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的綠葉紅鑲邊

2022-01-30 武夷山林奇苑茶業
武夷山奇苑茶業 歡迎關注

主要關於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識;制茶、評茶經驗交流,還有一些知識文章分享。

 

綠葉紅鑲邊,多麼的富有詩意!下面這張圖片,是武夷巖茶毛茶(註:半成品茶葉,如果炭焙後,葉底「綠葉紅鑲邊」不明顯甚至變黑褐色不見紅邊了)衝泡後,溼葉底的外觀特徵。

  典型的葉底,邊緣有一圈明顯而又均勻的紅色,紅綠比例約為「三紅七綠」。這種特徵,是傳統烏龍茶的典型特徵,在所有茶中獨一無二,由巖茶的獨特製作工藝決定的。

做青到位的葉子,明顯的「綠葉紅鑲邊」

  武夷巖茶出現之前,武夷山主要生產綠茶。綠茶的歷史最悠久,早在宋元時就以龍鳳團茶出名。那時的團茶,用的是蒸青工藝。明代洪武年後,因為罷造貢茶。制茶師一時四散,蒸青茶也再無人製作。為了恢復茶葉生產,崇安縣(現今的武夷山)令引進安徽松蘿茶法,改蒸青製法為炒青製法。然而,當時江南各地炒青綠茶發展水平極高,名優茶極多。武夷綠茶顯不出優勢,舉步維艱。為了尋找新的出路,武夷茶人又發明了烏龍茶(巖茶)製法。   

  最早的武夷巖茶製法,也許出於無意。   

  據武夷山民間傳說。有個叫楊太白的人,有一天上山採茶,當他採滿了一竹筐茶青,打算下山時,走到半路,突覺睏倦,情不自禁靠在樹邊睡著了。等他醒來時,太陽已經偏西。拿起竹筐一看,裡邊新鮮茶青全部蔫軟下來,粘結一起了。太白見狀,有點慌張,急忙用手去翻動,這一翻,竟翻出了一股以往從未聞到過的香氣。太白感到很奇怪,捨不得丟掉。將這蔫軟的茶青帶回家後,放在火塘邊去吃飯。等他吃過飯後再來看這茶青,雖說被火烤的烏黑,卻越來越香。引得四鄰都跑來觀看。太白見此情況。靈機一動,第二天又上山去採了許多茶青,故意不停翻動,果然又發出了奇香。從此以後,太白便用這種方法制茶,大受歡迎,很快流傳開來。

武夷巖茶綠葉紅鑲邊

武夷巖茶的發現另一種傳說,某一個時期,閩北農民起義造反。朝廷派了許多兵來鎮壓。經過一番血戰後,一些起義軍退入武夷山中,官兵隨之進山圍剿。起義軍雖說人少,但憑著地理熟悉,四處遊擊,逼的官兵整天疲於奔命。一日,跑到一戶茶農家裡,恰好茶農剛採下一堆茶青,打算做茶。官兵累的不上氣不接下氣,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屁股躺在茶青堆上,呼嚕呼嚕睡了起來。茶農敢怒不敢言,一直等到傍晚,官兵醒來走掉。

  再去看那堆茶,變的紅綠相間起來。用手翻一翻,竟然發出一股前所未聞的香氣。茶農喜出望外。將這堆茶青炒製成茶,泡出來的茶湯竟比原先的炒青茶要香醇的多。從此,茶農便將採下的茶青故意成堆翻滾,經過不斷改進,終於創造出了烏龍茶工藝。

  事實上,武夷巖茶製法的發明另有原因。主要是因為武夷山的茶山較為分散,有的還相當遠。茶農將茶青採下背回家時,往往要走許多山路。茶青運輸時間長,又在背簍上顛簸翻動,待到家時便自然萎凋發酵變色了。因為茶青來之不易,茶農捨不得丟掉,便因勢利導,將其炒制,不料做出來的茶居然別有風味。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夷巖茶製法。巖茶工藝具體發明於何時何地何人,現在已無從可考。正式見之於文字,則是清人王草堂(1717)《茶說》一書所載。「武夷茶採後,經曬青,攤而搖,香氣發越即炒,既炒既焙,復揀老葉,枝蒂,使之一色。」此段文字雖極簡短,卻基本上概括了巖茶製作的主要工藝:採——曬——攤——搖——炒——焙。而其中的「攤而搖」,就是巖茶的特有工藝。

  與今天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大致相同:採青——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雖說這六道工序,每一道都會對巖茶製作產生影響。例如採青,一般來說巖茶採摘時間較綠茶為遲,最早都要在四月下旬,農曆穀雨之後,待茶樹新梢芽葉較完熟,開面三葉時。但形成巖茶特有葉底外觀和巖韻的主要工序是做青。「攤而搖」就相當於做青。(文/肖輝,圖/徐茂興)

鳴謝: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郵箱:475748776@qq.com,再次感謝!

相關焦點

  • 「綠葉紅鑲邊」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在茶友的千呼萬喚下,終於開始了採制,這個制茶季,依舊如火如荼,茶人們熬著夜見證著茶葉的悄然蛻變。做茶人的朋友圈,一直熱鬧到深夜,夜間正是搖青的好時機,不少茶人守著搖青筒,並用手機拍下搖青的畫面,發布於朋友圈,與茶友們分享,並配上這樣一段文字: 搖啊搖,搖出「綠葉紅鑲邊」。
  • 武夷巖茶|肉桂
    是武夷巖茶中出名的品種之一,屬於烏龍茶。武夷巖茶肉桂之所以叫「肉桂」,是因為以肉桂茶樹的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的高香品種,且茶湯中有明顯的桂皮味、桂皮香,所以命名為「肉桂」。武夷肉桂是產於武夷山景區70平方公裡內的巖茶,是烏龍茶的「A貨」,品質特點:味甘澤而馥鬱,沒有綠茶的那種苦,也沒有紅茶的澀。
  • 探尋武夷巖茶「茶湯」裡的密碼
    「巖茶,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紅。」——《武夷山志》在這快速發展的時代,被深藏在茶人家中的武夷巖茶也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被更多的茶友們挖掘出來。這個六大茶類中的「異類」即擁有綠茶的清香鮮爽又擁有著紅茶的甜醇細膩。
  • 評茶篇———走進武夷巖茶 焙火工藝
    武夷焙火實甲天下,武夷巖茶十焙成金,武夷巖茶味從焙處醇。——王順明中國六大茶類顯少有茶品擁有焙火工藝,武夷巖茶形成獨特的韻味和茶香關鍵在於焙火。而武夷巖茶的焙火技藝,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香氣的重要因子,使武夷巖茶產生獨特的口感及風韻,令人流連忘返,難以忘懷。如果說做青是毛茶初制工藝中的精髓,那麼焙火就是精製過程中的諾曼第充滿著風險。
  • 中國十大名茶之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又稱釅茶,屬於青茶(烏龍茶)類,素享盛名。唐朝徐夤:「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範仲淹鬥茶歌:「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武夷巖茶的產地武夷山,位於崇安縣,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奇巖,峰巖交錯,怪石嶙峋,翠崗起伏,溪流縱橫。沿鋒近巖,修築梯園,培植茶樹,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是武夷茶區的特色,也是武夷巖茶的由來。
  • 教你看懂武夷巖茶的「焙火」工藝
    武夷巖茶的製作有一整套工藝,從採摘到萎凋,殺青,揉捻,焙火等,皆有講究。其精緻工藝的關鍵步驟為「焙火」,決定著一款茶的最終口感走向和品質,按照「焙火」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六種:一,毛焙火通過焙火去除茶葉表層水分、雜味、使茶味得以體現。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武夷山,武夷巖茶的傳說!
    巖茶出現之前,武夷山主要生產綠茶。綠茶的歷史最悠久,早在宋元時就以龍鳳團茶出名。那時的團茶,用的是蒸青工藝。明代洪武年後,因為罷造貢茶,制茶師一時四散,蒸青茶也再無人製作。為了恢復茶葉生產,崇安縣令引進安徽松蘿茶法,改蒸青製法為炒青製法。然而,當時江南各地炒青綠茶發展水平極高,名優茶極多。武夷綠茶顯不出優勢,舉步維艱。
  • 烏龍茶與武夷巖茶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武夷巖茶屬於烏龍茶,當然的,武夷巖茶也是烏龍茶中一種非常好的存在。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去說烏龍茶。烏龍茶的口感特徵茶湯滋味不應帶有苦味、澀味、酵味、酸味、餿味、煙焦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味道。福建烏龍茶一品種一個味,品味時自己口感良好就可以。
  • 享盡寵愛的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福建的特種茶,烏龍茶系列中的上品,亦是烏龍茶起源的始祖,其主要品質特徵為:味甘澤而氣馥鬱,去綠茶之苦,無紅茶之澀,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葉緣朱紅,葉底軟亮,具有綠葉紅鑲邊的特徵。
  • 鐵觀音屬於武夷巖茶嗎?有什麼不一樣?
    鐵觀音並不是武夷巖茶,鐵觀音和武夷巖茶都歸屬於烏龍類,而鐵觀音和武夷巖茶是不一樣的兩種茶。鐵觀音茶葉是閩南地區烏龍茶的代表,武夷巖茶是福建武夷山烏龍茶的代表,相關詳細介紹如下。1、採摘標準不一樣:武夷巖茶在採摘茶過程中,武夷巖茶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大開面到中開面的茶,茶枝的第一葉與第二葉的比例必須維持在1:1到1:2之間的;鐵觀音茶葉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小開面到中開面的茶,第一葉和第二葉之間的比例略小。
  • 巖茶專題|大紅袍≠武夷巖茶!
    大紅袍等同於武夷巖茶,肉桂、水仙也是大紅袍的一種。這是在相當長時間內、很多人一說起大紅袍就會出現的兩種反應。當然,隨著近年來武夷巖茶在國內市場的持續火熱,大眾對武夷巖茶的了解程度也越來越深,類似的認知誤差就越來越少了。
  • 武夷肉桂正當紅,湯金味甘香貴久
    武夷巖茶知名品種簡介 肉桂:樹高者達1.6米,冠1米,幹粗3釐米。枝條向上伸展略擴張。 肉桂的內質評定 武夷山的肉桂品種。
  • 為什麼「隔年陳」武夷巖茶比「當年新」武夷巖茶更值錢、更好喝?
    」有些茶以新為貴,但武夷巖茶卻是「隔年陳」比「當年新」來得更值錢,也更好喝。道理也很淺顯,這就不能不提及武夷巖茶的焙火工藝了。武夷巖茶是烏龍茶品系裡最重火功、最懂焙火的茶類。特別是輕火、中火的武夷巖茶,或者為了追求品種香而採用較低發酵、焙火也比較輕的茶類,如武夷肉桂,儲存時間久了之後容易出現「返青」現象。前幾天,義芳君就收到一茶友私信,談及武夷巖茶的陳放問題。
  • 單叢茶「綠葉紅鑲邊」的成因
    單叢茶的「綠葉紅鑲邊」,聽起來很有詩意。
  • 鐵觀音的「綠葉紅鑲邊」,為什麼消失了?
    很多茶友都知道,烏龍茶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綠葉紅鑲邊」,而鐵觀音作為烏龍茶的一個重要分支,理所當然地應該「綠葉紅鑲邊」嘍?其實,不管是書本上,還是網絡上,也都常常說好的鐵觀音都是「綠葉紅鑲邊」的。可是,最近有一些茶友問小懂,為什麼現在的鐵觀音基本都看不到「紅邊」了呢?不管是高價的優質茶,還是低價的口糧茶,貌似極少有紅鑲邊的。這是為什麼呢?
  • 「天賦異稟」的武夷巖茶
    林馥泉老先生曾經對武夷巖茶做了生動的描述「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此中「巖骨花香」一詞是評定武夷巖茶的獨特韻味,又稱「巖韻」。巖骨是針對巖茶的滋味而言,指茶葉有巖石般的厚重;花香指的是武夷巖茶的茶湯中會有類似某些花卉、果類的花香。
  • 武夷巖茶肉桂的香型
    武夷肉桂,屬烏龍茶類,其被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以肉桂樹品種的茶樹命名的名茶,由於它的香氣滋味有似桂皮香,所以在習慣上稱"肉桂"。成茶外形緊結呈青褐色,湯氣香味撲鼻。肉桂茶其品質優異,性狀穩定,是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且被外地廣為引種。在多次國家級名優茶評比中,作為巖茶典型代表參評,均獲金獎。
  • 武夷巖茶精製工藝詳解!
    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喝一杯巖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十三夷前段時間和大家講解了武夷巖茶從採摘到烘乾這「六道初制工藝」的乾貨,今天就繼續了解一下武夷巖茶加工製作的另一大部分:精製工藝詳解!精製工藝分別有:毛揀→分篩→風選→復揀→拼堆→焙火→勻堆裝箱等多道工序,精製完成即能提煉出巖茶的葉葉精華,激發其特有的巖骨花香。到了茶桌上,茶湯入喉,更是口口醇香、回味無窮。
  • 此肉桂非彼肉桂,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武夷肉桂!
    今天介紹的這款烏龍茶,就是武夷肉桂,聽這名字,確定是茶嗎?這不是平時燉肉所放的香料,怎麼變成茶了呢?此肉桂非彼肉桂,只是同字同音,武夷肉桂是武夷非常著名的一款巖茶,而不是吃的香料。兩者有何關係,下面給大家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