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多患於中老年人群,其症狀多表現為膝蓋紅腫痛、上下樓梯痛、坐起立行時膝部酸痛不適等。也會有患者表現腫脹、彈響、積液等,如不及時治療,則會引起關節畸形,殘廢。在膝關節部位還常患有膝關節滑膜炎、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膝關節游離體、膕窩囊腫、髕骨軟化、鵝足滑囊炎、膝內、外翻等關節疾病。祖國醫學認為膝骨性關節炎屬於 「痺證」、「骨痺」範疇。
病因
其發病以肝腎虧虛為內因,風寒溼邪侵襲及勞損為外因,瘀血及痰溼為病理產物。肝腎虧虛或氣血不足,抵禦無力,風寒溼邪乘虛而入,留於關節,痺而不通。或勞力傷損,氣滯血瘀,絡脈痺阻,關節失於濡養而發病。以骨關節疼痛、重著、屈伸不利,或腫脹,甚則畸形為特徵。
辯證分型
1、風寒溼痺
(1)行痺: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體多個關節,疼痛呈遊走性,初起可見惡風、發熱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緩。
(2)痛痺:肢體關節疼痛,痛勢較劇,部位固定,遇寒則痛甚,得熱則痛緩,關節屈伸不利,局部皮膚或有寒冷感。舌質淡,舌苔薄白,脈弦緊。
(3)著痺:肢體關節肌肉酸楚、重著、疼痛,腫脹散漫,關節活動不利,肌膚麻木不仁。舌質淡、舌苔淡白。
2、風溼熱痺:遊走性關節疼痛,可涉及一個或多個關節,活動不便,局部發熱紅腫,痛不可觸,得冷則舒,可有皮下結節或紅斑,常伴有發熱、惡風、汗出、口渴、煩躁不安等全身症狀。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或浮數。3、痰瘀痺阻:痺阻日久,肌肉關節刺痛,固定不移,或關節肌膚紫暗、腫脹,按之較硬,肢體麻木或重著,或關節僵硬變性,屈伸不利,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脈弦澀。4、肝腎兩虛:痺證日久不愈,關節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軟,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或少津,脈沉細或細數。
活血通痺膏治療膝痺
烏蘇市中醫院根據經典著作中對該病的有關論述,依據經典,結合臨床,研製出了外用貼敷膏劑——活血通痺膏。
本方以「補腎通絡活血法」為基本大法;外治法以「以松治痛,祛痛致松」為理論指導。體現中醫治療的簡單、方便、有效、便宜的特點,在當今西醫盛行的年代通過一種中醫外治法向大家宣傳中醫的理論,使中醫被廣大群眾接受,體現中醫魅力,同時更能鼓勵中醫人對中醫的學習,不斷繼承,創新。
本處方十四味中藥中,既有含脂溶性成分的藥物,又有含水溶性成分的藥物;由於方中白芥子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粉碎時會將篩網堵塞,影響粉碎效果;冰片中含揮發性且粉碎時易液化,也影響粉碎效果和有效成分揮發流失;麝香本身也極具揮發性,更不宜共同粉碎且價格昂貴。為解決以上難題,採用以下加工製作方法:
烏蘇市中醫院自2009年開展此方法治療以「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訴的膝痺,經過兩療程(14天)的治療,並對患者進行1-5年的隨訪觀察,根據臨床效果不斷完善活血通痺膏,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總有效率:95.8 % 已基本達到目前國內先進水平。
秘方匯會從各家中醫(民族)醫院搜集大家關心的各種秘方,並向大家分享,我們致力於搜尋真實有效的秘方。點擊下方二維碼識別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