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提到「哥本哈根減肥法」,許多想減肥的人並不會陌生。這是一個號稱能大口吃肉、不必餓肚子,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掉秤的減肥方法。世間果然有這麼好的事情,能讓人舒舒服服地減肥嗎?
哥本哈根減肥法的餐單在網上一搜就可以找到。雖然細節有所差異,但基本原理大致相同。食用這個餐單,需要用13天吃足39頓,一頓不少,有肉有菜,但就是要嚴格限制澱粉的攝入。以第一天的餐單為例:早餐黑咖啡1杯、方糖1塊;午餐煮雞蛋2個、西紅柿1個、不限量的水煮菠菜;晚餐牛排200克、不限量的生菜加橄欖油和檸檬拌食。從第三天開始才能見到澱粉的身影,但也只限於早餐的「烤麵包片1片」。
很多使用者都肯定了這種減肥法的驚人效果,甚至有人稱自己瘦了十多斤。從熱量上來分析,仍然以第一天為例,早餐熱量為24~26千卡,午餐為232~268千卡,晚餐熱量在400至522千卡之間。加起來在800千卡左右,這顯然遠遠低於普通成年女性每天1200大卡的推薦熱量。堅持13天,熱量差足夠瘦一圈。從這個角度來看,其減肥效果也並非有多麼「神奇」。
《中國科學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高臨床營養師徐海娥,她提醒說,使用哥本哈根減肥法,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不吃主食之後,也並沒有增加動物性食品和豆製品的攝入,僅僅是增加了一點蔬菜、番茄、黃瓜之類的低碳水化合物食品,會導致人體缺乏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的確,在採訪中,一些女性表示,在不吃主食之後,記憶力明顯下降,大腦思維能力也打了折扣,甚至還有一些人發現她們開始失眠。其實這也是哥本哈根減肥法食譜中沒有主食的一大副作用。
徐海娥介紹說:「有一種飲食方式叫作生酮飲食,包括不吃主食減肥法——要求限制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如米飯、麵條、土豆、麵包、饅頭等主食;不限制攝取蛋白質和脂肪,比如肉類、堅果、奶製品、魚、雞蛋等。或者類似的方法,比如只吃魚肉、只吃雞蛋,或者阿特金斯飲食法、史前飲食法……這些減肥法或多或少都有生酮飲食的影子。」
生酮飲食法確實可以快速減肥,要探究背後的原理,首先要明白人體代謝的方式。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就必須要分解脂肪和蛋白質來提供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能量。要燃燒脂肪提供能量,就得分解脂肪酸。通常脂肪酸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產物——「草醯乙酸」的幫忙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如果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脂肪酸很難充分分解,就會堆積變成有毒廢物——酮酸、酮體。
徐海娥解釋說:「在正常飲食攝入情況下,脂肪酸的正常分解會釋放大量能量;但如果不吃主食,脂肪酸就會變成酮體,同時只能釋放較少的能量。所以,通過嚴格控制碳水的攝入量,消耗脂肪的速度會加快。另外酮體也會分解蛋白質來與其反應,間接加快了蛋白質的消耗。少碳水化合物,同時消耗脂肪和蛋白質,自然會瘦。」
因為不用挨餓,還可以幾乎不受限制地吃肉,這種方法吸引了眾多減肥者。但是生酮飲食看上去絕對不是那麼美好。
「酮體是有毒的。過度堆積會讓血液變酸,發生酸中毒,甚至死亡。並且生酮期間人體消耗的一些蛋白質是功能性蛋白,有一些蛋白質是酶,有一些是免疫蛋白和免疫因子。」徐海娥提醒說,很多人都會嚴格控制自己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但長期不吃主食或主食攝入不足,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情緒抑鬱、沮喪或暴躁,失眠,記憶力下降,口臭、體味難聞、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
「有些人總抱著先瘦下來再健康生活的想法。但其實往往會陷入減肥—復胖—再減肥的怪圈。沒有人能一輩子遠離碳水化合物——不僅有米飯、饅頭、麵條,還有麵包、蛋糕,甚至是紅薯、土豆。一旦重新恢復吃碳水化合物,就會快速反彈。」
「減肥秘訣永遠都是管住嘴、邁開腿,一直想著先瘦下來再健康生活,不如從減肥之初就貫徹這樣的觀念。」徐海娥說。
《中國科學報》 (2018-03-30 第8版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