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6日訊(通訊員 劉紫寒)體重0.58千克,胎齡25+4周,在內行人眼裡,這是兩個小到不可思議的數字,面對如此低體重的超早產兒,救治難度前所未有,醫護人員需要向醫學極限發起挑戰。婁底市中心醫院四病室(新生兒科)專家團隊以高超的醫療技術創造出了多例這樣的生命奇蹟。
層層闖關突破重重難題 拯救珍貴「小人參」
4月23日,因胎膜早破、產程發動、橫位、疤痕子宮,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6個多月,體重僅0.58千克的早產兒小人參(化名)在婁底市中心醫院專家團隊的協作下剖腹產出生。
「孩子當時情況非常危急,無自主呼吸,心跳微弱,對刺激無反應,我們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氣管插管上有創呼吸機,隨即通過『移動ICU』轉運系統直接轉送到我們新生兒科。」小人參的管床醫生、該科副主任醫師文波回憶道。
看著不過巴掌大小,臉色發青的寶寶,家長再三請求:「醫生,求求你們救救他吧!」新生兒科主任、主任醫師王淑蓮安慰說:「請放心,我們一定盡全力救治!」
話雖如此,但面對患兒險峻的病情,怎麼救?王淑蓮組織全科醫護人員多次開展病例討論和大查房,且不斷評估,修正治療方案,實時精細調整,護理團隊由護士長曾豔帶領科室護理骨幹組成「一對一」特護團隊,對患兒進行24小時專人護理。
患兒住院期間先後出現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腸旋轉不良、敗血症、新生兒肺炎、呼吸衰竭、酸中毒、高血糖、高脂血症、貧血、凝血功能障礙、應急性潰瘍、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視網膜病變等多種疾病,以王淑蓮為首的新生兒救治團隊聯合小兒外科、眼科、放射科、超聲診斷等多學科,接連攻克重重難關。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先前黑乎乎的小人參,終於長成了體重2.57千克,能自吮完成吸奶量、自由呼吸、白白胖胖的可愛寶寶。
25+4周試管嬰兒呱呱墜地 專家力保孕育夢
無獨有偶,7月10日,在該院新生兒科大門外,另一對喜氣洋洋的夫婦也接回了自己胎齡不過25+4周的寶寶成成。想到3個月前,剛剛出生的小成成還只是一個拳頭大的小寶寶,呼吸微弱,現在卻白白胖胖、健康地裹在襁褓裡,他們不禁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這對夫妻來自婁底漣源,因自然懷孕較難做了試管嬰兒,懷胎期就不是很安穩,懷孕差不多6個月後,產程臨時發動,當地醫院無法救治,急忙將孕婦送到了婁底市中心醫院。
「這是我們見過胎齡較小的寶寶,」該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王燎原表示,「胎齡6個月左右的孩子,發育不完善,救治難度大,一方面我科有豐富的救治經驗,另一方面家長救治的願望也非常強烈,給了我們信心。」
孩子在產科一落地,新生兒救治團隊立刻全程監護,通過「移動ICU」轉運系統直接轉送到新生兒科。新生兒同樣面臨著呼吸、感染、營養、餵養、黃疸等不下八九關,每一關都是暗藏洶湧波濤,每一關都可能危及生命,專家團隊以豐富的經驗、高超的醫術,不厭其煩地治療和照顧,終於使新生兒轉危為安。
「其實這都不是個例,」王淑蓮表示,「最近幾年,我們科室救治的早產兒中,胎齡從27周到26周、25周、24周,體重從0.8千克、0.7千克、0.675千克再到0.58千克,數字逐步減低,成功率逐漸上升。通過對這些病例的成功救治,我們不斷突破自己,救治能力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