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X財看見
作者|米娜
隨著新冠疫情讓經濟迅速跌入衰退泥沼,失業率屢創歷史新高,數以千萬計的民眾發現自己和家人對新鮮水果、蔬菜和蛋白質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原因很簡單,這些東西都太貴了!
每天一睜開眼,林恩想的第一件事是「今天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們吃飽」,第二件事便是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體重往下降。
面對突如其來且來勢兇猛的新冠疫情,英國採取經濟封鎖舉措,市場攤位停業,買東西的人被告知只能在指定的超市購買必需品。這些超市通常人滿為患,以前總是擺滿商品的貨架經常會變得空蕩蕩。此外,貨架上的某些商品會比以前的價格高。
林恩今年38歲,是4個孩子的母親,家住倫敦東部,靠政府發放的救濟金生活。受累於新冠疫情,她在家附近再也找不到最便宜的蘋果或牛奶了,也沒辦法和蔬菜攤的攤主討價還價。因為吃了太多不健康的食品,自3月份以來林恩的體重增加了28斤。
「我們在吐司上放了很多豆子,要麼就是在吐司上抹點東西,每天都在吃吐司,」她說。現在,她的體重已經超過了180斤。對於這位手頭拮据的母親來說,現在最棘手的問題是孩子們瘋狂地想吃水果,但是水果太貴了,她根本買不起。
在英國,像林恩這樣連最普通的水果和蔬菜都消費不起的人有很多。從全球範圍來看,這些人都不是鳳毛麟角。新冠疫情的蔓延,加劇了全球健康和財務差距,同時導致食品貧困進一步惡化:有些人依舊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些人則為吃不飽肚子而叫苦不迭;有些人吃得很多但極其不健康,有些人吃得少但營養非常均衡。儘管英國中產階級喜歡吃酸麵包或大塊手工奶酪,但在該國的很多地方,草莓、香蕉或葡萄仍被視為奢侈品。
只能買得起對健康最沒好處的食品
根據英國智庫Demos提供的估算數據,英國約有2000萬名成年人和林恩一樣買不起健康食品。
聯合國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30億人口負擔不起健康飲食,為肥胖問題的加劇創造了先決條件。如果越來越嚴重的飲食不健康以及肥胖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那麼未來十年內每年的相關健康成本將超過1.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萬億元)。
眾所周知,在絕大多數西方國家,最便宜的食物往往也是對人類的健康最沒有好處的食品:快餐和過度加工的食物,它們通常含有大量的鹽、脂肪和糖。然而,對於生活在這些國家的最貧窮的人來說,他們似乎也只能負擔得起這些食品。
7月份,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曾指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勢必會加劇全世界的肥胖問題,30多億人已經無法獲得健康且營養豐富的食品。
因不注重健康的飲食,英國的肥胖問題由來已久。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肥胖和超重的人易患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和癌症等疾病。研究表明,他們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以及染病後患重症或死亡的風險也比體重正常的人高。英國衛生部說,新冠疫情給英國的肥胖問題「敲響了警鐘」。
早在十幾年前,肥胖問題每年給英國造成的損失就已高達數百億元,主要包括治療糖尿病、心臟病和抑鬱症的花費,以及肥胖者工作缺勤帶來的損失。當前,英國幾乎三分之二的人超重或肥胖。除了愛爾蘭之外,英國人吃的甜食和鹹味小吃比其他歐盟國家都要多,而且他們最喜歡吃過度加工的食品,同時水果攝入量非常少。英國家庭對食品救助的需求增幅已經超過了大多數歐洲國家。
謝菲爾德大學專門研究糧食安全和糧食正義的高級講師梅根-布萊克(Megan Blake)表示,「人們每周拿出20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元)用於食品支出,是很正常的。誰都知道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吃得有營養、吃得健康。但是,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比蹬天還難,至少目前是如此。」
英國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督機構——英國食品標準局表示,新冠疫情給英國底層民眾的營養健康帶來了災難性影響,約有10%的民眾被迫尋求非營利性慈善組織「食品銀行」的幫助,同時甚至有一些人沒飯吃。更令人擔憂的是,有些人因沒有充足的食品而不得不經常食用超出保質期限的食品,比如說過期的袋裝沙拉、奶酪、煙燻魚和牛奶。專家支持,使用過期食品,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
即便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英國七分之一的人死於不健康飲食,不健康飲食的致死率幾乎和吸菸一樣高。聯合國估計,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到今年年底將有多達1.32億人陷入長期飢餓狀態。與此同時,在發達國家,肥胖比飢餓的威脅更大。換言之,貧窮在富裕國家更容易導致肥胖。
超重和肥胖的人比填不飽肚子的人多
從全球範圍來看,現在超重和肥胖的人比填不飽肚子的人要多,其中美國超重和肥胖的人最多。在某些最富裕國家,肥胖率仍然是最貧窮國家的兩倍,甚至更高。不過,隨著西式加工食品越來越普遍,發展中國家的肥胖率正在快速追上來。
在英國,導致肥胖的因素很複雜,其中包括環境和教育。不過,收入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而一個人的體重可能是食物不平等最明顯的標誌之一。
收入最低的人,超重的可能性更大。到11歲時,來自最貧困地區的孩子肥胖的可能性比來自最富有地區的同齡人高出三倍。
調查發現,與其他人相比,易感染新冠肺炎的英國成年人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每天少吃一份水果和蔬菜。慈善機構食品基金會指出,約12%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成年人表示,在過去6個月裡,他們因為買不起或無法獲得食物而選擇不吃飯。
對於林恩來說,買什麼,不買什麼,答案很明顯:買6個蘋果,僅夠吃一天,買一條白麵包,費用減少一半,也夠吃一天。但是,顯然麵包比蘋果更能填飽肚子。雖然孩子們很愛吃也很想吃水果,但是身為母親的她實在無力滿足他們的需要。
雪上加霜的是,在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封鎖影響下,營養食品的供應量日益減少。自3月以來,已有超過300萬英國人申領失業救濟補助。隨著對公司和休假工人的救助減少,失業率或將激增。若爆發第二波新冠疫情,形勢會更加嚴峻。
為了解決國內飲食不健康以及因此進一步惡化的肥胖問題,英國政府正在積極採取行動。7月份,該政府宣布計劃解決肥胖這枚「定時炸彈」。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是限制垃圾食品的廣告和商店對含糖量高和高脂肪食品的促銷。
此前曾在重症監護病房「走過一遭」的詹森承認,體重過重是他感染新冠肺炎的重要原因。康復後痛定思痛,這位首相鼓勵人們「管住嘴、邁開腿」,向肥胖「宣戰」。
7月下旬,英國政府承諾投入2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75億美元)在英格蘭地區推廣騎車和步行。相關項目包括在城鎮建設總長數千公裡的自行車專用道,為涉及騎行的基礎設施設定更高標準,推廣學騎自行車的課程和使用電動自行車。另外,政府準備發放首批每張面額50英鎊(約合人民幣442元)的自行車修理代金券,以支持民眾修理舊自行車。
詹森表示,為了讓國民更加健康、更有活力,英國需要健全的基礎設施、培訓和支持,從而讓人們願意騎車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