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小編又來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越南的民族服飾——奧黛。說到奧黛呢,見過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它和中國的旗袍比較像。那麼奧黛是怎麼成為越南人的民族服飾的呢?它的背後有什麼有趣的文化呢?一起跟小編了解一下吧。
01 奧黛簡介
奧黛的越南國語字是o dài,喃字寫作「豾」,其實字面意思是「襖長」,即「長襖」的意思。奧黛是越南最受歡迎和廣為認可的民族服裝,是展現民族自豪感的象徵。它給來到這個地方的人們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奧黛在越南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發音,南方的大多數地方念'ow yai',而北方念'ow zai'。奧黛通常由絲綢等柔軟面料製成,上半部分為貼身上衣,突出女性的曲線美;腰部分叉,下半身為前後兩片長長的裙擺,搭配寬鬆的褲子。其設計受到了越南本土文化、中國文化,以及歐美文化的影響。總體來看奧黛確實比較像中國的旗袍,但是奧黛和旗袍的區別,小編之後會講到。
02 奧黛的歷史
奧黛起源於越南歷史上南北朝時期(1533-1592)的割據政權之一廣南國的宮廷服飾。在1744年,順化君主阮福闊下令宮中男女必須穿正面有紐扣的長衫,配長褲。當時的著名文人黎貴惇把這種比較新奇的服飾叫做「豾」。和日本、朝鮮一樣,越南在歷史上也是中華文化的狂熱粉絲,越南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大力推行明清時期的中國服裝。當時的越南貴族和重要官員穿仿中國官服的越服,而民間逐漸流行起了類似清朝旗袍的寬鬆五身襖。
後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越南被法國殖民的時期,早期奧黛尤其受接受現代教育的越南女學生追捧。首件接近現代奧黛的服裝亮相於1921年的巴黎時裝展。1930年,河內藝術家吉祥(Cát Tng)化名黎穆(Le Mur),以傳統五身襖為基礎,結合現代理念設計了一件服裝。這件服裝前後擺拖到地面,利用縫褶和內收的腰部使其更貼合人體曲線。1935年1月,模特阮侍候(Nguyn Th Hu)身穿這種奧黛的照片刊登在報紙上,引起一時轟動。這種款式得到越南文化界的強力推崇,成為了現代的越南國服。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西化服裝暫時消失於人們的視野。直到20世紀50年代,西貢(今胡志明市)的設計師們進一步收緊奧黛,造出了如今更常見的款式。
03 奧黛在越南民間
一般來說,越南女性穿著保守。奧黛散發著優雅,謙虛和美麗的風格。其設計不僅美觀大方,還能確保舒適和自由活動,使得各個年齡段,各社會階層的越南女性都樂於接受它。傳統上,奧黛的顏色可以反映越南女性的年齡和身份。大多數情況下,年輕女性穿白色奧黛,象徵著她們的年輕和純潔。隨著年齡的增長,未婚的成年女性會穿上更柔和的顏色。而已婚婦女則多穿濃鬱,豔麗的奧黛。某些顏色的奧黛常用於出席傳統儀式,例如藍色、紫色和棕色。但是如今有複雜的圖案和設計的奧黛已經成為了越南女性的流行選擇。在婚禮和各種節日期間,這件美麗的服裝廣受歡迎。今天,它已成為越南社會各界女性,尤其是辦公室人員,酒店員工,接待員和空姐們的標準服裝,很多女性也將其用作日常服裝。
海外越僑則有在加州長灘舉行「越南奧黛小姐」選美大賽的傳統。80年代末,奧黛在越南全境復興,當時的一些企業和學校開始將其規定為制服。1989年,胡志明市舉辦了越南奧黛小姐選美大賽,有1.6萬人出席。1995年,在東京的國際小姐選美上,穿著奧黛的常瓊梅榮獲「最佳國服」獎,越南雜誌《新時尚》再度將奧黛譽為越南的「國家靈魂」。隨後奧黛在民間更是越來越火爆,傳統服飾煥發生機變為了流行服飾。
04 奧黛與旗袍的區別
一般認為,奧黛的設計確實參考了旗袍,不過二者的區別還是挺大的。首先,旗袍開衩比較低;而奧黛開衩很高,必須配褲子,否則會走光。其次,奧黛的袖子為插肩袖;旗袍不是。第三,旗袍的扣子一般採用盤扣,也稱花扣,就是那種繩子扭結成的造型;而奧黛多採用大襟加暗扣的設計。
設計師不斷嘗試時尚,融合不同的材料,為奧黛設計注入新的外觀,但奧黛整體仍然是一種永恆的美,是一種強大而多彩的文化的象徵。現代時尚理念慢慢融入潮流,同時保留了其豐富的越南文化,反映越南女性的優雅和美麗。無論將多少新趨勢引入越南的時尚主流,奧黛仍然是越南人民永恆的經典。好啦,今天的推送就到這裡,大家有沒有從越南的奧黛上面得到一些有關繼承發揚我們中國傳統服飾的啟示呢?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