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是戰鬥民族用土豆做的,你確定嗎

2020-12-13 紅酒百科全書1

還記得嗎?在隔離期間,由於酒精和 84 消毒液緊缺,很多人轉而購買 96 度的伏特加(Vodka)來充當消毒液,更使這款伏特加的銷量一下暴增了 58 倍!

這不是明擺著把伏特加當酒精嘛。

其實也不能怪大家,多年來,伏特加一直以無色、無味的純淨中性烈酒聞名於世。可以說,伏特加簡直成了「食用酒精兌水」的代名詞。事實才不是這樣呢!廢話不多說,今天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世界 7 大烈酒之一的伏特加。

1、發源地之爭:俄羅斯 VS 波蘭

說起伏特加,似乎總是和戰鬥民族聯繫在一起。不過,千萬不要在波蘭人面前這樣說。其實,伏特加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蒸餾酒,其確切的起源已經無法得知。

據說,它最早出現在 8 世紀的波蘭或者 9 世紀的俄羅斯,當時是一種酒精度在 14% 度左右,並添加其他香料以改善風味的「藥酒」。12-13 世紀時,伏特加在俄羅斯、波蘭以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逐漸流行起來。

據記載,「Vodka」一詞在 1405-1537 年的波蘭法院文件中被提及,當時一些醫學或化妝品的相關說明中也出現過。而不少俄國的醫藥處方上也寫有「用麵包釀製的伏特加酒」(vodka khlebnogo vina)。專家推斷,「Vodka」一詞很可能是由俄語「vodit」(意為用水稀釋)演化而來的。

目前,俄羅斯和波蘭都將伏特加奉為「國酒」,兩國為發源地爭論不休,不過都沒法提供出相關證據。到底誰的伏特加最「正宗」,已經成了一樁懸案。

2、原料之爭:廣義 VS 狹義

伏特加是一種經蒸餾處理的酒精飲料。它是由水和經蒸餾淨化的乙醇所合成的透明液體,通常會經多重蒸餾從而達到更純更美味的效果。伏特加的酒精含量通常在 35%-50% 不等,傳統伏特加生產國出產的伏特加酒精含量則是以 40% 為標準。

——維基百科

與其他酒類的定義不同,伏特加的定義非常模糊。2006 年,一場關於伏特加定義的爭論更是在歐盟鬧的沸沸揚揚,問題出在原料上。

原來,廣義的伏特加是一種經蒸餾處理的酒精飲料。也就是說,任何農作物釀造的酒精,都可以用來製作伏特加。而狹義的伏特加則規定,只有使用穀物和土豆為原料生產的蒸餾酒,才能貼上「伏特加」的標籤。

以波蘭、芬蘭、瑞典為代表的老牌伏特加生產國,要求歐盟保護「傳統」的釀造方法,使用狹義伏特加定義。而以英國、法國和奧地利為代表的新興伏特加生產國則支持任何農作物都可以用來釀造伏特加,認為以「傳統和文化」為理由的狹義定義實際上是在打壓其他伏特加生產商。目前,世界範圍內依舊沿用著廣義的伏特加定義。

3、精髓所在:蒸餾 & 過濾

可以使用任何農作物為原料製作的伏特加,能令它與其他蒸餾酒區別開的,便在於它的釀造過程了。

原酒在蒸餾過程中,各成分由於沸點不同,會在不同時間蒸餾出來。通常,蒸餾出來的液體會被分為 3 部分,頭部富含酯類成分、尾部富含雜醇油,這 2 部分的成分都含有濃烈的香氣,在威士忌、白蘭地等烈酒的蒸餾過程中會被保留下來。

但由於傳統伏特加一直追求「純淨、中性」,所以大部分伏特加都只保留香氣成分最少的中段,且至少會蒸餾 3 次,並使用活性炭過濾掉殘留的風味物質以及雜質。經過長時間、多次的蒸餾和過濾,會將伏特加的香氣降到最低,保證了酒液的純淨度。

通常,完成了蒸餾和過濾的酒液,其酒精度會很高,因此在裝瓶前酒廠會加入蒸餾水來調整酒精比例,將其保證在 40% 左右。

4、風味變革:傳統 VS 創新

追求純淨、中性的傳統伏特加,因為沒有特別的風味,深受調酒師的喜愛。不過,若想要繼續拓展市場,「沒有特點」的特點也讓許多伏特加生產商頭疼的很。首先,對沒有嘗試過伏特加的消費者來說,沒有味道的「兌水酒精」看似並不吸引人。其次,如果所有伏特加都是無色無味的,喝哪個不是喝,選個最便宜的不就好了。

為了打破壁壘,生產商可謂絞盡了腦汁。有的生產商開始克制蒸餾和過濾的次數和時長,以求保留些許原液風味。有的生產商開始強調原料的特徵,比如以玉米為原料的伏特加口感偏甜、小麥為原料的伏特加口感更乾等等。不過,克制的釀造過程和原料的特性,需要仔細對比品嘗才能發現他們之前的細微差別。

目前,伏特加主要分為 4 種:

經典伏特加:使用農作物為原料,經過蒸餾和過濾,酒精度保持在 40% 的伏特加。

調味伏特加:最初的伏特加就是增加了香料調味的藥酒。而現代的調味伏特加則會加入水果、蔬菜、香料等調味劑。

野牛草伏特加(Bison grass vodka):以黑麥為原料,加入野牛草調味的伏特加。

高度伏特加:酒精度超過 40% 的伏特加,會比加水的經典伏特加保留更多的原始風味。

5、主要生產國代表品牌

俗稱「伏特加帶」(Vodka belt)的傳統派,主要生產以穀物和土豆為原料的狹義伏特加,其產量佔歐盟總產量的 90%。但隨著伏特加的大流行,許多「伏特加帶」以外的國家也紛紛開始生產各種新穎的伏特加。

伏特加帶(圖片來源:vinepair)

以下是伏特加主要生產國的代表品牌:

俄羅斯代表品牌:斯米諾

成立於 1864 年的斯米諾(Smirnoff)是老牌的俄羅斯伏特加品牌。十月革命時,因政治原因斯米諾家族開始了他們的流亡生活。幾經波折,如今的斯米諾品牌屬於全球最大的烈酒帝國——帝亞吉歐公司(Diageo)。全世界銷量第一的產品斯米諾 21 號(Smirnoff No.21 Vodka),使用穀物為原料、經過 3 次蒸餾和 10 次過濾,口感乾爽順滑,深受調酒師的歡迎,是最純淨的伏特加之一。

波蘭代表品牌:雪樹

成立於 1993 年的波蘭黑麥伏特加品牌雪樹(Belvedere)是目前最知名的伏特加品牌之一,隸屬於 LVMH 集團。他們生產的雪樹伏特加僅採用特定的波蘭丹科夫斯基黑麥(Dankowskie)和最純淨的地下水,並進行 3 次蒸餾,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劑。獨特的方式增強了伏特加的特性。

瑞典代表品牌:絕對

絕對(Absolut)伏特加品牌於 1879 年在瑞典一個南部小鎮創立。與其他伏特加不同的是,絕對伏特加採用全新的連續蒸餾工藝,相當於進行了 10 次蒸餾。這種絕對純淨的伏特加蒸餾法被沿用至今。多年來,絕對伏特加一直堅持純淨、簡單、完美的釀造理念。

芬蘭代表品牌:芬蘭

芬蘭(Finlandia)伏特加品牌,看名字就知道它來自芬蘭。它採用純淨的冰川融水和高品質大麥釀造而成。為保證水源質量,芬蘭將其水源地方圓 1,200 公頃的地區全部納入了保護區。使用生長在芬蘭寒冷北方的大麥,為伏特加帶來了清脆的口感。這種純淨天然的北歐風味受到了全世界的喜愛。

法國代表品牌:灰雁

灰雁(Grey Goose)伏特加產地位於法國著名的白蘭地產區幹邑和雅文邑之間。在大片葡萄園的環繞下,灰雁不僅會使用土豆和穀物這種傳統的伏特加原料,還會使用當地生產的葡萄釀製伏特加。因此,灰雁又被稱為「伏特加中的幹邑」。

英國代表品牌:3 顆橄欖

3 顆橄欖(Three Olives)於 1998 年在倫敦誕生,是英國代表伏特加品牌。其釀造的伏特加使用英格蘭產的冬小麥以及威爾斯的湖水,經過 4 次蒸餾製成。與其他注重純淨風味的品牌不同,3 顆橄欖更著重在他們的調味伏特加上,多達 20 種風味任你選擇。

美國代表品牌:深藍

1992 年才誕生的美國深藍(SKYY)伏特加,經過 4 次蒸餾和 3 次過濾,能在去除雜質的基礎上不改變其特有的口感。因其創始人發明的這一獨特釀造工藝,深藍一躍成為世界頂級伏特加品牌之一。

6、伏特加怎么喝?

傳統上,伏特加都是直接飲用的,戰鬥民族擰開瓶蓋就直接噸噸噸的場景應該不陌生。像其他烈酒一樣,加水或加冰稀釋來喝也是可以的。當然啦,伏特加最常見的應用還是調酒。這裡,最常見的幾款伏特加雞尾酒配方推薦給你們。

血腥瑪麗(Bloody Mary):將約 42.5 克伏特加倒入加好冰塊的杯中,再加入 85 克番茄汁、14 克檸檬汁、1 小勺辣椒醬、少許鹽和胡椒粉,快速攪拌後就完成了。

大都會(Cosmopolitan):將約 42.5 克經典伏特加或柑橘味伏特加、28 克橙子味利口酒、14 克檸檬汁、 7 克蔓越莓汁調和在一起,經典的大都會酒製作完成了。

螺絲起子(Screwdriver):將約 57 克伏特加和 142 克橙汁兌在一起,是不是超級簡單。

伏特加湯力(Vodka Tonic):常見的金湯力(Gin Tonic)也可以把其中的金酒替換成伏特加。將 57 克伏特加、1 勺檸檬汁、5 小杯湯力水兌在一起,可以讓你耳目一新。

相關焦點

  • 伏特加是戰鬥民族用土豆做的,你確定嗎?
    還記得嗎?在隔離期間,由於酒精和 84 消毒液緊缺,很多人轉而購買 96 度的伏特加(Vodka)來充當消毒液,更使這款伏特加的銷量一下暴增了 58 倍!
  • 伏特加——戰鬥民族的血液
    神創世之前,沒有光,沒有天地,更沒有人和動物,只有伏特加流淌在一片虛無之中。伏特加源於戰鬥民族俄羅斯,是豪放與勇敢的代言。最早的伏特加可追溯到中世紀,甚至更早。到二戰時期,伏特加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士兵常常將伏特加灑在傷口上防止細菌感染。二戰時期伏特加在戰場上不僅如此,伏特加常常被用作勝利後的獎品,時常起到鼓舞士氣,穩定軍心的效果。
  • 伏特加不只是戰鬥民族的專利,一起來了解各國伏特加的代表品牌
    還記得嗎?在隔離期間,由於酒精和 84 消毒液緊缺,很多人轉而購買 96 度的伏特加(Vodka)來充當消毒液,更使這款伏特加的銷量一下暴增了 58 倍!這不是明擺著把伏特加當酒精嘛。其實也不能怪大家,多年來,伏特加一直以無色、無味的純淨中性烈酒聞名於世。
  • 戰鬥民族俄羅斯人嗜酒如命,就算臨死前也要喝一口伏特加!
    如果說世界上最愛喝烈酒的民族,很多人會想到天寒地凍的北歐或西伯利亞,在這些常年低溫的地方生活,烈酒似乎是每個人都賴以生存的「飲料」。而其中最能喝伏特加的俄羅斯人,更加令人瞠目結舌。曾經歐洲健康數據網對俄羅斯人的酗酒程度做過報導,他們通過對超過30萬名俄羅斯成人的調查得出結論:俄羅斯平均每天要喝26.4盎司的伏特加。也就是說,俄羅斯人每天都要喝1.5斤……據說克裡姆林宮(位於莫斯科心臟地帶,是俄羅斯聯邦的象徵、總統府所在地。)三分之一的財政預算都源自伏特加酒,不僅是全球伏特加消耗量最大的國家,還是全球最大的伏特加出口國。
  • 戰鬥民族的烈酒-伏特加
    「伏特加(伏特加酒)」一般是指「伏特加酒」伏特加酒(Водка),俄羅斯的傳統酒精飲料,是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過蒸餾製成高達95度的酒精,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度到60度,並經過活性炭過濾。伏特加的傳統釀造法是首先以馬鈴薯或玉米、大麥、黑麥為原料,用精餾法蒸餾出酒度高達96%的酒精液,再使酒精液流經盛有大量木炭的容器,以吸附酒液中的雜質(每10升蒸餾液用1.5千克木炭連續過濾不得少於8小時,40小時後至少要換掉10%的木炭),最後用蒸餾水稀釋至酒度40-50%,除去酒精中所含毒素和其它異物的一種純淨的高酒精濃度的飲料。
  • 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看過後恍然大悟:不愧是「戰鬥」民族
    俄羅斯人被我們稱作戰鬥民族,在視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俄羅斯人和熊打架,路上跑著鹿的,兇猛已經是俄羅斯的代名詞了,而俄羅斯人的身體也是十分強壯,這和他們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俄羅斯作為擁有194個民族的國家,匯聚了各路美食,加上天氣非常寒冷,所以吃的東西也就註定了他們的身體發展趨勢,今天就來看下俄羅斯的人們每天吃什麼吧
  • 戰鬥民族喝酒有多猛?2萬瓶伏特加被毀,連夜出動一個營踏平敵軍
    在世界各國的軍隊中,戰鬥民族士兵一直以來都以彪悍、勇猛著稱,上世紀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一場戰役下來,蘇聯和德國的死傷人數居然高達兩百多萬人,對於當時的蘇聯軍隊來說,一名蘇聯士兵在戰場上的存活時間平均幾乎只有20多分鐘,但即使這樣也沒有人退縮,因為他們都明白,這種情況下如果軍人再撐不住那整個國家或許就會滅亡
  • 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看過後總算明白:為什麼被稱為「戰鬥」民族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俄羅斯擁有194個民族,主要以俄羅斯族為主,可以說俄羅斯匯聚了不少的美食餐飲。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俄羅斯人一日三餐都在吃什麼吧!為什麼看過後,會感覺他們是戰鬥民族?
  • 調酒小故事:雞尾酒六大基酒之伏特加
    「是啊,這個」咖啡「我特意為你調的。來,乾杯!」Jay拿起手中的馬天尼杯,詭異一笑,對著我做了一個碰杯的動作。看著Jay的笑容,我隱約察覺到杯中之物並不是單純的冰鎮咖啡,但礙於面子還是一飲而盡。一杯下肚,口中迴蕩著奶油的甜膩和咖啡的香醇,但同時有一股濃烈的酒精味道湧現在口舌之間。「伏特加!」我驚叫了一聲。
  • 以酒禦寒:用伏特加來迎接60年來最冷冬天!
    一說到這樣的酒就想到了俄羅斯「戰鬥民族」在零下二十度喝口伏特加就可以在「雪地打滾」,感覺他們是最懂怎麼禦寒的民族。今天我就來扒一扒「戰鬥民族」和伏特加的故事。號稱俄羅斯二鍋頭的伏特加酒體純淨,因為沒有複雜的味道,它的純粹口感被戰鬥民族稱為「生命之水」,平均每人每年要喝掉67瓶伏特加。俄羅斯的男人簡直就是瘋狂地愛著它,把伏特加看成自己的第一妻子,一日不見都十分想念。
  • 俄羅斯生命之水,伏特加有著什麼樣的魅力?
    前陣子,某短視頻用戶靠模仿俄羅斯人喝伏特加而躥紅網絡。喝著「小鳥伏特加」,誇張地做著俄羅斯喝酒的習慣動作,並且你永遠猜不到他下一口吃的是哪一個配菜。那大家看著樂呵的同時,了解伏特加嗎?伏特加的釀造最初的伏特加是使用大麥、小麥、黑麥、土豆、玉米為原料的,而後來為了節省成本,基本只採用玉米、土豆為原料。製造酒醪後,用精餾法將其過濾成酒精含量高達96%的伏特加原液。隨後讓其通過活性炭,吸附出其中的含有的酸類、醛類、酯類、其微量元素。而且對其通過的時間和量都有所要求。
  • 伏特加雞尾酒,讓你在這個夏天洪荒之力爆滿
    在俄語中伏特加叫「Водка」,是「水」這個單詞的指小表愛形式,而且它的柔韌性與適應性像極了這個「戰鬥民族」的性格;所以說,俄羅斯人把伏特加看成是「生命之水」。伏特加,便是這個民族的魂。在各種洋烈酒當中,伏特加似乎是較受輕視的一種。
  • 網友:戰鬥民族有口福!
    為此,小編特意做了如下表格,供對照參考。匯率:根據8月7日最新實時匯率,100盧布約等於9.55元人民幣,粗略計算的話,大家把盧布除以10就是人民幣價格了。點評:豬肉很便宜,在國內目前普遍60元/公斤的情況下,戰鬥民族還促銷到24元/公斤;牛奶接近44盧布/升,價格至少是國內一半吧!圖二,蔬菜類。現在是夏天,蔬菜大量上市,價格不算貴,到了冬天價格會翻2至4倍。
  • 原來伏特加竟然用來……這些酒文化你知道嗎?
    想知道常見的洋酒有什麼不一樣的story嗎?03伏特加 (Vodka)各國禁酒令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有謠言稱伏特加可以殺死新冠病毒很多聽信謠言的外國友人狂飲伏特加,so crazy~結果過度飲用反而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但是你知道嗎?其實伏特加是一種醫用酒精(medical alcohol)!
  • 戰鬥民族平常如何吃魚?像砍樹一樣削肉,搭配伏特加吃太過癮
    推薦語:俄羅斯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那邊的人們在吃肉和喝酒上是非常的生猛的,因此人們把俄羅斯叫做戰鬥民族。這俄羅斯的冬天非常的寒冷,而那邊的海鮮資源也非常的豐富。戰鬥民族怎麼吃魚?最近這一段時間,朋友去到了俄羅斯這個國家出差,由於當地的地理位置特殊,每年這個時候溫度就會特別的低,基本都是零下三十多度呢。這麼寒冷的冬天裡面,超市裡面除了魚幾乎沒有其他的食物,而魚則是被凍得特別的硬,像我們平常使用的木棍一樣,小吃貨們,你們覺得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 「戰鬥民族」也精緻,快來看看這樣的俄羅斯,這個冬天的旅行計劃要...
    隨著網絡的傳播,國人對俄羅斯這個鄰居的了解越來越多,並友好的稱他們為「戰鬥民族」,其實俄羅斯也是一個精緻的民族,無論建築、美食、文化等很多方面都非常的別致,作為冬季旅行的備選城市推薦大家可以到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一睹這個民族的真實風貌。 1.參觀聖巴索大教堂
  • 俄羅斯人是如何喝「伏特加」的呢?
    所以被稱作「戰鬥民族」!他們的這種「戰鬥」特性不只是體現在軍事上,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小編經常大半夜在大街上看到三三兩兩的俄羅斯人坐在馬路邊,一手拿零食,一手拿一瓶伏特加。那怕天空飄著雪花,哪怕下著暴雨。喝過伏特加的人,應該知道伏特加濃烈、無雜質、純粹。這些伏特加的特性其實也正是俄羅斯民族的特性!那到底如何才能喝出戰鬥民族的感覺呢?
  • 怎么喝伏特加 伏特加是哪裡的酒
    伏特加位於世界上八大烈酒之列,連中國的白酒都排在它之後可想而知伏特加的讀書有多高了。我們用於消毒的醫用酒精酒精含量也只有百分之九十五,然而我們的烈酒伏特加酒精含量卻已經高達百分之九十六了!相當於一杯下肚子,喝的全都是酒精啊!伏特加是戰鬥民族俄羅斯的傳統酒精飲品。
  • 中國網友仰慕戰鬥民族 其實它叫北極熊
    跟俄羅斯打交道最多的歐洲人用過「冰人」「伏特加民族」,最近也用過「好戰民族」,但對一個民族的性格進行概括無疑是很難的。這是近幾年俄與西方交往的一個常態,也與中國網絡上流傳「戰鬥民族」的時間基本契合。為什麼叫「戰鬥民族」?百度百科上有一段解釋:「戰鬥民族」是對俄羅斯人的一種調侃,沒有任何羞辱或諷刺的意思。該詞來源於《龍珠Z》,賽亞人是天生的戰鬥民族,好戰而且越戰越勇。這麼形容俄羅斯人是因為他們性格都比較彪悍,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又啼笑皆非的事情。
  • 酒中「渣男」伏特加
    在這裡,政治學者帶你解讀世界局勢,剖析政壇動蕩;歷史學家為你講述悠長歷史,回溯往日時光;背包客娓娓道來詩與遠方,帶你領略文化碰撞;電影愛好者向你推薦高分影片,滿足你所需的精神食糧……跟隨作者的筆觸,我們觀察世界、奇遇人生。關注看世界,用思想丈量世界,找回一顆自由而有趣的靈魂。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