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蛋白質,不是多吃雞蛋多吃肉這麼簡單,請看營養專家詳解

2021-02-13 臨床營養聯盟

        蛋白質最早從麵粉中分離出來

       說起蛋白質,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雞蛋或肉類。但其實它最早是從麵粉中發現的。

       1742年,義大利科學家貝卡利(Beccari)將麵粉團不斷用水洗,就像我們今天洗麵團製作涼皮一樣,從中分離出了谷蛋白(洗剩的麵筋)。

       1839年,荷蘭科學家穆德(Mulder)首次提出「蛋白質」的概念,並認識到各種蛋白質均含有大約16%的氮。

       1883年,丹麥化學家凱耶達爾(Kjeldahl)發明了通過測定氮來推算食物中蛋白質含量的方法(凱氏定氮法),並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紀末,德國科學家費歇爾(Fischer)證明了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並將胺基酸合成了多種短肽。隨後人們逐漸發現,自然界中幾十萬種功能各異的蛋白質,都是由不同胺基酸通過不同的數量比例和排列順序經由肽鍵連接構成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愛玲介紹,構成人體蛋白質的胺基酸有20種,其中有8種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需要,必須靠食物提供,被稱為必需胺基酸。任何一種必需胺基酸供給不足,別的胺基酸再豐富,機體的蛋白質合成也會受到阻礙,其他胺基酸就會被「浪費」。

        蛋白質是建造身體的「磚瓦」

      蛋白質英文是「protein」,源於希臘文的「proteios」,意為「頭等重要」。其對健康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蛋白質是構成人體各組織和器官的重要成分。如果把人體比作一間房子,蛋白質就是建造房子的磚和瓦。一個體重70千克的健康成年男性,體內大約含12千克蛋白質,並且每天約有1%~3%被更新。第二,蛋白質是人體內各種酶、激素、抗體和免疫因子的合成原料,這些物質有助加快體內化學反應,調節身體機能,抵抗疾病。還有一些蛋白質是人體內的「小卡車」,幫助運送營養物質。比如,脂蛋白是體內脂肪的運輸工具,血紅蛋白則能夠運輸氧氣。第三,當人體能量供應不足,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嚴重不足時,蛋白質就會被分解代謝產生能量。

       蛋白質攝入不足,人可能會出現體力下降、水腫、抵抗力減弱、脫髮等一系列症狀,兒童則會出現發育遲緩。當然,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攝入過多,同樣對人體有害,比如加重腎臟負擔,加速骨骼中鈣流失,增加骨質疏鬆風險等。

        蛋白質也分三六九等

       蛋白質進入人體後,首先會被胃蛋白酶「切」成胺基酸或者小肽,再吸收進入血液,並重新組裝成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劉愛玲說,我們評價一種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主要關注3點:首先要看這種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其次要看食物蛋白質在人體被消化吸收的程度,即蛋白質消化率。最後要看其蛋白質胺基酸模式,即蛋白質中各種必需胺基酸的構成比例。食物蛋白質胺基酸模式與人體蛋白質胺基酸模式越接近,必需胺基酸在體內被利用的程度就越高,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也相對越高。基於以上3點,可以將我們平時吃的食物蛋白質分成優、良、差3類。

       優——完全蛋白質。也叫優質蛋白質,它們不僅可維持成人健康,也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主要包括蛋、奶、禽畜肉、魚蝦等動物性蛋白質以及大豆蛋白。其中雞蛋蛋白質與人體胺基酸模式最接近,是物美價廉的優質蛋白質食物。此外,大豆被加工成豆腐後,蛋白質的消化率可從原先的60%提高到90%以上,也非常值得推薦。

       良——半完全蛋白質。這類蛋白質必需胺基酸種類尚全,但數量不足,比例不太恰當,營養價值相對較低,雖可維持生命,但不能促進生長發育。穀類、薯類、蔬菜等大多數植物蛋白都是半完全蛋白。需要強調的是,當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混合在一起時,彼此含有的必需胺基酸能形成互補,達到較好比例,會大大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比如玉米、麵粉或大米蛋白質中的賴氨酸含量較低,蛋氨酸相對較高;而大豆蛋白質中恰恰賴氨酸含量高、蛋氨酸低,因此將穀類搭配大豆一起食用,其蛋白質利用率會大大提高。如果穀類、大豆和牛肉混合食用,其蛋白質質量也比單一牛肉好得多。

       差——不完全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含有的必需胺基酸種類不全,既不能維持生命,也不能促進生長發育,如動物結締組織的膠原蛋白、玉米膠蛋白等都屬於不完全蛋白質。

        補充蛋白質四大要點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尤其是能在疫情期間提升自身免疫力,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適量的蛋白質。如何攝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劉愛玲給出了4點建議。

       餐餐都要吃。因為蛋白質在體內無法儲存,進食後幾個小時就會被消化吸收或排出體外,所以三餐均勻攝入蛋白質,可以保證蛋白質被很好地吸收利用。建議將每天需要吃的魚禽肉蛋均勻分布到三餐之中。

       搭配要合理。由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可知,動物蛋白、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搭配在一起比單純食用植物蛋白要好得多,並且搭配的種類越多越好。

       一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含有的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且比例跟人體相近,易被吸收利用,能更好地提高免疫力,保護健康。建議膳食中的優質蛋白質佔到30%~50%,並同時補充動、植物不同來源的蛋白質。也就是說,飲食中最好有豆、奶、蛋、魚、蝦、肉、禽。

       不要依靠蛋白粉。我國絕大部分城市居民不存在蛋白質不足的問題,所以正常飲食的人群無需額外補充蛋白粉。蛋白質只是我們身體必需的營養成分之一,不能替代其他營養素,如果不好好吃飯,只依賴蛋白粉,免疫力反而會降低。另外,過量食用蛋白粉,可能對腎臟和肝臟造成嚴重負擔。

         特殊人群怎麼補蛋白質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男性每天攝入蛋白質65克,女性55克。一般來說,每日吃適量主食(男性6兩以上,女性5兩以上),1~2袋鮮牛奶或等量的酸奶,1個雞蛋,40~75克畜禽肉類、40~75克水產品、25~35克大豆和堅果類,就足以補充健康人每日所需蛋白質。可是,有些特殊群體在補充蛋白質時要有所講究。

       素食者,谷豆搭配。素食者飲食中缺乏蛋、奶以及動物性蛋白等優質蛋白質,建議多吃大豆或豆製品、堅果、菌菇等,以增加蛋白質攝入。穀類加豆,在補充蛋白質方面堪比吃肉,兩者搭配食用對素食者尤為重要。

       腎病患者,少吃植物蛋白。腎功能不全者,會存在蛋白質代謝產物排洩障礙。為減輕腎臟負擔,降低血尿素生成,這類患者應採取低蛋白飲食,並儘量減少植物蛋白質,攝入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瘦豬肉、魚蝦等。

       痛風患者,首選牛奶和雞蛋。痛風病人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從而減少嘌呤的攝取。建議蛋白質攝入量按每千克體重0.8~1克計算,可首選牛奶和雞蛋,肉、魚、禽、蝦限量食用,幹豆類也要限制。

相關焦點

  • 缺乏蛋白質怎麼補充,3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多吃
    蛋白質是一種人體所必需的營養元素,缺它不可。大家要是發現自己出現了全身浮腫,尤其是下肢浮腫異常顯著,又或者是消瘦的連肌肉都萎縮的話,就要意識到自己可能體內缺少蛋白質,需要多吃一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來補充一下,要不然會影響身體各機能的正常運行。
  • 孩子補充蛋白質容易長高?如何給孩子補充蛋白質,寶媽要知道
    最近,粉絲群裡比較熱議的問題,是寶寶吃什麼容易長高,尤其是在北方,大多是喝米粥長大的。這不,粉絲群裡的寶媽對一位專家提出的「早餐喝牛奶,吃雞蛋,不能喝粥」引起了熱議。而且很多人對他說的話存在不同的分歧,可是說實話,專家說的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天冷多吃蒸菜,這菜蒸一蒸15分鐘上桌,簡單又營養,補充蛋白質
    天冷多吃蒸菜,這菜蒸一蒸15分鐘上桌,簡單又營養,補充蛋白質。所以我買菜時經常會想好,能做蒸菜的就做蒸菜,能買簡單的就買簡單的,但是一定要營養均衡,就這樣,冬季我家基本上就以蒸菜和煲湯為主,再配上一盤炒菜和素菜,有葷有素還有湯,既可以滿足家人的口味,我又不用太麻煩,一舉兩得。今天,我又做了蒸菜,我用百葉和肉末做了百葉蒸卷,美味又營養,還非常簡單。
  • 只吃雞蛋牛奶?營養專家喊你備齊這「三件套」
    為了多睡一會早餐吃不吃無所謂?早餐真的很重要,但是早餐往往是我們最為忽略的。為了爭分奪秒多睡一會,很多人會犧牲了早飯匆匆趕去上班、上學。「不吃早餐對人體的影響不是一天兩天能看出來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效應。」
  • 小寒至,吃魚吃肉都不如多吃它,營養高好吸收,孩子更要多吃
    小寒至,吃魚吃肉都不如多吃它,營養高好吸收,孩子更要多吃時間過得真快,元旦假期也結束了,天氣越來越冷了,馬上就要到小寒的節氣了,小寒之後就是大寒,寓意著這一年就要結束了,小寒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一定要補充好營養,身體的營養充足才能夠抵禦寒冷。
  • 雞蛋和蛋白粉,補充蛋白質誰更好?
    就算是在物質條件比較豐富的時期,在經濟條件比較富足的家庭中,我們對於雞蛋的印象依舊是「富有營養、對身體好」,主要原因,就是它「裡面都是蛋白質」。而同樣是因為「補充蛋白質」而存在的蛋白粉,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有利於健康的「上佳補品」。但是,蛋白粉能代替雞蛋嗎?蛋白粉應該怎麼選?對於蛋白質,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今天就來說一說。
  • 雞蛋吃多了傷身?健身只吃雞蛋不吃肉,真的可以嗎?
    健身愛好者,只吃雞蛋蛋清補充蛋白質,不吃肉類,理論上完全可以的,但執行起來有困難。為什麼需要補充蛋白質蛋白質在新陳代謝中承擔著幾乎所有重要的生理任務,人體內的蛋白質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合成和分解。實際執行的困難健身愛好者可以只吃雞蛋蛋清來補充每日所需的蛋白質,這在理論上成立。不過呢,操作起來難度大。我前面講過推薦健身者日蛋白質攝入量在每千克體重1.5-2克,如果按1.8克計算的話,也就是說體重80公斤的健身者,每天攝入144克蛋白質。
  • 雞蛋是補充蛋白質的「高手」,但是這4個吃雞蛋的方法請不要常用
    在一個普通的雞蛋裡頭就含有很多人體每日所需要吸收到的蛋白質和很多的營養物質,不過在咱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4種吃雞蛋的方式是最好不要常用的,你們都可以看看自己喜歡吃哪一個~雞蛋是補充蛋白質的「高手」,但是這4個吃雞蛋的方法請不要常用。
  • 有脂肪肝的人,可以多吃雞蛋嗎?醫生:科學飲食,蛋白質最重要!
    有脂肪肝的人,當然可以吃雞蛋,因為雞蛋能夠提供優質的蛋白質,而這正是脂肪肝患者所需要的。不過,在吃的時候,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吃多少和怎樣吃。有一位體格偏瘦的朋友,自小不吃肉,但卻查出有脂肪肝。由於平時愛吃雞蛋,上網一查,有的人說可以吃,有的人說蛋黃對脂肪肝不好,內心很迷茫。
  • 骨頭湯補鈣,雞蛋牛奶優質蛋白質含量高要多吃?這些生活謠言別信
    謠言:骨頭湯補鈣,米飯和白糖一樣都是碳水化合物,雞蛋牛奶優質蛋白質含量高要多吃。謠言:闢謠:>>營養師團解惑單純喝湯並沒有多少營養物質。研究發現肉湯中的營養成分只有肉中的1/10左右,甚至更低,主要營養成分還是在肉裡。
  • 早餐吃雞蛋的要注意了,原來吃雞蛋有這麼多講究,但有好多人不懂
    雞蛋很多人都愛吃,不管哪種做法都很美味,總有一種適合自己,還有一個最值得我們吃的理由,那就是它為早餐又簡單又營養,所以很多人都習慣早晨吃雞蛋,給身體補充蛋白質和其它營養,對於上班族和學生來說,早晨的時間很寶貴,沒有多少時間來慢慢做飯,慢慢吃飯,直接煮個雞蛋,或者做個荷包蛋,幾分鐘就搞定了
  • 春天,我家寧願不吃肉,也要吃的雞蛋做法,營養豐富補充蛋白質
    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食材,因為雞蛋的價格非常便宜,但是營養卻非常豐富,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雞蛋中含有非常多的優質蛋白,而且這些優質蛋白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經常適量的多吃一點雞蛋,可以起到健腦益智,保護肝臟,延緩衰老,預防癌症的作用。
  • 吃肉補充蛋白質?營養師回答:有幾種蔬菜蛋白質含量比肉還高
    根據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蛋白質攝入標準,18歲以上成年男性每天需要攝入60g蛋白質,成年女性每天攝入50g。那機體應該如何補充蛋白質呢?有些人選擇吃肉的方式,還有的人會吃蛋白粉。確實,在各種食物中,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 一天一個雞蛋,三歲寶寶吃出事!補充蛋白質這件事請你留點心
    在我們共同的認知裡,雞蛋是個特殊的食物,它營養高、價格實惠、蛋白質豐富,幾乎是完美的食物。於是,在這種認知的作用下,水煮蛋、茶葉蛋、煎蛋、蛋炒飯……以雞蛋為主的食物開始出現在大部分人的餐桌中。雞蛋,可以說是國民食物的典範。
  • 雞蛋----補充優質蛋白質!
    在營養學界,雞蛋一直有「全營養食品」的美稱,除維生素C含量稍少外,雞蛋幾乎富含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物質,雜誌甚至為雞蛋戴上了「世界上最營養早餐」的殊榮。 補充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粥和麵包等食物相比,雞蛋中蛋白質的胺基酸構成更好,其必需胺基酸組成與人體基本相似,生物學價值也是所有食品中的佼佼者。
  • 補充蛋白質別光吃肉,試試它,比吃牛肉強,營養美味還能助力減肥
    相信很多人對黎麥都不是很熟悉,甚至會覺得有點陌生,但實際上食用和種植藜麥的歷史距今已有5000-7000多年。是不是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作為一種比較優質的農作,其蛋白質含量特別的高。補充蛋白質別光吃肉,試試它,比吃牛肉強,營養美味還能助力減肥。
  • 普通人一天要吃多少個雞蛋才夠?揭秘生命的基礎物質「蛋白質」!
    其實我們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機器,需要的營養素很多,其中必須要從外界食物中獲取的營養素叫必需營養素,一共有七種,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吃牛奶、雞蛋就是為了補充蛋白質。蛋白質可以說是我們生命體的核心材料。經常看我們文章的觀眾老爺們應該知道免疫系統。
  • 蛋白質補充過量會怎樣?
    其實做這麼多的菜只是為了能夠補充我們人體內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物質,如果每天吃的菜品太過於單調或者是有很多的營養物質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會讓身體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想減少這種情況發生,我們需要學會主動補充一些身體缺乏的營養。
  • 豆腐和它天生一對,多做給孩子吃,簡單炒一炒,比吃豬肉營養
    這兩天送孩子上學,遇到好幾個同學家長,看到我家孩子都問,在班上你個子最高,你家每天吃什麼菜呀?孩子回答:「豆腐」。說出來大家都不太相信,不過這的確是事實。很多家長認為應該多給孩子吃肉,這樣更有利於長個子,包括我婆婆也是這樣認為的。吃肉長身體,這樣的觀念還真的不太對,飯菜合理搭配,攝入足夠多的蛋白質,才有利於孩子長個。
  • 特殊時期要多補充蛋白,這6種高蛋白食材要多吃,提高抗力還健體
    尤其是富含蛋白質的食材要多吃,那麼有哪些食材是富含蛋白質,還富含人體需要的營養呢?小鹿為大家整理了疫情期建議多吃的營養食材,特殊時期要多補充蛋白,這6種高蛋白食材要多吃,提高抗力還健體,收藏起來看吧。【雞蛋】別看雞蛋低廉,卻是為數不多的「全營養食品」,富含蛋白質、卵磷脂、脂肪、各種礦物質元素、維生素與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營養豐富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每天早餐能進食2個雞蛋,就能為普通人群的人體提供足夠蛋白質,還含甚少食材才有的膽鹼,可改善大腦記憶力,集中注意力,很適合上班族和學生作為早餐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