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這篇就夠了:龍山、卑南、大溪、凌家灘文化玉器的鑑定特徵

2020-12-10 騰訊網

(一)龍山文化玉器

到距今4500-35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黃河流域玉器突然勃興,雖不及紅山、良渚玉器之輝煌,但諸如陝西神木石峁、山西襄汾陶寺等地,也發現了成批的玉器,且大多已具有禮器的性質,其重要的意義同樣不可低估,可憑此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已發掘的龍山文化遺址中,神木石峁的玉器數量相對較多。這些玉器由墨玉、玉髓、石英巖、大理石巖、蛇紋石巖等質料製成,器形有牙璋、圭、斧、鉞、戈、刀、璧、璜等。玉雕藝術品有人頭像、玉蠶、虎頭、玉蝗、螳螂等。玉器多出土在墓葬中。

這批玉器除玉璧、玉璜可用作佩飾外,其餘玉主、玉斧、玉鉞玉戚、玉刀的刃部鈍厚,無使用痕跡,可見並非是實用器,而應是當時的禮器。特別是玉牙璋,發現了28件,其裝飾的牙齒具有象徵意義。它不是兵器,也不是生產工具,更不是裝飾品,應是舉行祭祀活動的禮器。

玉刀發現近四十件,又長又大,刀身有鑽孔,同樣不能使用。玉鉞、玉戚、玉斧、玉戈是象徵權威的法器。玉璧雖可作裝飾,但也是一種禮器。這麼多的禮器發現在墓葬中,墓主人有可能就是當時的巫師。從出土玉質禮器的墓葬數量之多來看,神木石峁遺址在龍山文化時期曾有一個巫覡集團居住。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總面積達400萬平方米,出土的玉器有玉鉞、玉瑗、玉琮、玉鏟等禮器和製作精良的玉梳、玉管、玉臂環等。其中以鉞、瑗較為常見。凡是較大型的墓,隨葬的玉器也就較多。在9座大型墓葬中,除出上有代表王權重器的龍盤鼉鼓、特磬、土鼓外,還有玉鉞、玉琮等。較典型的玉鉞或石鉞沒有使用的痕跡,有的薄而細長,非實用器,且與代表王權的重器同出,表明它不再作為生產工具,而是作為禮儀用具了。

(二) 卑南文化

分布於臺灣花東縱谷、海岸山脈南段東麓、臺東(四)卑南文化玉器平原以及大武山東麓河階及面海坡地,距今約5300-2300年。

玉器主要出土於臺東縣卑南遺址墓葬中,多數玉器呈碧綠色,玉材來自花蓮縣的玉礦。器類除少量墜、棒、管、鏃外,常見的是塊形飾,共出土一千三百多件。這種塊形飾式樣很多,除有內地常見的圓形外,絕大多數是帶有缺口的圓形環及環外緣附加四個突起的形狀,其他還有長條形、方形、兩翼形等。佩飾中有一種單人和雙人獸形佩,造型奇特。

這些佩飾製作精緻,風格獨特,代表了臺灣史前文化的最高工藝水平。卑南文化玉器主要用作裝飾、塊形飾出土時均在人頭耳部兩側,應為四三祭玉之當南次祀石耳飾;玉墜作頭飾;棒形和管形玉作頸飾和胸飾。繁雜的玉器種類反映了卑南先民豐富的精神生活。

(三) 大溪文化玉器

大溪文化分布於長江中遊西段的兩岸地區,處於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6400-5300年。玉器主要出土於四川巫山縣大紋溪遺址和湖北松滋縣桂花樹的大溪文化墓地。出土的玉器形玉龍、體較小,器類有塊、璜、璧、環、墜等,均為扁平狀,其中以映、璜當、玉的數量為最多。塊的形狀不十分規整,出土於人的頭骨兩側。

璜的數量較多,主要有弧形、橋形和半璧形三種。璜的兩端有環、丫穿孔,半壁形璜外緣刻成連續鋸齒狀,其裝飾手法是大溪文化玉器獨具特色的工藝。大溪文化玉器主要用作裝飾,有耳飾支、玉項飾和臂飾等。耳飾為塊和墜,璜和璧作項飾,懸掛於頸上或突出反胸前,臂飾主要是環。大溪文化玉器的意義在於它與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原始文化玉器非常相似,例如大溪文化的弧形與薛家崗文化、橋形驥與鬆澤文化、半壁形璜與良清文化等同類器物形狀很接近。這為研究史前各文化間玉器風格的影響、長江中下遊地區玉器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以及大溪文化玉器的淵源提供了實物資料。

(四)凌家灘文化玉器

凌家灘遺址於1985年被發現,位於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西南約10公裡的凌家灘自然村。經1987年春、秋,1998年秋的三次發掘,共揭露面積1775平方米,發現墓葬44座、祭壇1座、祭祀坑3個、積石圈4個、房屋遺址1座。大墓隨葬品以高規格的玉石器為主,陶器次之;中、小型墓以石器和陶器為主,玉器次之。凌家灘遺址年代,為距今5560-5290年,與紅山文化年代相當,而早於良渚文化。

凌家灘墓葬出土的玉器,數量多,品種豐富,琢磨精緻,玉質溫潤,潔白透明,造型獨特,生動傳神,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一次重大的發現。

出土的玉器經測定質地有透閃石、陽起石、葉蛇紋石、利蛇紋石、水晶、瑪瑙、玉髓、石英、綠松石等。玉器品種有玉人、玉龍、玉璜、玉璧、玉環、瑪瑙斧、玉玦、玉鐲、玉鉞、寶塔形玉飾、玉管、玉珠、玉扣形飾、玉喇叭形飾、月牙形飾、玉菌形飾、玉兔、玉冠形飾、玉龜、玉刻圖長方形片、玉鷹、玉龍風璜、玉齒環、丫形器、雙連環、玉豬、玉墜飾等。

凌家灘出土的玉器,不但精美而且品位極高,出土的玉龍、玉鷹、長方形玉片、玉龜、玉人大型玉鉞、玉戈、瑪瑙斧等,突出反映了原始宗教在凌家灘社會組織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國古代玉器最初是以裝飾品形式出現的,玉制飾品在石器時代自始至終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以後,代替小型玉飾物而勃興的是大型的象徵性武器工具及具有原始信仰性質的禮器,這類器物的出現標誌著等級觀念和原始宗教觀念滲人玉器之中,使其成為祭祀工具或等級權力的象徵物。正是因為它們是一種精神或觀念的象徵物,人們才會在它們的造型和紋飾上耗費巨大的精力,藉以表達其中豐富的、逐漸明確起來的精神內涵。中國古代玉禮器在巫術和原始宗教中充當了極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對於紅山文化的玉龍和玉獸形飾(玉豬龍),就不能把它們簡單地看成動物形飾物。

龍的崇拜,自古以來就與農業生產有關,作為祭祀物的豬,逐漸抽象為超現實的龍的形象絕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原始農業的發展和原始信仰發達的基礎上,高度發展的原始意識形態和原始藝術的結晶。龍是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徵,紅山文化龍形象的出現標誌著該地區已初顯文明的曙光。

以琮、璧為代表的良渚文化大型禮器則代表了我國史前巫術發展的最高水平。玉琮作為良渚文化的重器,在祭祀中具有溝通天地的重要作用,大量玉琮的發現,又反映出良渚文化時期巫術和原始宗教的普及性。我們之所以說新石器時代的玉器神秘,是指當時人們對玉器的崇拜達到了很高程度,並由對玉的純自然崇拜過渡到與權力相關聯的複合崇拜階段;二是指玉器的紋飾奇詭、莊嚴,較多地使用了想像的神話動物,或者人神、獸複合物,在觀感上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三是玉禮器在玉器中的比例很大,並形成了較嚴格的禮儀制度。

綜合地說,以刀、戈等象徵性武器工具為代表的龍山文化玉「禮兵器」,和以玉龍、獸形飾為代表的紅山文化動物形玉飾及以大型琮、璧為代表的良渚文化玉禮器,是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各具地方特色的玉文化。而文化因素共同滲透的方向正是位於它們之間的中原地區,夏商玉器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相關焦點

  • 龍山文化古玉賞析——獸面紋玉冠飾
    首先,從入土特徵分析。獸面紋玉冠飾整體呈赭色、土黃色等沁色,局部有黑沁。由於製作打磨精細,玉器整體包漿渾厚,油潤度、光澤度厚重,玉表形成了橘皮紋現象。器身局部發生鈣化。受入土環境的影響,玉器隨玉質結構發生了咎裂,咎裂處做為沁門,沁色由此深入肌理,沁色表現也較重。
  • 密不外傳的高古玉四大鑑定訣竅,從這幾點一看即可辨真假!
    老陳我對瓷器文物鑑定比較擅長,但幾十年收藏和研究下來,高古玉器的研究不可避免,順帶著也就對良渚,紅山乃至於夏商時代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走入上古史研究的殿堂。高古玉的價值,一般收藏家很難理解,所以近年來明清玉器價格很高。市場上很多時候老玉賣不過新玉,形成了一種價格倒掛的奇怪現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中國古代玉器-高古玉收藏知識大全
    中國古代玉器中,歷代高古玉有著獨特的特點和風格。而高古玉的收藏知識繁多而雜,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歷代高古玉基礎知識集錦,通過十個簡單的問答題讓您對高古玉有大致的認識和了解。1.夏代玉器的材質特點?商.黃玉虎形珮4.商代玉人和仿製品如何鑑定?商代中晚期,玉人大量出現,主要有:立體人、片形人及其他帶有玉人裝飾的玉件。
  • 飾品文化3、「高古玉」,中有哪些寓意吉祥,適合佩戴
    高古玉,貴在高古,是我們與古人神交的媒介。高古玉固然珍貴,可存世又有多少呢?物以稀為貴!我們能擁有一件高古玉飾品,是難能可貴的。圖片來源網絡二、南北高古玉高古玉在外形特徵、藝術裝飾特徵、沁色特徵等方面。都存在著南北差異。
  • 6張圖片真假對比,學習高古玉「有皮必變色」的特徵(鑑定乾貨)
    剛接觸高古玉,容易按圖索驥,看到有皮且其中有黑色「螞蟻腳」、「松枝沁」的玉器,便武斷其為出土高古玉。一、仿品風化皮的特徵如上圖,這是一件仿齊家文化玉琮。雖然這件玉器的表皮確為風化而成,並非做舊染色處理,但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玉皮呈白色,留皮處僵白生嫩,露出明顯的生玉特徵,毫無熟舊之感。也就是說,僅僅通過看到玉皮來判斷新老,是一種誤區。這種玉皮,雖然看起來不夠純淨,但是在幾千年前,生產力不夠發達,玉材十分難得。
  • 古代玉器「橘皮紋」的形成機理與鑑定特徵
    橘子過去古玩行有句老話叫:「瓷看底,玉看皮」,意思是在瓷器鑑定中,對器物底足特徵的判斷十分關鍵,甚至還有「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的說法;而玉器鑑定中對玉器表面特徵的判斷非常重要,這一方面由於玉器表面特徵相對明顯和直觀
  • 華夏與世界文明起源:以玉祭文化為標誌,以古良渚玉器為核心
    在整個長江中下遊地區,自重慶至滬申和杭州,包括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陽湖和洪澤湖地區,都流行著這一類玉器,尤其是玉璜,這是以炎帝為首的南方部落集團的文化特色。在凌家灘文化時代前後,江淮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同時還存在著太湖崧澤文化、南京北陰陽營文化和潛山薛家崗文化。所有這些地方的文化,因其帶著濃重的凌家灘玉文化的特色,故而均可視為凌家灘文化在這一地區的流行和輻射,而太湖地區,勢必成為炎帝集團的糧倉。
  • 「網絡名人安徽行」凌家灘:玉石文化的神秘「面紗」
    11月17日,記者首站來到馬鞍山凌家灘文化遺址,近距離察看考古挖掘現場。凌家灘遺址。(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含山縣銅閘鎮境內,是一處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總面積達160多萬平方米。遺址出土文物2200多件,部分文物現珍藏在故宮博物院。
  • 高古玉收藏-「女」字由來的文化解讀
    前2期的文化解讀很受大家,先謝謝各位藏友的關注與支持,筆者也將繼續進行分析與論證,力爭帶領大家從全新的角度對高古玉文化進行解讀。解讀高古玉的文化內涵,是為了釐清那段久遠的歷史及對後世的影響,梳理出古人制玉的內在邏輯與規律,對高古玉的鑑定可謂大有裨益。
  • 高古玉的秘密
    在準備開始收藏古玉時,一定要先請教業內專家給自己定位,如果能請到一個認真負責、品行操守好、眼力也同樣到位的玉器鑑藏家做顧問老師來指導收藏,不但可以為藏家規避市場上的風險,省去大筆購買贗品的學費,並能從一開始起就樹立起自己良好的收藏心態和信心,這是最最重要的一環,這也是目前業內強烈呼喚古玉市場需要鑑藏家的真實表露。
  • 高古玉---何以「雄霸天下」
    這讓觀者往往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老李此篇文章對漢代玉器中最為典型的一種工藝「接刀工藝」做些粗略解釋,以饗讀者。  一、何為接刀工藝。  所謂接刀工藝簡單概括就是:古玉表面的長陰刻線都是由一段段短陰刻線連接而成,若斷若續,這是由坨具旋轉輕起輕落形成的,一般稱之為「接刀工藝」或者「跳刀工藝」。
  • 高古玉拍賣近年不斷升溫 以史學眼光收藏將帶來更多機遇
    這場拍賣將中國高古玉的價格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溯其原因,除了因這批藏品的斷代、真偽基本準確,和當地拍賣制度許可之外,漢代圓雕玉器的出現,也是引人關注的重點。如說唱舞人這樣的圓雕精品,在古玉中並不多見,因為我們古代對於圓雕等雕塑技藝的掌握,和西方還是存在一定距離。 以「玉器史」的概念收藏古玉 收藏古玉,要有史學眼光。
  • 中國古代玉器知識點總結,玩收藏的一定不能錯過!
    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墓地,其時代為距今4500年左右,約相當大汶口文化中期,展示出一幅江淮地區原始居民的形象。 良渚文化玉器, 典型器物是琮、璧等。獸面紋是良渚玉器的典型紋飾。
  • 古代玉器神奇的「冰裂紋」
    一直以來,在眾多古玉鑑定體系中,各種殊途同歸的鑑定方法不一而足,其中有側重玉器整體風貌的「神韻派」,也有見微知著強調微觀的「工痕派」,同時還有明清以來極富盛名的「重沁派」。所謂「重沁」是指將沁色作為古玉鑑定重點。
  • 7張館藏圖片,學習龍山時代晚期至夏時期古玉的鏤空雕刻鑑定技法
    龍山文化到夏代,玉器鏤空雕刻形成了獨特風格。一、工痕特徵此期鏤空均做直條形或直條拼接成的L形,兩端圓鈍,多為圓孔,中部亦有鑽孔,截面呈波浪狀凹凸起伏,鏤空形若「連珠」,故可稱為圓端鏤空或連珠鏤空。這種鏤雕形式在後石家河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陶寺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玉器,以及石峁遺址出土玉器上所見較多,是龍山時代晚期到夏時期玉器的重要特徵。如上圖,濟陽劉臺子出土龍山文化璜形玉飾,器內封閉多處鏤空,鏤空截面凹凸起伏。玉鳳的爪和尾部有簡單的連珠形鏤空。
  • 為什麼說良渚文化同少昊密切相關?
    也就是說,大汶口文化只是山東龍山文化的前驅之一,而山東龍山文化很可能也是大汶口文化被部分徵服之後的結果,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徵服者從何而來?前面郯子講的那個故事裡,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少皞氏以鳥文化為特徵。
  • 雲中玉筵 — 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新石器時代篇
    今秋,佳士得香港將再度與張偉華先生合作,為先生之個人古玉珍藏推出「雲中玉筵 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新石器時代篇」專拍。 此次拍賣為整個系列的第一場,以新石器時代玉器為題材,這也是先生之個人收藏第一次出現於拍賣市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