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說起和田玉
我們總會感慨
中國人與它5千多年的羈絆
在這悠久的歷史裡
多少次政權演變、朝代更迭
也塑造了風格各異的玉器特徵
唐代玉器
靈性派:活潑天機、繁花似錦
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使和田玉料源源不斷。玉器的製作得到了很大發展,是繼秦漢之後出現的新高峰。
在雕刻技藝上,吸取當時的雕塑和繪畫手法,運用傳統的雕刻技藝,大量使用陰刻細線。
加之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外使、僧侶、工匠集聚於長安,所以,唐朝玉器一改其他朝代的莊重,而格外華麗耀眼。
宋代玉器
懷舊派:清新雅致、形神兼備
《知否,知否》的熱播讓許多認為宋朝貧窮的人士,第一次認識到這個朝代的清新雅致。特別是其中的點茶技藝,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宋代玉器受當時的繪畫藝術影響極大,清新雅致、形神兼備,極具文人情趣,毫無粗製濫造。
特別是受到宋徽宗趙佶嗜玉成癮的影響,宋代玉器的空前發展。
宋代,文人書畫興盛,許多文房用具也成了玉匠們精心雕琢的對象,這些玉制文房用具不僅具有實用功能。
從此,帶有實用意義的玉雕製品,走上了裝飾化的道路。
元代玉器
豪放派:質樸率真、不拘小節
元代玉器是在繼承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而來,官辦玉器作坊有從事玉雕製作的能工巧匠數千人,專向皇室提供宮廷用玉。
因元代當權者屬於少數民族,在玉器發展上也自帶一些少數民族的特性。
雕刻喜歡用深痕陰刻線,線條粗重,使紋飾起凸高,已漸趨粗獷,不拘小節。
元代玉器文化的總體特徵是,傳統勝於創新,繼承勝於發展,為其後明清兩朝裝飾玉器的發展作了準備,奠定了基礎。
明代玉器
復古派:鏤空工藝、復古為尚
明中期受名人畫風影響,裝飾玉上往往用名人畫稿、詩句做主題紋飾,文房四寶實用器皿增多。
因此出現了大量的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玉雕主題。
明朝玉器的鑲嵌工藝也達到一個高峰,出現了大量的玉鑲金、玉鑲銀。
清代玉器
藝術派:品種豐富、琢工精巧
清代是我國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個高峰。乾隆時打通了和田玉內運的通路,和田玉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玉器工藝迅速發展。
清代玉器的品種和數量很多,以陳設品和佩飾最多,也最為精美。
陳設品有仿青銅器的仿古器皿,還有各種寓意吉祥的動物造型。新增的品種有山水、花鳥、玉山子、浮雕圖畫式的玉屏風等。
此外還有各種玉質的實用器皿、文房用品。甚至還出現了不少大型觀賞性「玉山」
現代玉器
藝術派:百家爭鳴,復古與創新並行
現代玉器在繼承了古代多種模式、風格、造型的同時,也在不斷突破創新。
特別是在與西方流派的交流中,各種元素的運用與融合更是達到新層次。
更可貴的是,在與時俱進的同時,現代玉雕師仍不斷研究古老工藝與藝術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