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書法奇才,寫出書法史上最美行楷,這字影響後世1000年

2020-12-21 書法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朝「詩豪」劉禹錫這首《陋室銘》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謹記,短短幾十字抒發出自己的高雅情趣,以及對於俗世的厭惡,此作品中很多詩句都有警醒、規誡作用,被稱為千古絕唱!

趙子昂《陋室銘》

自劉禹錫的《陋室銘》問世以後,便有無數的書法家用精湛的書法將之抄錄下來,將這篇銘文發揚光大,賦予更多豐富的意義。

其中,元朝的一代書法奇才趙子昂,也十分偏愛此文,他30歲時抄寫的《陋室銘》,可謂是冠絕一時。

趙子昂《陋室銘》

趙子昂,宋末元初人,可以說是書法史上少有的「全才」式的人物,他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被譽為「楷書四大家」,其行書、草書、小楷更是廣為流傳,潤澤無數人。是書壇一代「奇才」;除了書法,趙氏的繪畫也十分了得,他開闢出元朝獨特的繪畫風格,堪稱一代宗師!

趙子昂還有著元朝「翰墨之冠」一稱,讚揚他詩詞精湛、文採斐然。並且趙氏在為官期間,也是造福一方。

趙子昂《陋室銘》

在書法方面,趙子昂最高的成就體現在他的行楷之上,即是楷書中帶有行書的筆意,一筆一畫卻有一股飄逸之感奔湧而來。

尤其是前文提到的《陋室銘》,可以說是後世學習楷書的典範。此件《陋室銘》,在文末落款「子昂」二字,將唐朝高古大氣的法度與晉代豪放飄逸之氣概融匯到一起,代表了趙子昂早年楷書的特色。

趙子昂《陋室銘》

很多人覺得,學習趙子昂的楷書,應該選擇其中年或者老年的書法,因為中年或者老年的書法最為精湛、水平更高。

其實不然,作為書法初學者想要學習趙子昂的楷書當從其早年的書法入手。

趙子昂《陋室銘》

為何?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書法的學習要講求一個循序漸進、由簡到繁,趙氏中老年的書法造詣固然深厚,可是我們在沒有打好基礎的前提下,貿然去學習趙子昂造詣深厚的書法,如同走路上不穩的孩童去練習跑步,自然是不得其要義。

趙子昂《陋室銘》

唯有先練好趙氏早年的書法,才能慢慢過渡到趙子昂造詣更加深厚的作品中去。

縱觀趙子昂筆下的《陋室銘》,通篇結體扁方,字勢飽滿渾圓,氣度酣暢儒雅,體現出趙子昂深厚的學識素養。

趙子昂《陋室銘》

趙子昂此作《陋室銘》通篇結體較為扁方,字勢圓潤,氣息醇和而儒雅,此卷盡顯雍容和氣、雄渾深厚之感,下筆雖醇厚卻不失靈動,體現出趙氏儒雅的素養以及深厚的書法技藝。

趙子昂《陋室銘》

此卷為楷書作品,卻加入了行書的筆意,兼具行書、楷書的特色,豐富的表現力加上平和雅融的氣息,可以說是雅俗共賞,書法門外漢也能欣賞。

趙子昂的書法作品《陋室銘》,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是其「鎮館之寶」!今將之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其原始風貌,一筆一畫都呼之欲出,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趙子昂《陋室銘》

——編輯 芊苑

相關焦點

  • 書法史最囂張的書法,這字霸氣側漏,縱橫書壇800多年!
    對於一個書法人練字關鍵的影響因素很多,只要一步走錯,很可能終身與書法無緣。很多人練字練了幾十年,也耗費了很多的時間跟精力,但是就是沒有入門,這種所在多有!黃庭堅《砥柱銘》行楷長卷選帖這一件事真好比婚姻一樣,是件終身大事,選擇對方應該自己有主意。
  • 書法史上最精闢的1000個字,出自趙子昂,凝聚古今書人的精髓!
    若論中國書法史最為優秀的書法家,自然少不了趙子昂。趙子昂可以說是繼王羲之後,又一位樣樣接通藝術奇才,他精通書法、繪畫、音律、篆刻、鑑賞等,放眼整個中國藝術史,實屬罕見。正所謂「一臣不事二主」,趙子昂出身於宋朝皇室,宋朝為元朝所滅後,趙子昂卻出任了元朝仕途,這一行徑為當時文人所不齒,因人廢書,故而趙子昂的藝術成就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未得到認可。
  • 趙子昂28歲寫的行楷,這字太美了,足以令後人望塵莫及!
    在隸書系統當中,「二王」的書法作為承前啟後的集大成者,後世書人無不讚嘆,無不是從「二王」這條大河當中汲取一瓢,而後卓然成家的。他就是趙子昂,書法史上一位不世出的奇才。眾所周知,我們細數古人的一些文化名流或者在某一個領域有著獨特貢獻的人,他們多半是有著良好的「祖蔭」,書法史上也是如此,「二王」乃是高名大姓,是能夠跟皇帝分庭抗禮的人。
  • 陸柬之700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用筆飄縱、渾然天成!行楷好字帖
    中國書法發展至今已有數千年,其在歷朝歷代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色。而在這其中,唐朝的書法藝術可以說是最為閃耀的存在,是魏晉以後的又一座書法高峰:各種書體風格大放異彩、書法大家不勝枚舉。而今天書畫課代表要介紹的則是唐代陸柬之的書法集字。眾所周知,陸柬之是初唐時期的書法大家,還是楷書名家虞世南的外甥、更是唐朝宰相陸元方伯父、草聖張旭外祖父。陸柬之的書法初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及「二王」父子。其傳世行楷《文賦》曾被稱為「大唐第一行書」,筆致圓潤、用筆飄縱,章法氣韻顧盼生姿、渾然天成!有著深厚的蘭亭味!元人趙子昂以及當代的啟功,都從此帖得法頗豐。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唐朝時期的書法,是繼晉朝之後的又一個巔峰時期,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小楷等傳世佳作,都是出自這個時代,還出現了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等書法名家,可以說,大唐時期的書法,是無比光輝與燦爛的。在初唐年間,就有這樣一位書法奇才,他是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的外祖父,被世人冠以「文書雙絕」的稱號,此人就是陸柬之。陸柬之出身於江東世家吳郡陸氏,少時跟隨舅舅虞世南學習文學,後入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在那個時代,陸柬之的書法相當有名氣,入唐之後,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盛讚。
  • 清朝書法天才梁詩正,寫出「清代最美行書」,書法門外漢也能欣賞
    而到了清朝時期,因為清朝「館閣體」盛行,導致了書法藝術性的嚴重缺失,一股「媚」風陡然而起,之所以說「館閣體」中媚態盡顯,主要是因為這是清朝科舉考試的官方書體,換句話說,你如果不用「館閣體」書寫考卷,你就無法在諸多學子中脫穎而出。
  • 1400個陸柬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古雅遒逸、學習行楷的上好字帖
    喜歡書法的朋友都知道,要想入門習字,必然是離不開臨帖的。其實臨帖又分兩種情況,那就是臨和摹。而不少的書法愛好者往往在選擇字帖的時候容易選描紅的版本,這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對任何事物的學習了解都需要一個過程。倘若有人指導,或許更多的還是選擇讀帖臨寫。
  • 書法史上最精湛的1000個字,練好這些字,書法水平將突飛猛進
    《千字文》原本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才子周興嗣所編纂的千字韻文。梁武帝喜愛王羲之的書法,便命人從王羲之的書法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的字,以便於日後的書法練習。趙子昂《行書千字文》但是這1000個字雜亂無章,練起來枯燥乏味,於是梁武帝命周興嗣將之編纂成文,周興嗣當時犯了事,便戴罪立功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將這1000個字連成句,湊成文,合撤押韻
  • 智永禪師精品行楷書法,集字可提升書房內涵的楹聯,免費送十八幅
    行楷特性及行筆方法簡述:行楷既不像楷書那樣嚴謹、費時,又不像草書那樣不易辨認,故成為深受人們偏愛的適用範圍最廣、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書體。書寫實中踐已經證明,持硬筆同樣能寫出篆、隸、草、行、楷等各種字體。字體不同,書寫要求也不一樣。
  • 書法史上精妙絕倫的1000字,美得讓人心醉
    在我國有一篇著名的啟蒙讀物,叫做《千字文》,它是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取自王羲之書法中的1000個字,然後整理成對仗工整,條理清晰的一篇文章。《千字文》流傳到現今,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生於書法,現於書法。
  • 米芾送給皇帝的一幅字,瀟灑而痛快,不愧是天賦異稟的書法奇才
    學習書法也是如此,要向高明的人學習,才能真正領會書法真諦。書法的最高境界的代表便是王羲之了,但是很多人直接學習「二王」的書法往往很難有大的進步,這是因為王羲之的書法存世數量較少,在這極少的非真跡的作品當中,很難掌握其書法的規律,所以難以學出成就來。
  • 民國十大才女書法欣賞,你最喜歡誰的字?
    聯語描寫了南方深山冬季夜晚的肅殺空寂的景象,黃鶴時驚,白雁忽來,這或許就是林徽因當時心境的寫照吧。林徽因時年39歲,尚在病中,因而筆力略顯弱了一點,個別字有些筆劃顯得纖細飄忽。但這副楷書八言聯整體舒淡雅致,筆劃柔中含勁,雖多取弧勢,而毫不俗媚,頗有幾分丈夫氣。全聯無一字不飛動,亦無一字不規矩。通過比較我們就可以發現林徽因的臨習之功和她的個人天分了。
  • 書法史上一位罕見的「藝術大師」,800年來,令世人望塵莫及!
    在音樂、繪畫、建築上也有這一類的現象,就是在這個寬泛的藝術領域當中,一定有一些藝術表達是小眾的,如果說這一種藝術形式被廣大的基層群眾所接受,那麼這種形式也就成為了「流行品種」,其藝術性就大大降低了。那麼有沒有一些優秀的書法作品,既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又能夠被廣大的群眾所能接受呢?
  • 智永禪師精品行楷書法,集字18幅詩意對聯欣賞,筆格超逸沉厚飛動
    智永禪師是一個書法造詣非常高深的書法家,書法作品被歷代書法家所推崇,後來有專家點評說,智永禪師的書法造詣在其祖王羲之之上。關於智永禪師的介紹我們放在文末,現在我們主要是解釋一下什麼是書法學習當中的讀帖:讀帖 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係。
  • 書法史上一部「草書神帖」,專家:練好這943個字,書法能有大成
    朱大有草書《臨十七帖》這樣的法帖這中國書法史上屈指可數。從梁代的梁武帝時期一直到唐代,在書法界王羲之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以至於皇家都在不遺餘力地搜集王羲之法帖,到了唐太宗時期,皇家內府所藏王羲之法帖總計3000卷。於是一項浩大的書法工程開始了,由唐太宗提議,懷仁和尚主導,集合全天下頂尖的40餘位書壇名家,耗時25年,編成一部「神帖」,這便是著名的《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 民國十大才女書法
    林徽因在文學方面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被胡適譽為 「中國一代才女」。擅書法,筆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民國  陳小翠 抱愁別集詩《抱愁別集詩》,紙本行楷扇面。款署『錄抱愁別集詩,本龍先生正,小翠。』此扇行書行氣疏朗,書風越唐而直追漢魏,雋雅靈動不失高古,實為難得的佳作。
  • 民國10大才女書法賞析
    今日,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十大才女的書法。《清宵山空八言聯》《清宵山空八言聯》,聯語為「宵清籟滅黃鶴時警,山空跡孤白雁忽來」,落款為「壬午仲冬十二月林徽因書於播州客中」。壬午年為1942年,而壬午仲冬十二月應為陽曆1943年的1月,林徽因時年39歲,尚在病中,因而筆力略顯弱了一點,個別字有些筆劃顯得纖細飄忽。
  • 元朝一位書法高手,寫出了精美無雙的《千字文》,讓後人望塵莫及
    元仁宗曾這樣評價一家:「使後世知我朝有鬥家,大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就是說,這一家裡,老父兒子兒媳包括孩子,都是鼎鼎大名的書法家,在元朝書壇可謂是獨領風騷,堪稱千古奇事。他的書法師承很廣,先學的宋高宗趙構的思陵體,當年趙構以一手思陵體冠絕南宋末年,影響了無數後世人,趙子昂剛開始正是練習思陵體,練習了很多年。
  • 罕見王陽明行楷書法欣賞:筆法秀逸、氣象雄渾如飛瀑布巖,真書法
    王陽明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心學大師,時至今日其「知行合一」的思想仍然受到提倡,甚至對周邊的日本及東亞其他國家都有深遠影響。那麼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到底是講什麼呢,這裡簡單說一下個人理解:知,就是一個人生來對外部環境的一切原始感知,不被任何後天因素影響;行,就是不斷被後天因素影響,學習和被灌輸的知識開始影響人的原始感知。且這種影響會因為各種原因不斷變化。比如,極低溫的冰和高溫的火碰到了都會疼。這種疼是原始感知。但是冷和熱,是人類後天認知,是學習和被灌輸的知識告訴我們,冰是冷的,火是熱的。
  • 硬筆行楷書法作品欣賞,漂亮鋼筆字!
    書寫速度放慢些,牽絲全收在空中,在空中形成連接,它就是楷書;書寫速度加快,牽絲留了一部分在紙面上,它就成了行書;行楷的書寫則介於楷和行之間,這便要求在書寫的時候既要有「楷」的端正,又要有「行」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