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的雙腳數據和選碼依據,才能避免「鄭人買履」。
有段子言:
——為什麼說「喜不喜歡和合不合適是兩回事」?
——您沒有買過鞋嗎?
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所以我們得很熟悉自己的腳才行。遇到網購或者沒穿過的品牌,如何確定該買什麼尺碼就非常頭大了。了解自己的雙腳數據和選碼依據,才能避免「鄭人買履」。
確定你雙腳的幾個數據:
很多運動裝備店都有量腳器或更高大上的3D量腳器,伸腳進去就能掃描,非常方便。如果自己在家測量,為了得知自己雙腳數據,需要一張紙、筆、尺(最好是可量圍度的軟尺):
1.赤腳輕踏紙上,用筆沿腳四周外緣描畫出輪廓;
2.將腳趾最長點(每個人最長的腳趾是不一樣)與腳後跟突出點連成直線,測量兩點間的距離即為你的腳長。
3.將前掌左右兩邊最寬位置連成直線,兩點間的距離就是你腳的寬度。
4、用軟尺在腳的蹠骨部位(腳的最寬處)貼著腳面繞一圈,即得到腳的圍度。
這樣你就得到腳長、腳寬、腳圍三個重要數據,最好左右腳都測一下,以數值較大的那個為準。
跑鞋的尺碼數據含義:
知道自己雙腳的數據後我們再來了解下運動品牌是如何把這些體現在跑鞋上的——
運動裝備廠商製鞋都會採用楦頭(英文叫:lasts)做雙腳的模型,一雙鞋的舒適與美觀很大一部分由「楦形」決定(這玩意價格很貴,所以很多鞋子會公用一款楦頭)。
每個品牌跑鞋的尺碼差別很大,A家40碼的鞋可能和B家39碼的一樣大小,這就是選擇的楦頭碼數不同——每個楦頭都只有一個基礎碼數,然後再級放(換算)成其它碼數。
每個國家每個品牌的換算公式還不一樣,比如中國每個碼數的直接長度差距在6mm左右,歐洲碼則是8mm。假如一款鞋子是美國特供,廠商就會用美國的腳型標準做一個基礎的參考數據。網上可以找到各國鞋號簡介及其互換算公式,相信我,看完你就不想買鞋了。計算起來實在複雜。
所以選鞋時千萬別只看前面的UK /US碼,要依照我們之前測腳得到的腳長數據來決定。在購買跑鞋時切記留好餘量,如果是運動用鞋子,儘量買比腳長多5-10mm的尺碼。
比如我左右腳腳長分別是263/265mm,對應的我買跑鞋就會買標註270甚至275mm內長的跑鞋,對應是US 9碼、UK 8碼、EUR 42.5、中國碼27CM。
了解跑鞋的寬窄度:
知道了合適的腳長還不夠,很多品牌的鞋子在製作的時候也會選擇寬窄楦,寬度不適合同樣穿著會不合適。那買大一碼?這是個解決方法,但這樣也可能會導致鞋子具有的足弓保護、鞋面設計等功能發揮不了價值並造成穿著很難受。
鞋子的寬度會用不同的字母代替,鞋舌標一般會標註。例如:
特窄:女鞋AA(S);窄:女鞋A(N),男鞋C(N);
正常中等寬度:女鞋B(M),男鞋D(M);
寬 :女鞋D(W),男鞋EE /2E(W)或者數字2.5;
特寬:女鞋XW號或EE(2E),男鞋EEEE/4E(XW);
一般運動鞋女裝標準楦頭寬度是B,男裝標準楦頭是D。
因為亞洲人的腳更寬,歐洲算法的D楦可能不夠亞洲人使用,所以得選擇2E甚至更寬的鞋子。這張是美亞上給出的亞瑟士跑鞋不同碼數和寬度↓↓
想知道自己腳圍該穿的寬度要對照具體品牌的寬度號碼錶。注意下每個品牌都會有區別,不同品牌間D-4E(正常寬度-特寬)之間寬度差都不一樣。
總結:
如果是比較正常的腳型,一般知道腳長和腳寬,購買一雙尺碼正確的鞋子就八九不離十了。有些品牌會列出腳圍對應的尺碼,通過對照基本與腳長/寬得到的結果一致。腳圍數據還會在具體選鞋時用到,腳圍較大的人需要注意有些鞋子勒腳背問題。
如果是比較寬的腳,或者腳趾特別長、跎骨/趾骨特別凸出,那儘量選擇加寬的鞋子。專業的運動跑鞋,比如亞瑟士、NewBalance等都有加寬型號,只是國內專櫃比較少見。
— 下載愛燃燒App,進入問卷調查 —
參與問卷調查贏禮品,請留意App上的獲獎名單!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