之間有梁贊公國和下諾夫哥羅德公國相隔,因此較少受到蒙古騎兵的襲擾;北部和西部與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斯模稜斯克公國相鄰,使其免受瑞典人,立陶宛人的威脅,莫斯科成為相對安全的地區,越來越多的羅斯人因逃避戰亂來到莫斯科定居。

人口的增長促進了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不僅增加了大公的收入,還有利於增強軍事力量。

最初的幾位莫斯科王公便已開始收買和兼併鄰國的土地。

到14世紀初,莫斯科公國的領地已擴大了一倍。

(二)實力壯大的過程

1325年,伊凡一世繼位出任莫斯科公國大公,豐厚的過境稅使其變得相當富有,因而獲得「卡裡達」(「錢袋」)的綽號。

伊凡為人十分狡詐殘忍,慣於以諂媚逢迎耍政治陰謀。

他一方面以饋贈貴重金銀財寶為手段博得金帳汗和他的妻妾及近臣的歡心,另一方面則乘機東兼西並,剷除異己,擴充勢力。

伊凡極力拉攏羅斯的大主教彼得,在莫斯科為其建築豪華的教堂和住宅。

1326年,繼任的大主教便把教會駐地從弗拉基米爾遷到莫斯科,莫斯科自此成為羅斯的宗教中心,勢力大為增長。

1327年,位於莫斯科西北方的特維爾公國因不滿蒙古軍隊的劫掠,爆發了反抗蒙古人統治的叛亂。

伊凡向金帳汗毛遂自薦,自告奮勇要去鎮壓叛亂。

他親自率領金帳汗大軍前往特維爾公國鎮壓起義,並將特維爾大公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趕出特維爾公國,一舉剪除了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

1328年,金帳汗冊封伊凡為「弗拉基米爾大公」,同時授權他代理金帳汗國徵收全羅斯的貢賦從此伊凡成為眾羅斯大公中的首領。

這樣,伊凡一方面可以堂而皇之地假借平定叛亂為名兼併羅斯土地,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職權截留大量的貢賦為己所用。

伊凡統治時期,莫斯科公國的版圖大大增加到1340年他去世時,被他兼併的城市和村莊已達上百個,其經濟和軍事力量也達到鼎盛,未來俄羅斯帝國的版圖已基本形成。

金帳汗國對莫斯科公國也不敢小視。

後來,伊凡的孫子德米特裡繼位,他大興土木,重新修建了莫斯科內城,將原來的木質城牆拆掉,改用石頭砌牆。

新的城牆長約2公裡,寬約3米,高近4米,城牆上還建有塔樓、碉堡臺和鐵門。

這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座工程巨大的石質建築,莫斯科內城從此變成一座易守難攻的城堡,安定的環境吸引周邊更多的人來此定居,莫斯科日漸變得人丁興旺、繁華強大。

在對外交往方面,德米特裡大公通過威逼利誘、軟硬兼施等手段,強迫羅斯境內其他的公國服從其領導,莫斯科大公得以一直佔有「弗拉基米爾大公」的稱號和特權。

而此時金帳汗國則由盛轉衰,內部各派勢力為爭奪汗位相互攻伐,從1360-1380年僅20年間就走馬燈般換了14個汗,汗國內部出現了分裂,內鬥此起彼伏,國力大為下降。

德米特裡意識到,和金帳汗國分庭抗禮、擺脫蒙古人統治的時機已經到來了。

相關焦點

  • 伊凡三世的領導下,莫斯科公國成為羅斯地區的中心
    公元15世紀中後期是莫斯科公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半個世紀當中,莫斯科公國在瓦西裡二世、伊凡三世以及瓦西裡三世三代君主的領導下,逐漸成長為了整個羅斯地區最為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並且在公元15世紀70和80年代,莫斯科公國在伊凡三世的英明領導下,充分利用金帳汗國內部政治勢力分裂的形勢,成功徹底擺脫了蒙古人對羅斯地區200多年的高壓統治,使得羅斯地區和人民獲得獨立自主的發展機會。伊凡三世作為羅斯大公在整個莫斯科公國不斷發展壯大,以及率領羅斯人民擺脫蒙古人的統治鬥爭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伊凡三世時期莫斯科公國空前強大,蒙古在羅斯地區統治局面終結
    伊凡三世時期,莫斯科公國已經兼併了羅斯地區強大的諾夫哥羅德和特維爾兩大公國,整個羅斯地區的統一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莫斯科公國也在兩大公國的加持下愈發強大,由此對於徹底清除蒙古人在羅斯地區的統治勢力,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獨立有了充分的條件。
  • 伊凡三世的苦心經營下,這個莫斯科公國欣欣向榮
    隨著莫斯科大公時期統治基礎以及統治集團內部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型的政治體制正在醞釀並且最終形成。莫斯科大公國在公元15世紀末期以及16世紀初,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對於整個羅斯地區的強力統治,由此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也基本形成。
  • 莫斯科公國為啥能推翻金帳汗國?女人的力量!
    蒙古鐵騎踏入歐洲後,建立了強大的金帳汗國,統治了今日俄羅斯的大片土地。後來,莫斯科公國崛起,推翻了金帳汗國,發展成為強大的沙俄帝國。有些人認為,莫斯科公國是金帳汗國的藩屬國,類似於中國和朝鮮的關係,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 蒙古西徵時還是小村落,莫斯科公國為什麼能統一俄羅斯?
    莫斯科是一座擁有800年歷史的城市,作為莫斯科公國的都城是在13世紀,在此之前的莫斯科就是一個木製的小村落。蒙古西徵時,撥都消滅梁贊公國後,一個月內就攻佔了包括莫斯科在內的十多個城鎮,可見12世紀的莫斯科規模狹小、不堪一擊。
  • 僅四百年,從小公國到橫跨亞歐世界帝國,沙俄擴張為何如此瘋狂?
    俄羅斯最開始只是東歐的一個柔弱小國,這個小國從誕生之初就寄人籬下,它由弗拉基米爾大公國分封而成,由於它位於奧卡河的支流莫斯科河畔,本身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自然條件,經過百年發展,在13世紀,它已經是各俄羅斯中擁有顯著地位的國家——莫斯科公國。
  • 17世紀莫斯科歷史的縮影:《莫斯科城堡克裡姆林宮圖》
    1663年《莫斯科城堡克裡姆林宮圖》 「莫斯科大地之上,唯見克裡姆林宮高聳;克裡姆林宮之上,唯見遙遙蒼穹。」在現實之中,擁有世俗與宗教文化遺產的克裡姆林宮先後是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蘇聯和俄羅斯聯邦的權力中心,也是俄羅斯從城邦公國發展成橫跨歐亞大陸的遼闊帝國的見證,更是俄羅斯歷史、建築、藝術、信仰的結晶,被譽為「世界第八奇景」。 始建於1156年的克裡姆林宮是莫斯科城的起源點,也是莫斯科城中心的內城,16世紀以來成為莫斯科城圖描繪的重要對象。
  • 帝國、王國、公國、蘇丹國、沙皇國等國家有何區別?在於國家元首
    王國是國王統治的國家。在歐洲歷史很長時間,除了個別國家是皇帝統治的帝國,其餘國家都是國王統治的王國,例如英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西班牙王國、葡萄牙王國、瑞典王國、荷蘭王國等等,這些國家的國家元首都是國王。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遼國亡於12世紀之初,莫斯科公國成立於13世紀之末,兩者相差150餘年,遼國沒有對俄國產生影響,相反蒙古帝國四大之一的金帳汗國一度統治俄羅斯地區,為何俄國卻還將中國人命名為契丹,而不是命名為蒙古?其實,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契丹歷史。
  • 國名趣談6:公國的歷史演變,世界上僅有4個公國,國家雖小卻富甲天下
    帝國分裂後,歐洲大陸被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瓜分,大批的貴族都沿用以前的封號,統治相對獨立的領地,有侯爵的侯國和公爵的公國。列支敦斯登親王的領地延續到今天成為列支敦斯登公國。公元400年後日耳曼人入侵,先後成為法蘭克王國和查裡曼帝國的一部分。公元963-1354年,先後為神聖羅馬帝國阿登伯爵、盧森堡伯爵和盧森堡公爵的自治領地。15-18世紀曆受西班牙、法國和奧地利統治。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盧森堡為大公國,由荷蘭國王兼任大公,同時又是德意志同盟的成員。1839年倫敦協定承認盧森堡為獨立國家。1868年實行君主立憲制。
  • 普魯士本非德意志民族,為何卻能統一德國?
    古代普魯士的起源地也不在如今的德國境內,而是在以波蘭的格但斯克(但澤),和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為核心的地區。 從13世紀開始,由德意志貴族組成的條頓騎士團用武力徵服古普魯士人,再通過聯姻方式成為德意志的一個邦國,進而統一了德意志。
  • 拿破崙和希特勒攻不下莫斯科,蒙古人卻能,原因是什麼?
    但莫斯科常住人口約1230萬,佔到俄羅斯總人口1.46億的約8.42%。我們北京雖然也是大都市,但佔全國人口只有約1.55%。莫斯科在俄羅斯的人口和經濟分量,大概相當於我們北上廣深的總和。總體上俄羅斯比中國人口密度小多了,但是莫斯科卻非常擁擠,這個一個人口分布不均,高度集中在大城市的國家。
  • 越南民族性格形成的歷史因素
    「北屬」這一歷史所造就的獨立意識、敏感戒備心理,以及在中原文化薰陶下形成的價值觀念,成為越南民族性格的核心要素。隨著「南進」的推進,越南民族性格表現出對外擴張、英勇尚武的特徵。在反抗法國殖民入侵過程中,越南民族性格中的愛國主義、反抗精神開始迸發,越南民族性格的浪漫主義則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中得以形成。
  • 成吉思汗神話:13、19世紀蒙古族史傳文本思維結構解析
    一個民族是以分化了的思維,或理性地或審美地或宗教地對待神話,還是依然將神話或神話的思維方式有意無意地「整合"於自己的文化中,實際已顯示了其文化的不同與思維結構的差異。公元13世紀,蒙古族以統一的蒙古汗國的身份登上了當時中國風生水起的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