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明明是開國皇帝,為何使用「漢」國號,甘願只做個中興之主?

2020-12-16 奧古說歷史

劉秀,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身為皇族後裔,他光復大漢有何稀奇的呢?因此,劉秀重建大漢,繼續延用「漢」的國號,這並不是一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當然,劉秀會沿用「漢」國號,而不是熱衷於建立一個新的國號,做一個讓後人敬仰的開國皇帝,反而是去做一個光復前朝的繼任之君,這之中雖有身為劉姓皇族的擔當,一種想光復祖宗基業的願望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卻是劉秀要想當皇帝,他就必須沿用「漢」的國號

自夏開啟家天下以來,「帝王受命於天」就成為了中國古代社會最為根深蒂固的政治觀念,要想做君主,就得需經過上天的認可,只有上天認可你,天下臣民才會認可你,而這也是為什麼自夏以來,君主在繼位後要祭祀天地,向天地昭告自己登基之事的根本原因,其無非就是想讓天下臣民相信,他的繼位是受命於天的。

而後,隨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奉行「王者必受命而後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禮樂,一統於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繼人,通以己受之於天也」理論的儒家獨尊於天下,「王者必受命而後王」之說逐漸深入人心,在中國古代社會大行其道,為天下臣民所深信不疑,尤其是受到帝王和精英階層的高度重視。如漢武帝時期,武帝為了證明漢朝是「受命而」地,就進行了改正朔、易服色、定歷數、封禪泰山、改水德為土德等一系列的正名措施。

可以這麼說,自武帝之後,是否承天受命,就成為了當時天下臣民判斷一個皇帝是否正統、合法的重要依據

如漢宣帝時期,因宣帝是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的,所以其皇位並不太穩固,這時為了讓臣民認可宣帝,天下就流傳出了「公孫病已立」這句讖言,以此來彰顯宣帝的皇位是受命於天,是上天所認可的人間之主。再如漢哀帝時期,先是西漢國勢日衰,民不聊生,各地起義四起,而後哀帝又「即位痿痺,末年寖劇」,於是漢哀帝為了穩定天下,為了讓天下臣民相信他是受命於天的皇帝,遂頒布「改元易號」詔書:「漢興二百載,歷數開元。皇天降非材之佑,漢國再獲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夫基事之元命,必與天下自新,其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將元年。號曰陳聖劉太平皇帝」。

如上所述,漢光武帝劉秀,他之所以會沿用「漢」的國號,其實也跟「帝王受命於天」的理論有關。

眾所周知,西漢末年,因皇帝昏庸,朝廷腐敗,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最終西漢被王莽的新朝所替代。而最初,深受欺壓的百姓,因認為王莽是位明主,能夠他們帶來安居樂業的生活,再加上王莽為了讓臣民相信他是天選之子,又是大肆偽造祥瑞、符命、歌謠,由此百姓是十分擁護新朝的統治。但是,隨著王莽強制推行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不合時宜的「託古改制」,讓百姓的生活非但沒有轉好,反而是雪上加霜,最終造成了「元元無聊,饑寒並臻,父子流亡,夫婦離散,廬落丘墟,田疇蕪穢,疾疫大興,災異蜂起」的慘烈局面。由此,百姓對於新朝很快由希望變成失望,甚至絕望。

就在絕望之餘,此消彼長下,因王莽「政令苛酷,積失百姓之心。民之謳吟思汗,非一日也」,百姓又開始懷念起了曾經被他們深惡痛絕的西漢,此時如馮衍所言:「今海內潰亂,人懷漢德,甚於詩人思召公也」。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社會上又開始流傳起了「漢再受命」的讖言,其意就是漢朝將再次受命執掌天下,劉邦後裔將再次成為人間之主

此時,天下臣民多數都認為,只有漢朝再次出現,只有劉邦後裔再次重掌天下,這天下才能長治久安,才能再次步入盛世,他們才能安居樂業。如地皇元年(20年),長沙太守郅惲就深信「漢再受命」的讖言,並為此上書王莽:「漢歷久長,孔為赤制……上天垂戒,欲悟陛下,令就臣位,轉禍為福。劉氏享天永命,陛下順節盛衰,取之以天,還之以天,可謂知命矣。若不早圖,是不免於竊位也。且堯、舜不以天顯自與,故禪天下,陛下何貪非天顯以自累也?」,希望王莽為了天下,能將皇位還於劉氏,讓劉氏重建大漢,還天下一個安寧。

由此,就是在「漢再受命」、「漢家當復興」等思潮的推動下,「劉氏復興」、「劉氏當復」等讖語日漸深入人心,此時多數臣民對此是深信不疑,認為漢朝理當重建,劉邦後裔理當重掌天下

如此,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末年,各地的起義軍為了獲得天下臣民的支持,是紛紛打出了「尊劉」、「輔漢」、「復漢」的旗幟,或擁立劉邦後裔,或冒充劉邦子孫,如綠林軍擁立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劉玄為帝,號更始帝;赤眉軍擁立漢高祖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後劉盆子為帝,號建世帝;前鍾武侯劉望在汝南自立為天子;卜者王朗冒充成帝之子劉子輿稱帝於邯鄲;盧芳詐稱漢武帝的曾孫劉文伯稱帝於九原等。

可以說,一時間真真假假的漢家天子在各地是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十餘年間,外內騷擾,遠近俱發,假號雲合,鹹稱劉氏,不謀而同辭」。而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此時漢朝在天下臣民的心中,已再次成為天下的正統,是「受命於天」的存在,正如清趙翼所說:「歷觀諸起事者,非自稱劉氏子孫,即以輔漢為名,可見是時人心思漢,舉天下不謀而同」

在當時,凡是藉助漢朝為名的起義軍,他們都能獲得不少百姓的支持,如綠林軍擁立劉玄為帝,建年號更始後,是「是時海內豪桀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詔命,旬月之閒,遍於天下」。再如割據蜀地的公孫述,他之所以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佔據蜀地,就是藉助著「輔漢」的旗號,當時他「使人詐稱漢使者自東方來,假述輔漢將軍、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綬」,這才在蜀地站穩了腳跟。

綜上所述,其實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劉秀要繼續沿用「漢」的國號了。無他,就是劉秀要想在這亂世異軍突起,從而一統天下,並成為天下臣民所認可的皇帝,他就必須使用「漢」的國號,因為當時天下臣民所認可的朝代就是漢朝,所認可的天子就是劉姓天子

要知道,當時能與劉秀爭奪天下的劉邦後裔可是不少,如若劉秀不順從民意,讓「漢再受命」成為現實,那劉秀即使能開國,這天下也不會安定,還有許許多多的劉邦後裔會借著「漢再受命」讖言,去與劉秀爭奪天下,去獲得天下百姓的支持。因此,對於劉秀而言,他要想安安穩穩地做皇帝,並獲得天下百姓的支持,他就必須重建大漢。只有讓漢朝再次出現,天下臣民所深信的「漢再受命」這句讖言才能不再被其他有雄心的劉氏後裔利用,而只有如此,劉秀才能安穩坐天下

相關焦點

  • 劉秀是個開國皇帝,可為何會繼續沿用「漢」做國號甘願做繼位皇帝
    開國皇帝和繼位皇帝哪個分量更重,傻子都知道。劉秀的皇位是自己真刀真槍打下來的,他是貨真價實的開國皇帝,可他卻放棄了開國皇帝的尊榮,宣稱自己是從西漢皇室那裡繼承來的皇位,是吃現成飯的「富二代」,連國號也都沿用了「漢」。事實上,劉秀為了當「富二代」,甚至連親爹都不認了,還順手把另一位皇帝傷了兩千年。是不是感覺有點懵?
  •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所以,西漢與東漢的叫法是現代人的叫法,古代的人叫「漢」與「後漢」,而後漢就是劉秀所建立的漢朝,那麼劉秀作為開國之君,為何仍以漢為國號,不能另外開創一個全新的朝代呢?這句口號的意思是說:恢復高祖皇帝的帝業,平定萬世的良機。劉秀從一起兵就定下了這樣的政治口號,就永遠確定他只能以漢為國號。
  • 劉秀明明是開國皇帝,為何繼續以「漢」為國號?其實原因很簡單
    有句話說得好,打個江山難。一般來說,人們寧願闖出一方天地,也不願繼承祖宗之物。這也同樣適用於當今社會,你寧願被叫做「富一代」,也不願被稱為「富一代」。儘管富二代和富三代直接繼承了上一代的衣缽,但他們省去了奮鬥這一步,仿佛生下來就是羅馬,生下來就是別人不能到達的終點。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並且劉秀也曾在其下邊稱臣,後來兩人鬧掰,這才另起爐灶。因此,東漢王朝名義上稱其為漢,但實際上已是一個全新的王朝,而劉秀則是正兒八經的開國之君。所以,作為開國元勳的劉秀,為什麼要以漢為名,而不是建立新的王朝呢?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身份問題,前面說過,劉秀是漢朝宗族,即使是遠近聞名的旁系,但他歸入了劉姓,都奉劉邦為祖宗。
  • 「大魔導師」光武帝劉秀,終結「穿越者」王莽政權的漢中興之主
    光武帝劉秀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魔導師」、「位面之子」。主要是他的主角光環太強烈了,一生順境,猶如開掛。劉秀,天選之子,他的出現就是為了將歷史拉回正常軌道。大魔導師的名號很大一部分是靠穿越者王莽襯託出來的。王莽出生的時候,因為王政君的原因已經成為了首屈一指的外戚家族。
  • 劉秀本是平民皇孫,為何能從莊稼漢成為開國皇帝?
    劉秀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劉秀能夠在亂世中,建立大一統的東漢帝國,原因之一在於劉秀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而劉秀麾下的將帥,更是這支軍事力量的中流砥柱。那麼,東漢時期劉秀麾下的武將,誰是最厲害的?
  • 「名人百科」牛背上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知道這些情況後,劉秀又思考了很長時間,才答應一同謀劃,約定利用好時機起兵。就這樣,劉秀兄弟舉起了義旗,正式起兵恢復漢室。不齒詭計中國古代的開國帝王,大多善用詭詐也就是權變之道。劉秀則和他們有明顯的不同。他很少使用詭詐,即使別人給他出這樣的計謀,他也不屑於用。劉秀曾對割據西北的隗囂做了很多的工作,想爭取他歸附。
  • 南朝宋武帝劉裕是漢室宗親,那他為什麼不用「漢」為國號?
    本鬼在前文《此人是劉邦家裡少見的文化人,他的後代更為三國「報了仇」》提到,南朝宋的開國皇帝、滅亡東晉的宋武帝劉裕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子孫,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但讓人奇怪的是,宋武帝劉裕登基為帝後卻沒有用「漢」為國號,而是以東晉所封的「宋」為國號,即南朝宋。
  • 一念之差,東漢開國皇帝換了人,劉秀的兄長劉演為什麼遇害
    為了方便起見,以下使用更通俗的名字——劉演。劉演字伯升,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同母兄長,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王莽篡位之後,劉演散盡家產,廣交四方豪傑準備造反。他認為,光復漢高祖劉邦的基業、中興漢室的時機到了。劉演為人剛毅豪邁,個性比較張揚,一向以漢高祖劉邦自居。劉秀則很謹慎。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開國皇帝出生時的異象,劉邦最離譜,劉秀最親民,楊堅最高調
    劉邦因此被稱為蛟龍之子。後來又斬白蛇起義的故事,又被稱為赤帝之子。三、劉秀作為漢王朝生命的延續者,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秀的運氣好到爆炸,被戲稱為「大魔導師」、「位面之子」,但實際他卻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明君、賢君和仁君。他的出生異象也是最為親民的。
  • 同時擁有「中興」、「定鼎」兩項頭銜的帝王,光武帝劉秀當為第一人
    經過昭、宣兩代的努力,一度風雨飄搖的西漢王朝又興盛起來,史稱「昭宣中興」。從時間上來看,西漢昭、宣二帝在位近40年,短於周宣王10年左右,但其後西漢又經過元、成、哀、平四代50餘年方亡,又比周宣王只傳一代11年就亡國,長了許多。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西漢的這次中興,似乎要比西周的宣王中興更名副其實一點。 西漢昭、宣之後的中興之君,就是本書要寫的主人公漢光武帝劉秀。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 漢光武帝的大哥劉縯早年為什麼經常取笑自己的弟弟劉秀?
    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皇帝之一,如今在網上更是被戲稱為「位面之子」。不過有意思的是,劉秀的大哥、齊武王劉縯年輕的時候經常取笑自己的弟弟劉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與中國歷史上的很多開國皇帝相比,劉秀年輕的時候顯得胸無大志,幾乎沒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嘆。劉秀當時的人生理想只是「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類似於「出任CEO,迎娶白富美」。既然胸無大志,劉秀年輕時自然是個老實本分的人,除了辛苦種地之外幾乎什麼都不幹。
  • 平民劉秀當皇帝時,為什麼要沿用「漢」為國號,而不是自立門戶?
    一個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劉氏宗室的皇帝紛紛冒了出來,雖然其中大部分是冒牌貨。比如有人冒充是漢武帝的曾孫,有人冒充是漢成帝的兒子。這也充分表明,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軍事力量之間的對比是決定勝負的一個方面,但還不是全部。而文化這種軟實力,往往能起到克敵制勝的作用。
  • 為什麼漢光武帝被網友稱為大魔導師?
    但是這並不是故事的主角,小編要講的主角可以說又是西漢末年的另一大神話人物:劉秀。劉秀在今天有很多神奇的稱號:氣運之子,位面之子,大魔導師,他自出生開始,做事情好像無往不利,也正是他,憑藉堪稱無敵的氣運,將王莽的統治推翻。兩萬人良莠不齊的雜牌軍打贏了四十萬全副武裝的正規軍你敢信?用李團長的語氣來說就是:四十萬頭豬也能拱贏兩萬個人啊。
  • 歷史上的三位皇帝誰也不能抹黑,個個都是出類拔萃
    歷史上不乏好皇帝,但這歷史上留下好名聲的卻不多,大家都知道漢武帝,但有些皇帝雖然名氣不大,但成就卻一樣可以和漢武帝媲美。光武帝劉秀是一個完美的皇帝,從一介平民到開國皇帝,東漢王朝的締造者,歷史對劉秀的評價很高。
  • 劉秀的哥哥大司徒劉縯,慘遭更始帝殺害,劉秀為何卻向對方請罪
    劉秀的哥哥劉縯很早就參加了農民軍起義,在綠林軍中的地位遠高於劉秀,而且曾經有機會當皇帝,做到了大司徒的高官,後來慘遭更始帝殺害,可劉秀卻主動從戰場上回到洛陽,向對方請罪,這是為何?其實,這要從劉秀兄弟參加起義的背景,以及此後義軍發展的過程來分析。
  • 穿越者慘遇「大魔導師」皇帝!
    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皇帝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因漢哀帝喜好男風,專寵董賢,荒淫無度,二十六歲遂死,皇權旁落的情況下,才被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末期,天下大亂。
  • 漢二祖優劣論:從四個方面看劉邦、劉秀的不同
    更始帝殺了他兄長以後,他馬上去更始那裡請罪,深自引過錯,也不以昆陽之戰的勝利誇耀,也不為自己哥哥發喪,只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儘管自己私下卻偷偷抹眼淚。劉秀通過這一點反而讓更始不好意思了,最後取得更始帝的信任,派他出使河北;最後就是劉秀的心思縝密,遇事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