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人走的路(邁向心智成熟)

2020-12-15 深海藍幽

少有人走的路(邁向心智成熟)

讀這本之前 以為是一本創業或者人生故事題材之內的,結果發現是一本自我成熟療愈的書:(作者是美國最知名之一的心理醫生)寫的,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用他從醫多年的經驗和治療患者的案例來書寫的幫助他人心智成熟,和自我療愈的書。

自我成熟的第一個標誌:自律性|自律又分為四個緯度第一:延遲滿足,先苦後甜(作者開頭一個案例就描述到吃蛋糕先吃奶油這一部分把好吃的吃了在吃後面的,大多數說明自控力極差不能控住約束自己的行為,脾氣不好,總是滿足於立刻就要得到回報,立刻得到反饋,做著消耗自己的事)比如刷電視劇,打遊戲,吃垃圾食品,都能立刻得到滿足刺激我們大腦釋放多巴胺,一直沉迷下去)

而我們要做的是先苦後甜,延遲滿足感所以能讓我們變好的都是延遲滿足才能得到或者感受到,無論是健身,讀書,學習,反思,學習新的技術等等都要經過大量時間的辛苦努力而且在短時間內還看不到效果才能達到,但是成長就是充滿了不舒服和痛苦的,我們必須要先苦後甜,推遲滿足才能獲得成長和使我們心智更成熟(作者在自律這一方面沒有寫詳細的方法,只是描寫了自律的重要性和成長)後面我會專門寫一篇如何自律改變的文章。

承擔責任:我們在社會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在家裡就是父親母親和子女在家裡就就要承擔家裡的責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讓家庭過的更好更幸福,在社會角色作為一名守法公民不做壞事,不坑蒙拐騙,不貪圖便宜,多做好事,遵紀守法。

在事業上努力工作,多多學習讓自己成長,實現自己的價值回報社會,作為一個獨立思考且成熟的人,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成熟和穩重和其責任心的。

忠於事實: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真相和事情,不要選擇逃避認清現實,世界是客觀的,我們不要太過於主觀臆斷世界,忠於現實的一切,我們才能更加的珍惜,走向心智的成熟:我們人類雖然天生就有逃避痛苦,逃避現實選擇快樂(及時為樂)的機制,所以更要改變人性中的不足,能夠理解看清生活和事實也是心智成熟的一大標緻,但這註定是個少有人走的路,因為向上生長,心智成熟本來就是孤獨和少有人前進的路(選中者無數,召喚者寥寥)希望你能踏上這條路,雖然必不好走,但能讓你成長,能夠直面一切,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改變、成長和衰退的過程。

保持平衡:我更喜歡理解為我們中國的中庸之道,合適的極致,不要過猶不及,要鬆弛有度,在生活裡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保持平衡,事業和家庭幸福,個人實現價值,和親人的陪伴:才能讓我們感知生活的美,只有做到合適的極致我們才算是成熟的,才算成功的,也是幸福的。

最好的教育和愛:也是我最喜歡書裡的部分之一一部分來自我的理解。

良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和學習,一個奇怪的現象,父母要求孩子要努力學習成長,要跟父母學,又說不要跟父母學,要求孩子努力學習,自己卻從不學習成長認為好像只有小孩有必要學習的必要,自己卻沒有還對孩子有著過高的要求,只要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頻繁生氣埋怨指責,甚至毆打威脅孩子(說在不好好學習就不要你了等等以及一些其他的難聽的話語)強迫威脅孩子聽自己的,服從安排讓父母有掌控感,卻不知道這樣只有相反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有逆叛心理想要脫離父母的掌控,而大人責沒有該有的自控力和自律性,自己擁有一身的壞毛病和脾氣,卻要求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和行為,一個及其負面和壞脾氣的人不可能培養出一個有自控力積極樂觀,熱愛生活,善良正直的人。

其實父母生氣常說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是最大的道德綁架的行為,以對你好的名義強行控制安排他們認為好的路和服從他們的一切)這是及其愚蠢的教育和畸形的愛和要求的偏愛。

真正的愛和教育,包含著有不單純的給予,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及其一起共同學習成長,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以及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會成為什麼人,長成什麼樹就在於父母怎麼澆水播種和施肥。

結尾最後:這本書讓我有更好的邁向心智成熟,和自律性讓我受益匪淺,以及對待教育的看法和其它等等,願我們一起努力走向那條少有人走的路,一起成長學習,熱愛生活,不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個關鍵詞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有什麼辦法能破解人生一連串的難題,從而迎接成功?如何才能承受痛苦和打擊,獲得健康的心理,走向幸福的人生?《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美國的斯科特派克,他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心理治療的職業生涯中,治癒了成千上萬的病人,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傑出的心理醫生」。
  • 《少有人走的路》:如何成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
    本周和大家一起閱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標題是心智成熟的旅程,這本書從自律、愛、信仰、恩典等方面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本書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是美國精神科醫生,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曾經考慮競選美國總統,拯救國民精神,雖然沒有去競選,但是後來他寫的這本《少有人有走的路》,卻成為人們的精神食糧。
  • 《少有人走的路》:因為不知心智成熟的方法,所以你會逃避成長!
    大街上的高中生在用奶瓶喝水,該畢業的大學生選擇考研,大齡的青年不願結婚,……凡此種種現象,雖然會有無可挑剔的解釋理由,但是在我看來,這就是在逃避成長,他們不敢去直面現實的人生,不願去承擔肩上的責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因為他們不知道心智成熟的方法。
  • 心理學:《少有人走的路》5,天性懶惰是阻礙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礙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人類懶惰的天性,是阻礙我們走向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礙。只有那些能夠首先克服懶惰的天性,然後其他的阻力才能迎刃而解,最終走向心智成熟和自我完善;如果我們無法克服懶惰的天性,其他條件就算完美無缺,我們也無法實現心智成熟之路。
  • 《少有人走的路》: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自律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如是寫道。很明顯,在他看來自律像是一劑「神藥」,可以強大人,也亦可救贖人。「人生苦難重重」這是他的書的開頭,他這樣寫道「只要領悟了這句話的真諦,便能就此完成超越。」
  • 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少有人走的路告訴你心智成熟的旅程
    不管你承認與否,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心理疾病。如果說以前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是溫飽問題,那麼今日中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心理問題。大多數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應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我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我,讓自我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實脫節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於作繭自縛。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願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
  • 心理學:《少有人走的路》3:拓展自我界限是心智成熟旅程的關鍵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自我界限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指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利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要不侵犯他人的空間。
  • 心理學:心智成熟的明顯感覺就是,發現自己有了更多選擇
    心智不成熟的人,路越走越窄;心智成熟的人,路越走越寬。人格發展的方向是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路越走越窄,那麼意味著你沒有在發展,而是在倒退。人們在年輕的時候,追求個性化,追求與眾不同。也正因為如此,年輕人看似本該有更多的選擇,卻因為挑剔而將自己限制在狹小的空間之中。心理學家卡倫霍妮說,人們有一種神經症需求,那就是限制自己發展、限制自己成長的需要。本文將深度解讀,為什麼心智成熟的人,會發現有了更多選擇。為什麼越是年輕人反而越挑剔?
  • 心智成熟的人,有什麼特徵?
    這些約定俗成的諺語說明心智成熟的人年齡肯定要大了些。畢竟年輕的愣頭青也是要經過到社會上打磨的,才能把自己鋒利的稜角給磨平了收斂了。心智成熟的人肯定社會經驗豐富,也就是說心智成熟的人闖蕩江湖時,走過的橋要比你走過路還要多,吃過的鹽比你喝過的水多。有些人在社會上混,是遲早有一天還是要還的。
  • 寫作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過程痛苦,前途光明
    文/墨語塵香讀了《少有人走的路》感觸頗深。心智成熟,自律,愛,是一條過程痛苦,前途光明的路,這是少有人走的路;而懶惰,拖延,放縱,自私自利,任性妄為,過程是舒服的,但是前途卻是黑暗的。寫作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要想走好這條路,我們首先得是一個有愛的人,知道什麼是換位思考;知道什麼是推己及人;知道什麼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知道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少有人走的路》:那些我從中學到的道理(1)
    在眾多優秀的心靈成長類書籍中,《少有人走的路》絕對佔有一席之地。僅在北美,其銷售量至今已超過了700萬冊,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停駐了近20年,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去年,年過30歲的我,偶然的機會買到了這本書。
  • 想要心智更成熟,你可以看這一本書!
    呦~大家好~心智的成熟需要一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本有關心智成熟的暢銷書,我讀完以後,覺得能給自己帶來很大提升,推薦給你們,我們共同成長。如何解決問題,我們有選擇的自由,同時也有自由產生的責任,我們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難處在於它會帶來痛苦,而我們卻想要躲開這種痛苦,想要把責任推給別人。如果我們聽從別人的指示安排,就躲避了事情失敗我們要承擔責任的風險,逃避選擇的自由就逃避了我們應承擔的個人行為的責任,成熟就是為自己負責,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及自己的人生負責。
  • 女人心智成熟與不成熟的區別
    所謂的心智成熟,其實跟外形,穿著打扮毫無關係。心智不成熟的女人,往往對生活和情感抱有「過於唯美」的期待和幻想,也就是所謂的活在自己的童話故事裡,做著自己的公主夢。有的人,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要對方有錢,要帥,要對方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可是,卻不清楚,其實自身的價值並不匹配,可儘管如此,還是一直想要去擁有這些高價值的東西,也從不懂得提升自己。那心智成熟的女人是什麼樣的呢?她們並不是沒有各種美好的幻想,只是,她們更清楚現實的不可逃避,清楚人無完人條件交換的必須,懂得安全感多源於自己,不會過度期待,自足自立。
  • 成熟的心智表達
    看見沒人在意他,便走上臺,和班主任說:「老師,我想上個廁所。」班主任也沒有抬頭,嘴裡只是「嗯」了一聲。胖子走向門口,從口袋裡掏出一把螺絲刀,一兩下便將那個中午午休經過加工的門把手拆下,扔進垃圾桶,接著便走向老師。前排的同學已經警覺的抬起頭,盯著他。老師並沒察覺,穿著短袖,露出好看的頸脖。胖子手猛地砸下去,老師緩緩倒在地上。前排同學尖叫起來,將全班同學驚醒。
  • 年齡小,但心智卻很成熟的,三星座
    看到「四字弟弟」的最新寫真照,「老阿姨們」表示以後要改口了,真的太man了,沒想到千璽長大後竟然這麼帥,其實之前看過他的綜藝節目,就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成熟,雖然年齡並不大,但心智卻很成熟,跟30多歲的藝人在一起都是交流無障礙,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就像郭德綱說的「成熟跟年齡無關,跟經歷有關
  • 男人心智成熟的表現有哪些?
    你擔心挑選伴侶的眼光有偏差?你不知道心智成熟的男人都有哪些表現?問我就對了。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往下看。1. 有清晰的邊界感。懂拒絕,也懂在獨處中享受孤獨。我不是故意要吐槽周一圍哈。心智成熟的男人更看得到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不容易。也更尊重女性。之前網絡上流傳這麼個事。說是京圈大佬們聚會,酒過三巡後。陳道明一時興起彈起了鋼琴。
  • 心理學:心智成熟比較晚,其實是一種幸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雖然人的身心發展有規律可循,但在不同的年齡段都對應著不一樣的心理問題與內心成熟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人年紀很小卻非常明白事理。可在電視劇《都挺好》中,卻可以看到蘇大強這一典型老小孩角色,明明同年齡段的人都已經心智成熟,他卻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對子女展露出不吃不喝的孩童行為,讓人著實沒辦法。所以,年齡對於心智只是一個參考,個體心智是否成熟,還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
  • 女孩,找一個「心智成熟」的男人
    「我最美的年華都給了他,還是什麼都丟了」「義無反顧的疼惜一個人,都成了理所當然」 1 有個男性讀者跟我說,女朋友跟他提分手,他情緒一上來,直接把人家家給砸了。完後知道自己做錯了,向我求助,問怎麼辦?「因為你心智不成熟。」我直接給他回了這八個字,然後索性拉黑,置之不理。和一個心智不成熟的男人聊天,自己都會覺得累。
  • 女人心智不成熟與成熟的特徵表現
    成熟穩重包容有氣度的男人沒有哪個女人會不喜歡,其實男人世界也同樣如此,他們雖然會被貌美而吸引,但卻更為關注欣賞內心的成熟和魅力。因為成熟女人往往會讓男人覺得省心省事,不必天天哄孩子般的維繫關係,那麼成熟女人和不成熟類型差別特徵在哪裡,可以讓社交關係遊刃有餘,也能讓男人有如此偏愛心理。
  • 如果成年是指年齡,那麼做到這兩點,就是真正的心智成熟
    那麼真正的成熟應該是怎樣的,成年是不需要經過考試的。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那個答案。最差的結果是某天聽到有評價不成熟。需要成熟的是心智,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運行方式的地圖。在理解的基礎上找到適合的方式。今天分享的是《少有人走的路》一位心理學醫生通過自己的經歷寫出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