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媽媽在孕期都會有一種矛盾的感覺,既希望寶寶和自己快點見面,早點把孩子生出來,又不想寶寶離開自己的身體,想和他多「共存」一會兒。
但是到了預產期,就算不想寶寶出來也不行,就算寶寶不發動,超過預產期還在媽媽肚子裡,也會對寶寶和媽媽產生危險的。
孕晚期媽媽快到「卸貨日」,寶寶開始給媽媽「送暗號」了
清玉本身是很喜歡孩子的,等到自己懷孕了,整個身心都投入到養育寶寶的「事業」中,把孩子放到了人生第一位。
從孕早期開始,清玉各種查資料學習孕產知識,科學備孕,就想生出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
在預產期前一周,清玉情緒變得有些敏感,有天晚上坐在床上哭了,丈夫不明所以,緊張地問妻子怎麼了。
結果清玉抽抽搭搭地說:「我想到孩子馬上就要離開我了,我就難受,但是我還想早點抱抱寶寶。」
丈夫剛想安慰,清玉感受著肚子的感覺,說趕緊收拾東西準備出發,清玉看書裡講,這種感受叫宮縮,寶寶馬上要出來了。
結果到醫院一看,果然是寶寶已經入盆了,經歷了5個小時以後,寶寶出生了。那麼如何判定寶寶準備和媽媽「見面」了呢?
胎寶準備出生了,會給媽媽什麼提示
醫學上講,40周的寶寶就算足月寶寶,但是預產期前後兩周內,寶寶發動了,都算正常健康出生的寶寶。
媽媽腰腹部的感受
寶寶快出生的時候,媽媽腰腹部的壓迫感很強,腰很酸,肚子也總是墜墜的感覺很強烈。寶寶真的快出生的時候,媽媽的腹部也會有一種痛感。
媽媽有「見紅」的現象
快到了預產期,媽媽的產道會為寶寶的降生排出一些帶血的粘液,媽媽發現這種情況,就要仔細感受一下身體的變化。
如果出血量增多,還伴隨著上面幾種感覺,就可以拿上待產包,去醫院準備生寶寶了。
媽媽肚子的宮縮和胎動
當寶寶在肚子裡動作頻繁,而且宮縮變得有規律,就是寶寶要出生了。當身體出現宮縮的時候,媽媽可以記著點時間,看看是不是有規律的。
羊水破裂,並且流出來
當子宮內壓力過大,包裹寶寶的胎膜就會破裂。羊水流出來基本不用猶豫了,可以馬上拿著東西去醫院準備生產了。
臨近預產期,媽媽要怎麼保護自己和寶寶
不要劇烈運動
孕晚期深蹲、爬樓梯等運動都不建議孕婦做,因為孩子還沒足月,做這些動作,會導致胎膜早破,寶寶早產。
這些都是助產動作,準備生產的時候,有些助產士會帶著媽媽做這些運動,但是絕對不是孕晚期的媽媽應該做的。
情緒保持穩定
有時候孕媽情緒激烈,可能會血壓升高,導致寶寶胎動頻繁,羊水可能會提前破掉,寶寶就會早產。
飲食上也要注意
我見過有媽媽因為一頓火鍋提前發動了,火鍋辣辣的,媽媽吃了刺激的寶寶也辣辣的,以至於寶寶出生以後,臉都被辣紅了。
孕晚期的媽媽,為了生產,儘量吃一些清淡的營養豐富的食物,免得寶寶提前發動。
超過預產期,寶寶遲遲不發動,應該怎麼辦?
有研究顯示,在孕媽群體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寶寶會在預產期當天出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寶寶超過預產期還沒出生。
超過預產期的媽媽,可以先去醫院檢查,如果醫生說可以再等等,可以做一些散步、爬樓梯等運動,刺激生產。
如果醫生說等不了了,會在醫院採取一些措施,媽媽聽醫生的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