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料店已經不稀奇了,而且精確到刺身店、燒鳥店、壽司店、咖喱店都有細緻劃分。
成都市面上的日料種類豐富到,每看一集日劇遇到想吃的東西,都能找到對應的店家馬上去!
只是萬萬沒想到現在的日式專門店種類已經精確到關東煮、銅鑼燒、和菓子這些細枝末節。
關東煮:關東煮最早起源於日本,是島國最接地氣的國民美食,發源於日本關東地區,雖然樸素,卻能用一鍋高湯熬煮出不同食材的鮮美。
吉川開在青蓮上街,網紅咖啡店酒吧扎堆的街區,所以小小的和風門頭容易讓人忽略。
進店之後的格局也簡單,一眼能看到頭!兩張四人桌、兩張雙人桌就是吉川的全部。掛在料理臺牆頭滿滿一排的點單卡看到就覺得多了點溫馨,不過按著這個點的話,會遇到今天沒有這款的意外。
大家對關東煮都不陌生了,便利店經常看到,鍋裡丟著各種食材,在整鍋湯汁裡小火煨上小半天。
吉川的關東煮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乾淨,沒有混起煮一鍋燉。福袋煮在一格,其他的丸子、魔芋絲、豆腐煮一格,香菇、蘿蔔、牛肉丸煮一格,而且只有原味,沒有香辣咖喱這些重口味。
其他一些不禁煮的食材則是另開一鍋,現點現煮,以此保證最佳口感。
點單正糾結的時候,老闆娘阿姨正在煮別人點的餐,馬上給我安利起了他們每天到店現做的魚籽蝦滑。看到每個丸子飽滿的蝦肉,於是放心下單。
章魚足在日式關東煮裡也很常見,但是一般便利店的關東煮裡卻不會出現,阿姨端出一盤章魚足的時候還陶醉在自我欣賞裡:「這是剛剛從整箱章魚jio裡面dia出來的,放箱子裡的時候一個個都是卷好的,好漂亮哦!」
有一說一,吉川的關東煮在我們熟悉的關東煮體系裡來說,並不便宜。
隨隨便便選了幾樣,就花了30元,而且當正餐吃的話是吃不飽的。隔壁桌的女生點了一碗關東煮之後還加了份牛雜套飯當午餐,目測這餐至少吃掉50-60元。
蘿蔔是考驗關東煮水平的重要食材,雖然我沒點。阿姨說她家的蘿蔔提前一天就用高湯煮好之後浸泡保證入味,再放入湯底裡面燉的。
煮好的章魚腳捲成了一盤「蚊香」,就是剛好燙熟的水平,吃起來Q彈十足。
香菇本來不想點的,因為耳根子太軟聽到阿姨跟別的客人說:「今天的香菇特別好,厚實得很,煮完巴巴適適的。」再次禁不住誘惑,選進我的碗裡。
魚籽蝦滑6塊一粒,咬下的每一口又滿足又心痛,蝦泥吃起來脆脆的,還夾雜著魚籽微微爆漿的感覺。
糯米福袋對於愛吃豆製品和糯米的我來說簡直就是量身定製,湯汁經過豆腐皮的滲透,慢慢沁入糯米,在有層次的口感裡,湯的鮮香更加突出。
吉川的湯清甜鮮香,煮完也依然是澄澈的樣子,還能吃出昆布的味道,沒有添加劑過重的感覺。喝完整碗湯都不覺得口渴,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對於重口味的愛好者們來說過於清淡了!
銅鑼燒:又名豆沙餅,因為哆啦A夢是銅鑼燒文化輸出第一人,所以無數人童年都對其充滿幻想。
怎麼也想不到現在連銅鑼燒都有專門店了,機器貓聽到都想來。丸五maru•銅鑼燒專門店開在美食遍地的奎星樓街,所以來回走了幾次都沒有發現它!
鋪子很小,留出了簡單的點單通道,就是烤餅皮的料理臺,臨街圈出個玻璃展示櫥窗,不管買不買吃不吃,路過不少人都願意圍著看上半天。
丸五走得是清爽日式小可愛的風格,全靠動漫手辦小擺件烘託氣氛。烤好的餅皮整整齊齊碼放在一邊,大寫的兩個字:治癒!
六款銅鑼燒口味,15元一個,除了經典紅豆味,多了抹茶奶油、海鹽芝士、奧利奧芝士、伯爵奶凍和鹹蛋黃南瓜這些創新味道。
可能是問得人比較多,點單臺直接展示出了每個口味的切面,而且不是模型,貼近聞聞都能聞到香味。
要特別說一下丸五的銅鑼燒雖然現烤餅皮,但是卻不是現做現賣的,而是需要經過冷藏幾個小時才能買,最後吃起來口感會更像冰淇淋,打開了銅鑼燒新世界。
傳統的紅豆味還是要先考驗下的,能看到大顆大顆的紅豆粒,細膩的豆沙質感,在冷藏之後有點點像紅豆冰,只不過甜味更弱,紅豆味會更突出。
奧利奧芝士這種一聽名字就膩到打腦殼的口味,經過冷藏之後也變得可愛起來,大顆粒的奧利奧碎夾在厚厚的芝士層中,冷冷脆脆也不覺得膩了。
唯一的缺點大概只有,這家店根本沒有給人留出堂食的空間,更適合打包帶走或者邊走邊吃。
還有一個溫馨提示,銅鑼燒買回家冷藏的話保質期有三天,還是可以小小地囤上幾個的!
和菓子:即日式點心,以糖,糯米,豆等為主要原料,長相精緻,會作成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多配合茶食用。最近一次因為日劇《我們的愛情不正常》而惹人注意。
楓嵐豪釐·菓子店原本是吉川的鄰居,十月剛剛才搬家到附近的大川巷。
和之前日式庭院風格的小店比起來,現在的鋪子不僅空間變得更大,整體的現代極簡風格可以說是和傳統印象裡的和菓子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依然保留了寬闊的料理臺,和菓子師父在料理臺後面現場「變魔術」,現做現吃,會有一丟丟日料裡面omakase的意思。
楓嵐豪釐·菓子店的菓子主要分為煉切菓子、外郎菓子和羊羹三大類。我點的白嵐就屬於煉切菓子,以豆餡捏出形狀後用工具在表面雕刻出不同形態,外郎菓子則用糯米包裹豆餡,象形度更高。
坐在料理臺看師父製作的過程引起極度舒適。
進入料理臺先洗手,包括指甲縫和手臂全都仔細搓了個遍,然後揪下不同的麵團又搓又捏,再用五花八門的小工具雕刻出桃花花苞的肌理,製作一個菓子的全程大概要耗費十來分鐘。
在我沉溺拍照的時候,老闆還貼心地過來提示要快點吃,不然表皮如果幹了會影響口感。
裝盤的時候身邊有個女生,大膽開麥「這個換白色盤子,是不是拍照更好看」,師父溫和友好地駁回:「我們配的盤子有考慮到怎麼讓菓子更突出。」不管好不好吃,光是這種尊重食物的態度其實就很戳我的點。
是好看到讓人不忍心下手切開的可愛點心,豆餡表皮裡面包裹的內餡有淡淡茉莉花香,吃起來不甜不膩,還添了幾分雅致,而且這麼精緻一顆38元,還是可以承受的!
說起搬店的事情,老闆還順便給我科普了一課,雖然大家都熟悉和菓子這個說法,並默認為是日本茶點文化裡的重要部分,但其實它的起源是「唐果子」,是在盛唐時期傳至日本,並被保留髮揚的。
楓嵐豪釐·菓子店從兩年前開業到現在都在思考如何把更多中國的傳統元素應用到菓子的研發創作中,所以這一次的搬店摒棄掉了過多的日式元素也是出於這樣的考量。
在之後他們也會推出新的,帶更多唐果子文化的產品,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長相可愛誘人的和菓子也是源自中國的點心。
店裡還有一些菓子模型陳列,繁複的針切菓子可以模擬出花朵盛開的姿態,每一片花瓣都有不同的模樣,栩栩如生,光是這個技藝,就讓人沉醉。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