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頭古城:藏一脈時光,釀一域時尚

2020-12-14 小Q說道

南頭,在很多人眼中,在深圳是不起眼的存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南頭古城依傍著流金歲月,安靜地居於繁華鬧市一隅,看著城市急速崛起,人來車往,燈火闌珊。

南頭,在很長時間裡,在深圳又是了不起的存在。珠三角同源,深港澳同根,歷史的光陰荏苒在南頭古城集於一身,不顯山不露水的詮釋大隱於市的風範。

今日的南頭古城,伴隨著南北街示範段在8月26日的正式開街運營,正在深圳的繁華中心,用一脈千年的時光珍藏,釀一域繽紛的時尚華章。

千年脈絡裡 深植深港澳老槐樹

「南頭」,早在1700多年前就存在於深圳的歷史長河中。因為南頭古城,深圳170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源遠流長。

南頭,漢時為鹽官駐地,三國時築司鹽都尉壘「蕪城」。自東晉在南頭設東官郡開始,歷史上深圳地區但凡設縣,縣治皆設於南頭,香港、澳門、珠海、中山、東莞等地均長期隸屬南頭管轄。

從嶺南鹽政中心轉化為郡、縣治的行政管理中心,南頭是深圳歷史的開端和深港澳歷史的重要基點。

明萬曆年間恢復設立新安縣,縣治依舊設在南頭,管轄範圍涵蓋了今天深圳的大部分地區及香港全部,還包括東莞東部、東南部的小部分地區。

清康熙年間,「遷界禁海」取消後,南頭召回遷民開墾荒地,大批東江流域及閩、贛兩省的客籍農民紛紛遷入,如今深圳和香港等地的客家居民,絕大部分是復界後遷入居民的後代。

清道光十九年(1839),英國水手在九龍尖沙咀毆打當地居民,香港居民林維喜因傷勢過重於次日身亡。林則徐下令禁止一切貿易,派兵進駐澳門,驅逐英國人,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索。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籤訂,隸屬新安縣的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中英《北京條約》又將九龍割讓給英國。近代中國歷史中的風雨飄搖,也讓南頭飽受割裂之痛。

時至今日,南城門、育嬰院、信國公文氏祠、東莞會館、關帝廟、報德祠等6處重要歷史建築,以及清朝與民國的民居數十處歷史文化遺蹟,依舊充滿了深港澳同源的滄桑見證。

如果說山西洪洞的老槐樹下,藏著華人的根,深圳南山的南頭城內,正是落著深港澳的源。

街角巷陌間 造就灣區文化名片

南頭古城,這一深圳最厚重的底色,也曾一度黯淡。

在深圳城市發展和擴張過程中,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制約,南頭古城逐漸因為居住人口多,「農民房」錯亂雜陳,歷史文物資源與歷史遺留違法建築混雜等,湮沒在眾多「城中村」裡。

隨著南頭古城列入「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並被納入深圳市委粵港澳大灣區實施綱要,南山自2019年3月開始,全面推進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工程,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實施、村民參與的三方模式,讓古城留下城市記憶,傳承千年文脈,成為深圳本地文化和深港澳源頭文化的新名片。

8月26日正式開街的南北街示範段,就如一闕清麗的新詞,讓人們對古城活化新生的華章,先睹為快。

330多米長的南北街示範段,引入餐飲、特色零售、文創空間、公共展覽等多元業態,集結南頭古城牌坊、南頭1820數字展廳等18個打卡點位,讓街角巷陌,處處移步換景、驚喜不斷。

百年老字號的美食,儘是時光的味道。有著20多年古城記憶的九街糖水店重新開張營業;香港百年老店蓮香樓回歸內地的首家門店,以更名前的「襟江茶樓」為名開門迎客;香港米其林大廚打造的清湯腩,讓人回味無窮;還有鄧家傳文糕點、忠記面家、鍾薛高等,均是美食達人打卡地。

各類主題展覽匯聚,盡顯歷史的沉澱。南頭1820數字展廳、港澳同源展館成為深入了解南頭古城的平臺和窗口,讓人在光影變幻間領略古城歲月。古城特別舉辦的「萬化同源——珠江口區域的四個歷史時空」展覽,將科技與藝術融合,重現古城千年歷史文化光輝。

文創品牌紛至沓來,盡放時尚的蓬勃。從兒時愛玩的鐵皮青蛙和棒棒糖,到父母輩的黑白電視機,「壹日物倉ONE DAY」以各類民間生活物品的展示,讓文藝青年流連點讚。一字一回眸,一字一故事,「字在」讓人得以近距離感受生活中的漢字之美,為國學神韻種草。

方寸之間巧妙運用,盡藏別樣的天地。通過對閒置棄置地、老化綠地加以利用,「口袋綠洲」「花境公園」等,已經成為市民休憩的不二之選。竹子和茅草搭建的竹園,風格古樸與周邊建築相映成趣。走到近處細嗅青草香味,更是人在屋簷下,如沐清風裡。

以「繡花」功夫精雕細琢,以「微改造」實現大變樣。在南頭古城,「文化+旅遊+商業+社區」新業態漸漸成形,智慧化的古城生態也將逐步到來,更多南北示範段以外的新精彩正精細醞釀中。

在這裡,古城將沉得下歷史,容得下商業,裝得下科技,藏得住文化,留得下人心,立得下時代。

城市原點處 相遇城市中心回歸

作為歷史上的城市行政管理中心,將南頭置入當代視角,則是深圳城市原點,在發展的浪潮中,於新時代演繹回歸城市中心。

深圳改革開放的現代化進程中,城市中心幾度變遷,從創造「深圳速度」的羅湖,到書寫CBD繁華的福田,再到南山騰飛形成城市「雙中心」格局,並以「中國矽谷」之姿在深圳經濟發展中成為領頭羊。

南頭古城,毗鄰深圳高新園,與騰訊、中興、研祥等科技巨頭,抬頭仰望即見。這種城市原點與城市高點在城市中心的自然互動,恰是最新潮與最古老遙相呼應,全球視野與民族情懷相會相融。

南頭所在的南山,人們熟知的科技矽谷,文化也不遑多讓。面向未來,一條世界級文化飄帶更是呼之欲出:

東起紅樹林、西至前海灣,串聯華僑城、後海、蛇口、前海等片區,以深圳灣藝術交流區、深圳灣客廳、南岸濱海演藝區、赤灣海防文博圈、南頭古城特色文化街區「五朵金花」為支撐,賦予南山總部經濟帶文化內涵,打造一條集創意設計、傳統文化、先鋒藝術、前沿時尚於一體的世界級文化走廊。

南頭古城特色文化街區,不僅是這條世界級文化飄帶的西部起點,從地形看,更猶如引動飄帶的上方抓手,任重而道遠。

一條示範街的貫通,精彩至極,但依然只是千年古城蝶變的華麗序曲,更只是深圳文化向更高層級遷躍的堅實基石。

如何以文化標杆的定位,守住城市的靈魂,將古城的歷史,城中村的現實,創意集散地的規劃三者互通有無,構建共生生態,搭建多元業態,是古城未來發展的更高目標與探索。

就讓時光醞釀的時尚,在南頭,更加芬芳久遠!

相關焦點

  • 1700年南頭古城煥彩綻放
    01 古城·史 古城美,風景舊曾諳 作為深圳的一張文化名片 南頭古城許多文化古蹟 傳承著深圳的歷史文化
  • 「微改造」活化千年文脈 深圳南頭古城蝶變綻放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藏著一處千年歷史古城——南頭古城。鬥轉星移,歷經滄桑的南頭古城一度被湮沒在市井的煙火氣中。在8月26日深圳特區40周歲生日之際,經過改造的南頭古城南北街示範段蝶變歸來,歷史文化瑰寶重新煥發光彩和活力。
  • 遊南頭古城
    南頭古城作為深圳城市歷史的縮影與見證,曾經有過燦爛輝煌的昨天。自漢代始設鹽官到三國時期司鹽都尉壘在南頭的設置,是深圳城市歷史的開端。東晉時期作為東官郡治,管轄著粵東南地區(包括今天的港澳地區)及福建雲霄一帶,是深圳古代城市發展的鼎盛時期。
  • 近1700年歷史的深圳南頭古城煥彩綻放
    在熱烈的氣氛中,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南山區委書記王強敲響鳴鑼,宣布南頭古城南北街示範段正式開放。南頭古城,又稱「新安故城」,據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曾多次成為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為粵港澳歷史文化源頭之一。南頭古城南北街示範段開街營業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 萬科南頭古城泊寓旗艦泊閱會
    項目剖面圖 / Profile項目外景PROJECT LOCATION南頭古城,又稱「新安故城」,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天橋北,自東晉鹹和六年設置東官郡起,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是深圳特區成立前寶安縣政府所在地,被譽為「深港歷史文化之根」,是深圳城市的原點,應時代變遷成為深圳城中村代表,是特區40年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在萬科歷時17個月的改造下
  • 燈光炫麗映古城​南頭古城「魅力古城中秋之夜」華麗上演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日訊(記者 王志明 通訊員 許永生)金風送爽,果滿枝頭,為慶祝南頭古城蝶變綻放後的第一個國慶佳節與中秋節,增強南頭古城在深港澳文化中的影響力與競爭力,10月1日晚,南頭古城「魅力古城中秋之夜」主題系列活動華麗上演。
  • 1700年南頭古城「煥新」開街迎客
    南頭古城現有「六縱一橫」的街巷格局;建築1000餘棟,包括1處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保護建築和34處歷史建築;現有住戶超過3萬人,流動人口佔居住人口90%以上,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圳平均密度的15倍。 如何破解古城保護與利用難題?
  • 深圳「新」南頭古城,太好玩了
    這一期和七哥小姐姐一起遊玩『新﹡南頭古城』有著近1700年歷史的南頭古城在經歷耗時1年半的改造後終於回歸了踏入古城廣式洋房讓人眼前一新曾是城中村的古城如今已經煥然一新新安縣衙從南城門一路走到中間即可看到新安縣衙縣衙中懸掛著「明鏡高懸
  • 這裡是,南頭!
    這片被叫做南頭古城的區域,見證了深圳的往昔,也看著深圳40年,從0走向國際大都市。古城新貌 南頭古城的牌坊立在深南大道邊,站在天橋上,就能看到古城的部分模樣,寧靜古樸。旁邊的南頭博物館,紅瓦白牆,嶺南建築的樣子。旁邊的關帝廟,香火繚繞。人們從這裡,進進出出,都懷揣念想,託付關公。
  • 褪去城中村外衣,深圳南頭古城改造後成文化打卡地
    南頭古城開放後,其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結合,吸引了眾多市民來此打卡。記者了解到,南頭古城與一般的舊城改造不同。據悉,南頭古城改造項目採用「政府主導、企業實施、村民參與」的三方模式,實行統一回租建築改造運營策略。改造完成後,南頭古城形成了文化、商業和居住的有機生態,在樹立深圳文化品牌之餘,將帶領周邊協同發展。
  • 深圳千年南頭古城月底亮相
    從東官郡到所城、再到新安縣,南頭古城成為深港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見證了東晉以來深圳地區的歷史變遷,是深圳和香港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南頭古城啟航蝶變之路目前進展如何?8月10日下午,深圳南山區委宣傳部組織了中央及省市媒體舉辦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千年南頭古城直播探營活動,帶領大家親身感受南頭古城的變化。
  • 南頭古城的「新」與「舊」
    「粵東首府,港澳源頭」,漫步在南頭古城的街區步道,感受著1700年的歷史,回味著特區現代化的科技之先,「新」與「舊」,在這裡完美融合。  南頭古城,又稱為新安故城,是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始建於明代的古城南城門遺址,超600歲高齡,是古城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建築。
  • 南城紀時:南頭古城首屆「2020古城裡·創意生活節」正在舉行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南頭古城舉辦首屆 「2020古城裡·創意生活節」。作為深圳創意十二月的系列活動,「2020古城裡·創意生活節」以「城南紀時」為主題,呈現展覽、裝置、市集等形式豐富的系列創意事件,打造全新南頭古城生活體驗,深受市民歡迎。
  • 周末城市輕度假,探訪深圳城市的原點,1700年歷史的南頭古城
    落車點就是「南頭古城」的牌坊,右邊是一棟古色古香的關帝廟。不過大門緊鎖也就沒進去了。 這裡作為深圳城市的開端,說南頭古城是深圳市的原點並不為過。
  • 南頭古城煥新顏 南山再添新名片
    沿著狹窄的樓梯,走上位於南頭古城的襟江酒樓二樓,大廳裡緊湊擺放的圓桌前坐滿「嘆茶」的人。桌上沒有茶壺,每人一盅隨衝隨飲,一盅兩件的擺設讓人想起舊時粵式茶樓裡的講究。歷經一年多的改造,南頭古城南北街示範段自8月26日正式迎客。如今開街滿月之際,南頭古城即將迎來中秋國慶小長假的首次「大考」。
  • 深圳南頭古城植物樓,樓園並置的改造設計
    改造前 萬科城市研究南頭古城植物樓始建於80年代,位於中山南街中段口袋公園東側。首層為臨街商鋪,二層以上為業主自宅。植物樓具有城中村建築非常普遍的磚混結構與水刷石外立面,是古城內最為典型的居民樓之一,因其業主種植在露臺上的豐富植栽顯現出「萬樓從中一方綠」的獨特氣質。在經歷了2017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之後,由深圳市南山區建設工務署和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主導,南頭古城迎來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更新改造。萬科城市研究院委託釐米製造為植物樓建立新的形象和方案設計。
  • 南頭古城煥新開街一個月,「文化+休閒」成為商業新面貌
    古城改造是城市煥新升級的重要環節之一,南頭古城作為粵港澳歷史文化源頭之一,對其進行有機更新是深圳乃至大灣區的城市發展戰略之一。   2019年3月,南頭古城作為「深圳十大特色街區之一」進入項目提升改造階段;今年2月,其被列為深圳灣文化走廊規劃區域之一;今年8月,南頭古城項目第一期南北街正式開街。
  • 首屆「2020古城裡·創意生活節」正式落地南頭古城_綜合_江西網絡...
    「南城紀時」——2020古城裡·創意生活節活動排期表  首屆 「古城裡·創意生活節」,在歷史文化與城市社區生活融合的環境中,用創意碰撞南頭古城在地文化,激發南頭古城社區更多有趣可能。
  • 深圳南頭古城: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幸福街區
    一場接一場的文體創意活動在這裡激發活力:精緻好物原創品牌、風味美食、互動演出、工藝手作……「源野集」文創活動——古城開街後的第一場「創藝」生活之旅在南頭古城起飛。9月5日,南頭古城綻放歡樂跑活動開跑:200多位跑友齊聚南頭古城,用腳步探尋嶺南古蹟和深圳的歷史文化,在慢跑中感受煥彩蝶變後的古城街區。▲「魅力古城 中秋之夜」主題系列活動於「十一」雙節上演。
  • 深圳南頭古城改造進行中 預計八月底完工
    南頭古城是「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8月11日下午,記者來到南頭古城看到,街道上搭建起高高的腳架,戴著安全帽與口罩的工人們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正抓緊施工,有序地推進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項目建設工作。這座承載了近1700年歷史的古城正在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