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與我國一衣帶水的國家,和我國有著不解的仇恨,但也有著千年的文化交流。比如日本的建築就是模仿的唐朝建築樣式,日本的神道教,是我國道教和日本原始宗教結合的產物,日本的很多風土人情,也都能夠在我國找到模板。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
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這位教授稱,平假名是經過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的,比如日文的「あ」就是由「安」字演化而來,「い」就是由「以」演化而來,「お」則有「於」發展而來。如果練習過草書的朋友,就會發現日本的平假名和我國的草書很相似,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日本的平假名早先僅限女性使用,後來因為紫式部的《源氏物語》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人也開始接受和使用平假名。
而日本的片假名則是有我國楷書的偏旁部首演化而成,比如日文的「イ」則是「伊」的偏旁,「モ」同「毛」,「ム」見「牟」等。
可見日文的確是從我國漢字演化而來的。其主要是在唐朝時,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來我國學習文化,把很多經典名著都抄寫回去,逐漸形成了日文,比如前面提到的「あ」就是又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的「安」演化而來。
很多網友疑惑,為何日語起源於漢字,但讀音意思卻完全不相同?
1、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有語言但沒有文字。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而文字是記錄的工具。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日本的語言早已經形成,只是缺少記錄語言的文字,漢字的傳入,才解決了日本的這個問題。
2、我國經過歷史的發展,很多漢字的讀音和字義已經改變。
學習古代漢語的同學肯定知道,我國現在的普通話和唐宋的官話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因為我國在民族融合之下,漢語讀音發生了改變,所以很多研究古漢語發言的專家會研究客家話和日語。
另外,很多漢字的意思在我國已經發生了改變,但在日本還保留著原意,比如「湯」字,我們現在指的是喝的,但在古代是指洗澡的熱水,日本現在的「湯」依然還是指洗澡水。
日本網友玻璃心碎了一地
針對日文起源於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可謂是碎了一地。
英語の起源はアメリカって言ってる様なもんだなw まあ、それでいいよ
這種說法就跟說英語起源於美國一樣w 嘛,就那樣吧。(這位日本網友的意思是漢字還起源於日本了?)
マジもんのキチガイやんけ(笑)
樓主就是個神經病(笑)
起源は大韓國に決まってんじゃ
起源當然是大韓國了(韓國躺槍了,韓文本來是朝鮮給漢字注音的拼音,韓國為了擺脫中國文化影響,才取消漢字用韓文替代)
文化交流で完成していったものはどこが始まりになるのか
文化交流形成的東西,是從哪裡起源的呢(這樣否認就不好了吧)
中國,作為東亞文化的發源地,周圍國家的文化起源於我國本來就很正常。雖然這些國家都想極力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但看看他們名勝古蹟上的漢字,這是怎麼也無法擺脫的事情。
關於日文起源於漢字,你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