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橘皮紋」的形成機理與鑑定特徵

2021-01-09 無相有道

本文由無相有道原創並獨發百家號,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上海博物館藏清代漁翁

中國玉器在8000餘年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產生了無數彌足珍貴的藝術瑰寶,這些古代玉器不僅蘊含著豐富歷史信息,同時也表現出獨特的歷史痕記,「橘皮紋」就是古代玉器的重要特徵之一。

玉器的「橘皮紋」又稱玉器的「磨砂現象」,是指玉器在漫長的歲月中,受環境中的酸鹼成份及溫溼度變化的影響,玉器表面經過長時間的氧化、侵蝕、剝落後所形成的一種凹凸不平的古舊特徵。

由於這種玉器表面特徵在放大鏡下觀察很像凹凸不平的橘子皮,因此俗稱「橘皮紋」。

橘子

過去古玩行有句老話叫:「瓷看底,玉看皮」,意思是在瓷器鑑定中,對器物底足特徵的判斷十分關鍵,甚至還有「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的說法;

而玉器鑑定中對玉器表面特徵的判斷非常重要,這一方面由於玉器表面特徵相對明顯和直觀,另一方面則說明玉器表面特徵蘊含著豐富的時代信息且具有一定的規律。

玉器的「橘皮紋」就屬於玉器表面特徵之一,是玉器在後天環境下所產生的一種次生特徵,也是反映玉器製作年代和時間痕跡的重要標誌。

西周鳥形玉佩表面的橘皮紋

值得注意的是,在玉器鑑定過程中,對任何特徵的判斷都不應該是孤立而單一存在的,需要同時結合玉器的其他各項特徵,全面地進行鑑別。

隨著近幾十年收藏熱潮的興起,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各種贗品古玉泛濫肆行,隨著各種造假技術手段的不斷提高,原本是古玉鑑定可靠依據的「橘皮紋」特徵,現在也被仿製的相似度極高,因此令很多古玉收藏者真假難辨,不知所措。

但是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假的終究是假的,今天我們就從玉器「橘皮紋」的形成機理說起,在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深入剖析玉器「橘皮紋」的形成原因與實際特徵。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漢玉蟬表面的橘皮紋

玉器「橘皮紋」的形成機理較為複雜,既取決於玉器材質的原生礦物特性,也取決於玉器製作過程中的工藝特點,更取決於玉器後天所處環境及相關條件,因此若想正確理解玉器的「橘皮紋」,就要從以上三個方面著手深入研究。

玉器「橘皮紋」的形成涉及了礦物學、物理學等學科的相關原理,簡單歸納起來其形成機理如下:

由於玉器長時間受環境中的酸鹼成份及溫溼度變化的影響,在玉器表面產生了一種氧化反應,其最初狀態為一層氧化膜,或一層較薄的灰白色皮層。

經過自然脫落或摩擦受力,這層氧化膜或鬆軟皮層漸漸褪去,此時玉器表面一方面由於氧化和侵蝕,相對鬆軟的部分因脫落而產生下陷,另一方面由於受環境溫溼度變化的影響和玉石應力的作用,玉器表面出現皴狀微皺和突起。

放大後的古玉橘皮紋凸起

正是這種長時間的氧化、侵蝕、剝落、突起過程的反覆進行,使原本光滑的玉器表面逐漸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古舊特徵,最終就形成了玉器的「橘皮紋」。

由於這種玉器古舊特徵的呈現程度輕重有別,有些玉器表面的「橘皮紋」特徵雖然存在但卻並不十分明顯,因此這種玉器的古舊特徵也被稱作玉器的「磨砂現象」。

放大後的古玉橘皮紋

分析了自然狀態下玉器「橘皮紋」的形成機理之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贗品古玉上現代工藝仿製「橘皮紋」的方法:

為了模仿古玉「橘皮紋」,造假者一般使用噴砂槍對玉器進行噴砂打磨,或者對玉器進行滾筒打磨,總之是使用磨料或機械工具極力模仿自然狀態下玉器表面凹凸不平的古舊特徵。

待玉器表面凹凸不平形成之後,再對玉器進行酸洗和酸蝕,這樣可以使凹凸不平處顯得更加自然圓潤,籍以模仿古玉自然的古舊感,在這些工序之後,還要再對玉器進行打磨作舊,如此一通折騰下來,造假的贗品古玉便有模有樣具備了一定的迷惑性。

杭州博物館漢代玉蟬表面的橘皮紋

通過了解橘皮紋的形成機理我們可以得知,玉器表面自然生成的橘皮紋的特徵如下:

首先,由於橘皮紋的形成要經歷氧化、侵蝕、剝落、突起等過程,因此自然生成的橘皮紋總體上呈現「凸起」的狀態,因此又有學者將玉器的橘皮紋稱作「氧化突起」。

紅山文化勾雲紋玉佩的橘皮紋凸起

而人工造假的橘皮紋由於依靠噴砂手段快速衝擊玉表形成凹陷,從而缺乏自然狀態下橘皮紋生成所經歷的剝落和突起等過程,因此造假的橘皮紋是低於玉器表面的凹陷,有的部位甚至形成不均勻的片狀凹陷,這與古玉橘皮紋突起於玉表且均勻分布有著明顯的區別。

其次,由於古玉自然橘皮紋的生成屬於玉器氧化、侵蝕和輕度鈣化的範疇,因此古玉真品橘皮紋經常會有自然沁狀,如果在橘皮紋處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可見自然沁色或自然沁坑等自然沁蝕狀態。

人工造假的橘皮紋則沒有這種自然沁狀,而是常常呈現堅硬、光滑、呆板的狀態。

人工造假橘皮紋的凹陷及不均勻分布

此外,人工造假的橘皮紋近年來出廠後還要再經過經過人工加盤和沁色暈散,因此欺騙性較大,此外還有使用帶有原始天然皮殼的玉石原料來製作橘皮紋,其效果更佳,迷惑力更強。

但是無論使用怎樣造假手段,古玉贗品同真品相比總有難以企及的不足之處,真品古玉的神韻與魅力,正是在橘皮紋等玉器古舊特徵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而對玉器橘皮紋的判斷也只是玉器鑑定的方法之一。

紅山文化玉玦的橘皮紋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在玉器鑑定中,對任何特徵的判斷都不應該是孤立而單一存在的,需要同時結合玉器的其他各項特徵,全面地進行鑑定和甄別。

中國玉器的歷經千年而不朽的無窮魅力,正來自於其厚重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特徵,對這些蘊含豐富歷史信息的古代玉器的鑑賞與研究,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最有效的繼承和發展。

相關焦點

  • 古代玉器神奇的「冰裂紋」
    一直以來,在眾多古玉鑑定體系中,各種殊途同歸的鑑定方法不一而足,其中有側重玉器整體風貌的「神韻派」,也有見微知著強調微觀的「工痕派」,同時還有明清以來極富盛名的「重沁派」。所謂「重沁」是指將沁色作為古玉鑑定重點。
  • 中國古代玉器-明清玉器特徵知識
    中國古代玉器中,明清玉器是廣大玉器愛好者收藏的重點品類。明清玉器的特徵和知識綜述可以更好地輔助藏家了解那段讓後人銘記的輝煌歷史成就。一、明代玉器-玉器綜述明代玉器的總體風格是:清新活潑,稜角分明。二、明代玉器-玉器玉質明代玉器主要是採用我國新疆出產的和田美玉。和田美玉有質地溫潤、細膩、瑩潤的特點,仿佛有玻璃質般的感覺。三、明代玉器-玉器品類明代玉器的常見品類一般是實用器皿,常見的有玉碗、玉盤、玉杯、玉壺、玉文房用具等。明代的古人喜歡佩戴玉佩,所以玉佩方面,又有新品類出現,如方形玉佩、玉串飾、玉片等等。
  • 中國古代玉器鑑別
    中國古代玉器數千年來一直被世人所傳承。玉器被世人賦予了美好的象徵,因而有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古代玉器古樸大方,造型新穎別致,無不透露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玉器鑑別是古代玉器中最難掌握的一項專業知識,通過本文紫色百合香為您逐一梳理。一、黃金有價玉無價黃金自古以來就是富貴的象徵,但是玉器更多象徵著平安吉祥。
  • 翡翠的橘皮紋
    翡翠的橘皮紋,很多人不翡翠的橘皮紋是什麼,其實懂翡翠的人很多都是根據橘皮效應來判斷翡翠真假的,橘皮紋也是天然翡翠才具備的表現,b貨中偶爾也會有,
  • 中國古代玉器知識點總結,玩收藏的一定不能錯過!
    浙川玉,產於河南浙川,經鑑定其成份主要是矽錳的綠泥石巖。 玉器皿是我國古代藝術價值最高的一類玉器,隋唐以前一直較為少見,宋元時期數量有所增加,及至明代才大量出現,成為明代玉器中的代表性器類。 明代仿古裝飾品主要有環、璜、珩、玦、雞心佩等,多仿漢魏形制。
  • 中國古代玉器-高古玉收藏知識大全
    中國古代玉器中,歷代高古玉有著獨特的特點和風格。而高古玉的收藏知識繁多而雜,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歷代高古玉基礎知識集錦,通過十個簡單的問答題讓您對高古玉有大致的認識和了解。1.夏代玉器的材質特點?商.黃玉虎形珮4.商代玉人和仿製品如何鑑定?商代中晚期,玉人大量出現,主要有:立體人、片形人及其他帶有玉人裝飾的玉件。
  • 【春秋玉器的鑑定之二】略論楚系「雙鉤寬線龍首紋」
    這些條帶狀紋樣單元製作起來比較複雜,先以雙鉤技法勾勒一圈細陰線框,再於框內以斜刀雕琢坡狀紋,需要指出的是,「S」形紋樣單元內均採用反向斜刀技法,以琢出兩道傾斜方向相反的坡面,兩坡面間會形成一道扭轉的凸稜。從雙鉤寬線龍首紋的形態判斷,其明顯受到西周晚期「一面坡」線紋,以及春秋早中期雙線龍首紋的影響。
  • 高古玉這篇就夠了:龍山、卑南、大溪、凌家灘文化玉器的鑑定特徵
    -35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黃河流域玉器突然勃興,雖不及紅山、良渚玉器之輝煌,但諸如陝西神木石峁、山西襄汾陶寺等地,也發現了成批的玉器,且大多已具有禮器的性質,其重要的意義同樣不可低估,可憑此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 古代玉器常見紋飾大全
    中國玉器上各種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鑑定玉器的重要標準之一,今天就介紹一些基本的紋飾。 古玉器上的紋飾,或樸實無華,或精維細琢;或簡單幾刀的簡練勾劃,或繁縟到無以復加。各種紋飾的雕刻技法、構圖、表現的主題一直為鑑賞專家所重視。
  • 4張館藏圖片,真假對照系統分析,掌握古玉沁色鑑定本領(乾貨)
    而沁色的成因與機理,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這篇文章以西漢「皇后之璽」為教材,系統分析沁色產生的原因,附三張仿品圖,更加直觀。一、沁色機理:源自分子運動,用俗話說,就是「蒼蠅不叮無縫蛋」1、首先,蛋是內因。這件皇后之璽之所以光潔如新,主因是玉質太好,可稱之為羊脂玉。
  • 全面概述古代玉器紋飾知識點
    中國古代各歷史時期的玉器紋飾各有特色之處。紫色百合香為您全面概述不同歷史時期的古代玉器紋飾特點,通過這些知識點綜述,使您對各種古玉紋飾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一、龍紋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龍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 翡翠橘皮紋長什麼樣?如何區分翡翠橘皮紋和酸蝕紋?
    當然,我們討論翡翠除了本身極為誘人的品相之外,就是種水質地了,但是很少人會提及她的紋理,比如說橘皮紋。翡翠之所以會有橘皮紋,其實就跟古話中的「相由心生」類似,他是內部結構的外在表現,因為翡翠是有很多的細小顆粒組成的,這些顆粒的硬度和長短等都會有一定的差異,形成過程中呈定向分布,但是因為受力程度不同,所以表現在外的時候會呈現出一種凹凸不平的感覺。
  • 玉器的歷史:中國古代玉器有哪些用處?
    到奴隸社會時,用玉之風遍及各階層,玉器已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到了封建社會時,對玉器的佔有已成為地位和財富的標誌。 歷史上很多著名的玉器,如獸面紋玉璜,玉璜有兩種,一種是半圓形的片狀,還有一種是比較窄的弧狀,是禮器的一種,後面分成了禮器和配飾兩種。和氏璧,最著名的玉器,被製作成傳國玉璽,已經失傳。故宮的「大禹治水」玉山子也是稀世珍寶。那麼,古代的玉器有哪些用處呢?
  • 中國古代玉器主要類別
    中國古代玉器形制豐富,包羅萬象,但是主要的類別可以分為六大類別。紫色百合香為您細分古代玉器種類,使您對我國古代玉器的形制分類更加明了。一、玉禮器玉禮器一般是指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和玉璜等。1.玉璧玉璧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玉器,它不僅可以作為禮器使用,還可以作為佩飾玉器、喪葬玉器和饋贈玉器使用。玉璧的形制也十分豐富,如樸素無紋的素麵玉璧、谷紋玉璧、蒲紋玉璧、鏤雕玉璧、龍鳳紋璧、鳥紋玉璧、出廓璧等。
  • 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史,值得收藏
    大家都知道黃金有價玉無價,那麼玉在古代是什麼樣的地位價值呢,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玉的發展史。 我國考古學者最新研究考證並提出了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早在新石器時代,崑崙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後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和田玉在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
    紋飾是玉器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玉器時代或地域特徵的重要表現之一。
  • 認識古代玉器的主要紋飾及其演變
    紋飾的種類和演變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徵。 古代青銅器上的蟠螭紋,其身體和腿似龍,而面部似獸。此紋於商、明,周,是春秋戰國和漢代玉器上的主要紋飾。戰國的蟠螭紋,圓眼大鼻,雙線細眉,貓耳,頸粗大且彎曲,腿部的線條變彎曲,腳爪常上翹。身上多為陰線勾勒,尾部呈膠絲狀陰刻線。漢代,眉上豎且內色,眼眶略有下墜,鼻梁出現了細線劃紋,身體與戰國時沒有差別,只是尾部出現由兩個卷紋只有三條腿。
  • 清代玉器的紋飾特點(詳解)
    紋飾是玉器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玉器時代或地域特徵的重要表現之一。
  • 身為中國人,你竟不知道唐、宋、元、明、清的玉器特徵?
    每每說起和田玉 我們總會感慨 中國人與它5千多年的羈絆 在這悠久的歷史裡 多少次政權演變、朝代更迭 也塑造了風格各異的玉器特徵
  • 5張圖片,學習商代晚期鏤空雕刻的特徵及鑑定要點,迅速提高眼力
    本文學習商代玉器的鏤雕工藝,了解鏤空特徵,掌握鑑定要點。一、工痕特徵晚商玉器鏤空通常用在玉器輪廓邊緣之上以凸顯造型,完全封閉於器內的鏤空較為少見。二、工藝解析邊緣鏤空的製作,通常先起稿定位,以片具從玉器邊沿切入,再於切口附近鑽孔,然後採用線具攜帶潮溼解玉砂將切口與圓孔之間反覆拉搜、切割去料,最終形成了逗號形的鏤空。殷墟婦好墓出土玉龍,龍背扉牙尚未鏤空,僅有刻畫的定位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