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民族性格形成的歷史因素

2022-02-06 民族歷史文化
越南民族性格形成的歷史因素

張桐琿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100088

【摘要】:歷史因素對越南民族性格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北屬」這一歷史所造就的獨立意識、敏感戒備心理,以及在中原文化薰陶下形成的價值觀念,成為越南民族性格的核心要素。隨著「南進」的推進,越南民族性格表現出對外擴張、英勇尚武的特徵。在反抗法國殖民入侵過程中,越南民族性格中的愛國主義、反抗精神開始迸發,越南民族性格的浪漫主義則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中得以形成。

【關鍵詞】:越南 民族性格 歷史因素

「北屬」時期

「北屬」時代持續千年,中原王朝在越南當地設置官府,派遣官吏,推行郡縣制度,越南開始進入封建時代。當中原王朝處於強盛時期,越南的割據勢力暫時得到控制,而在中原王朝的影響力衰落之時,越南的割據勢力則乘勝崛起。到唐宋五代時期,越南逐步擺脫中原王朝的控制。這種歷史傳統培養了越南獨立意識、使越南民族不僅對獨立有著強烈的自豪感,也對獨立有著強烈的願望。在這一歷史傳統的影響下,獨立意識逐漸成為越南民族的重要思維,也逐漸成為其民族性格的核心要素。

「北屬」時期,越南逐漸產生了「南北」觀念。在交通極不方便的古代,作為中原王朝最南邊郡縣的越南對「南」和「北」的感受自然更為強烈。越南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之後,與中原王朝的文化聯繫日益緊密,政治關係逐漸深化。無論是3世紀時北方人士南下越南避難,還是7世紀時唐朝在越南設立安南都護府,都強化了越南民族對「南」和「北」的認知。因此,地理、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南北」觀念形成並且逐漸深入人心,成為「北屬」時期越南非常重要的世界觀。在越南的「南北」觀念裡,「南」和「北」分別用來代表越南和中原王朝,「南人」和「北人」分別指稱越南人和中原人。又由於中原王朝相對越南而言是文明中心,中原王朝也在事實上左右了越南政治的發展,因而這種「南北」觀念有著更加深刻的內涵。「南」和「北」除了具有地理上的差異,也具有力量強弱的對比,「南」較「北」落後,「南」受「北」影響,「南」和「北」是邊疆地區與中心地區的關係。這種「南北」觀念促使越南一直將「北」作為參照,視「北」為強者,從而逐漸形成了畏懼中原王朝的心理,而這種心理通過神話傳說、歷史著作、歷史博物館等方式得到強化,在越南民族中世代傳承,從而造就其十分敏感戒備的民族性格。

一、「南進」侵略時期

由於自然地理的限制,越南向外拓展生存空間的欲望十分強烈,但北部的強國不可輕易挑釁,而東為茫茫大海,西為崇山峻岭,遂向南擴張成為其最佳的選擇,故武力徵服佔婆和真臘便成為「南進」的主要內容。1471年,黎聖宗將領土邊界推進到今富安省、慶和省交界的石碑山。1653年至1693年,廣南政權吞併佔婆餘下的領土,將領土版圖擴張至今慶和省、平順省和寧順省。17世紀下半期至18世紀上半期,通過武力介入真臘王位紛爭,越南的廣南政權取得了真臘的半壁江山。19世紀,阮朝繼續與暹羅爭奪真臘的控制權,曾一度完全兼併真臘。通過「南進」的武力徵服和擴張勢頭,越南將版圖擴張至今越南南部。在「南進」過程中,越南形成了向外擴張的歷史傳統,也逐漸具備了對外擴張的慣性思維,因而其民族性格中包含著擴張性。與此同時,「南進」導致尚武精神在越南膨脹,從而使其民族性格烙上了英勇尚武的印跡。

「南進」增強了越南民族的優越感。在「南進」的進程中,以儒家文化教化佔婆、真臘等「蠻夷」,似乎成為了越南的一項道德使命。在越南看來,徵服佔婆和真臘是「撫蠻」的重要的內容,而「撫蠻」的目的並非欺壓,而是對「蠻夷」的施恩教化。隨著「南進」的推進,越南民族在文化上的優越感日臻加強,在政治上的優越感也開始逐步顯露。自前黎朝開始,越南極力將佔婆、真臘變為其藩屬。隨著「南進」的勝利,越南建立了自身的宗藩朝貢體系,儼然成為區域內的一個中央王國,其區域中央王國的心理從此開始膨脹。因此,在「南進」過程中,越南的優越文化心理得到極大滿足,並逐漸演變為區域中央王國的心理,其民族性格中的大越民族主義也得以強化。

二、法國殖民時期

自法國1858年派聯合艦隊炮擊峴港開始,越南進入了長達百年的抗法鬥爭時期。1858年至1884年,法國不斷發動侵略戰爭,迫使越南籤訂不平等條約,先後侵佔越南多個地區,並建立了殖民統治。法國的殖民入侵不僅使越南喪失了主權和獨立,而且使越南的國家分裂加深。在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面前,越南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並將矛頭指向了外來侵略者。在一百餘年的鬥爭中,為反抗外來侵略和爭取民族獨立,越南各個階層先後登上了鬥爭的舞臺,雖然屢遭失敗,但從未停止戰鬥,其民族性格中追求獨立的心理意識不斷得到強化,愛國主義、抗爭精神不斷迸發,發揮了支撐民族生存的作用。與此同時,持續的鬥爭狀態讓越南的民族性格更加英勇尚武,而先後戰勝強大的法國、日本和美國的歷史,使其民族性格中融入了「無敵」思維的成分。

在入侵越南的同時,法國也著手將柬埔寨和寮國置於其「保護」之下。19世紀90年代,法國成立了「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將越老柬三國納入殖民統治體制之中。聯邦推行統一的財政制度、稅收方法、貨幣,建立統一的司令部,使越老柬三國結成了一種聯邦形式的「特殊關係」。儘管如此,越老柬三國在聯邦內部的地位並不平衡。法國將越南作為統治印度支那地區的基地,聯邦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分別設在越南的河內和西貢,由河內的法國總督府管轄駐紮在老柬的法國理事長官或最高專員,西貢等港口轉口柬埔寨和寮國的全部或大部分貿易,河內或西貢的大學或中等專科學校接收柬埔寨和寮國學生。法國在印度支那地區的殖民統治加強了越老柬三國的緊密聯繫,並確立了越南在越老柬三國中的優越地位,促使越南區域中央王國心理再度膨脹,客觀上增強了越南民族性格中的大越民族主義。

【參考文獻】:

【1】潘金娥.越南政治經濟與中越關係前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潘金娥.越南革新與中越改革比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張桐琿,1991.7.8,博士,中國政法大學,100088,中國外交

相關焦點

  • 被稱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是如何形成自身的民族特性?
    前言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勇於追求自由、勇猛且堅韌不拔的民族。這種民族性格的形成,可以說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自然因素、地理因素之外,一個民族的文化也對其民族性格起著很強的塑造作用。
  • 地理、文化、信仰,「戰鬥民族」俄羅斯為何會形成「獨特」的民族...
    各國對俄羅斯的印象差異如此之大也並非空穴來風,那麼究竟是何種因素導致的俄羅斯民族演化成當今殘暴與善良、反叛和服從、注重個性又強調集體的民族性格?今天我們從俄羅斯民族的發展歷史角度一一揭密。一 「戰鬥民族」的性格根源追蹤俄羅斯的性格形成過程就不得不先說說它的民族或者說人種起源,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天「戰鬥民族」的形成與其早期的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從郵票看越南54個民族美女大不同
    佔族又稱佔婆族、佔城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早在公元2世紀就在現在的越南中部建立了「林邑國」,後來又改稱「佔婆」、「佔城」,曾經十分興盛,建立了獨具特色的佔城文化和文明。佔城的古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印度文化的影響,文化藝術十分發達,在越南中、南部地區,至今還保留著許多佔婆廟宇、佔塔和石像等。
  • 從火影忍者來看日本國民性格形成的歷史文化原因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大和民族是一個精神分裂的民族。」這種精神分裂性,又可以說日本這個國家有兩個特質,一個是白天的日本,一個是夜晚的日本。白天的日本是我們印象當中的日本,素質很高,而夜晚的日本則是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一旦到了晚上,大多數的日本人就會卸掉白天的偽裝,那就要放飛自我的節奏。大街上你會看到很多狂放不羈,大喊大叫,踉踉蹌蹌,到處遊蕩的酒鬼。
  • 菜菜東南亞遊 了解越南54個民族 走進越南民族學博物館
    越南的民族竟有54個之多,走入越南民族學博物館,知道一點越南各民族的特色。來到河內的越南民族學博物館(Vietnam Museum of Ethnology),才知道越南的民族竟然有54個之多。印象中只知道中國有56種民族,按照國土比例來看,狹長地形的越南竟分布了54種民族,很令人訝異。紅瑤族的成年禮。這54個民族,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散布在哪些偏遠角落?之前到過北部的沙壩,越南最具有少數民族風情的地區。
  • 越南的民族服飾,美麗的奧黛,竟與我們中國密切相關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越南的民族服飾——奧黛。說到奧黛呢,見過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它和中國的旗袍比較像。那麼奧黛是怎麼成為越南人的民族服飾的呢?它的背後有什麼有趣的文化呢?一起跟小編了解一下吧。01 奧黛簡介奧黛的越南國語字是o dài,喃字寫作「豾」,其實字面意思是「襖長」,即「長襖」的意思。奧黛是越南最受歡迎和廣為認可的民族服裝,是展現民族自豪感的象徵。
  • 越南為什麼會形成母神信仰文化?這裡是「陰性」的文化土壤
    本章著重討論在古代越南農業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越南濃厚的陰性土壤、重母現象,以及古代女性在現實生活中以其對家庭的經濟貢獻而提高自己的形象。與此同時,還探討在母神信仰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所給予女性的精神生活上的支柱。
  • 越南民族服飾:奧黛之美
    到過越南的人們,都會看到這樣一道靚麗的風景,那就是穿著一襲白色越南傳統服裝奧黛的高中女生,這也成為了越南走向世界的一張國家名片。,標誌越南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紅色表示革命和勝利。敢將國旗穿在身上,更彰顯出了越南人民對於自己祖國的一種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這也表現了一個國家的對於各種文化的包容與吸納。
  • 吳振南講師 民族生態文化,柬埔寨文化
    主持科研項目:[1]     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生態扶貧的文化驅動力研究」(項目編號:16BMZ082)。代表論文和研究報告:[1]   《柬埔寨洞里薩湖瓊克裡浮村的越南裔船民》,《世界民族》,2016年8月。文章考察了柬埔寨洞里薩湖流域浮村越南裔船民的社會生活。得出結論認為,受到歷史因素和現實文化隔閡的影響,越南裔船民還難以完全融入到柬埔寨社會中。
  • 華夏民族文化鑑賞:中國歷史文化背景下的越南彩繪瓷
    在成功運用這種技藝的基礎之上,當時的越南工匠又進一步創新,脫離青花,只保留釉上彩的部分,形成新的裝飾手法。從上述工藝分析可見,本文介紹的越南彩繪瓷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另一種是只繪釉上彩而不繪青花。 因青花與釉上彩的結合相得益彰,為這種瓷器創造出獨特的美感,中國人取名為鬥彩以及五彩。
  • 越南街頭摩託泛濫,為何只有日本製造沒有國產?這個教訓不能忘記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的民族大融合,很多其實就是為了和百越族融合,實際上並沒有百越族這個民族,正確稱謂是古越人,指的是南方的各個古老族群,包括如今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多數就是古越人的後裔。而歷朝歷代中原部落都在和南方部落融合,使其併入中華民族,越南人也是古越人的一支,並且歷史上作為藩屬國和中國頻繁交流通婚,因此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和越南人確實存在一定的親緣關係,再加上越南文化傳承於漢文化,從這些因素看來,越南其實和中國關係很密切。也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中國遊客很喜歡前往越南旅遊,來這裡品鑑越南風情。
  • 胡志明一生使用四個重要名字,見證他從普通農民成為越南民族象徵
    在越南無論是重要的政府會議或者是歡慶國家盛世,胡志明的畫像都會伴隨著越南金星國旗一起出現。胡志明獨特的山羊鬍子,弱不禁風穿卡其布外衣外表,看起來與越南普通百姓沒有什麼區別,但胡志明卻是20世紀越南的建國之父,被視為「越南民族的化身」。越南官方描述胡志明是革命人文主義象徵,如領居家伯伯一樣和藹可親,一生都在致力於解放被殖民奴役的越南同胞乃至全世界被壓迫的民族。
  • 中國的傣族和泰國的泰族是一個民族嗎?
    對於多民族國家來說,存在跨境民族是在所難免的事情——比如我國的少數民族群體裡,有多個少數民族屬於跨境民族,甚至我國的某些少數民族,在其他國家是人家的主體民族:比如我國的蒙古族,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並且在俄羅斯還存在一定的蒙古族群體(比如韃靼人、布裡亞特人以及卡爾梅克人),我國的朝鮮族,甚至還是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的主體民族。
  • 走不出越南的本土美味,很少遊客敢嘗試!網友:來歷不明誰敢吃啊
    眾所周知,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於受到歷史文化的影響,再加上氣候環境和各地口味的因素,每一個地方都形成了具有當地地方性的美食文化,對於食材的處理和烹飪上面有著屬於自己的見解和詮釋,每一個地區的地方美食都有自己的專屬味道。
  • 東南亞各國人口及其構成,主體民族傳統服飾哪個最美?
    緬甸官方將「本土」人口分為八大支,135個民族,其實該分法政治因素較多並不確切。其中較大的少數民族有:撣族約佔總人口的9%,克倫族約佔7%,孟族佔2%。緬甸的華人也較多,但未被賦予法定的少數民族地位,在不同地方劃入了不同民族。
  • 越南為什麼要用拉丁字母文字取代漢字
    正是歷史上與中國的特殊關係使越南相對於其他東南亞鄰國一直以小中華自居並優越感爆棚。他們一直強調自己和中原文明同為炎黃後裔,儘管歷史上越南也像其他藩屬國一樣對中國稱臣朝貢,但其國內史書一直記載著:自古南北各帝一方。在古代東亞的宗藩朝貢體制下只有中國君主才能稱帝,藩屬國君主只能稱王。越南所謂的南北各帝一方實際上相當於把自己放到了和中國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 越南女人離不開的四件傳統衣服
    越南女人離不開的四件傳統衣服越南美女,體態早熟性感,性格多情風流,穿戴婀娜多姿,當說到越南女人的服飾,越南人總喜歡用猜謎語來作比比喻:「Cái Thúng mà th?越南人把衣服統稱為áo ,是中文「襖」字演變而來的。因此,越南女人的傳統服飾大部分也離不開中國各個歷史朝代的影響。越南女人的經典服飾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進,但無論如何演變,歸根結底不外是以下四件具有代表性的服飾:áo t? than-四身襖(又稱四身衣)、áo dài-長襖(又稱長衣、奧黛、旗袍) 、áo bà ba-三婆襖(短衫)和áo Y?m-掩襖(肚兜)。
  • 56個民族之傣族
    傣族,亞洲東部重要的跨國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傣族)、泰國(泰族)、撣族(緬甸)、印度(阿薩姆族)、寮國(老族)、越南(泰族)、柬埔寨(泰族)等地,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2000年,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15.9萬人。
  • 越南的傳統服飾奧黛,與中國的旗袍,到底有多少歷史關聯?
    去過越南旅遊的朋友,應該發現了一個和中國旗袍很相似的衣服,那就是越南的奧黛。在越南的大街上,奧黛幾乎隨處可見,深受越南女性的歡迎。從外形來看,奧黛和旗袍確實非常相似。但從具體的作用來說,奧黛又比旗袍更加實用。那麼,越南奧黛與中國旗袍之間,到底有多少繼承關係呢?一、奧黛的前身五身襖,與中國的長襖非常接近首先,我們聊一下越南的歷史發展。
  • 飄逸優雅的越南奧黛美女
    當你去越南旅遊,建議一定要來河內,因為河內的生活不太像一個首都,很平民,卻很適合慢慢去旅遊探訪。奧黛已成為越南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裳者,如衣之長揚也,垂於邊際。」這是古書中對越南國服的形象描述,不過越南現代奧黛的歷史和中國旗袍一樣只有一百來年,最初形態就是清朝旗裝。主要不同之處是開衩到腰際,毫無疑問和越南炎熱氣候有關。大中院校的女子校服定為白色國服,以象徵少女的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