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桐琿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100088
【摘要】:歷史因素對越南民族性格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北屬」這一歷史所造就的獨立意識、敏感戒備心理,以及在中原文化薰陶下形成的價值觀念,成為越南民族性格的核心要素。隨著「南進」的推進,越南民族性格表現出對外擴張、英勇尚武的特徵。在反抗法國殖民入侵過程中,越南民族性格中的愛國主義、反抗精神開始迸發,越南民族性格的浪漫主義則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中得以形成。
【關鍵詞】:越南 民族性格 歷史因素
「北屬」時期
「北屬」時代持續千年,中原王朝在越南當地設置官府,派遣官吏,推行郡縣制度,越南開始進入封建時代。當中原王朝處於強盛時期,越南的割據勢力暫時得到控制,而在中原王朝的影響力衰落之時,越南的割據勢力則乘勝崛起。到唐宋五代時期,越南逐步擺脫中原王朝的控制。這種歷史傳統培養了越南獨立意識、使越南民族不僅對獨立有著強烈的自豪感,也對獨立有著強烈的願望。在這一歷史傳統的影響下,獨立意識逐漸成為越南民族的重要思維,也逐漸成為其民族性格的核心要素。
「北屬」時期,越南逐漸產生了「南北」觀念。在交通極不方便的古代,作為中原王朝最南邊郡縣的越南對「南」和「北」的感受自然更為強烈。越南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之後,與中原王朝的文化聯繫日益緊密,政治關係逐漸深化。無論是3世紀時北方人士南下越南避難,還是7世紀時唐朝在越南設立安南都護府,都強化了越南民族對「南」和「北」的認知。因此,地理、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南北」觀念形成並且逐漸深入人心,成為「北屬」時期越南非常重要的世界觀。在越南的「南北」觀念裡,「南」和「北」分別用來代表越南和中原王朝,「南人」和「北人」分別指稱越南人和中原人。又由於中原王朝相對越南而言是文明中心,中原王朝也在事實上左右了越南政治的發展,因而這種「南北」觀念有著更加深刻的內涵。「南」和「北」除了具有地理上的差異,也具有力量強弱的對比,「南」較「北」落後,「南」受「北」影響,「南」和「北」是邊疆地區與中心地區的關係。這種「南北」觀念促使越南一直將「北」作為參照,視「北」為強者,從而逐漸形成了畏懼中原王朝的心理,而這種心理通過神話傳說、歷史著作、歷史博物館等方式得到強化,在越南民族中世代傳承,從而造就其十分敏感戒備的民族性格。
一、「南進」侵略時期由於自然地理的限制,越南向外拓展生存空間的欲望十分強烈,但北部的強國不可輕易挑釁,而東為茫茫大海,西為崇山峻岭,遂向南擴張成為其最佳的選擇,故武力徵服佔婆和真臘便成為「南進」的主要內容。1471年,黎聖宗將領土邊界推進到今富安省、慶和省交界的石碑山。1653年至1693年,廣南政權吞併佔婆餘下的領土,將領土版圖擴張至今慶和省、平順省和寧順省。17世紀下半期至18世紀上半期,通過武力介入真臘王位紛爭,越南的廣南政權取得了真臘的半壁江山。19世紀,阮朝繼續與暹羅爭奪真臘的控制權,曾一度完全兼併真臘。通過「南進」的武力徵服和擴張勢頭,越南將版圖擴張至今越南南部。在「南進」過程中,越南形成了向外擴張的歷史傳統,也逐漸具備了對外擴張的慣性思維,因而其民族性格中包含著擴張性。與此同時,「南進」導致尚武精神在越南膨脹,從而使其民族性格烙上了英勇尚武的印跡。
「南進」增強了越南民族的優越感。在「南進」的進程中,以儒家文化教化佔婆、真臘等「蠻夷」,似乎成為了越南的一項道德使命。在越南看來,徵服佔婆和真臘是「撫蠻」的重要的內容,而「撫蠻」的目的並非欺壓,而是對「蠻夷」的施恩教化。隨著「南進」的推進,越南民族在文化上的優越感日臻加強,在政治上的優越感也開始逐步顯露。自前黎朝開始,越南極力將佔婆、真臘變為其藩屬。隨著「南進」的勝利,越南建立了自身的宗藩朝貢體系,儼然成為區域內的一個中央王國,其區域中央王國的心理從此開始膨脹。因此,在「南進」過程中,越南的優越文化心理得到極大滿足,並逐漸演變為區域中央王國的心理,其民族性格中的大越民族主義也得以強化。
二、法國殖民時期自法國1858年派聯合艦隊炮擊峴港開始,越南進入了長達百年的抗法鬥爭時期。1858年至1884年,法國不斷發動侵略戰爭,迫使越南籤訂不平等條約,先後侵佔越南多個地區,並建立了殖民統治。法國的殖民入侵不僅使越南喪失了主權和獨立,而且使越南的國家分裂加深。在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面前,越南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並將矛頭指向了外來侵略者。在一百餘年的鬥爭中,為反抗外來侵略和爭取民族獨立,越南各個階層先後登上了鬥爭的舞臺,雖然屢遭失敗,但從未停止戰鬥,其民族性格中追求獨立的心理意識不斷得到強化,愛國主義、抗爭精神不斷迸發,發揮了支撐民族生存的作用。與此同時,持續的鬥爭狀態讓越南的民族性格更加英勇尚武,而先後戰勝強大的法國、日本和美國的歷史,使其民族性格中融入了「無敵」思維的成分。
在入侵越南的同時,法國也著手將柬埔寨和寮國置於其「保護」之下。19世紀90年代,法國成立了「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將越老柬三國納入殖民統治體制之中。聯邦推行統一的財政制度、稅收方法、貨幣,建立統一的司令部,使越老柬三國結成了一種聯邦形式的「特殊關係」。儘管如此,越老柬三國在聯邦內部的地位並不平衡。法國將越南作為統治印度支那地區的基地,聯邦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分別設在越南的河內和西貢,由河內的法國總督府管轄駐紮在老柬的法國理事長官或最高專員,西貢等港口轉口柬埔寨和寮國的全部或大部分貿易,河內或西貢的大學或中等專科學校接收柬埔寨和寮國學生。法國在印度支那地區的殖民統治加強了越老柬三國的緊密聯繫,並確立了越南在越老柬三國中的優越地位,促使越南區域中央王國心理再度膨脹,客觀上增強了越南民族性格中的大越民族主義。
【參考文獻】:
【1】潘金娥.越南政治經濟與中越關係前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潘金娥.越南革新與中越改革比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張桐琿,1991.7.8,博士,中國政法大學,100088,中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