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酷熱萬人送醫數十人喪生 「中暑」並非小問題

2021-01-11 北晚新視覺網

日本遭受高溫酷暑天氣,近三周內已造成至少28人喪生,並有12000多人就醫。法新社援引官方數據顯示,日本許多城市22日的溫度逼近攝氏40度。

7月18日,在日本東京,放置在2020東京奧運會主場館的一臺溫度計顯示當時氣溫超過40攝氏度。新華社資料圖

最新數據顯示,7月8日止的一周內有3人中暑死亡,而到15日為止的一周中暑死亡人數增至12人。上周六21日又有13人中暑身亡,多數是年長者。

根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至7月中截止的這一周,超過9900人被緊急送到醫院就醫,較前一周的2700人增加許多。酷熱天氣毫無緩和跡象。東京周末派出的救護車多達3091輛,創下單日最高紀錄。日本氣象廳表示,全國230多個觀測站22日下午測出超過攝氏35度的高溫。氣象廳對日本本島大部分地區發布特別高溫警報。

另外,日本教育部要求學校延後在熱天舉行的戶外活動。上周,一名6歲男孩在高溫天氣下參加學校遠足活動,因中暑喪生。

酷熱天氣毫無緩和跡象。東京周末派出的救護車多達3091輛,創下單日最高紀錄。

日本氣象廳表示,全國230多個觀測站22日下午測出超過攝氏35度的高溫。氣象廳對日本本島大部分地區發布特別高溫警報。

延伸閱讀 關於「中暑」你了解多少?中暑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礙

人是恆溫動物,正常情況下身體所產生的熱量和釋放的熱量幾乎相等,體溫保持穩定。

當身體裡面產生的熱量過多,或者外界熱量進入體內時,身體可以通過出汗等渠道加速散熱,保持體溫正常。但時間一長,持續出汗使得體內血容量不足,且汗液會帶走大量電解質(主要是鈉鹽),若不及時補充可能引起汗腺功能衰竭。

散熱不及時,體內熱能積聚使體溫繼續升高,就可能發生中暑。中暑時,人體體溫若高於42℃將對各器官細胞產生直接的「熱」傷害,腦、心臟、肝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的細胞膜、細胞器等受損後,細胞代謝途徑中斷,從而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

重症患者大多出現高熱

中暑的症狀有輕有重。輕症中暑時,身體為最大限度地完成散熱任務,會通過自主神經系統調節皮膚血管擴張,大量分泌汗液。此時,汗液從體表蒸髮帶走熱量成為主要的散熱方式。

不過人體熱量過高時,大量出汗會致身體血容量減少,而且這有限的血容量還大量分布於全身皮膚(中暑時皮膚血流量可增至平時的20倍),因此腦部等體內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就會明顯減少。這時人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眼前發花、全身乏力,甚至眼前發黑、暈厥等症狀。當汗液帶走大量電解質時,人還會出現肢體抽搐症狀。

大多數人輕症中暑時,如能及時脫離高溫、高溼環境,並補液降溫,相關症狀便可得到緩解。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就沒這麼容易了。

如前所述,中暑時全身血流量相對不足且重新分布。身體為加快散熱和儘量保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需要心臟加緊工作以加快血液在體內的流動,那麼心臟就需要自己的營養血管——冠狀動脈提供比平時更多的血液來保證充足動力。可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沒法給「加倍工作」的心臟及時提供更多的血液供應。心臟處於飢餓狀態,加上中暑時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增高、低血壓等因素,中暑則可能扣動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扳機」,導致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惡性事件發生。

重症中暑是由輕症中暑發展來的,一般表現為高熱。如不能及時降溫、補充水和電解質,外界熱量又不斷入侵體內,其結果就是體液不足,汗腺衰竭,出汗停止。此時,中暑者全身乾燥無汗,熱量在體內積聚,體溫迅速升高。大腦對溫度非常敏感,在高溫下會發生功能障礙,短時間內可致人昏迷不醒。此外,體內積聚的大量熱能也將同時損傷心血管、肝腎等重要臟器,極其嚴重時會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預防需知五大誤區

對於中暑的認識,目前大致存在著五大誤區。

1、「環境溫度不太高不會中暑」

潮溼無風的環境,即使環境溫度不高於30℃也可能導致中暑。

據測算,一升汗水完全蒸發可以使體重60公斤的人的體溫降低2℃。在蒸發的過程中,汗水「掙脫」皮膚表面,飛入空氣;潮溼空氣中的水分也由空氣中不斷「融入」皮膚上的汗液。當兩個過程平衡時,就不再蒸發汗水,不能帶走身體熱量。

所以,往往在空氣溼度大的「桑拿天」裡,由於人的汗水蒸發緩慢,從身體帶走的熱量少,更易導致中暑。

2、「中暑是小事,喝點冰水、綠豆湯就好了」

雖然健康人群發生輕症中暑只要及時脫離高溫高溼環境,給予簡單處理大多能迅速好轉,但如果對重症中暑者不能及時識別和早期迅速降溫並送醫救治,往往會導致死亡病例的出現。另外,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即使是輕症中暑,也可導致嚴重後果,不能大意。

中暑飲水是有講究的。由於人體內電解質隨汗液丟失較多,不應只大量補充白開水,更不應大量飲用含碳酸和酒精飲料。它們不僅不能補充電解質,還有滲透性「利尿」作用,加重電解質和水分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及時補充淡鹽水或含鈉、鉀、鎂和鈣鹽的防暑飲料。

高溫天氣及時補水和電解質是有效避免中暑的手段之一。但某些需要限制液體和鹽攝入量的人群,如嚴重的心力衰竭和腎功能不全患者,喝水過多可致病情加重。因此,大量喝水消暑並非人人適合。

3、「嚴重中暑僅做簡單處理不送醫救治」

中暑且高熱者多為重症中暑,搶救要爭分奪秒。重症中暑在發現後的「黃金半小時」內,實施迅速有效降溫十分重要,如降溫延遲,死亡率將明顯增加。用各種辦法迅速將中暑者體溫降至39℃或以下,這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在急救人員未到達現場時,應做到:迅速將中暑高熱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並為其除去衣物;打開空調或風扇,將中暑者周圍環境溫度降至最低;找來冰塊放在中暑者大動脈區域(雙側頸部、腹股溝、腋下);用涼水噴灑或溼毛巾擦拭中暑者全身。以上急救措施即使在急救車到達或轉運途中也不應中止,必要時協助急救人員為患者進行低溫鹽水輸液、胃灌洗、灌腸、藥物降溫等治療。

重症中暑需要藥物和器械,如呼吸機、血液淨化等多種手段對器官功能進行支持保護。因此,對於重症中暑者應及時送醫救治。

4、「給中暑暈厥者含服硝酸甘油片」

重症中暑者體液丟失過多,會出現血容量不足、低血壓狀態,而含服硝酸甘油會使血管進一步擴張,血壓進一步降低。如無特殊情況,不建議中暑者含服硝酸甘油。此外,若中暑者已神志不清,切忌強行餵水,否則易致其嗆咳、誤吸,發展為吸入性肺炎。

5、「為防中暑拒絕室外活動」

在極端高溫天氣下,的確需要避免室外運動和工作。在室外感到胸悶、心悸、頭暈等不適時應迅速到陰涼處避暑。但人也需要適應自然環境,不能完全與一切高溫環境隔離。在一些人體可接受的高溫天氣,應適當關閉一段時間空調,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到戶外活動。整天呆在空調房內,也可能埋下空調病的隱患。

 

來源:綜合舜網 健康明白人

相關焦點

  • 日本多地遭遇酷暑天氣 已有數十人死於中暑
    連日來,日本多地遭遇酷暑天氣,導致不斷有患者因中暑被送醫。僅在東京都,一周就已有數十人死於中暑。綜合日本廣播協會(NHK)等媒體24日報導,進入本月以來,東京都累計已有170人死於中暑。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透露,在本月14日至22日的9天內,就有22人因中暑死亡,年齡在60歲到90歲之間不等。
  • 日本一周內至少6664人中暑送醫 10人死亡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日本連日受到高氣壓籠罩,太平洋沿岸一側氣溫上升。當地時間12日,日本多處觀測到氣溫超過35攝氏度,3縣傳出有老人中暑死亡。日本官方統計,8月3日至9日總共6664人中暑送醫,其中10人死亡。
  • 日本人為何「不扛熱」?省電不開空調真熱死人:中暑送醫一萬多人...
    8月19日,日本東京,行人在街頭用小風扇降溫。圖/人民視覺自2011年大地震以來,日本年年都熱死人。今年,由於高溫天氣持續,加上很多人不得不戴著口罩度過這個夏天,日本各地因中暑導致死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 日本多地持續高溫,僅東京因中暑死亡的就有26人!病重者180人!
    受太平洋高氣壓影響,日本多地近來持續高溫,僅東京地區本月因中暑死亡的就有26人,死者多為60歲以上老人。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統計,本月3日至9日一周內,全國因中暑被救護車緊急送醫的患者人數增至6664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達3836人。
  • 【東京本月超100人因中暑死亡】綜合日本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19...
    【東京本月超100人因中暑死亡】綜合日本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19日報導,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消息,本月10日至16日一周時間,全日本有12804人因中暑被送往醫院,這一數據比前一周翻了一倍。日本多地持續酷暑天氣,17日,靜岡縣浜松市最高氣溫達到41.1度,追平了日本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8月以來,東京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
  • 貓咪會中暑嗎?如何預防貓咪中暑!
    中暑又稱為熱衰竭因為氣溫過高,導致體內調節溫度中樞失效。 一般動物中暑的好發季節不僅僅在夏季,端午節前後中暑致死的狗貓比例會很高,原因在於端午節前後春秋交替,氣溫變化相當大。飼主往往也不會想到這種不是酷熱夏天的時節,貓狗也會中暑,因此往往不會將它們的異常狀況與中暑聯想在一起,等到發現不對勁了,緊急送醫,卻已經為時已晚。
  • 貓會中暑嗎
    一般動物中暑的好發季節不僅僅在夏季,端午節前後中暑致死的狗貓比例會很高,原因在於端午節前後春秋交替,氣溫變化相當大,貓狗的身上沒有汗腺可供散熱,僅僅靠腳掌與口鼻邊緣的汗腺散熱。在這種季節,由於體內調節中樞無法實時反應氣溫的變化,反而更容易導致中暑症狀的發生,再加上一般飼主往往沒有想到這種不是酷熱夏天的時節,貓狗也會中暑,因此往往不會將牠們的異常狀況與中暑聯想在一起,等到發現不對勁了,緊急送醫,卻已經為時已晚。
  • 小心其實是中暑
    我們前些天提到過中國民眾對「感冒」這個詞的過度熱愛問題,似乎在夏天這樣的熱情也更高昂了一些。每次讀者的問題裡有「熱感冒、夏季感冒、暑熱感冒、暑溼感冒」這些,就會頭疼怎麼說明。因為我們讀者大多是更偏向現代醫學的,但這些詞彙背後的,都並非是現代醫學中的「感冒」,所以如果用戶套用日常感冒的治療方式,就會出現各種偏差。
  • 上海又發高溫橙色預警,浦東有人中暑送醫急救!「江浙滬...
    小編要告訴大家,更扎心的是,未來8天熱浪滾滾,難見盡頭...不只是溫度高,降雨基本上,沒有最近熱浪襲人,大家出行千萬謹防中暑!這幾天急診的就醫人數不斷上升,已經發生了多起中暑事件▽乘客地鐵站暈倒,疑似中暑前天,上海地鐵3、4號線上海火車站一女乘客在站廳暈倒,唇色發白,疑似中暑。
  • 東京8月187人死於中暑,其中九成人不用空調
    據日本富士電視臺9月1日消息,日本東京八月份因中暑死亡的人數達到187人,這一數據創下自統計以來,單月中暑死亡的最大數值。8月11日,在日本東京,人們手持便攜風扇走在八王子車站前。新華社供圖東京都8月31日,共74人因中暑被緊急送醫,整個8月因中暑送醫人數達到4102人。
  • 日本東京8月共187人死於中暑 如何預防和急救中暑?
    日本東京8月共187人死於中暑 如何預防和急救中暑?8月共187人死於中暑】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日報導,日本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發布消息稱,當地8月共有187人因中暑不幸身亡,其中大多數人都未使用空調。
  • 喜暖怕冷的貓咪,曬太陽會中暑嗎?一文教你處理貓的夏季中暑
    當出現這種表現時,家庭已經無法處理,需要立即送醫,進行輸液治療。個別的臨床表現,還會出現肌肉抽搐、流鼻血、上吐下瀉,這種表現有時候會容易和食物中毒混淆。長毛貓、短鼻腔貓咪容易中暑。如果你的貓咪有以上特點,那麼炎熱季節就更要注意中暑問題。接下來我們要記住:中暑症狀較輕時,家庭怎麼處理。
  • 試問誰人不中暑,中暑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嗎
    Top 1,什麼是中暑?中暑是在高溫高溼度環境下,由於調節體溫的中樞功能出問題,汗腺排汗功能異常,體內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很多人會說通風,實際上通風也是降溫的一種。那麼補充電解質液是不是就是補水呢,這個很關鍵。很多人只知道讓病人喝水,卻不知應當補充電解質液,這個在平常生活中最簡單易得的就是運動飲料,完全滿足電解質液的要求。
  • 夏季中暑的症狀有哪些 中暑症狀分三級
    天氣太熱時,大人也常常不慎中暑,如果在日光下暴露的時間稍長一些,往往因不能及時有效地調節而使體溫快速升高,由此引起中暑。通常中暑是突然而來,當然在此之前會有一些跡象,下面先來看下中暑的情況有哪些。  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  中暑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重症中暑又分為熱射病、日射病、熱痙攣三類。
  • 認識中暑(急性熱休克)
    今年的夏天似乎更熱,溫度最高甚至超過三十七度了,無論是動物或是人,都顯得格外的不舒服。
  • 海口一六旬男子戶外騎行,中暑昏迷進ICU……
    這幾天一個「rua」字都不足以形容小編的心情海南的小夥伴們今天你「融化」了嗎?日前,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海醫二院」)收治了一名戶外騎行中暑的男性患者,其被診斷患熱射病,屬於重症中暑,病情嚴重。目前患者仍在該醫院ICU進行救治。5月4日,海醫二院收治了一名病情較重的熱射病患者。「患者被送到重症醫學科病房時已重度昏迷,呼吸急促,四肢抽搐、無汗、牙關緊閉。」
  • 寧願中暑也要穿西服,夏天的日本這麼熱,上班族是怎麼度過的?
    炎炎夏日大家穿得也越來越清涼,更多人會選擇去穿短袖、短裙或者短褲去上班,然而在中國彼岸的日本,這裡的人卻依舊穿著西服每天上下班。這樣的情況讓中國人很不解,日本人在冬天的時候光著腿穿短裙,到了夏天卻鍾愛西裝。
  • 小暑已來,我們除了要防範室外中暑,還要小心室內中暑
    小暑剛過,今天就飆到38度高溫,如此天氣,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待在空調房裡懶得出門,但是今年的高溫天氣才剛剛開始,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不僅要預防室外中暑,室內中暑也要引起大家的關注。
  • 乾貨 | 教你用英文說「中暑」
    這些天,有很多城市的天氣變得酷熱難耐,天氣預報中預防中暑的提醒也多了起來
  • 高溫天氣持續多人中暑 科學預防避免中暑有必要
    泉州連日的高溫天氣,導致市民中暑的情況時有發生。近期,我市公立醫院就連續接診了多名中暑患者。天氣預報顯示,高溫天氣仍將持續,那麼該如何科學預防中暑呢?記者進行了相關採訪。在距離交接班還剩下10分鐘時,呂彩鳳見無人排隊等候,欲走到門外透透氣,不想整個人便暈了過去。  「最近幾天連續高溫,在這樣的天氣下,戴一會兒口罩就讓人憋得受不了,更不要說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了。房間裡的空調雖然已經調至最低溫度16℃,但防護裝備穿在身上還是很熱,我們採集咽拭子的同事為了不耽誤工作,連口水都沒喝,真的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