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沒了漢字會變成什麼樣?有可能取消漢字嗎?

2020-12-13 鹹魚子的魚

不可能,日語沒了漢字會難讀的:

所以,先來給大家腦補一下去漢字以後的日語句子會變成什麼樣!

先來句簡單的(括號裡的是本體)

はははははじょうぶだ(母は歯は丈夫だ)

哈哈哈哈感覺已經有畫面感了有沒有,這句話的意思是「媽媽牙口很好」。

接下來這句話大家可以放開了笑:

ははははははははのはははははははとわらう(母はハハハ、母の母はハハハハと笑う)

真不知道如果配音演員遇到這樣的臺詞會不會笑出鵝叫!

這句話的意思是「媽媽哈哈哈地笑,媽媽的媽媽哈哈哈哈地笑」

然後,這句,嗯,我凌亂了,只想說一個字:<( ‵□′)>豪橫!

くさくさくさくらくらくさくさくさくさくさくさくらさくさんさくさんくさくさくらんくらくら

草臭く、桜暗く咲く柵サクサク裂く佐倉朔さん、酢酸臭く錯亂、クラクラ

我耳邊仿佛聽到了我jo在發動替身攻擊~

(皿)=3歐拉歐拉

(σ;*Д*)=3木大木大

きしゃのきしゃはきしゃできしゃした (貴社の記者は汽車で帰社した)

庭には二羽鶏が居る(にわ には にわ にわとりが い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院子裡有兩隻雞。

「庭」的平假名:にわ。

「二羽」的平假名:にわ。

「鶏」的平假名:とり。

「居る」的平假名:いる。

然後還有這個,也是很多網友提到的:

すもも も もも も ももの うち

すもも(李子) も (也) もも (桃子)も (也) もも(桃子) の うち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李子和桃子都屬於桃子。」

我想即使是日語母語者想要將這幾句話的意思擼順,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魚子:還要繼續嘛

米娜桑(大家):(`Д)爪巴

好吧,回答問題就該嚴肅一點,學長是個正經人,下面開始講下為什麼日文不可能去漢化:

講之前可以插個嘴(補個梗)嘛?

憤怒的米娜桑:(`Д)爪巴,哦,喔,可以!

好的米娜桑:

我記得是賈玲在一次綜藝節目上的梗:「我想過過過過過過過的生活」

如果你不了解神鵰俠侶這個故事,也是很難把每一個「過」的意思搞懂的。

所以日語中的漢字其實還有一種作用,就是充當一種分隔作用,這點也是日語中的漢字無法去除的最為重要的理由。

為了區分単詞以提高可讀性:日語在單詞之間沒有空格,因此「のなまえはたがわです」(僅使用假名寫的句子看起來像一個長單詞。

如果我這樣寫英語,你能讀這個句子嗎?這樣很難閱讀,對吧。所以上面的日語句子是這樣寫的,用漢字「彼の名前は田川です」,平假名就像空格一樣分隔單詞。

其實日本曾經也嘗試過日文去漢字的:

1800年代日本發現西方國家比中國要好得多,因此他們想學習西方比中國更多。日本人也想更加獨立於中國文化。越來越多的人想擺脫中文,但許多人反對這樣做。

1946年,日本發行了1850個最常用的漢字(漢字),所有其他漢字都被口語假名取代。這意味著口語開始減少使用漢字。

但是,在1981年,日本將最常用的漢字増加到2111。

不使用漢字存在許多技術難題,其他答案對此進行了詳細討論。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許多專家認為非常重要的原因。

他們爭辯說,如果我們廢除漢字,我們的子孫將如何理解我們用中文書寫的歷史文獻。

他們不會了解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我們的文化正處於危險之中。

有很多論據,但這是最有力的論據。

人們終於意識到,他們不能完全切斷歷史和文化。

因此,他們增加或恢復了漢字,即使不是很多。

如果日語停止使用漢字下一代將無法閱讀「舊」文本,因此會在文化上產生脫節。當前對漢字的了解也將突然變得毫無用處。

所以說,沒有了中文,日語有諸多的不便,因此是絕對不可能取消漢字的!

【魚子的科普時間】

關於日語的中漢字的起源你們都知道嗎(來源於百科)

史籍之記載漢字漢學之正式傳入日本者,當為應神天皇之世(約當公元三世紀末葉,即二四八年王仁從百濟渡日,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為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自漢字輸入日本後,歷經歲月,迨至八世紀中葉,日人始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為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標註日本語音之用。當時稱漢字為男文字,而稱假名為女文字。日本學者有謂吉備真備作片假名,弘法大師空海作平假名,皆不足憑信,充其量或由他們兩人集其大成而已。

最後如果對你有用,記得點個讚哦,碼字不易!

如果想要了解日本文化、想要學點日語看動漫、想要用日語高考,我整理了全套的各類日語學習資料,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思我個「資料」,悄悄發給你!

相關焦點

  •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以下只列舉不同或非凡者: 近代產生的日文多為外來語,如為漢字,其義亦經常與中文有所出入.
  • 安倍也會書法,但他是寫漢字還是日文,完全出乎預料
    安倍也會中國書法,但由於日本字和中國字不完全一樣,那麼他寫的書法到底是漢字還是日文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看他書法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二幅吧。 這是安倍的妻子昭惠和梅拉尼共同舉起了「和平」二個字,看來他們對中國漢字還是挺感興趣的啊。這是安倍在展示一幅中國書法作品,其內容是「風雲論道」。這幾個字是行書,寫法別有一番風味,算得上一幅好作品吧。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日本街頭交通廣告牌的「日文漢字」是這些意思
    無論是哪國旅人只要到達日本、走出機場,一定都能在路上發現寫有各種日文片假名及漢字的交通指示廣告牌,這些廣告牌上不外乎就是寫路名、往哪個方向之類的,一般中國人將這些漢字照念雖然也是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大家有仔細想過其中的漢字意思是什麼嗎?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任文部科學省"常用漢字表"、法務省"人名用漢字"、日本國語辭典、日本國語教科書的編寫委員及幹事。著有《日本的漢字》《方言漢語》《漢字的歷史》等多部著作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漢字研究感興趣的?從我翻開這本辭典的一刻起,我就對書中各式各樣的漢字產生了興趣,它們有一種魅力讓我想要更加了解。你認為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怎樣的聯繫?笹原:中國的漢字傳到日本後開始日本化,有被直接拿來使用的,也有借用漢字表達日本原有事物意思的,還有改變字體後使用的。
  • 韓國為什麼排斥漢字,起因是日文中的漢字,而如今又逐步恢復使用
    諺文,俗稱韓文,是朝鮮王朝世宗大王在十五世紀命人完成的《訓民正音》,這便是最早的朝鮮拼音文,是一種借鑑了漢字方字形式的拼音文字。與漢字不同是是,諺文和英語,法語等語言一樣是一種表音文字。而漢字則是一種表意文字。
  • 初學日語要了解日文漢字和中文漢字的區別
    ‍‍‍‍日語中漢字眾多,關於日語漢字的來歷及演變過程,各種說法與考證不一而足,但其意思與中文意思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日語學習前首先要了解日語漢字和中文漢字的含義與不同
  • 日文源於中國漢字,為何日語和漢語卻是兩種語言體系
    可能有人會覺得日語也該屬於漢藏語系,然而這實際上是混淆了語言和文字的概念。所謂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文字則是一種用於書面記錄的工具。事實上語言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自3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聾啞人都會開口說話,然而文字的發明不過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事實上迄今為止世界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
  • 一日本書法家展示,日文起源於漢字的演變過程,讓人目瞪口呆
    這和醫生寫的字有的一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慚愧,我的漢字,沒有一個日本人寫得好,不行,我去哭會兒。其實,這不是我字寫得太難看,只是我寫的是日版漢字,小眾化,不好看懂而已。怪不得老看自己的草書寫得像日文,日語教科書上有寫,平假名是由我大中華的草書演變過去的,片假名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小夥伴們覺得字一寫得草就像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啦,漢字是日語的祖先沒錯的。
  • 教你學日語中漢字,日文無念是什麼意思,對日語漢字有多少了解
    教你學日語中漢字,日文無念是什麼意思,對日語漢字有多少了解 2020-11-18
  • 日文中的漢字:把新娘子叫「花嫁娘」
    日文把新娘子叫「花嫁娘」,也絕對沒有老媽的意思。  日本人創造了很多漢字詞語,「書道」、「美術」、「派出所」……但基本上沿用我中國的古詞彙。天皇、皇后稱「陛下」,政府首腦稱「總理大臣」,各部首長稱「大臣」,學校老師稱「教諭」,教導主任稱「教頭」。不過,也有些創造卻匪夷所思。假如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對方說「對不起」,我們說「沒關係」。
  • 日本教授稱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怒斥,真相讓他們心碎
    日文起源於我國漢字?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要說到日本受到我國文化最深的還得是文字,文字對於一個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它畢竟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是不是真的是由我國漢字演變而來的,學術界還是有不少正義的,我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日本的演變跟我國漢字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日文就是起源於我國漢字。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他們會恢復漢字的!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市場在哪,世界性的語言就在哪!看看目前的英語,不就是英國、美國曾是最大的市場嗎?不用擔心,他們有漢字的基因,二十年或五十年後,自然還是講漢語!要有這種自信。歷史上是我們的附屬國,今後一樣!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後來這些漢字後來逐漸演變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而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義的漢字,叫真名。日本文部省曾經進行過一項有關漢字意識的調查。其中,對於「你對日本漢字抱有什麼樣的看法?」
  • 日文漢字與中文漢字的意思很有趣
    日本的漢字是從中國引進而產生的,他們的語言很多是模仿而來的;日語中:有中國漢字,有的意思也一樣。還有很多外來語,英語、德語、義大利語言……;漢字是最普遍的,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演變,漢字在日語中有了自己的特殊含義。
  • 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教授認同了這一看法,日本網友心碎一地
    日文起源於我國漢字?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要說到日本受到我國文化最深的還得是文字,文字對於一個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它畢竟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是不是真的是由我國漢字演變而來的,學術界還是有不少正義的,我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日本的演變跟我國漢字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日文就是起源於我國漢字。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直接將日語句子中的漢字拆出來,拼湊在一起組合成句,看起來怪怪的,但又不影響溝通,感到新鮮搞笑。所以他們在聊天的時候會用很多「偽中國語」的表情包用來活躍氣氛。
  • 包含大量漢字的日語容易學嗎?
    中國人學日語的這份自信,在某種程度上也和日文中包含諸多漢字這一事實有關。 然而,雖然中日之間的語言有著大量的相互滲透,但因為種種原因,許多日語中的漢字與漢語中的漢字「同文並不同義」,在歷史上也給中國人理解日語製造了許多障礙。而進入20世紀以後,日文的文體更是開始走向言文一致,日語中的漢語詞比例逐步減少。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又例如考試時爭分奪秒,而你卻不得不在寫名字時比別人多花十來秒的時間,那一刻你會不會怪爸媽給你取了個那麼多筆畫的名字?相信以上兩個場景很多小夥伴都經歷過,只是當我們與繁體字產生距離後,又會因「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而念念不忘,認為繁體字沒能成為當下的書寫規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 漢字險些變成這樣!二簡字為何「短命」,面目全非讓人無法接受
    「辺、彐、歺」……這些字你認識嗎?是不是覺得看上去挺彆扭的,是不是覺得有點像日文?但是我告訴你,這些不是日文,是在我們國家曾經被廣泛使用的漢字,這三個字分別是「道」,「雪」,「餐」。我們的漢字險些就變成了這個模樣,這些字是1977年開始推行的 二簡字,到1986年被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