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思維認知工具,緩解知識焦慮與社交恐懼|附思維導圖

2020-12-21 菜頭粿子園

01引言

有段時間「知識焦慮」特別嚴重,總怕了解不夠多會被社會淘汰。

關注了十幾個科學類公眾號,生怕漏了新的科研結果;

然而,不僅沒有足夠時間,也慢慢發現部分內容是「新瓶裝舊酒」——用語言包裝一下,同一個知識點就變成新的了。

網際網路習慣了造新詞,否則無法引起關注。但又不可否認顛覆性的新技術也在不斷湧現。

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及金錢)裡,如何判斷真正有啟發的新知識呢?

這個問題,也是我學習【L先生智識營04課—認知工具箱】時的一直在思考的——如何利用框架化思維來提煉、辨別知識點。

此外,課程分享的三個思維模型——【認知三層模型】、【推理階梯】、【曼陀羅思考法】,這也有利於提升人際關係的應對能力,釐清紛亂,多角度提出解決方案。

說明:

文章和圖示是自己學習【L先生說智識營】課程後的思考筆記,用於穩固、複習知識。

並非完整詳細的的原課程內容,有興趣了解全部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上課~

02「思維圖筆記」

本圖是用Draw.io繪製,文末免費分享完整圖示

03學習心得

1. 框架化思維:構建捕捉、創造知識的「網」

在第二課(金字塔原理只會羅列觀點?深度思考需要升級結構化思維!)已經分享了框架化思維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信息輸入大腦後,需通過框架形成聯繫構建知識,不然就還是以零散的信息形式存在,很容易遺忘,所以很多人會覺得看書後就不記得內容。

就像小朋友總是喜歡跑來跑去,如果不給他們設定一個遊戲規則要求手牽手,很快就會從你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框架思維對知識的「關聯」作用,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聯想關係」,而是需要了解其來龍去脈以穩固這個框架。

① 平行的作用關係

在學習工業4.0時接觸到傳感器這個新概念,對文科生是完全陌生的領域,毫無頭緒該從哪個方向入手。

但早前我了解過大數據是人工智慧得以快速學習的素材庫,而傳感器也是獲取大數據的途徑之一。那傳感器這個概念就不是孤立的信息點,可以納入到人工智慧相關的知識框架裡,一這個角度作為學習的突破點。

如果只是知道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有關係,但不清楚其內在邏輯來形成一個「網」,就失去了「捕捉新知識」的作用。

② 現象與本質的關係

鯰魚效應、木桶理論、倖存者理論……相信大家在不同文章都看到各種「理論效應」,記得我還曾搜到過一個文檔記錄著100多個。

先別說有沒有能力記住這上百個理論,因為你會發現有些理論還自相矛盾,在應用時根本無從選擇。

存在矛盾不代表理論錯誤,是因為很多是基於科學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同實驗設定的前提及條件都有差異,對應的結論也就只適應當下的假設前提,換個場景就失效了。

記住每個不同條件對應的具體結果,那是機器人學習才做的事,而我們更多是基於抽象的底層邏輯來分析、靈活應對。

例如抽象階梯、認知三層模型(下文)看著結構很像,但又有點不同。你分開獨立學習後,遇到實際問題就會躊躇——我該用哪個模型啊?

實際上這兩個模型都有一個底層邏輯,即人們對事物分類的不同水平(知識圖譜|《認知心理學》第九章:知識),清楚了這個知識點,你就更加理解上述兩個模型如何應用。

2. 認知三層模型:全面認識事物的現象與本質

認知三層模型分為應用層、認知層、原理層。如下圖房屋為例,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模型的內涵。

我們生活大多直接接觸的是【應用層】的具體信息。這類信息內容量大,多以個體為例,對應的就是差異變化也大,會導致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總是很容易被幹擾。

而更加穩定的【結構層】、甚至本質不變的【原理層】,可以有利於我們直達問題核心,排除各類幹擾項,這也是【第一性原理】。

以分析公眾號為例。

「公司的公眾號如何提升閱讀率?」,這基本是每個新媒體運營或編輯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如果只從表象去分析,可能只會關註標題是否夠「引發焦慮」?選題是否有趣?推廣是否到位等。但你會發現,好像每一項都可以做得更好?但應該往哪個方向?做到哪個程度呢?

似乎很多工作,卻又不知從何下手。

實際上,這些優化手段,都必須有一個可靠的參考標準。例如【選題是否有趣】的參考對象在於:搶佔了目標用戶時間的競爭對手,他們的內容是否比你更有吸引力。

而競爭對像,可不僅僅只是你的同行!這就是需要往下挖掘到【原理層】——用戶消耗碎片化時間的核心目的是什麼。

確定了公眾號的核心定位後,才能往上進一步思考優化的方向:

① 以消磨時間娛樂為主。用戶可以玩遊戲,看短視頻,為何要看公眾號?

② 以自我提升為主,用戶可以到各大在線教育平臺上課,為何要在公眾號獲取知識?

通過這個模型的分析,可以切入的優化角度就更加精準,也能根據競爭對手的特性做更有「策略性」的參考和改動,而不是每一種方法都去沒有目標地去嘗試。

認知三層模型除了分析問題,也可以作為整理知識體系所用。如營銷學每年都會「新發明」各種理念,但卻沒有一個學科標準進行規範,會讓你陷入混亂之中。

但其實營銷學很多都可以回歸到心理學某個核心的基礎理論。基於這個底層邏輯去梳理各種專業術語,就會發現到底哪些是同個內涵不同說法,或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華了。

3. 推理階梯:克服「自動化思維」的無謂猜想

「今天同事催我趕緊給文檔,感覺態度很差,是不是他對我意見?」

「剛才跟領導打招呼,他沒理我,應該是我最近工作表現不好?」

……

相信很多「社恐」打工人每天大腦都會被各種想法支配,最後揣度得出的負面結論讓自己一天結束後,筋疲力盡。

且對這些想法和結論,我們自己往往是深信不疑,認為有理有據——對方的行為說明了一切。

然而,當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個想法的時候,即使就1、2秒時間,也是完成了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下圖)。

這個認知過程,如果是真正的嚴謹推論、理性思考,是需要跟考察證據,非常耗費能量。

因此我們往往都是習慣依賴【自動化思維】——依據自己的【核心信念】有選擇性地截取對方特定行為,並根據自己主觀的規則進行解釋。

同時,受限於人體機能,我們無法100%觀測到真實世界,這是無法避免的限定條件。

基於這兩點,問題也就此產生,個人認為的和他人真實的想法,總是存在差距。

這個差距最後產生的偏差,要麼是過度解讀、要麼是自尋煩惱。

那如何破除【自動化思維】的魔咒呢?

① 對於突然出現的想法或態度,需要不斷地審視:為什麼會有這個態度;哪些特徵導致;為什麼不是其它特徵;起主導作用是什麼信念。

② 拓展信息渠道,避免信息繭房的影響。關注[不在場的東西]——未展示的數據。

③ 圖爾敏模型的應用:檢驗概念是否模糊;檢驗骨架是否成立/充分/確定;檢驗前提是否成立。(重新認識「批判性思維」,「質疑」只是開始(附思維圖)

4. 曼陀羅思考法:擴展問題解決的角度與思路

通常我們面臨問題時,最經典的步驟是:

① 提出一個A、B選擇項(或更多)問題

② 針對各個選擇項,列出好、壞

③ 對比,看哪個好處更多。

在簡單購物決策中,例如買包鹽,根據價格、口味等簡單因素即可做出選擇。但實際生活卻因為太多不可控和不可見因素,讓各種「好處」、「壞處」都是動態變化或者無法確切肯定。

「要不要買房」、「要不要換專業」、「要不要跳槽」……這些問題即使列出各種好壞,都會發現無法判斷。

當提出問題只能有兩個對立選擇時,本身就會限制了解題思路。因此曼陀羅思考法正是重置問題思考角度的模型——最開始是【原有問題】,走完九宮格後提出更本質的【新問題】。

曼陀羅思考法並非給出解決方案,而是改變你思考的角度,從而才能進入到下一步去尋找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04小結

三種認知工具方法都有個通用的思路——梳理現象,尋找本質,找到被隱藏起來的問題、關鍵。同時,其應用場景也不僅僅只是局限於本文分享的內容。

但或許有些朋友會疑惑,每次分析都要走一遍分析流程,那該多累。我個人認為,其實最開始接觸各種理論模型,首先,理解內在的邏輯——WHY,你才能用得好;其次,多次應用,從生疏到熟悉,最後自然會內化,形成新的【自動化思維】。就無需每次分析都要機械化地走一遍,這樣反而變成了形式主義。

05附錄:思維圖

建議電腦端打開,手機端可能被壓縮不清晰

#認知模型#

相關焦點

  • 思維導圖,發散性的思考工具
    現在很多人習慣在工作與學習的時候使用思維導圖,但是也有很多人做出來的不是真正的思維導圖,包括我。整理了一下思維導圖的基本信息分享給大家。什麼是思維導圖官方給出的定義是具有發散性、可視化的思考工具,由於可視化的特性,所以也叫做思維地圖。
  • 運用思維導圖學習知識,學習效率將提高數十倍
    思維導圖又叫做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和相當方便,是一種超實用的思維工具。但是很偶然在圖書館自己發現了一本關於思維導圖的書籍,抱著看著玩的態度看了起來,沒想到其中有一些理論觀點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非常符合,自己便開始半信半疑的用思維導圖學習大學課程。直到今天自己仍然感到能夠和思維導圖的學習方式相遇,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運用了思維導圖學了二個月的大學課程,感覺自己的知識突飛猛進,圖像記憶真的比枯燥無味的文字更有穿透力。
  • 「社交場合總是很焦慮」:三個方法,助你趕走職場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是一種特殊的焦慮,是當一個人處於有可能被他人評估的社交場合時,產生的恐懼等不適情緒。在心理學上有個簡單的小測試,你可以試試回答以下幾個問題來自測:①會因為害怕在別人面前覺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和他人說話或不願意做某些事情嗎?
  • 科學梳理知識 工具撬動思維
    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改變複課後的教學策略。    操作類工具促學生思維由內隱走向外顯線上學習以來,受教學環境的限制,教師不能準確地監控和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生的學習方式及路徑比較單一,整體處於一種被動的輸入式學習狀態。複課教學以後,教師們應該抓住一切機會診斷和彌補學生的經驗漏洞。
  • 零基礎思維導圖法
    【閱讀感受】這本書,是由將思維導圖引入中國的第一人——孫易新所著,他從事思維導圖的研究和推廣已有近20年。由於作者更傾向於思維的層面,因此這本書中對於製作導圖時,使用的思考方式講解得更深入,讓思維導圖更發揮其思維流動的作用。
  • 思維導圖不會做,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實用的思維導圖工具
    幕布幕布不是一款純意義上的思維導圖,但是它的一鍵轉思維導圖卻非常的好用,它把大綱筆記和思維導圖結合在了一起。大綱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更方便的整理思路,記錄內容。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的回憶複習。兩者結合起來可以達到更完美的學習效果。
  • 如何讓學科思維導圖真正「落地生根」,一線語文老師的實踐心得
    近年來思維導圖不知不覺流行起來了,各大公司和培訓機構都在爭相繪製、使用,就連思維導圖軟體都一款一款多了起來,稍微多一點點的功能就要收費使用,做個教育講座用上思維導圖就顯得很高大上,思維導圖作為思維可視化工具,作用不容置疑,但是到底該怎麼用,特別是在學科應用上,如何去作用呢?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學習作用思維導圖的心得體會!
  •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卻能有效地表現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工具
    當然不是,這和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很大的關係在國外,例如美國新加坡等許多國家,作為小學的必修課,導入了迅速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的方法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是一種簡單但能有效表現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實際上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各個主題以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與主題的關鍵字及其特徵形態色彩圖像等相結合
  • 學畫思維導圖:從零開始做手帳
    對於學習和思考,最有用的就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最重要特點是——實用為主,美觀為輔,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①中心詞:即思維導圖的「主題」。②二級分支:「主題」展開的各部分「次級主題」。③三級分支:「二級分支」的具體內容和細節。
  • 思維導圖構建的知識框架,效果槓槓滴
    近幾年來,有關於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炒得火熱,其中有一個方法叫思維導圖,我想大家都能聽說過。簡單地說,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率表達思維軌跡的一個工具,從本質上講,思維導圖和常規的文字、圖形、電影一樣,都是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方法不同的是,思維導圖具備了其他方式不具有的特點,它利用了大腦皮層絕大部分的機能,把所有能調動的大腦潛能的要素統統地放一張圖裡,發散式和節點式的結構,將文字和圖表表達的信息連接起來,它具有極高的壓縮性,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知識框架,讓思考和學習效率大大的提高。
  • 我來手把手教思維導圖:圖解英語啟蒙
    下面我請插畫師小雅幫忙畫圖,用英語啟蒙來舉例子,既說思維導圖也說英語啟蒙。01首先什麼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mind map)是由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的。說得直白一點,有點類似於我們小時候寫作文列提綱。在網上搜思維導圖,你能搜到一堆色彩斑斕的圖思維導圖能把複雜的事情拆解,把各個部分主次關係能直白的展示出來。
  • 英語思維導圖怎麼畫?原來思維導圖可以這樣總結知識點
    英語思維導圖怎麼畫?思維導圖不僅是辦公中可以用到的一種工具,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是有所需要的。在家學習的學生感覺學習氛圍不好,學習效率不高,今天教給大家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繪製思維導圖總結知識點,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有效的在家學習了。
  • 思維導圖,一把打開大腦潛能的鑰匙!
    很多人聽到思維導圖,感覺就是很深奧的樣子,其實思維導圖沒有那麼高深複雜,相反,它恰恰是為了解決複雜而生的思維工具!美國生物學家斯佩裡通過著名的割裂證實通過這些基礎理論,我們明白了大腦的基本結構作用,那到底是誰把思維導圖這個工具發揮到極致,普及到世界的人們開始學習思維導圖方法!
  • 盤點國內外最好用的15款思維導圖工具
    思維導圖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發散思維、提高效率的大腦工具,由英國人東尼·博贊發明,在商業、教育以及個人學習等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運用。從出現至今的幾十年時間裡,它改變了全球3億人的思維方式,因此思維導圖又被譽為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思維導圖工具MindNode
    要知道,你頭腦中的想法並不是那麼富有組織化和結構化,思維導圖技術雖然不是全新的概念,但卻是一種有效的工具。  MindNode是一款開源的思維導圖工具,其開發的XML文件格式已經成為所有思維導圖工具都使用的標準格式。作為一款跨平臺的、基於GPL協議的自由軟體,MindNode包括了許多讓人激動的特性,其中包括擴展性,快捷的一鍵展開多功能的定義格式和快捷鍵等。
  • 巧用「思維導圖」工具,孩子也能很聰明
    "思維導圖":將思維"形象化""思維導圖"也被稱作"心智導圖",是英國"記憶力之父"東尼·博贊發明的簡單易學的思維工具,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工具。"思維導圖"是一種通過圖文的形式展現自己思維邏輯的工具,將不同層級的主題建立聯繫,並將各種信息納入一張網絡中,從而形成錯落有致、重點突出的思維網絡。
  • 思維導圖簡單畫法?可愛氣泡思維導圖怎麼畫?
    思維導圖在很多公司都很實用,所以學習畫圖的人也很多,但是對於不太會的朋友來說,想要畫一個簡單可愛的思維導圖其實不難,只要大家掌握到方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思維導圖簡單畫法?可愛氣泡思維導圖怎麼畫?讓你輕鬆學會畫可愛的思維導圖。
  • 簡潔易用的高顏值思維導圖工具—Mindnode 7
    在網絡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人分享精美的思維導圖,這些思維導圖不僅展示了非常多的內容,而且非常漂亮,讓人忍不住想要保存下來。那麼,如果自己也想要做出漂亮的導圖,該如何做呢?小編為大家分享一個 Mac 上的高顏值思維導圖工具— Mindnode 7。
  • 給社恐,6個技巧克服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是相當普遍的,很多人都在與這些恐懼作鬥爭,但引發社交焦慮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有些人在大多數社交場合都會感到焦慮;而有些人的焦慮只與特定的社交場合有關,比如和陌生人說話,在聚會上聊天打鬧,或在觀眾面前表演。
  • 《思維導圖學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是一本幫助小學生使用思維導圖記誦古詩的書。每一首古詩都可以化作一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可以在圖畫中發現古詩的美,同時也能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明白古詩背後的意象組合之妙、語言組織之妙。通過圖畫的引導,開啟孩子們的想像,就能很容易地將詩句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