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經年累月的堅持,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2021-02-08 現代袁了凡之家





 近日有幸在學院微信群裡做義工工作,這不僅提升了自己,還能幫助利益他人,我感到非常榮耀。通過幾周的工作,看到師兄們的精進、進步,我心裡非常羨慕和高興,下決心一定繼續努力,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於是,我開始大聲喊咒,以致聲帶嘶啞,幾乎不能出聲說話,由於顧慮不能與人正常交流,遂中斷(慚愧)。雖中斷,但通過短時間大聲誦念,竟感覺到聲帶的震動,偶爾會帶動頭部、臉部的麻感(心中竊喜),之後努力快速念誦,可是心念卻跟不上口念,有時心腦一片空白,甚至心咒都想不起來了。不知是自己業力太重,還是功夫不到?每當此時心中煩躁無比,還會委屈掉淚。

  近日來群裡報數工作異常踴躍,每當此時也是我心裡著急的時候,因為不會金剛誦,一天即使什麼都不幹也念不了多少遍心咒。

  學院搭建這個平臺使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懺悔自己不精進,造成與師兄們差距太大。雖然在群裡學習促進了我日益精進,但是由於差距太大造成我的心裡壓力也越來越大,有時候會毫無自信。




 為此我特意向三群輔導員石師兄請教,受益匪淺。我現在明白了:功夫不到,怎能成就?從今以後,我會踏下心來,按老師教的方法從頭學起,成功沒有捷徑,只有老實持咒,別無他法。我們所看到的他人的顯現,也是背後努力的結果。我再也不會跟別人比持咒的數量,我知道自己功夫太淺,我會用心去念,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追求數量。同時注重修學並重,絕不能再荒廢學習。

 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佛母的慈悲加持下,我一定會有進步的。我永遠記住: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經年累月堅持的結果。

=====| 分享即是法布施|=====


關注公眾號

在平臺對話框回復關鍵字,查看以下信息

回復「高七師」:聆聽學院創辦人準提法成就者高七師開示的修行指導

回復「學院」:了解學院辦學宗旨、教學體系、弘法團隊

回復「理念」:了解準提法特點、準提弟子基本人生觀

回復「感應」:查看2015年1-8月學員分享的精彩感應文章合輯

回復「採訪」:查看學院精心整理的在各個方面表現突出的準提行者採訪專欄

回復「報名」:按照提示填好相關信息後,即可免費參加準提法的修學

回復「心理學」:查看學員分享的學習佛教新五明課程家庭事業改變文章合輯



相關焦點

  • 修行人須先鍛鍊身體,氣血活了能量足,修行易出功夫
    你常常有一種病,就因為你沒有長遠性地練一種功夫;你要會練功夫,這身體越練越強壯,是不會有病的。所以我們一早起,做完了早課,不要就想回去休息睡覺,要練一個鐘頭,然後再打坐,一定就很容易入定,也很容易功夫專一。你要做完早課就想要去睡覺,愈睡愈愚痴,愈睡愈有病痛。
  • 佛法:修行不一定非要吃素,但真修行人都堅持吃素,究竟為什麼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一些修行人就拿佛所說的方便之門做幌子,不僅自己肆意吃肉,還對外宣揚修行人可以隨便吃肉。其實認真想想就可知,這種所謂的修行人,就是為了一己私慾而對佛所說的胡亂篡改。在《楞嚴經》中,本師說:「汝等當知,食肉之人,縱得心開,有多聞的智慧、少分的禪定,皆大羅剎。」
  • 佛教:什麼才是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你真正是修道的人,你不去看人家的過失,你只是把眼睛收回來看你自己的過失,自己的過失懺悔都懺不完,你還管別人,哪有這個閒工夫?所以不論人非到不見人非,這樣你的心就愈來愈清淨。有人修行多年,每天日復一日的打坐、誦經、禮佛,可是自身的習氣和心態同從前如出一轍,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修行並不是真正的修行。
  • 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
    1.淨空法師: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許多同修們常常感到我們修行的功夫不得力,為什麼原因不得力?實在講就是不懂得修行的方法。念佛以為念這句阿彌陀佛就行,讀經也認為這個經典從頭到尾一天念個一遍、二遍也就行,這決定不是修行,而是發生了很大的誤會。
  • 打坐修行的三大要素,初學修行者,一定要知道!
    但是打坐修行並不是單一的,僅僅只是依賴打坐來做到修行,而是通過打坐與平時生活中的行為,也要保持一致,那麼,他的修行速度,就會更快。總的說來,打坐修行的三大要素,作為初學修行者,一定要知道!第一條要素:堅持打坐很多人也許會想,打坐的人堅持打坐,這算什麼要素呢?問題雖然在這裡,但是真正造成很多人無法達到真正修行人標準的,也是這個原因。
  • 修行的功夫,一個是轉煩惱、一個是破執著,從這方面來了解與契悟
    大眾知道要修行,屬於始覺,繼續用功,時時覺察、覺照自己的心念與行為,功夫相應了,斷盡見惑、思惑,便能證得四果羅漢的果位,就屬於正覺的聖者。此時,不可得少為足,要回小向大,帶果行因,不但自覺又能覺他,這就是菩薩行。菩薩的覺從初地、二地、三地……無明分分破、法身份分證,稱為分證覺;一直到十地滿心,就稱為等覺。更進一步覺行圓滿,就稱之為妙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 斷舍離是一朝一夕之功?非也,古代君王也難放下對物質的執念
    我們聽多了「堅持」、「專注」這樣的詞語,當把堅持和有意思的生活方式合起來說時,似乎多了一層忍耐的意味在其中,一下子變得少了些許吸引力。但只要我們開始認真的對待一件事,堅持就是一個無法避開的詞彙。極簡生活的狀態,並非做一次性的斷舍離能夠造就,而是需要長期堅持行動。為什麼一次性的斷舍離不能造就極簡生活?
  • 《金剛經》:在家修行佛法的8條建議,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
    前言對於修行和學佛,很多人都有所誤解,認為必須要清心寡欲,遠離世俗,甚至到寺廟去。實際上,"生活處處都有禪",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進行自己的修行。這其實是一種智慧、健康的生活態度。那麼,在家應該怎麼學佛?關於修行有哪些建議?
  • 日本僧人為了修行,耗費七年時間行走,普通人無法堅持
    在我們的印象中,雖然中國僧人的修行生活中有一些戒律,生活比較清苦,但是很少聽說有什麼極端的修行,比如在火炭上行走,在釘板上睡覺。然而,日本的情況不同,7年後才能完成。挑戰很難,到什麼程度?可以說我一天都堅持不了普通人。它的名字叫「千日回峰」。光看這個名字,好像挺簡單的,在山上來回走一千天?沒那麼簡單。
  • 這幾類人,最容易練出太極好功夫.看看有你嗎?
    有些人不禁好奇太極的神奇,尤其嚮往太極功夫的柔中帶剛,招式動作的飄逸自然,所以他們通過電話諮詢,但他們往往也會問到同一個問題:我怎樣能更快的進步?我什麼時候能學會或者學完太極?太極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創拳到現在,形成了豐富的太極理論和動作招式。
  • 「捨本逐末」的修行和「舍末逐本」的修行(宣化上人)
    「捨本逐末」的修行和「舍末逐本」的修行   節選自〈楞嚴經五十陰魔〉◎宣公上人 補述於八○年代>這個修有兩種修行,一個是捨本逐末的修行,一個是舍末逐本的修行。所以盡在用一般世俗人的思想來用功夫,所以這叫捨本逐末,和世俗人沒有分別。「舍末逐本」的修行呢?一天到晚在那兒埋頭苦幹用功修行,他是修福修慧。真修行人是要修福修慧,我的福報不夠,我要栽培自己的福報。那個修福修慧是和世俗人不同,世俗人所求的是現實的。我們這個修行人所修的是要永遠的,就好像佛是萬德莊嚴,他只知道培植自己的福慧。
  • 火中金蓮非等閒——淺談在家居士修行的要點
    在許多人看來,出家人身居梵剎,六和同處,大眾燻修,修行不難;而在家居士則因為身處紅塵,染緣易就,道業難成。此說乍看似乎有些道理,但是我們縱覽古今,在家居士修行獲得成就的可謂數不勝數。例如佛陀時代的維摩詰,勝鬘夫人,以及我國唐朝時的龐蘊,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等等。限於篇幅,就不多舉了。
  • 人生追求的,莫過於樸素與簡單的修行
    人活一世,歸根到底,追求的莫過於樸素與簡單的修行。人這輩子,有人求人生大富大貴,有人求生活順風順水。怎樣活得從容通透、淡泊簡樸,享受生活的清歡,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極簡生活:簡而美地活》中一段話很有意思:「想要的東西越多,心就越不容易得到滿足。即便你最後如願得到了那些東西,心情也會倍感壓抑。本該為你帶來快樂的東西,反而成了壓力的源頭,在你的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
  • 阻礙你修行的,永遠是物慾!
    感悟: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與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很重要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 「男女雙修」之術,早已成一些修行人淫慾的藉口!
    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功夫有多高,情動乎中,必搖其精。慾念一動,先天精氣已散,就是你強行運氣收精逆行,也是枉然。 再者,男女雙修若與夫妻以外的人修,國法不容,世人也不容,何苦追求這種東西?若採陰補陽,損人利己,更是國法不容,世人不容,天道不容。國法可容,世人可容,天道可容的是夫妻雙修,真心相愛的人雙修。夫妻雙修必須是二人真心相愛,而已二人功夫相當才能修,而已要得真法,是可以雙雙成就的。
  • 對於修行中的各種魔障你都清楚嗎
    修行,如果想簡簡單單、輕輕鬆鬆就成聖成佛,那就是騙人。一個人今生能禮佛修行,是宿世積累的功夫和福報。但你又輪迴做人還在六道,證明你福慧和因緣還沒具足,具足的話不早離開六道了嗎!但今生能對佛法信、願、行,真的很了不起,也是非常值得讚嘆的,起碼這些人比別的眾生多了機會,脫離苦海真正解脫的機會。
  • 不會站樁,又怎麼會修行?
    站樁功又是歷代大醫家、拳家和佛道修行都提倡的修煉方法,除了增進自身健康,還能提升禪定功夫,開發智慧,功夫漸深,由此進入天人合一之境也未可知。修行修行,就是修出來的。修煉修煉,要煉出來。站樁時獨立守神,「內念不外遊,外緣不內侵」,「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六根清淨方為靜,放下身心見乾坤」。無論醫家、拳家還是禪定修行,只要恪守宗師遺訓,知行統一,持之以恆的堅持站樁,功夫都會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 道教怎麼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不同?
    其實是因為這兩家修行方法各不相同導致的。中國人的修行,無論道家、佛家、儒家,大體上都是分為兩途:修「性」或者修「命」。基本可以說,修性是精神層面的修行;修命則是肉體方面的。但到底如何個修法,各門各派爭論紛紛。先修性還是先修命,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爭論了一千多年。
  • 禪定必靠打坐姿勢,修行必經禪定
    禪定必靠打坐姿勢,修行必經禪定,大乘小乘也不矛盾。李淵回原創,文化,國學,儒釋道。導語:目前只講禪定這個「禪」,不講禪宗那個「禪」。禪宗目前已經基本斷了,只剩下一個軀殼,而沒有實質之精神。而且,禪宗的問題更為複雜,我們目前暫且不談!我現在要談的是禪定,禪修的那個禪。
  • 遠古時代的修行人,真的可以羽化登仙麼?
    當然,通過修行這個行為獲得飛升的人,是有的,只是很遺憾,這個消息對現代的人來說不具備任何模仿意義。因為時代早已改變,滄海桑田,過去的方法已不合適現代的人去運用、去修行。在這樣一個時代,可以說,已經有一個簡單而又一定可行的方法適合人人去修。在此,先按下不表。地球神,請問那些通過修行飛升的人,他們是怎麼獲得飛升這個結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