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田果果 彭西德 報導 「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重點,以重大扶貧工程和到村到戶幫扶措施為抓手,以補短板為突破口。」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談到。
習總書記的點睛之談,點出了關鍵,那就是——產業革命,永遠是扶貧攻堅路上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會澤,是雲南省的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地處雲貴交界的烏蒙山片區,全縣常住人口超過105萬人。由於地勢偏遠、交通不便,缺少支柱型經濟,山地種植普遍成效不高,農耕經濟處處受限。
但在會澤的脫貧攻堅戰役中,隨著山川大地被一抹「藍色」塗就,群山綿延之間的脫貧攻堅戰正在變得生動立體,荒山、貧瘠等標籤,正在被一一撕下。
這抹亮眼的「藍色」,就是山地農光互補發電項目。
荒山變寶地——田壩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
那抹「藍色」,讓百姓住進了新房
今年,會澤縣田壩鄉尹武村的村民曾迎春,把自家居住的土房子改建成了小平房,一家人歡天喜地地喬遷新居,新家寬敞明亮,前後通透,居住條件和安全性比土房好了許多。
曾迎春把能搬新家的功勞歸集給了自家田間地頭的那抹「藍色」。
「那個項目落地在了我們村,我家的土地被租用了10來畝,這讓我在電站運營期有近10萬元的租金,這筆錢,我就用來換了房子。」曾迎春喜滋滋地談到。
曾迎春家並非個例,在他所在的尹武村,共有4個村小組的村民因為這漫山遍野的1050畝光伏板,生活發生了驚天巨變。
過去,這裡處處是荒山或不易耕種的土地。光照太強,雨水又少,農民們撒在田間的種子,大多都長不出東西來。
「即便是發了小苗苗,也常常是被這灼人的太陽光曬死,加上肥料、農藥成本,我家一年的種地收入還不夠半年吃,也沒有其它收入。」曾迎春談到。這幾年,由於常年在日頭下辛勤勞作,曾迎春的身體已大不如前,大病常犯,小病不斷,家裡負擔也因此越來越重。
2018年開始,這裡的情況開始發生轉變。荒山之上,一塊塊藍色的光伏板連綿成勢,這是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在會澤推進山地農光互補發電項目帶來的轉變。
「我現在幫著電站清洗光伏板、除草,每天可以掙到200元的工資,下班就能領到現錢。」曾迎春喜滋滋地講起了他的新營生,「電站也說了,電站一天不倒,我們就一天有活兒幹,這可比種地強多了。」
電站邀請了專家對當地老百姓進行了作業培訓,如何清洗光伏板?如何在光伏板下使用割草機?進入場區作業時怎樣確保安全?這些都成為了村裡老百姓爭先學習的勞動技能,因為只有學通、學透,並通過電站的現場實操考試,成績合格後方可進入場區內工作。
城鎮光伏,富一方百姓
從立項、建設、投產、全容量發電及後期服務,企業為百姓們提供掙錢法子、創造就業路子,百姓幫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提供勞動力,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會澤公司就這樣,與老百姓們結下了不解之緣,互幫互助,其樂融融。
人改變了環境,環境又反過來改變了人。
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公司對綠色能源的追求,與雲南省對生態和經濟的雙追求不謀而合。
據悉,在2017年以前,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公司還是一個以傳統火力發電為主的中央企業,火電裝機佔到了整個裝機容量的八成,但由於近幾年煤炭屬於賣方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火電量價齊降,全國範圍內的火電廠都經營困難,部分虧損嚴重。
作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國家電投響亮提出,到2035年,要建設成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貴州金元積極響應號召,踏上了轉型發展之路,大力拓展新能源,以期實現結構調整。
自2015年入滇以來,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公司積極參與助力雲南省脫貧攻堅工作,主動作為,致力於貧困地區新能源發展。
「截止2019年3月,公司已在雲南省已建成投運3個扶貧光伏電站、1個農光互補電站,總裝機12萬千瓦。項目總投資7.3億元,建設期為當地上繳建安利稅6570萬元,帶動當地勞動力1000餘人就業;運營期每年為當地上繳利稅1590萬元。」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會澤新能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耿直介紹,「這在雲南省集中式扶貧光伏發電項目的裝機容量中佔比25%。」
截止7月30日,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公司已向會澤縣脫貧助力共計1608萬元,這其中,除了修建電站實現產業扶貧外,還依託電站建設,有不少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
「我們在迤車鎮石板溝光伏發電扶貧項目處,投入資金150萬元,為石板溝村新建鄉村公路3.5公裡,解決石板溝村100餘戶村民出行難題。」耿直介紹到。
扶貧光伏電站投運後,每年幫扶當地38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3000元,20年將惠及20多萬人次,共計投入幫扶資金2.28億元。電站場區每年除草、清洗光伏板,可帶動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100人就業,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81萬元。
「這是真金白銀的幫扶,為我縣高質量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再添新動力!」會澤縣扶貧辦副主任楚榮崗講到。
好風借力。據悉,會澤縣貧困發生率相比2013年末的47.99%,已呈「跳水式」的下降了40.32個百分點,會澤縣的貧困戶也將在2020年年底全部脫貧,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那抹「藍色」,讓山地農業有了新模樣
2016年,會澤縣紙廠鄉紙廠村,一座農業大棚光伏電站拔地而起。
這個項目的不簡單之處有兩點,一則它是雲南省首座示範性村級扶貧農業大棚光伏電站,總裝機200千瓦。二則它是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會澤新能源公司為支持地方扶貧配套建設而成,整個工程按照「農業種植+光伏發電+精準扶貧」的方案設計建設,老百姓們在棚底種植喜陰農作物,棚頂則用於發電,所得收益,企業不取分毫,均全部用於當地的精準扶貧。
「電站自2016年正式併網發電以來,年平均發電量22.381萬千瓦時,每年發電電費收益、大棚種植收入在15萬元以上。」紙廠村村委黨總支書記施星龍談到,「我們村委將這些收益全部用於開展扶貧工作,比如,創建公益性崗位,對貧困戶進行愛心助學,新建扶貧超市等,放長遠了來看,這種扶貧力量正是許多扶貧模式不能超越的,因為它不會間斷,越往後,所帶來的扶貧輻射範圍和力度就越大。」
因地制宜的農業光伏產業模式,由於完美解決了困擾強日曬、地勢不平所帶來的諸多發展難題,因此,在大棚光伏電站取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應並被當地百姓和政府部門認可後,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會澤公司加大了隨著光伏發電基地化、規模化建設的推進力度。
「農業+光伏+扶貧」產業扶貧項目的建設,也因此在會澤的大地上,處處開花。
「根據每個地塊的具體情況,有很多種模式可以因地制宜推行,比如『農業+光伏』,就是在光伏板下發展農業,『畜牧業+光伏』則是在光伏板下進行牛羊等的養殖。」耿直談到,「並且,這樣的模式還在不斷推陳出新。」
據悉,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會澤公司目前已與雲南省農科院籤署合作協議,將深入探索研究光伏支架下種植中藥材、喜陰農作物等,農業灌溉方案等,技術成熟後,在會澤各地修建的光伏場區內,其土地將移交當地村委集體統一使用,大力發展光伏支架下種植,為當地老百姓增收創效拓寬渠道。
重金屬汙染地再利用,再現蓬勃生機
那抹「藍色」,讓生態難題有了新解法
在會澤縣的者海鎮,有兩個村——阿依卡村和螞色卡村,面臨著嚴峻的生態問題。
眾所周知,雲南是國內出了名的生態大省,青山綠水是雲南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的籌碼,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均強調「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如何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是當地經濟頂層設計者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但在阿依卡村和螞色卡村,由於前期發展規劃的原因,工、礦企業大力修建和投產,常年的生產運營,導致了村裡受重金屬汙染的土地面積高達6000餘畝。
百姓苦不堪言,政府一籌莫展。隨著百姓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的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但實際上,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非是不能兩全的困局之爭。
在實踐中,要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要讓綠色成為雲南發展最動人的色彩,發展農業光伏就是一條解決問題的上上路徑。
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會澤新能源公司經過前期現場踏勘,統籌考慮基本農田、林地、生態紅線等敏感性因素後,依法依規利用阿依卡村和螞色卡村的土地1000餘畝,新建了者海鎮阿依卡扶貧光伏電站。電站裝機容量3萬千瓦。如今,土地得以休養生息的同時,也因土地上方修建的光伏板而不至於價值閒置,源源不斷的電流輸送,同樣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效益。
「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地方政府的環境整治需求,後期,我們還將對重金屬汙染地塊進行再開發和再利用。」耿直談到,「一是委託雲南省農科院開展研究,圍繞在汙染土地上種植何種、如何種植農作物以此來吸收重金屬元素展開。二是進一步依法依規利用被重金屬汙染的土地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提高土地利用率。」
護光使者(田壩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
那抹藍色,將呈充實的全域化格局!
扶貧攻堅儘管勝利在望,但以新能源項目為載體,紮實發展生態經濟的步伐卻不會因此止步。
雲南省發布2020年新能源「8+3」規劃後,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公司聞訊而動、初心不改,將繼續依託雲貴兩省良好的自然資源,立足光伏,拓展風能及其它新能源項目開發,十四五期間,在雲南區域儲備了約150萬千瓦的新能源資源,以期用項目落地來倡導綠色化、智能化、合作共贏的發展思路,更希望以此為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貢獻更大的力量。
「項目建設總投資約為88億元,僅建設期內,就可為當地上繳建安利稅7.92億元,帶動當地勞動力約4000餘人就業。投運後,還將每年為當地上繳利稅 1.59億元。」耿直介紹到。
更為關鍵的是,項目落地後,將平均每年提供清潔電力29億千瓦時以上,減少燃煤110.78萬噸,二氧化碳減排289.13萬噸,二氧化硫減排8.7萬噸,氮氧化物減排4.34萬噸,粉塵減排78.9萬噸。
久久為功謀求發展,生態引領全域提升。既護美了綠水青山,又做大了金山銀山,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係,農業光伏把握住了。
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公司一直以來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雲南省會澤縣也從最初的被動到今天的主動。農業光伏項目,在雲南這個生態大省,已呈現出神形兼備、豐盈充實的全域化格局。
正如8月19日,雲南省省委副書記王予波、曲靖市委書記李文榮至會澤縣視察脫貧攻堅工作期間,到田壩光伏扶貧電站檢查、指導工作時說的那樣,「新能源,是在『新』字上做文章,發展新技術,展現新業態,我們要引導光伏+農業旅遊、光伏+畜牧業等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向石漠化地區推廣,先試點,後推全覆蓋!」
把藍圖和願景交給群眾,政府有為而不包辦,讓政府和市場兩隻手良性互動、互為補充。正因如此,雲南會澤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經濟發展也和當地塊狀經濟發展一樣,顯得豐盈。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