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8月187人死於中暑,其中九成人不用空調

2021-01-11 北晚新視覺網

據日本富士電視臺9月1日消息,日本東京八月份因中暑死亡的人數達到187人,這一數據創下自統計以來,單月中暑死亡的最大數值。

8月11日,在日本東京,人們手持便攜風扇走在八王子車站前。新華社供圖

東京都8月31日,共74人因中暑被緊急送醫,整個8月因中暑送醫人數達到4102人。其中六成以上都是60歲以上人士,重症患者為209人,這些數據都創下例年八月的最高紀錄。

另據東京都監察醫務院消息,截至8月31日,東京共187人中暑死亡,大幅超過去年因中暑死亡人數115人,創下單月最高紀錄。據悉,八成以上死者為70歲以上老人,九成死者家裡都沒有空調或不使用空調。

日媒稱,今年梅雨季過去的比較晚,8月氣溫急劇上升,這是死者人數增加的原因。日本環境省及氣象廳此前,除東京以外的關東地區6個縣也將持續非常容易中暑的高溫酷暑天氣,將對相關地區發布「高溫中暑警報」。氣象廳還稱,進入夜間氣溫也將不會有明顯下降。

延伸閱讀:醫師講解:中暑怎麼辦

有的人以為中暑不過是口渴、眩暈,在涼快的地方歇一歇緩過來就好了。其實中暑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或功能衰竭,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疾病。

1.除了高溫還應警惕高溼

環境溫度與溼度與中暑密切相關,高溫高溼的環境最容易發生中暑。我曾接診過兩個典型病例,一個是在氣溫37℃、溼度80%的「桑拿天」裡工作的環衛工人,另一個是在高爐附近連續作業3小時的某鑄造企業新員工。第一個病例被人發現時躺倒在地、不省人事,被送至醫院後經測量核心體溫已高達42℃,多個器官功能衰竭。經過積極治療,這名病人數天後才逐漸清醒,兩周後才能逐漸開始言語交流。第二個病例在沒有適應高溫環境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強體力勞動,出現頭暈、心慌、噁心、大汗等中暑症狀,好在症狀輕微,經過治療,身體很快就恢復了。

人體散熱的主要途徑是汗液蒸發,但當環境溼度超過70%時,汗水很難蒸發,人體即使「汗出如漿」也不能通過汗液蒸發來散熱了。因此過高的溼度是導致中暑的一大原因。

導致中暑的另一大原因是日曬、高爐等熱源產生的熱輻射。我們時常聽到家長把孩子遺留在車內,致使孩子死亡。事實上,此類悲劇中孩子的死因是日曬後的高溫環境,而不是窒息。在夏季太陽直射的情況下,當戶外溫度為30℃時,車內溫度半個小時即可升到46℃,一個小時後可達56℃,遠遠超出了人體承受的極限。因此即便開著車窗,過高的車內溫度也會讓車內人員發生重度中暑,危及生命。

2.容易與多種疾病混淆

中暑了一定是大汗淋漓、身體很燙嗎?不一定。中暑的表現多種多樣,根據症狀的輕重,可分為輕度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也被稱為熱射病。

輕度中暑的主要表現是心慌、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沒有意識障礙和臟器功能損傷。中度中暑,在高溫高溼環境中起病迅速,常以血容量不足(即血液總量減少,常表現為脫水)為特徵。除了輕度中暑的表現,中度中暑症狀還包括噁心、嘔吐、皮膚溼冷、面色蒼白、心率明顯加快、血壓下降或暈厥、少尿、輕度脫水等,病人體溫稍高或正常。簡言之,中度中暑是在輕度中暑的基礎上還出現了臟器功能異常,但中樞神經系統累及不明顯。

重度中暑是在高溫高溼環境中突然發病,早期大量出汗,繼而無汗,伴有皮膚灼熱和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核心溫度超過40℃。重度中暑會引發多個臟器功能衰竭,如肝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衰竭、橫紋肌溶解等,中樞神經系統也明顯受累。

不難發現,中暑的表現與低血糖、腦卒中、癲癇、感染性疾病、肝腎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的表現很像,容易引發誤診。上述疾病也可以與中暑同時存在,因此往往需要醫生採取緊急綜合措施,先保持生命體徵穩定,再挽救臟器功能。

3.爭取半小時降溫至39℃以下

一旦自我感覺中暑,首先要迅速脫離高溫高溼的環境,到陰涼通風處靜臥,避免高強度運動和重體力勞動。有條件的話,要到空調房中休息,並儘可能去掉衣物以助散熱。神志清醒者應及時補充含鹽的清涼飲料。輕度中暑者經以上處理即可恢復。如果症狀比較嚴重,需要至醫院診治。

除了積極補充液體和電解質,降低核心體溫是中暑治療中最核心的環節。核心溫度是指身體深部的溫度,如鼓膜溫度、食管內溫度、膀胱內溫度、直腸內溫度等。快速降低核心體溫,就可以使重要臟器脫離或減輕高體溫帶來的損害。醫生一般通過測量耳溫或肛溫獲得核心溫度,在中暑患者的核心體溫監測中,首選肛溫。

中暑高熱者要迅速降低核心體溫,爭取在半小時內將核心溫度降至39℃以下。降溫措施多主張採取物理降溫,如去除衣物,身上灑水,用風扇吹風等,或者將身體(頭部除外)浸於冷水中降溫,或不斷用冷水擦浴。不用擔心水溫過低,有的醫學指南推薦使用0℃到4℃的冰水浸浴,這是降低核心體溫最快的一種方式,前提是掌握好浸浴時間,做好防凍傷措施。

不建議用酒精擦浴降溫。酒精蒸髮帶走熱量的效率遠不如水蒸發。酒精擦浴可能會使體表血管舒張,加重血容量不足的情況。酒精經過皮膚吸收也會產生一定毒性。另外,因為中暑高熱的機制與感染炎症後的發熱機制不同,因此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常用的解熱藥物降溫。

4.愛出汗的人散熱能力強

那麼是出汗多的人容易中暑還是出汗少的人容易中暑?人們往往認為大汗淋漓的人容易中暑。實際上,中暑的根本原因是產熱與散熱不平衡所導致的體溫異常升高。汗液蒸發是人體散熱的一個重要法寶,出汗多的人散熱能力強,相比有出汗功能障礙的人更不容易中暑。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在溼度很高的環境下,無論出汗多還是出汗少都會中暑。

體溫指標也是同理,並不是體溫不高就不會中暑。輕度和中度中暑病人的體溫有時並不高,而且大家在醫院外通常很難測量核心溫度,所以用體溫來衡量是否中暑也不準確。

前面提到冷水擦浴是有效的物理降溫措施。有人不禁會問:冷水不是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阻礙人體散熱嗎?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觀點。冷水確實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給散熱帶來影響。但是,冷水浸泡或者不斷使用冷水擦浴的時候,通過傳導和對流散發的大量熱量,會超過血管收縮對散熱產生的影響。因此臨床中,我們還是主張用冷水浸泡或冷水擦浴來給中暑患者降溫。

5.穿紅色衣服更防曬

中暑重在預防。北京近期降水較多,高溫高溼的環境正是容易中暑的時候,在戶外作業的人群和體弱多病的老人、孩子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那麼如何預防中暑呢?

首先是加強隔熱、通風、遮陽防曬等措施,改善高溫高溼的外部環境。其次,適當多喝含鹽清涼飲料,在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再次,穿著質地輕薄、透風、寬鬆的衣物。有研究表明,紅色衣服可反射傳播熱輻射的紅光和紅外線,還可大量吸收紫外線。在暴露於陽光下超過20分鐘時,紅色衣服表面的溫度最低,穿著最涼快。最後,使用空調降溫,即使短時間在空調環境留滯,也會大幅度減少熱休克的發生。

這裡還需提醒大家,聽天氣預報時關注一下體感溫度。體感溫度是氣溫、溼度、風力等給人帶來的綜合感受。在夏季,啥時候自己覺得天兒比天氣預報的氣溫還要悶熱,那就要注意一下中暑的風險了。此時看看預報的體感溫度,往往會高於氣溫。(作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原標題:東京八月187人中暑死亡 數據創新高 其中九成人不用空調)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 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日本東京8月共187人死於中暑 如何預防和急救中暑?
    日本東京8月共187人死於中暑 如何預防和急救中暑?8月共187人死於中暑】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日報導,日本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發布消息稱,當地8月共有187人因中暑不幸身亡,其中大多數人都未使用空調。
  • 日媒:東京本月超100人因中暑死亡,老人居多
    新冠肺炎形勢尚未好轉,日本東京本月起又出現連續高溫天氣。據日媒報導,本月東京已有超過100人因中暑死亡,其中以老人為主。據日本廣播公司(NHK)19日報導,僅僅是8月14日至17日的4天內,東京都內就有24人因中暑而死亡。報導稱,這24人的年齡分別在50多歲到90多歲之間。
  • 日本人為何「不扛熱」?省電不開空調真熱死人:中暑送醫一萬多人...
    8月19日,日本東京,行人在街頭用小風扇降溫。圖/人民視覺自2011年大地震以來,日本年年都熱死人。今年,由於高溫天氣持續,加上很多人不得不戴著口罩度過這個夏天,日本各地因中暑導致死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 日本多地遭遇酷暑天氣 已有數十人死於中暑
    連日來,日本多地遭遇酷暑天氣,導致不斷有患者因中暑被送醫。僅在東京都,一周就已有數十人死於中暑。綜合日本廣播協會(NHK)等媒體24日報導,進入本月以來,東京都累計已有170人死於中暑。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透露,在本月14日至22日的9天內,就有22人因中暑死亡,年齡在60歲到90歲之間不等。
  • 【東京本月超100人因中暑死亡】綜合日本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19...
    【東京本月超100人因中暑死亡】綜合日本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19日報導,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消息,本月10日至16日一周時間,全日本有12804人因中暑被送往醫院,這一數據比前一周翻了一倍。日本多地持續酷暑天氣,17日,靜岡縣浜松市最高氣溫達到41.1度,追平了日本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8月以來,東京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
  • 那隻刷屏的西高地犬死於「吹空調引發的慢性中暑」?假的
    最近各個萌寵大V小V頻繁發布一則「西高地犬吹空調導致慢性中暑身亡」的推文,目的是提醒各位犬主注意狗狗的夏季防暑的注意事項。但其中有很多錯誤的科普,本來不想過多言語,但陸續有新手養狗大全的粉絲詢問「夏天下班回家難道不能開空調嗎?」
  • 日本多地持續高溫,僅東京因中暑死亡的就有26人!病重者180人!
    受太平洋高氣壓影響,日本多地近來持續高溫,僅東京地區本月因中暑死亡的就有26人,死者多為60歲以上老人。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統計,本月3日至9日一周內,全國因中暑被救護車緊急送醫的患者人數增至6664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達3836人。
  • ...AKL不會中暑的空調,夏天再也不會中暑了,德國AKL地暖空調一體機...
    致正在選擇空調的業主們:在夏天中暑是一個比較難受的事情!那麼人為什麼會中暑呢?第二個因素,當外界環境溫度高於人體,人體向外界散熱是主動的耗能過程,這個過程會消耗大量水分、能量、維生素和電解質,人體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補充或者因為年老體弱相關物質儲備不足,人體就會因為缺乏這些營養元素造成新陳代謝障礙,就會造成腦、腎、心臟的損傷,也會出現中暑症狀。很多時候人體中暑時這兩個因素是同時存在的,就是說年老體弱或者環境悶熱、潮溼、高溫的時候人體特別容易中暑。
  • 東京奧運主體育場迎首秀,3年建成環保球場曾挖出187具人骨
    參考五重塔無需空調也能自然風降溫雖然僅僅落成了一個月時間,但是這座新國立競技場已經見證了不少歷史時刻 ,球場於2019年12月21日舉行開館活動,男子100、2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牙買加選手博爾特和日本人氣組合「嵐」等人出席。而在新年的第一天,這裡舉行第一場比賽時,又見證了西班牙國腳比利亞的最後一場比賽。
  • 日本一周內至少6664人中暑送醫 10人死亡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日本連日受到高氣壓籠罩,太平洋沿岸一側氣溫上升。當地時間12日,日本多處觀測到氣溫超過35攝氏度,3縣傳出有老人中暑死亡。日本官方統計,8月3日至9日總共6664人中暑送醫,其中10人死亡。
  • 日本酷熱萬人送醫數十人喪生 「中暑」並非小問題
    7月18日,在日本東京,放置在2020東京奧運會主場館的一臺溫度計顯示當時氣溫超過40攝氏度。新華社資料圖最新數據顯示,7月8日止的一周內有3人中暑死亡,而到15日為止的一周中暑死亡人數增至12人。上周六21日又有13人中暑身亡,多數是年長者。根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至7月中截止的這一周,超過9900人被緊急送到醫院就醫,較前一周的2700人增加許多。酷熱天氣毫無緩和跡象。東京周末派出的救護車多達3091輛,創下單日最高紀錄。日本氣象廳表示,全國230多個觀測站22日下午測出超過攝氏35度的高溫。氣象廳對日本本島大部分地區發布特別高溫警報。
  • 東京奧運主場館下原是墓地?開工建設前曾挖出187具屍骨
    2020年東京奧運會召開在即,主場館目前已基本建設完成。但據東京都教育委員會11月8日向媒體披露,幾年前在東京奧運主場館地下挖出了至少187具人骨。按照該機構的說法,這個地方在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很可能是墓地。
  • 日本1都7縣發布高溫中暑警報,如何區分是中暑發熱還是新冠感染髮熱?
    華輿訊 據旅日僑網報導 今日,東京新增188人確診感染,接連兩日新增確診人數在200人以下,但日本專家稱可能是因お盆PCR檢查件數減少,而非疫情有所緩和。截止至8月9日,東京23區感染人數分布如上圖,新宿區為感染重災區,次之為世田谷區。
  • 東京迪士尼樂園計劃7月1日重新開放,入園票價有調整
    受疫情影響,東京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海洋公園自2月29日起至3月15日臨時閉園。在接連五次延長閉園時間之後,終於在6月23日確定了開園時間。為了讓東京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海洋公園重新開放,園區表示將根據政府制定的「遊樂園和主題公園防疫指南」採取措施,具體措施包括限制入園人員、定期清潔消毒、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以及做好通風等。
  • 狗比人容易中暑,這是為什麼?我們應該怎樣預防狗狗中暑
    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人們恨不得一天到晚都住在有空調的家裡休息,而同樣的,鏟屎官們的愛犬也是這樣的想法,要知道狗比人的耐熱性要差很多,人類體表有著汗腺可以散發熱量,狗的體表卻沒有,它們唯一能散發熱量的地方就是舌頭和腳底,所以我們才能看到狗在炎熱的夏季不停的吐舌頭,這其實就是它們熱的實在受不了了,
  • 這種中暑真的要命 專家詳解熱射病
    上周四晚間,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接連收治5名中暑者,其中一人因熱射病死亡,一人被收入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治療。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柴豔芬提醒,患上熱射病後死亡風險極高,所以面對中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高溫天氣持續多人中暑 科學預防避免中暑有必要
    在距離交接班還剩下10分鐘時,呂彩鳳見無人排隊等候,欲走到門外透透氣,不想整個人便暈了過去。  「最近幾天連續高溫,在這樣的天氣下,戴一會兒口罩就讓人憋得受不了,更不要說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了。房間裡的空調雖然已經調至最低溫度16℃,但防護裝備穿在身上還是很熱,我們採集咽拭子的同事為了不耽誤工作,連口水都沒喝,真的太不容易了。」
  • 【提醒】這也會中暑!晚上睡覺開空調,別忘了這件事!
    在空調間開會也會中暑 夏日密閉空間啟用前最好通風降溫後再進入會議室開著空調,28歲女白領的袁敏(化名)還是中暑了,高燒至40℃,被送入了解放軍117醫院機場路院區,整個人都癱軟無力。「醫生,我不舒服,胸悶心悸,想吐,全身無力。」
  • 有了這款兒童掛脖風扇,再也不擔心孩子中暑、熱的長痱子!
    而孩子們因為肌膚嬌嫩、比較活躍,更可能因為天氣熱而導致中暑、熱出痱子等。不少家長怕孩子熱,會經常開空調,但其實這樣很不利於孩子的健康。很多成年人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中,都容易導致體內溼寒,容易引發一些疾病,更不要說孩子們年紀小,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低,更不能多吹空調。再者,家裡有空調,那如果去戶外呢?戶外溫度高,沒有空調孩子也容易熱感冒或者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