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中國人,你竟不知道唐、宋、元、明、清的玉器特徵?

2020-12-13 騰訊網

每每說起和田玉

我們總會感慨

中國人與它5千多年的羈絆

在這悠久的歷史裡

多少次政權演變、朝代更迭

也塑造了風格各異的玉器特徵

唐代玉器

靈性派:活潑天機、繁花似錦

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使和田玉料源源不斷。玉器的製作得到了很大發展,是繼秦漢之後出現的新高峰。

在雕刻技藝上,吸取當時的雕塑和繪畫手法,運用傳統的雕刻技藝,大量使用陰刻細線。

加之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外使、僧侶、工匠集聚於長安,所以,唐朝玉器一改其他朝代的莊重,而格外華麗耀眼。

宋代玉器

懷舊派:清新雅致、形神兼備

《知否,知否》的熱播讓許多認為宋朝貧窮的人士,第一次認識到這個朝代的清新雅致。特別是其中的點茶技藝,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宋代玉器受當時的繪畫藝術影響極大,清新雅致、形神兼備,極具文人情趣,毫無粗製濫造。

特別是受到宋徽宗趙佶嗜玉成癮的影響,宋代玉器的空前發展。

宋代,文人書畫興盛,許多文房用具也成了玉匠們精心雕琢的對象,這些玉制文房用具不僅具有實用功能。

從此,帶有實用意義的玉雕製品,走上了裝飾化的道路。

元代玉器

豪放派:質樸率真、不拘小節

元代玉器是在繼承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而來,官辦玉器作坊有從事玉雕製作的能工巧匠數千人,專向皇室提供宮廷用玉。

因元代當權者屬於少數民族,在玉器發展上也自帶一些少數民族的特性。

雕刻喜歡用深痕陰刻線,線條粗重,使紋飾起凸高,已漸趨粗獷,不拘小節。

元代玉器文化的總體特徵是,傳統勝於創新,繼承勝於發展,為其後明清兩朝裝飾玉器的發展作了準備,奠定了基礎。

明代玉器

復古派:鏤空工藝、復古為尚

明中期受名人畫風影響,裝飾玉上往往用名人畫稿、詩句做主題紋飾,文房四寶實用器皿增多。

因此出現了大量的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玉雕主題。

明朝玉器的鑲嵌工藝也達到一個高峰,出現了大量的玉鑲金、玉鑲銀。

清代玉器

藝術派:品種豐富、琢工精巧

清代是我國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個高峰。乾隆時打通了和田玉內運的通路,和田玉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玉器工藝迅速發展。

清代玉器的品種和數量很多,以陳設品和佩飾最多,也最為精美。

陳設品有仿青銅器的仿古器皿,還有各種寓意吉祥的動物造型。新增的品種有山水、花鳥、玉山子、浮雕圖畫式的玉屏風等。

此外還有各種玉質的實用器皿、文房用品。甚至還出現了不少大型觀賞性「玉山」

現代玉器

藝術派:百家爭鳴,復古與創新並行

現代玉器在繼承了古代多種模式、風格、造型的同時,也在不斷突破創新。

特別是在與西方流派的交流中,各種元素的運用與融合更是達到新層次。

更可貴的是,在與時俱進的同時,現代玉雕師仍不斷研究古老工藝與藝術審美。

相關焦點

  • 到雲南永平尋「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
    1月14日,2020「中國梅花精神文化論壇」之「尋梅」活動在大理永平縣開啟,探尋「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同時現場對永平縣杉陽鎮普棚村境內五棵古梅樹進行保護牌揭掛,共同見證永平古梅群落呈現及保護的歷史時刻。
  • 各時期玉器上的螭紋特徵
    唐、五代玉器上很少見到螭紋,有些傳世品,曾定為唐物者,似有疑問,因此,其特點不甚清楚。
  • 唐制漢服、宋制漢服和明制漢服的特點,沒想到明制的居然這麼貴?
    漢服形制這不,就有朋友來問子曰了:「漢服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形制,這些大概我都了解了,但是還想深入點了解相關的文化」,於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華夏衣冠,今天子曰就來跟大家交流一下唐制漢服、宋制漢服和明制漢服的特點,看看你知道嗎
  • 宋制漢服和唐制漢服科普,齊胸襦裙是代表服飾,最貴的是明制漢服
    宋制漢服和唐制漢服科普,齊胸襦裙是代表服飾,最貴的是明制漢服大家好,我是素娘導語:剛對漢服感興趣的萌新們,了解完了漢服的幾種基本形制後,往往會想更深入的了解漢服文化,今天素娘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漢服根據朝制不同,引申的幾種劃分,也幫助同袍們更清晰的了解華夏衣冠。
  • 中國古代玉器-明清玉器特徵知識
    中國古代玉器中,明清玉器是廣大玉器愛好者收藏的重點品類。明清玉器的特徵和知識綜述可以更好地輔助藏家了解那段讓後人銘記的輝煌歷史成就。一、明代玉器-玉器綜述明代玉器的總體風格是:清新活潑,稜角分明。明.青玉雙鹿紋飾五、明代玉器-玉器雕工明代玉器的琢玉風格總體上是有「粗大明」一說。此時的玉器並不講究玉器的精工細琢,雕工精良,而是比較粗放的特點。
  • 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紋飾是玉器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玉器時代或地域特徵的重要表現之一。
  • 動物題材玉器高清圖集錦
    圓雕動物玉器材料堅硬、稀缺,作品立體性強,加工難度高,屬於一種比較複雜的藝術類型。因此,與平面類型的玉器不同,圓雕動物玉器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摸索定型階段,到戰國晚期,甚至可以說進入漢代才逐步走向成熟。 圓雕動物相對於平面或淺浮雕的禮器與佩飾,個性化差異大,雕琢難度更高。
  • 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詳解)
    紋飾是玉器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玉器時代或地域特徵的重要表現之一。
  • 清代玉器的紋飾工藝特點
    紋飾是玉器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玉器時代或地域特徵的重要表現之一。由於各個歷紋史時期的文化背景和制玉工具的不同,使玉器的紋飾題材和表現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特徵,因此,玉器的紋飾成為玉器時代的一個重要符號,是進行玉器鑑定的重要依據。談到玉器的紋飾,一般包括紋飾的工藝技法和內容題材兩個方面。清代玉器紋飾的工藝特點中國古代玉器紋飾加工的工藝技法主要有陰紋、陽紋、透雕、淺浮雕、高浮雕、巧琢、鑲嵌等。
  • 古代玉器常見紋飾大全
    中國玉器上各種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鑑定玉器的重要標準之一,今天就介紹一些基本的紋飾。 古玉器上的紋飾,或樸實無華,或精維細琢;或簡單幾刀的簡練勾劃,或繁縟到無以復加。各種紋飾的雕刻技法、構圖、表現的主題一直為鑑賞專家所重視。
  • 飛花令,含有男兒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男兒指男子漢、大丈夫,梁啓超曾言: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無志。那麼含有男兒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後出塞五首》 唐 · 杜甫龍精龜眼兩相和,丈六男兒不奈何——《七言》 唐 · 呂巖男兒少為客,不辨是他鄉——《黃河夜泊》 明 · 李流芳彎弓徵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 「一頁宋版一兩金"都不足以反映宋版書的珍貴
    古籍中最早的收藏印跡為「梅溪精舍」「玉蘭堂」「江左」「翠竹齋」「辛夷館印」,它們都是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藏書印。隨之,明代書法家王寵在這部古籍上留下了「鐵研齋」「古吳王氏」鑑藏印跡。此後,文徵明將這部古籍留給侄子文伯仁,那枚「五峰樵客」便屬於他。
  • 元滅宋,清滅明與古印度、古埃及被其他民族入侵有什麼區別?
    同樣的道理,元滅宋、清滅明都之時一個國家朝代的滅亡,都沒能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文字、語言發生變化(其中原因很複雜,下面會展開來說)。而反觀被雅利安人滅掉的古印度和古埃及,漸漸的被其他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印度變成了雅利安人創立的種族文化的天下;而古埃及則是徹底被伊斯蘭教文化所同化,古埃及象形文字、法老文化都湮沒在歷史當中。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其中四者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
  • 飛花令,含有傷心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著名作家張小嫻曾言:曾經以為,傷心是會流很多眼淚的;原來真正的傷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淚。那麼,含有傷心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宋·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 中國古代玉器知識點總結,玩收藏的一定不能錯過!
    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中期的八瓣形玉杯和獸首瑪瑙杯。 唐玉在製作中常採用一種假凸實凹的表現手法,即通過採用入刀較寬的斜陰線劃,給人以淺浮雕的藝術效果,這是唐代玉雕的一個重要特徵。 唐代的象生玉器開始呈現世俗化傾向,具體的表現就是生活的氣息逐漸滲入,寫實性強,不摻雜有誇張色彩。
  • 飛花令,含有梅花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那麼,含有梅花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一種清孤不等閒——清·鄭燮《山中雪後》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唐·李商隱《憶梅》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元·王庭筠《絕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元·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宋·周邦彥《花犯·小石梅花》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元·劉因《觀梅有感》
  • 古代玉器「橘皮紋」的形成機理與鑑定特徵
    橘子過去古玩行有句老話叫:「瓷看底,玉看皮」,意思是在瓷器鑑定中,對器物底足特徵的判斷十分關鍵,甚至還有「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的說法;而玉器鑑定中對玉器表面特徵的判斷非常重要,這一方面由於玉器表面特徵相對明顯和直觀
  • 為何會有「臭漢髒唐、宋埋汰元迷糊、明邋遢清鼻涕」?都體現在哪
    「臭漢髒唐」之說,應該出自於明清儒學清流對中國歷代王朝的評價。那些自命清高的儒家學者,用臭漢、髒唐、宋埋汰、元糊塗、明明邋遢、清鼻涕,來品評歷史,以彰顯自己不入俗流的高潔品質。事實上很多人說的一樣、做的一樣,滿口之乎者也,暗地裡卻做著骯髒齷齪的事,道貌岸然,以顯示自己的高尚人格。
  • 飛花令,含有九月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那麼,含有九月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唐·黃巢《菊花》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清·黃景仁《都門秋思》搖落郊園九月餘,秋山今日喜登初。——明·唐寅《七律詩詠齊雲山》八月九月朔風高,更有飢鷹啄人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