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填飽肚子發愁卻瘋狂長胖 新冠疫情催生的體重危機在富裕國家蔓延

2020-12-21 騰訊網

出品|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X財看見

作者|米娜

隨著新冠疫情讓經濟迅速跌入衰退泥沼,失業率屢創歷史新高,數以千萬計的民眾發現自己和家人對新鮮水果、蔬菜和蛋白質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原因很簡單,這些東西都太貴了!

每天一睜開眼,林恩想的第一件事是「今天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們吃飽」,第二件事便是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體重往下降。

面對突如其來且來勢兇猛的新冠疫情,英國採取經濟封鎖舉措,市場攤位停業,買東西的人被告知只能在指定的超市購買必需品。這些超市通常人滿為患,以前總是擺滿商品的貨架經常會變得空蕩蕩。此外,貨架上的某些商品會比以前的價格高。

林恩今年38歲,是4個孩子的母親,家住倫敦東部,靠政府發放的救濟金生活。受累於新冠疫情,她在家附近再也找不到最便宜的蘋果或牛奶了,也沒辦法和蔬菜攤的攤主討價還價。因為吃了太多不健康的食品,自3月份以來林恩的體重增加了28斤。

「我們在吐司上放了很多豆子,要麼就是在吐司上抹點東西,每天都在吃吐司,」她說。現在,她的體重已經超過了180斤。對於這位手頭拮据的母親來說,現在最棘手的問題是孩子們瘋狂地想吃水果,但是水果太貴了,她根本買不起。

在英國,像林恩這樣連最普通的水果和蔬菜都消費不起的人有很多。從全球範圍來看,這些人都不是鳳毛麟角。新冠疫情的蔓延,加劇了全球健康和財務差距,同時導致食品貧困進一步惡化:有些人依舊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些人則為吃不飽肚子而叫苦不迭;有些人吃得很多但極其不健康,有些人吃得少但營養非常均衡。儘管英國中產階級喜歡吃酸麵包或大塊手工奶酪,但在該國的很多地方,草莓、香蕉或葡萄仍被視為奢侈品。

只能買得起對健康最沒好處的食品

根據英國智庫Demos提供的估算數據,英國約有2000萬名成年人和林恩一樣買不起健康食品。

聯合國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30億人口負擔不起健康飲食,為肥胖問題的加劇創造了先決條件。如果越來越嚴重的飲食不健康以及肥胖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那麼未來十年內每年的相關健康成本將超過1.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萬億元)。

眾所周知,在絕大多數西方國家,最便宜的食物往往也是對人類的健康最沒有好處的食品:快餐和過度加工的食物,它們通常含有大量的鹽、脂肪和糖。然而,對於生活在這些國家的最貧窮的人來說,他們似乎也只能負擔得起這些食品。

7月份,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曾指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勢必會加劇全世界的肥胖問題,30多億人已經無法獲得健康且營養豐富的食品。

因不注重健康的飲食,英國的肥胖問題由來已久。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肥胖和超重的人易患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和癌症等疾病。研究表明,他們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以及染病後患重症或死亡的風險也比體重正常的人高。英國衛生部說,新冠疫情給英國的肥胖問題「敲響了警鐘」。

早在十幾年前,肥胖問題每年給英國造成的損失就已高達數百億元,主要包括治療糖尿病、心臟病和抑鬱症的花費,以及肥胖者工作缺勤帶來的損失。當前,英國幾乎三分之二的人超重或肥胖。除了愛爾蘭之外,英國人吃的甜食和鹹味小吃比其他歐盟國家都要多,而且他們最喜歡吃過度加工的食品,同時水果攝入量非常少。英國家庭對食品救助的需求增幅已經超過了大多數歐洲國家。

謝菲爾德大學專門研究糧食安全和糧食正義的高級講師梅根-布萊克(Megan Blake)表示,「人們每周拿出20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元)用於食品支出,是很正常的。誰都知道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吃得有營養、吃得健康。但是,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比蹬天還難,至少目前是如此。」

英國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督機構——英國食品標準局表示,新冠疫情給英國底層民眾的營養健康帶來了災難性影響,約有10%的民眾被迫尋求非營利性慈善組織「食品銀行」的幫助,同時甚至有一些人沒飯吃。更令人擔憂的是,有些人因沒有充足的食品而不得不經常食用超出保質期限的食品,比如說過期的袋裝沙拉、奶酪、煙燻魚和牛奶。專家支持,使用過期食品,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

即便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英國七分之一的人死於不健康飲食,不健康飲食的致死率幾乎和吸菸一樣高。聯合國估計,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到今年年底將有多達1.32億人陷入長期飢餓狀態。與此同時,在發達國家,肥胖比飢餓的威脅更大。換言之,貧窮在富裕國家更容易導致肥胖。

超重和肥胖的人比填不飽肚子的人多

從全球範圍來看,現在超重和肥胖的人比填不飽肚子的人要多,其中美國超重和肥胖的人最多。在某些最富裕國家,肥胖率仍然是最貧窮國家的兩倍,甚至更高。不過,隨著西式加工食品越來越普遍,發展中國家的肥胖率正在快速追上來。

在英國,導致肥胖的因素很複雜,其中包括環境和教育。不過,收入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而一個人的體重可能是食物不平等最明顯的標誌之一。

收入最低的人,超重的可能性更大。到11歲時,來自最貧困地區的孩子肥胖的可能性比來自最富有地區的同齡人高出三倍。

調查發現,與其他人相比,易感染新冠肺炎的英國成年人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每天少吃一份水果和蔬菜。慈善機構食品基金會指出,約12%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成年人表示,在過去6個月裡,他們因為買不起或無法獲得食物而選擇不吃飯。

對於林恩來說,買什麼,不買什麼,答案很明顯:買6個蘋果,僅夠吃一天,買一條白麵包,費用減少一半,也夠吃一天。但是,顯然麵包比蘋果更能填飽肚子。雖然孩子們很愛吃也很想吃水果,但是身為母親的她實在無力滿足他們的需要。

雪上加霜的是,在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封鎖影響下,營養食品的供應量日益減少。自3月以來,已有超過300萬英國人申領失業救濟補助。隨著對公司和休假工人的救助減少,失業率或將激增。若爆發第二波新冠疫情,形勢會更加嚴峻。

為了解決國內飲食不健康以及因此進一步惡化的肥胖問題,英國政府正在積極採取行動。7月份,該政府宣布計劃解決肥胖這枚「定時炸彈」。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是限制垃圾食品的廣告和商店對含糖量高和高脂肪食品的促銷。

此前曾在重症監護病房「走過一遭」的詹森承認,體重過重是他感染新冠肺炎的重要原因。康復後痛定思痛,這位首相鼓勵人們「管住嘴、邁開腿」,向肥胖「宣戰」。

7月下旬,英國政府承諾投入2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75億美元)在英格蘭地區推廣騎車和步行。相關項目包括在城鎮建設總長數千公裡的自行車專用道,為涉及騎行的基礎設施設定更高標準,推廣學騎自行車的課程和使用電動自行車。另外,政府準備發放首批每張面額50英鎊(約合人民幣442元)的自行車修理代金券,以支持民眾修理舊自行車。

詹森表示,為了讓國民更加健康、更有活力,英國需要健全的基礎設施、培訓和支持,從而讓人們願意騎車出行。

相關焦點

  • 夏季晚餐這樣吃,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體重悄悄的就輕了
    新一期嚮往的生活,不知道大家看了沒?黃曉民來到蘑菇屋,面對美食誘惑,想吃又不敢吃,這種糾結的心情,像不像正在減肥的你呢?作為一個偶像明星,不管是女生,還是男生,對自己的身體管理都是比較嚴的,閆妮就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最好的整容不是動刀子,而是瘦下來。有時候,不對自己狠一點,你永遠不知道人生可以發生多大改變。
  • 三伏天晚餐這樣吃,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體重悄悄的就輕了
    三伏天晚餐這樣吃,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體重悄悄的就輕了。----【鮮蝦雞蛋面】----食材:掛麵200克 鮮蝦8隻 雞蛋2個 菜心6棵 魚貝鮮湯60克 鹽(少許)1,先把菜心摘洗乾淨。鮮蝦挑出蝦線,剪掉蝦槍和觸鬚,清洗乾淨備用。2,鍋裡水燒開,下入掛麵,再次煮開鍋後,下入鮮蝦煮3~4分鐘。
  • 春季晚飯這樣吃,既能填飽肚子,還不會長胖,減肥正適合
    每年到了清明時節,最怕的除了孩子感冒,就是因為春節增的體重了,尤其是今年,宅在家兩個月除了吃就是睡,而且還不運動,那體重真是直線上升,所以最近,蟲媽吃飯也變得特別注意,除了保證營養填飽肚子,也要低脂低能,不能長胖,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下最近的減肥食譜,涼拌豆腐皮。
  • 世衛警告新冠疫情仍在加速蔓延,建議增地塞米松產量
    綜合法國24新聞和美聯社報導,周一,世衛組織就新冠病毒的危險程度發出了最新的警告。世衛組織還建議,增加藥物地塞米松的產量以對抗這種病毒。  儘管許多歐洲國家已經進一步放寬了封鎖限制,但世界各地的病例仍在增加,特別是在拉丁美洲,巴西報告的累計死亡人數已超過5萬人。
  •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英國首相:新冠...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包括美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國在內的至少29個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均超過千例。世衛組織稱正開展「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預計將於2021年底前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醫學專家警告美國可能陷入「世界末日般的秋天」;英國首相詹森表示,新冠疫情是有生以來世界面臨的最大危機;西班牙為如何支配從歐盟爭取到的1400億歐元新冠疫情援助資金髮愁;摩洛哥本土開始量產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日本發生多起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1.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
  • 適合女生吃的晚餐,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減掉大肚腩
    適合女生吃的晚餐,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減掉大肚腩!說起花甲,大家是否都是想到滿大街的花甲粉絲煲?又或者是大排檔上美味的爆炒花甲?花甲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是一種高蛋白質的食物,偶爾吃一些花甲,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鐵和鈣,而且它本身的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減脂的朋友們也可以放心地吃花甲。
  • 聯合國稱新冠疫情或引發糧食危機\r\n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官方網站說:「除非我們快速採取行動,保護最脆弱環節,保證全球糧食供應鏈通暢,緩解疫情蔓延對整個糧食體系的影響,否則我們面臨糧食危機迫近的風險。」  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糟糕情況預計將在4月和5月出現。
  • 晚餐這麼吃,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腰圍越來越小了!
    晚餐這麼吃,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腰圍越來越小了!自從上次閨蜜過來就給我很大的鼓勵,她人瘦了,也好看了,我也想瘦個十斤八斤的,她說你就按我的方法吃,平時要多點適當運動,早餐、午餐正常吃一些清淡食物,不要吃油膩熱量高的,晚餐就吃魔芋豆腐,這樣,堅持一兩個月,就慢慢瘦下來了。
  • 新冠疫情暴露世界領導力危機:當心跌入金德爾伯格陷阱
    ▲圖片來源:pexels文 | 陳積敏聯合國5月13日發布的《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萎縮3.2%。不僅如此,整體來看,新冠疫情對國家治理能力、經濟發展韌勁、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以及全球產業鏈等均產生了重大影響。
  • 從「新冠妄想症」到「新冠一代」 疫情催生大量新詞彙_《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 俄媒稱,新冠病毒完全改變了周圍的現實。雖然人們為邊界關閉而發愁,但語言的邊界卻在擴大。語言中增加了幾百個在隔離和限制背景下成為常用語的新詞。據俄羅斯今日政治通訊社網站12月10日報導,比如,德國萊布尼茨語言研究所的學者在年底發現,德國人開始使用約1000個新詞。
  • 晚餐這麼吃,3菜1湯花費不到50元,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
    晚餐這麼吃,3菜1湯花費不到50元,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時序進入初冬,常讓人覺得飢腸轆轆,快來點下飯美食慰勞自己,為身體補充滿滿元氣,激發更多活力面對新的一天。
  • 北大六院與英國國家精神衛生服務機構舉行新冠疫情防控交流會
    北大六院與英國國家精神衛生服務機構舉行新冠疫情防控交流會 2020-03-29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疫情:新自由主義的喪鐘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自由主義政府未能保護其公民最基本的權利:生命權。這給新自由主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機。 最近,世界貿易組織爆發了一場鬥爭:以印度和南非為首的發展中國家要求破例放棄大藥廠持有的專利、商業秘密和壟斷,以幫助所有國家儘快獲得他們能負擔的疫苗。
  • 3月女人想要瘦就別錯過這菜,既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輕鬆瘦下來
    減肥期間也可多吃的肉菜,高蛋白低脂肪,3月女人想要瘦就別錯過這菜,既填飽肚子又不會長胖,輕鬆瘦下來。下面來分享具體做法吧。 【苦瓜燒雞腿】 原料: 雞腿 1個 苦瓜 1根 姜 3片 料酒 1勺 醬油1勺 紅椒 1個 油鹽 適量製作:1. 準備好原材料; 2. 燒熱鍋放入適量的油,下入雞腿塊進鍋煸炒; 3.
  • 新冠疫情、信任危機、環境問題……外媒評選2020為「最糟糕的一年」
    (圖源:ABC新聞)迄今為止,全球新冠疫情已造成累計超過6700萬人感染,153萬多人死亡。在高效的實時統計系統下,這些數字的增長顯得格外觸目驚心。事實上,除了疫情這隻最大「黑天鵝」造成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外,今年有很多危機都是「灰犀牛」,是長期問題的階段性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 新冠疫情和2020年:科學研究非凡的一年
    但是,新冠疫情的蔓延也影響了研究人員的工作和個人生活。許多不研究新冠病毒或其影響的研究人員已推遲了他們的項目,擱置了職業甚至被中斷了研究經費。但是封鎖帶來的經濟影響是迅速而嚴峻的,這導致許多國家在病毒受到控制之前就開放了。大流行初期關於病毒是否能傳播的不確定性,還引發了關於佩戴口罩的好處的爭論,口罩在許多國家被政治化,尤其是在美國。同時陰謀論、虛假信息幾乎像病毒一樣傳播,其中包括有關群體免疫優點的討論。 流行病學家建議對新冠病毒進行大規模檢測是擺脫危機的出路。
  • 新冠病毒危機與中國應對:替代美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秩序是可能的
    圖為:中國武漢畫集2020(來自左翼評論網站)【原編者按】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全球逐步形成以美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秩序。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暴露出新自由主義的潛在問題,引發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新自由主義的質疑。
  • 全球化與地方化丨新冠疫情期間的全球民族主義政治異動
    新華社 圖作為一場全球性的大流行疾病,新冠疫情(COVID-19)的蔓延大大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次流行病的擴張範圍,它帶來的人員傷亡、經濟崩潰、邊界關閉以及其他影響,都在不斷刷新人們對風險社會的想像,新冠病毒的傳播也在實踐另一種「全球化」的統治之路。面對疫情,各國政府和社會的應對措施已經並將持續深刻地影響世界。
  • 新冠是「史無前例」的危機嗎?
    【編者按】不管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各國政府,還是公共媒體,都把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疫情描述為一個史無前例的歷史事件。這次疫情的很多特徵確實以「史無前例」的方式表現出來。但是究竟在哪些方面,疫情和歷史經驗截然不同?「史無前例」是審視疫情的有效視角嗎?「史無前例」的視角本身絕對不是史無前例。
  • 國際疫苗監督機構:富裕國家買走全球逾5成最被看好的新冠疫苗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國際疫苗監督機構:富裕國家買走全球逾5成最被看好的新冠疫苗,數十億人無望接種(觀察者網訊)新冠疫苗接種讓人們看到生活回歸常態的曙光,但這片曙光卻可能無法灑遍全球每一個角落。在疫苗產量還不足以滿足全世界的需求時,富裕國家正憑藉著自己的支付能力,在疫苗搶購國際大戰中甩下貧窮國家。據國際疫苗監督機構「人民疫苗聯盟」(People『s Vaccine Alliance)數據,佔世界總人口14%的富裕國家已購得全球逾5成最被看好的新冠疫苗,而數十億低收入國家民眾在未來幾年內,都無望接種安全有效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