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讓情感特約作者/肖寒
任何時代都有不走尋常路的女人。
李雪琴、康瑜、翁帆,這三個女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都畢業於名校,都選擇了名校生少走的路,都引起過巨大的爭議……
在我生活的當下,她們是成功的;
不僅僅是她們的另類選擇,更因為她們不僅有勇氣,有抗壓的能力,堅韌的神經,還有過人的才華,更有「我的命運我做主」的灑脫。
01
9月24號,憑藉面癱臉、自嘲和又喪又土的表演方式,李雪琴又衝進熱搜了!
李雪琴,一個很有年代感的名字,自帶大媽氣質。永遠那句樸素的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李雪琴」。
但你千萬別錯認她是大媽,她今年才剛滿25。
她並非看上去的那麼普通:北大畢業,不折不扣的學霸;研究生就讀於NYU,因抑鬱症休學回國……她擅長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北大畢業,卻只想當一個廢物。」
有人說她是《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總決賽最大的寶藏,是這一季裡唯一能讓人笑出眼淚的那個人。李誕稱她天賦異稟,大張偉說她是「一個閃閃發光的神經病」。
沒錯,她是「網紅」李雪琴。
2019年,李雪琴以一條視頻而走紅,視頻裡的她,素顏、黃頭髮、面無表情,一口純正的東北話喊話吳亦凡:
「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
吳亦凡也在微博裡用一條「李雪琴體」的視頻回應並艾特了她:
「李雪琴,你好!我是吳亦凡,別管我在哪,你看這燈,多亮。」
這段視頻讓她瞬間擁有了400萬粉絲。像這樣追星追成全網熱搜的,迄今好像只李雪琴一個了。
在她走紅後,很多網友開始了質疑和批判:「北大畢業的居然拍這種視頻,太low了!」「白接受高等教育了……現在北大的都沒有一點家國情懷。」 「北大和NYU出來的,不去搞學術做科研,真是浪費資源!」
李雪琴用一條簡短的微博坦露了她的真實想法:
「北大怎麼了?念了北大就不能當一個low了嗎?念了北大就不能當一個廢物了嗎?」
沒有舞臺經驗的李雪琴在脫口秀上是個奇才,只要站在那裡不用說話都能把人逗笑。
她說:「我滿足你兩分鐘,可以讓你先稍微放鬆放鬆,也算功德一件。」
我知道李雪琴,是因她說的「你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你。」這句話引起共鳴。是呀,誰會喜歡上不喜歡自己的人呢?
北大畢業就不能low嗎?當然可以,誰規定北大畢業一定要搞學術,李雪琴,我喜歡你!
02
女生康瑜也是名校人大畢業的高材生。在畢業前一個月,康瑜做出了讓父母、同學、朋友都無法理解的事——她放棄了人民大學的保研名額,放棄了香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畢業後深造或上班,安穩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但這些不是她的追求和歸宿。
康瑜說她「不是放棄,只是選擇了少有人走的路而已」。
她喜歡《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書裡點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當意識到自己的天命時,生命的所有意義就實現了。
康瑜覺得,投身於鄉村詩歌教育,就是她的天命。
她的夢想——支教,支教一直在她的人生列表中。於是她去了雲南保山,一個叫漭水的小鎮成為了一名初中語文支教老師。
她進入大山,氣候不適應、交通條件差,大山裡的孩子從小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很多孩子對於學習處於無所謂的狀態,打架、逃課、早戀成了他們的日常,家長一般都外出打工,
山村的孩子也會有青春叛逆期,人的本質不會被地域所阻隔。
孩子的家長不管,她管:孩子不願意學習,她管;孩子沒有傾訴的地方,她就做孩子的「樹洞」。康瑜發掘他們的興趣愛好,耐心地輔導作業,鼓勵他們,讓他們變得自信。
但這些點點滴滴,孩子並未領情,他們表示「我爸媽都不管我,老師也不管我,你憑什麼管我?」
直到一次書法課上,教室外下起雨來,雨點叮叮咚咚,孩子們不約而同地望向窗外,
康瑜突然停止了課堂教學,讓孩子們用雨來寫詩,沒想到就這樣激發了孩子們的寫詩興趣。山裡孩子本就擁有對世事的單純、熱愛,從此孩子們的佳作就層出不窮。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孩子寫的詩吧!
《母親》
我們就像你多餘的行李
加重了你的負擔
一個麻煩
橫過來就是你的一條皺紋
《慢》
風吹得很慢
它不捨得出亂
小姑娘剛梳的辮子
雨下得很慢
它不捨得打溼
母親剛曬的被子
我走得很慢
因為不捨得影子
跟著我走得很累
在詩的快樂中,康瑜成了他們最真誠的朋友,小朋友們找到了學習的方向,康瑜也為自己支教的生涯塗抹了一道七彩陽光。她將詩歌一直留在大山陪伴著孩子,讓詩歌照亮了孩童內心的路。
趁年輕,有夢就去追,哪怕走的是一條人跡罕至的路,堅持下去,你必定與眾不同。
03
前些天,98歲楊振寧與44歲妻子近照曝光。
楊振寧接受聘請,擔任安徽大學石溪分院的名譽院長一職,妻子翁帆陪伴在其身邊,一同亮相。
2004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結婚,年齡上的懸殊,讓他們的婚姻從始至終,一直深陷於輿論的巨大漩渦。世俗眼中的「般配」,大多需要旗鼓相當,天造地設。顯然,楊振寧和翁帆的結合超出了人們能接受的範疇。
這對備受爭議的老夫少妻,曾被傳過生子的流言,也曾經因遺產分配問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蜚短流長的16年過去了,兩人卻始終不爭辯不解釋,恩愛兩不疑。
有一次,楊瀾採訪翁帆。
楊瀾問翁帆,是如何愛上這樣一個長輩一樣的男人?翁帆說,當一個女人很崇拜一個男人的時候,而恰好這個男人喜歡或者愛這個女人,那麼這個女人是很容易愛上這個男人的。
翁帆說到,她很喜歡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一首詩《未選擇的路》,其中有一句: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翁帆堅定地走了這條人跡更為稀少的路,而這一個選擇使得她的生活如此不同。
結婚十幾年沒有任何的後悔,反而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而楊振寧又何嘗不是如此,他是這樣說的:不管現在大家對我們的婚姻是什麼看法,三十年、四十年後,大家會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羅曼史。
翁帆說「結婚以來,生活平靜而穩定,仿佛是象牙塔中的象牙塔,他給了我一個很純淨的世界。潛移默化中,我覺得是他創造了我,創造了現在的我。可以說他是我生命中的帶路人。」
甚至我當初都沒有想到,如今的我會如此喜歡並享受現在的生活。
前幾年,翁帆考入了清華大學,攻讀建築學院的博士學位,並常常踏著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足跡到各地去考察文物古蹟,也經常撰寫專業論文。
2008年,楊振寧的一本書《曙光集》。10年後,楊振寧與翁帆共同出了一本書——《晨曦集》。
嫁給楊振寧之前,翁帆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經常熬夜。婚後,她配合他的習慣,早睡早起,作息規律。
只要不出遠門,他們都會在家裡共進一日三餐,偏於清淡,但營養豐富。
晚飯後出去散步,楊振寧有時只穿一件單衣就出了門。翁帆會趕忙拿起外套和圍巾,追上去。一邊仔細幫丈夫整理好,一邊小聲嗔怪:「會冷的。」
翁帆既是他的靈魂伴侶,也是他的「拐杖」和「耳朵」。在一切流逝面前,16年的相依相伴,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人各有志,選擇無所謂對錯,只要是自己認為最開心的選擇就好。
選擇少有人走的路,需要才華墊底,勇氣加持,還要有無懼一切的坦蕩博大的胸懷。
尊重每一個生命選擇,不用追問為什麼?跟你有什麼關係呢?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每條路上都有走的人。
非讓情感調頻原創
非讓情感調頻特約作者: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