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2021-01-10 無釐頭小學弟

日本,這個與我國一衣帶水的國家,和我國有著不解的仇恨,但也有著千年的文化交流。比如日本的建築就是模仿的唐朝建築樣式,日本的神道教,是我國道教和日本原始宗教結合的產物,日本的很多風土人情,也都能夠在我國找到模板。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

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這位教授稱,平假名是經過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的,比如日文的「あ」就是由「安」字演化而來,「い」就是由「以」演化而來,「お」則有「於」發展而來。如果練習過草書的朋友,就會發現日本的平假名和我國的草書很相似,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日本的平假名早先僅限女性使用,後來因為紫式部的《源氏物語》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人也開始接受和使用平假名。

而日本的片假名則是有我國楷書的偏旁部首演化而成,比如日文的「イ」則是「伊」的偏旁,「モ」同「毛」,「ム」見「牟」等。

可見日文的確是從我國漢字演化而來的。其主要是在唐朝時,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來我國學習文化,把很多經典名著都抄寫回去,逐漸形成了日文,比如前面提到的「あ」就是又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的「安」演化而來。

很多網友疑惑,為何日語起源於漢字,但讀音意思卻完全不相同?

1、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有語言但沒有文字。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而文字是記錄的工具。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日本的語言早已經形成,只是缺少記錄語言的文字,漢字的傳入,才解決了日本的這個問題。

2、我國經過歷史的發展,很多漢字的讀音和字義已經改變。

學習古代漢語的同學肯定知道,我國現在的普通話和唐宋的官話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因為我國在民族融合之下,漢語讀音發生了改變,所以很多研究古漢語發言的專家會研究客家話和日語。

另外,很多漢字的意思在我國已經發生了改變,但在日本還保留著原意,比如「湯」字,我們現在指的是喝的,但在古代是指洗澡的熱水,日本現在的「湯」依然還是指洗澡水。

日本網友玻璃心碎了一地

針對日文起源於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可謂是碎了一地。

英語の起源はアメリカって言ってる様なもんだなw まあ、それでいいよ

這種說法就跟說英語起源於美國一樣w 嘛,就那樣吧。(這位日本網友的意思是漢字還起源於日本了?)

マジもんのキチガイやんけ(笑)

樓主就是個神經病(笑)

起源は大韓國に決まってんじゃ

起源當然是大韓國了(韓國躺槍了,韓文本來是朝鮮給漢字注音的拼音,韓國為了擺脫中國文化影響,才取消漢字用韓文替代)

文化交流で完成していったものはどこが始まりになるのか

文化交流形成的東西,是從哪裡起源的呢(這樣否認就不好了吧)

中國,作為東亞文化的發源地,周圍國家的文化起源於我國本來就很正常。雖然這些國家都想極力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但看看他們名勝古蹟上的漢字,這是怎麼也無法擺脫的事情。

關於日文起源於漢字,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相關焦點

  • 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教授認同了這一看法,日本網友心碎一地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 日本教授稱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怒斥,真相讓他們心碎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 一日本書法家展示,日文起源於漢字的演變過程,讓人目瞪口呆
    這和醫生寫的字有的一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慚愧,我的漢字,沒有一個日本人寫得好,不行,我去哭會兒。其實,這不是我字寫得太難看,只是我寫的是日版漢字,小眾化,不好看懂而已。怪不得老看自己的草書寫得像日文,日語教科書上有寫,平假名是由我大中華的草書演變過去的,片假名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小夥伴們覺得字一寫得草就像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啦,漢字是日語的祖先沒錯的。
  • 日本網友: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只因中國有一方面比日本強
    其實很多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大串的日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夾雜著幾個漢字,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甚至會發現這些語句的讀音甚至都與中文有些類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網友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這一疑問:「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近些年,在日本年輕人中颳起一場「偽中國語」的旋風,甚是好玩。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 韓國教授稱中國曾屬於他們,曬證據後被群嘲,日本網友都看不下去
    為了刷存在感為了刷存在感,韓國使出了一系列的大招,那就是杜撰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歷史,網友們習慣性的稱之為往自己臉上貼金。韓國這些年做了這幾件事:1、申請「漢字」的發明權眾所周知,最早的漢字是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現代漢字也由此深化而來。而在1895年前,朝鮮半島一直是中國的屬國,直到1935年才改名為高麗。
  • 中國旅人注意!日本街頭交通廣告牌的「日文漢字」是這些意思
    無論是哪國旅人只要到達日本、走出機場,一定都能在路上發現寫有各種日文片假名及漢字的交通指示廣告牌,這些廣告牌上不外乎就是寫路名、往哪個方向之類的,一般中國人將這些漢字照念雖然也是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大家有仔細想過其中的漢字意思是什麼嗎?
  • 日文中的漢字:把新娘子叫「花嫁娘」
    日文把新娘子叫「花嫁娘」,也絕對沒有老媽的意思。  日本人創造了很多漢字詞語,「書道」、「美術」、「派出所」……但基本上沿用我中國的古詞彙。天皇、皇后稱「陛下」,政府首腦稱「總理大臣」,各部首長稱「大臣」,學校老師稱「教諭」,教導主任稱「教頭」。不過,也有些創造卻匪夷所思。假如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對方說「對不起」,我們說「沒關係」。
  • 日本一網友提倡廢除日文漢字學英語!中日兩國網友們的評論亮了!
    :▼就不能把漢字都廢除嗎?日本人的英語近乎為世界最低水平,如果廢除漢字,就有更多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其他科目了。在問題的下面,有位日本網友的回覆亮了!問題裡既然提出廢除漢字,為什麼句子裡還用了漢字呢?)哈哈哈,這個回答也太過優秀了吧!
  • 日本文字為何和中國漢字非常像
    公元前108年,漢武大帝平定朝鮮半島,漢字可能已經傳入了朝鮮。在公元3世紀的晉朝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國的漢宗室之後-博士王仁將《論語》和《三字經》漢字傳入日本。靈巖郡百濟國遺址在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沒有文字,處於「口口相傳」蒙昧階段,使日本在彌生時代實現了從野蠻到文明的跨越。唐朝時期,中國國力空前強盛,漢字的進一步傳播推廣到東南亞地區,漢字在日本進一步普及。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以下只列舉不同或非凡者: :山頂 這些漢字由於是日本自創,外國人很難了解其意.
  • 日文源於中國漢字,為何日語和漢語卻是兩種語言體系
    日文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發明的:中國唐代時期留學生吉備真備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片假名,後來日本人又根據漢字草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平假名。發展至今的現代日文書寫系統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當初直接從中國引入的漢字,一部分是根據漢字偏旁創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還引入了一部分羅馬字。在古代日本的文化階層普遍是認識漢字的,所以他們也能像越南人、朝鮮人一樣與中原人進行筆談。
  • 日文沒了漢字會變成什麼樣?有可能取消漢字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媽媽哈哈哈地笑,媽媽的媽媽哈哈哈哈地笑」然後,這句,嗯,我凌亂了,只想說一個字:<( ‵□′)>豪橫!所以上面的日語句子是這樣寫的,用漢字「彼の名前は田川です」,平假名就像空格一樣分隔單詞。其實日本曾經也嘗試過日文去漢字的:1800年代日本發現西方國家比中國要好得多,因此他們想學習西方比中國更多。日本人也想更加獨立於中國文化。
  • 日本人提議廢除漢字,日本網友直言:別跟韓國一樣做蠢事
    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其實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一直都在模仿我國的文化,無論是漢字還是建築,茶道,衣著,習俗等等方面,都是在模仿我們之後又進行了一些自己的改變,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日本,所以在現在的日本文字當中,還是不少的漢字!有些日本人就表示疑惑,為什麼不廢除所有的漢字,全部升級成日文呢?
  • 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而在日文中,這些詞的含義則如下:「非常口」是緊急出口的意思;「激安」是非常便宜的意思;「老婆」是老年女性的意思;「放題」是自由不受限制的意思;「人參」是胡蘿蔔的意思;「注文」是預定、點菜的意思。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同樣的問題,在日本就不是問題。現在的日語裡至今保留著近2000個漢字,由於漢字對日本文化影響太深,乃至於在日本假名創製以後,日文中仍無法排斥漢字,假借漢字仍與假名混合使用。歷史上,日本雖有人也倡議廢除漢字,但一直未能實現,反對聲浪太大。二戰以後,日本政府頒布的《當用漢字表》中漢語字數為1850個。1981年,日本政府又頒布《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
  • 日本就算再怎麼囂張,也終究無法捨棄的漢字
    雙管齊下,日本人的漢字能力狂飆突進,已經能連篇累牘地撰寫漢字文章。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七條憲法》,完全由聖德太子以漢字寫成。開篇即是工整大氣的「以和為貴,無忤為宗」。不過,漢字與平假名、片假名混用的日文,其實在20世紀以前就已經成型。日本人還根據自身需要創造了成百上千個「和製漢字」。
  • 中國人,你以為認識日文裡的漢字,去日本旅行就很簡單?那可未必
    最近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在日本大阪旅行,幾乎在全世界近百個國家旅行過的我,這其實算是第一次來到日本。原以為日本對於我來說,應該是一個沒什麼難度的國家,然而誰知道,我的想法原來錯了!日文裡有很多漢字,意思跟中文差不多,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就算你完全不懂日文,猜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另外,日本的文化大家也都算不會感到陌生。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一群日本人,為什麼如此賣力地推崇漢字呢,為什麼在原來漢字文化圈的其他國家如越南,韓國紛紛去漢字的時代,漢字卻始終能在日文體系中牢牢佔有一席之地呢?通過對大量出土文物和遺址的深入研究,日本考古學家認為,彌生時代的跨越根本在於中國秦漢時期的移民入島。他們帶來了大陸先進的農耕文明,給日本列島帶入全新氣象。彌生時代對應的正是中國的戰國末年-秦-漢可能有大量人口因戰亂而前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