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瘡是一種好發於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單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曾稱為酒渣鼻。臨床主要表現為面部皮膚陣發性潮紅以及紅斑、丘疹、膿皰、毛細血管擴張等,少部分出現贅生物(常見於鼻部),主要累及20~ 50歲的成年人,但兒童和老年人同樣可以發病。然而,由於過去國內教科書及很多皮膚病專著將"玫瑰痤瘡"稱為"酒渣鼻" ,致使很多醫生誤認為只有"鼻部發紅、肥大"的表現才是"酒渣鼻" 。根據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數千例玫瑰痤瘡臨床樣本分析結果顯示,真正出現"酒渣鼻樣改變"的玫瑰痤瘡只佔5%左右,大部分玫瑰痤瘡患者的皮損主要發生在雙頰部或口周,或只出現鼻部紅斑、丘疹,並沒有鼻部肥大、增生的表現。很多皮膚科醫生將這種常見病、多發病誤診為脂溢性皮炎、痤瘡等,甚至模糊診斷為"過敏性皮炎" ,而誤診誤治現象又導致了不科學、不規範的治療,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治療後又導致"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產生。
診斷玫瑰痤瘡的必備條件:面頰或口周或鼻部無明顯誘因出現陣發性潮紅,且潮紅明顯受溫度、情緒及紫外線等因素影響,或出現持久性紅斑。次要條件:①灼熱、刺痛、乾燥或瘙癢等皮膚敏感症狀;②面頰或口周或鼻部毛細血管擴張;③面頰或口周或鼻部丘疹或丘膿皰疹;④鼻部或面頰、口周肥大增生改變;⑤眼部症狀。排除明顯誘因例如口服異維A酸膠囊或化學換膚或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引起皮膚屏障受損而導致的陣發性潮紅或持久性紅斑,必備條件加1條及以上次要條件即可診斷為玫瑰痤瘡。
全球13個國家共17名皮膚科及眼科專家共識,提出了基於表型的治療建議,其中治療方案選擇的依據不再局限於臨床類型,而是依據患者表型(即臨床症狀如持久性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或丘疹膿皰等)和針對不同表型的方案進行組合確定,這是較為新穎並且更貼合臨床實際需求的治療推薦。
一、陣發性潮紅/暫時性紅斑、持續性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的治療
對於陣發性潮紅/暫時性紅斑的處理,溴莫尼定為4個指南均推薦的外用藥。溴莫尼定僅對有平滑肌層的血管有作用,而對於缺乏平滑肌層的細小血管及毛細血管無收縮作用。除外用治療外,全球共識與瑞士指南建議可系統口服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如卡維地洛。
對於持續性紅斑的處理,溴莫尼定是首選外用藥物,此外FDA批准1%甲硝唑乳膏用於玫瑰痤瘡紅斑及炎症性皮損治療,15%壬二酸凝膠可用於中重度玫瑰痤瘡炎症性丘疹膿皰的治療。中國共識中提出對於持久性紅斑系統治療首選口服羥氯喹聯合亞抗菌劑量多西環素。加拿大指南則推薦單純口服多西環素。2017年美國FDA新批准1%鹽酸羥甲唑啉乳膏用於成人玫瑰痤瘡持續性面部紅斑的治療。
推薦物理治療:毛細血管擴張,包括強脈衝光(IPL)、脈衝染料雷射(pulsed dye laser,PDL)以及Nd:YAG雷射。
二、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的治療
外用藥為甲硝唑、壬二酸和伊維菌素。5%過氧化苯甲醯凝膠治療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臨床療效優於1%過氧化苯甲醯。但由於可能存在局部刺激性,臨床使用需謹慎,僅中國共識以及瑞士指南提到可以使用。
口服藥物為多西環素和異維A酸。米諾環素雖亦屬四環素類藥物,但西方人群中發現其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肝炎,加拿大指南將多西環素、四環素優於米諾環素推薦;而瑞士指南中則特別提出不再推薦米諾環素用於治療玫瑰痤瘡。瑞士指南中提出口服伊維菌素可用於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的治療,但其常規適應證仍為絲蟲病。
三、肥大增生型玫瑰痤瘡的治療
推薦以手術、雷射為主要局部治療方案,異維A酸為系統方案。
四、眼型玫瑰痤瘡的治療
對於眼型玫瑰痤瘡較為統一的意見包括使用人工淚液、系統口服多西環素。
一、一般護理
修復皮膚屏障是玫瑰痤瘡的基礎治療。經臨床驗證,對皮膚屏障具有修復作用的醫學護膚品,不僅可以緩解乾燥、刺痛、灼熱等敏感症狀,而且能減輕陣發性潮紅等臨床表現。無論哪種類型玫瑰痤瘡,均應使用保溼潤膚製劑,防曬(戴寬簷帽子、用SPF ≥ 30 PA++~+++防曬霜),避免理化刺激(含鹼性、乙醇的洗護用品,冷熱,風吹,大量出汗),減少緊張等情緒波動。
二、局部冷敷或冷噴
使用普通冷水溼敷;也可使用冷噴儀。每次冷敷或冷噴15~ 20 min,適用於紅腫灼熱難受的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患者。
三、外用藥物治療
(1)甲硝唑:
具有殺滅毛囊蠕形蟎的作用,外用甲硝唑對中重度紅斑及炎性皮損有較好療效,但對血管擴張無效。常用濃度為0.75%乳劑,每日1~ 2次,一般使用數周才能起效。
( 2)壬二酸:
能減少KLK5和抗菌肽的表達以及抑制紫外線誘導的細胞因子釋放,改善玫瑰痤瘡炎性皮損。常用濃度15%~ 20%凝膠,每日2次,少部分患者用藥初有瘙癢、灼熱和刺痛感,但一般較輕微且短暫。
(3)抗生素:
玫瑰痤瘡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炎症並存。部分抗生素對此兩種炎症均有治療作用。常用的有1%克林黴素或2%紅黴素,可用於炎性皮損的二線治療。
(4)過氧化苯甲醯:
具有抗微生物作用,但常見紅斑、鱗屑及局部瘙癢等不良反應,故僅用於鼻部或口周丘疹膿皰型患者,點塗於皮損處。
(5)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對紅斑效果優於丘疹膿皰,對血管擴張無效。建議用於糖皮質激素加重的玫瑰痤瘡或伴有瘙癢症狀的患者,瘙癢症狀緩解後停用,此類藥品不宜長期使用,一般不超過2周。注意藥物最初的刺激反應。常用吡美莫司乳膏和0.03%他克莫司軟膏。
(6)外用縮血管藥物:
α腎上腺受體激動劑能特異性地作用於面部皮膚血管周圍平滑肌,收縮血管,減少面中部的持久性紅斑,但對已擴張的毛細血管及炎性皮損無效。目前認為該藥對紅斑的改善可能只是暫時性抑制。常用0.0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膠,每日1次。不良反應包括紅斑或潮紅加重、瘙癢和皮膚刺激等。
(7)其他:
5%~10%硫磺洗劑對玫瑰痤瘡炎性皮損有效,但應注意其對皮膚可能有刺激性。菊酯乳膏及1%伊維菌素乳膏具有抗毛囊蠕形蟎作用,研究發現其對炎性皮損有較好療效,但對毛細血管擴張無效。
(8)眼部外用藥物:
包括含激素的抗生素眼膏(如妥布黴素地塞米松眼膏);蠕形蟎感染性瞼緣炎同時需抗蟎治療,包括局部塗用茶樹油、甲硝唑等;並發乾眼時,需給予優質人工淚液及抗炎治療。
一、抗微生物製劑
(1)口服抗生素:
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的一線治療。常用多西環素0.1 g/d或米諾環素50 mg/d,療程8周左右。美國FDA批准了40 mg/d亞抗微生物劑量多西環素用於治療玫瑰痤瘡,該劑量具有抗炎作用而無抗菌作用,最大程度避免使用抗生素可導致的菌群失調和細菌耐藥發生。少數患者可能有胃腸道反應、頭暈及嗜睡等。對於16歲以下及四環素類抗生素不耐受或者禁用的患者,可選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克拉黴素0.5 g/d,或阿奇黴素0.25 g/d。
(2)抗厭氧菌類藥物:
可作為玫瑰痤瘡的一線用藥。常用甲硝唑片200 mg每日2~ 3次,或替硝唑0.5 g每日2次,療程4周左右。可有胃腸道反應,偶見頭痛、失眠、皮疹、白細胞減少等。
二、羥氯喹
具有抗炎、抗免疫及抗紫外線損傷三重作用。對於陣發性潮紅或紅斑的改善優於丘疹和膿皰。療程一般8~ 12周,0.2 g每日2次,治療2~ 4周後可視病情減為0.2 g每日1次,酌情延長療程。如果連續使用超過3~ 6個月,建議行眼底檢查,以排除視網膜病變。
三、異維A酸
有抗基質金屬蛋白酶及炎症細胞因子作用,可以作為鼻肥大增生型患者首選系統治療以及丘疹膿皰型患者在其他治療仍效果不佳者的二線選擇,常用10~ 20 mg/d,療程12~ 16周。應注意異維A酸可加重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患者陣發性潮紅;還要注意致畸以及肝功能和血脂影響等。同時,需警惕異維A酸與四環素類藥物合用。
四、β腎上腺素受體抑制劑
卡維地洛兼有α1受體抑制和非選擇性β阻滯作用,主要通過抑制血管周圍平滑肌上β腎上腺受體而起到收縮皮膚血管的作用,同時可以適當減慢心率,減緩患者的緊張情緒,主要用於難治性陣發性潮紅和持久性紅斑明顯的患者。常用劑量3.125~ 6.250 mg,每天2~ 3次。儘管患者耐受性良好,但需警惕低血壓和心動過緩。
五、抗焦慮類藥物
適用於長期精神緊張、焦慮過度的患者。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每次1片,每日早晨、中午各1次;或阿普唑侖0.4 mg/d;或地西泮片5 mg/d。一般療程為2周。
綜上所述,依據指南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是科學規範診治玫瑰痤瘡的基礎,但如何結合不同的光電設備高效治療玫瑰痤瘡,全聯學院《光電美容操作規範化培訓班》24年技術積累皮膚科醫生實力教學,5月31日開班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