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在2天前的紐西蘭。
33歲的她為了治療因手臂和手腕受傷而引起的肩部酸痛與輕微呼吸急促選擇了去做針灸。針灸師在她的肩井穴扎了兩針。
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她感到右胸猛烈的疼痛,呼吸不上來,就好似有股「妖氣」在她的肺裡盤旋。
然而,她還是抱著僥倖心理回家了。
有因必有果。
當天晚上,她就被送去了急救室並被診斷為雙側氣胸。[1]
可能,紐西蘭離你有點遠?
那看看這些身邊兒的:
首先,最明顯的一點——都紮成了雙側氣胸!
其次,針灸者給的解釋大都是——氣胸是治療過程中的正常反應!
要說這針灸和氣胸,那可真是「自家兄弟,難捨難分」。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發布的一篇中國研究顯示[2],在201起針灸事件中,氣胸是罪魁禍首,共造成了4例患者死亡,針灸部位為肩井穴和天宗穴。
這兩個地方都是極易造成氣胸的穴位,將近30%的氣胸事件都與針灸肩井穴有關。
研究還指出,大多數氣胸事件是由於在高風險穴位的操作不當所致,尤其與進針的深度有關。
事實上,在肩胛骨內側或鎖骨中線區域的肺部表面距離皮膚只有10-20mm,是極有可能扎到了肺裡的。當針刀刺入過深,空氣漏入胸膜就發生了氣胸。
但是,單單刺傷肺臟並不足以導致氣胸,大多處損傷都有較長的裂口。這可能是針灸針穿入胸腔後,在操作中改變了針刀的方向。更大的可能則是刺入胸腔的針尖與肺表面的關係隨呼吸發生了位移而將其劃破,因為傷口較大,大量氣體進入胸腔而引起了嚴重的氣胸。
針刺不當造成氣胸的發生率在所有物理性損傷中佔首位。
我國古醫籍中也對針灸氣胸有多處記載:
《普濟方》提到:「胸前諸穴不可傷,傷即令人悶到。」《素問·四時刺逆從論》中也有「刺五臟……中肺三日死」之說。我國從1954年首次報導針灸氣胸個案以來,迄今已報告一百餘例,但實際發生的數字遠不止如此。日本和西方國家這類案例也時見報導。
臨床醫生也經常對某些病人進行胸腔穿刺,但是在無肺組織處進針時並不易發生氣胸。
此外,大部分患者在針刺時常常會感到進針處疼痛不適 ,或胸部有刺痛感。這種現象通常被認為是正常的針眼反應、 刺針透皮疼痛或針刺疲勞。即便出現了氣胸,由於裂口立即閉合,損傷小,患者沒有明顯胸悶、胸痛及呼吸困難等不適感,所以氣胸常常被漏診。
由此看來,氣胸的常見性、高概率的漏診以及臨床上的使用為「偽針灸師」提供了心靈保障。但究其內因,「正常現象」無非只是這些「偽針灸師」們為自己的不合格找藉口罷了。
怎麼保護自己?
針灸都可以發生哪些不良事件?
針灸不良事件包括:暈針、滯針、彎針、斷針、後遺感、燙傷、過敏、感染、組織器官損傷等。其中,暈針最為常見,且後果較輕。
暈針是指在針刺時突然出現噁心、心慌、目眩、頭暈乃至昏厥的情況。這時候要立即停止針刺,把針頭全部拔出,平臥,頭部儘量放低,一般休息一會兒就會恢復。[3]
氣胸則多半在針後半小時至數小時內發作,按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氣胸。
輕度氣胸一般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或伴有胸悶氣憋,刺激性咳嗽、活動時胸部有牽拉樣痛;
中度氣胸表現為胸肋刺痛,胸部脹悶不舒,呼吸困難,持續劇烈的咳嗽,心悸不寧,不能平臥。還可能有相應的肩背部、上肢沉痛及活動受限等;
重度氣胸的症狀則包括側胸背部強烈刺痛,疼痛可以向同側的肩及手臂放射或向上腹部放射,並出現呼吸極度困難,四肢厥冷,煩躁出汗,神志昏迷等。
如果是血氣胸,還會有呼吸表淺,面容蒼白,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危急症狀。
背部、側胸、前胸、鎖骨上窩和胸骨切跡上緣的穴位(包括肩井),如果針刺過深或方向不正確,就有刺傷肺臟的可能。
針刺後不恰當拔罐也有可能導致氣胸。
此外,反覆針刺治療某部位時,也要警惕發生氣胸的可能。因為患者很容易忽視單次針灸時候的不適,導致氣胸被漏診。這時候如果繼續接受同一部位的反覆針刺,原裂口被持續穿透和牽拉,肺內氣體逸出更多,慢慢積聚,從而加重了氣胸,直到臨床症狀出現才被發現。
對於年老瘦弱,有肺氣腫等慢性胸肺疾患的病人,在針刺胸背部時更要特別小心。
針刺導致的氣胸多位閉合性氣胸,沒有特殊後遺症和併發症。
發生氣胸後,要注意清淡飲食,絕對的臥床休息,減少胸廓及肺部活動,避免咳嗽噴嚏。
還有重要的事情,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選擇有從業許可證的針灸館!選擇有從業資格的針灸師!
回到我們開頭的紐西蘭氣胸事件,紐西蘭方面的處理結果為:
針灸師沒有按照規定向患者解釋針灸的風險,也沒有讓患者籤署同意書。
該針灸館的針灸師只有接受進一步的安全培訓並制定詳細的針灸風險說明以及患者同意書後才能重新開業。
巧了,就在7月25日,全國針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中國針灸學會在京發布了18項針灸標準,包括6項針灸國家標準和12項針灸行業組織標準。
6項針灸國家標準包括《針灸技術操作規範》中的「芒針」、「腹針」、「毫針基本手法」、「刮痧」,以及《腧穴主治》和《針灸學通用術語》。
12項針灸行業組織標準則包括《針灸臨床研究管理規範》和《針刀基本技術操作規範》等。
對比紐西蘭,我們的處罰似乎通常只停留在了針灸技術本身。
一個巴掌拍不響。
作為被針灸者,是否也有義務在接受針灸前了解針灸的潛在風險?
未來針灸行業的規範化能否與患者層面相結合:在行針前告知患者相關的風險因素並讓患者籤署風險同意書。
界友們,你的答案是什麼?
參考文獻:
1. Cassella, C. 'Extremely Deep' Acupuncture Treatment Ends Up Piercing Patient's Lungs. Retrieved 14 September 2019, from https://www.sciencealert.com/extremely-deep-acupuncture-treatment-ends-up-piercing-patient-s-lung?perpetual=yes&limitstart=12. Zhang, J., Shang, H., Gao, X., & Ernst, E. (2010). Acupuncture-related adverse ev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88(12), 915–921. doi: 10.2471/blt.10.0767373. 張勁,趙亮.針刺肩井穴導致氣胸的分析與處理.湖北中醫雜誌.本文首發:醫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