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甲方財經」(ID:jiafangcaijing2019),作者:花哥,36氪經授權發布。
前記,本文非對江小白有任何不敬。
事實上,花哥作為行業觀察員,單從營銷角度,是非常認可江小白在過去三年(事實上已經成立八年之久了)的成就的,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品牌到燃起了熊熊烈火的上市夢,這本來就是營銷圈的一個奇蹟,也打破了很多狗屁理論的結果宿命。
但營銷圈本來就和時尚圈一樣,不斷的形式與載體循環,不斷的與時代最敏感的審美融為一起。江小白的文案UGC一招鮮,已經吃到了數十億級的紅利,也是時候該交棒了!
最近,卡思數據發布了一份長達上百頁的短視頻分析報告,《2020短視頻內容營銷趨勢白皮書》,文中提到了今年的9個趨勢:
短視頻「平臺」概念走向模糊,短視頻流量價值有望在2020年被重定義;
紅人供需結構失衡依然存在:萬千紅人中,似乎總缺少那麼一個理想型;
善從「人帶貨」到「貨帶貨」:直播帶貨領域走向細分,帶貨主播進入工業生產時代,好貨成就大量腰、尾部主播;
明星參與挑戰賽玩法升級,從參與營銷到參與帶貨,從定製單一內容到定製劇集傳播,短視頻劇集也可冠名合作;
短視頻種草成本持續走高:矩陣種草成必然;
營銷行業大變天:2020年為品牌自建內容和達人矩陣元年;
告別焦慮:強化「私域」方能構建品牌護城河等9大趨勢。
數據賦能內容營銷和內容電商價值放大;
大牌恆強、白牌崛起:KOL均是中流砥柱。
今天,花哥想重點聊一聊第4和第7兩點,先做個基礎預判:第一,2020年將會有更多的品牌加入短視頻UGC的實驗中來;第二,短視頻UGC將會創造100億美金的新品牌。
尤其對於快消品牌來說,本文希望打開一個視角天窗。
01 579場品牌挑戰賽的結果報告:短視頻UGC前戲而已
事實上,不僅僅是x音,在x視x手等短視頻平臺,也都有類似活動,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以x音數據為例。
挑戰賽的本質是一種非常高明巧妙的平臺變現方式,為品牌獨家定製的高品質話題,通過深度應用內容社交體系中的裂變機制,幫助品牌在打造營銷案例。
據卡思數據統計,2019年1-10月,卡思數據採集到的由品牌(不含:字節系、旅遊機構、政府、媒體等)發起的挑戰賽共計579場(含超級、品牌和區域挑戰賽)。
相較上半年,下半年品牌發起的挑戰賽熱度明顯提升。從發起行業看,以食品飲料發起量最多(佔比24.53%),包攬了1-10月裡,9個月發起挑戰賽數量第1的位置,不僅投放力度大,投放品牌也多,以伊利和蒙牛旗下各品牌線投放最為典型,多會圍繞常規品牌造勢和產品上新/推廣兩大核心目標發起挑戰;其次是由美妝日化行業和電商平臺發起的挑戰賽較多,在Q3季度,美妝日化品牌成為挑戰賽發起的常客。
分析579場挑戰,發現:無論是聚合頁播放量還是參與量,相較去年,都未出現明顯提升。但更多擁有著優質玩法、創意和資源投入的挑戰賽出現,曝光量過百億,參與次數過百萬的挑戰賽已出現。
其中,分析播放量最高的10場挑戰,發現:有4席來自於3C/數碼行業,2席來自於食 品飲料、遊戲行業,而其餘的3席則由網際網路/服務、電商平臺、汽車行業貢獻; 從參與量來看,並非高曝光就能帶來廣參與,播放量最高的10場挑戰賽中, 僅有4席入圍了參與量TOP10榜。
一場品牌挑戰賽想脫穎而出,往往具備幾個核心條件:開放且有參與性的話題,魔性且可被喚醒/記憶的背景音樂、創意且萌美趣酷的貼紙設計,和足量的達人曝光,以及清晰的轉化入口。
尤其是,品牌們尤為要注重互動玩法的設計:在開放的基礎上,降低用戶參與門檻,增加投稿和觀看;在品牌傳遞的基礎上,讓用戶感覺趣味和放鬆;主打女性消費的品類可強調「美」,而主打男性消費的 品類則可傳導「利」。
以下是十大案例詳解: 夏娃之秀 – 貼紙設計用心,讓女性變得更美廣汽傳祺 - 互動門檻足夠低,拍攝6相關的視頻即可參與illuma啟賦3 - 對腰、尾部母嬰親子類KOL、 KOC使用充分小米有品 – 小程序直接拔草宜家家居IKEA – KOL足夠多:舞蹈/劇情/情感/家裝設計類等華帝vatti - BGM設計魔性且容易被記憶百雀羚三生花 - 貼紙設計美味可滋 -高度貼合話題的明星關曉彤、吉克雋逸等原創演繹英雄愛三國 -將遊戲玩法和互動玩法打通OPPO - 超80位明星/紅人參與,多官方入口宣傳……
為了更好的「收割」品牌方,不對,為了更好的創造品效合一的效果,字節跳動的小程序體系也逐步完善起來,對於有效果和客服訴求的品牌主(如:遊戲、電商和金融服務類),還可以借勢小程序,實現無損跳轉,提升用戶註冊/下單/付費的機率。
這意味著,挑戰賽的營銷價值仍在裂變,但挑戰賽表現效果好壞不僅與品牌預算掛鈎,更考驗品牌的內容創意和策劃能力,建議品牌選擇兩個極端策略,要麼不投,投即重視。
但,這也僅僅是短視頻UGC的前戲而已。
此消彼長,線下營銷應對突發事件的無力,這也給線上營銷的機會。經歷過這次疫情後,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把投線上廣告作為一個重要的營銷方式。
02 如何從短視頻挑戰賽到UGC品牌?百億美金的新機會
但是到目前為止,挑戰賽僅僅只能算是一種爆款營銷的方式,上面的案例如果不是深度分析,很難讓用戶有直觀上的認知。
究其原因有三點:
· 當前的短視頻挑戰賽太中心化了,如果沒有強IP(明星網紅)的付費營銷策劃,如果沒有x音中心化的入口位置,想形成一個類似於西瓜妹這樣的社會爆款,是基本不現實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只是短視頻平臺對有錢的大廠精準定製的營銷手段,用更高明的、體系的打法來消耗廣告投放資源;
· 在網紅時代,爆款基本靠流量催熟,營銷音浪來的快去的更快,短短幾天的爆款並不能形成品牌印記,而持續的入口投放並不現實,這導致更多的UGC行為並不持久;
· 營銷是營銷,產品是產品,有虛無實,有實無虛,二者完全割裂開來,用戶創作的作品全部沉澱在平臺的資料庫裡,與消費者實際的體驗感完全割裂,也並沒有持續性形成轉化。
近些年來,說到品牌界的文案高手,自然要提江小白。通過塑造「文藝青年」的形象,創意化表達情緒,喚起了年輕人的共鳴。
其1,時機點的把控,離古老的凡客體已有多年真空期,市場需要這樣一個新品牌新模式;
其2,選品精準,白酒是一種有文化底蘊的產品;
其3,對用戶創作的調動,尤其是文案確實能引發集體共鳴;
其4,也是最關鍵的,打通虛擬與物理世界,讓用戶創作的文案真實的印刻在產品包裝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創作閉環。
關於江小白成功學和唱衰論各有一半,成敗也因文案UGC,是非也因文案UGC,這裡不予置評了。
但是,圖文UGC真的不再代表最先進的營銷生產力了,而短視頻UGC營銷將成為當前以及未來的主流方式。
基本方向無須贅述,只是說,該如何藉助於短視頻的UGC內容,打造一個類似於江小白的新品牌(或老品牌升級)。三個基本問題:這個是否有理論和現實可行性,關鍵路徑是什麼?新品牌的市場空間有多大,什麼類型的賽道成功概率最大?如何從活動變成品牌,操盤團隊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基礎素養?且聽花哥一一道來。
A 基建成熟,時機已來
經過五年的市場洗禮,短視頻已經成為國民級應用。
2019是短視頻電商元年,廣告主愈發強烈的效果訴求,或將在2020年催生品牌與效果雙重導向的UGC挑戰賽模式,更多電商/直播類KOL會受到品牌邀請,加入新模式的營銷大戰。
尤其是微信裡的短視頻生態成熟,兩個核心路徑已經打通,一物一碼讓UGC短視頻在前端成為流量入口,小程序讓UGC短視頻在後端成為轉化入口。具體路徑如下:通過短視頻平臺進行創作 → 生成一物一碼 → 將碼與消費品物理層面打通 → 掃碼進入小程序 → 觀看UGC短視頻 → 即時虛擬消費或實體消費 → 繼續創作UGC短視頻,如此形成一個完整閉環。
這是過去一年剛剛成熟的技術路徑,基礎建設已經搭建完畢,意味著短視頻UGC內容創作的春天已來。
B 快消賽道,百億機會
什麼賽道最合適切入?最容易形成爆款?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到目前為止,花哥也無法跳脫常識的束縛,快消品依然是最合適的品類,畢竟更大大眾化,全民參與度最高。當然另闢蹊徑,這幾個品類也是有機會脫穎而出的:文具(創作工具)、玩具(樂高之類組合式創作)、便利店(場景創作)、遊戲(本身是虛擬創作空間)、食材(美食UGC)等。
當然,白酒啤酒飲料等飲品類市場,依然有機會成為下一代爆款。至於通過短視頻UGC引爆的品牌體量,究竟能做多大,沒有一個預測模型可以判定。
相比靜態的圖文,短視頻內容則更有趣、更有料、更有態度,如今的用戶不僅會完整觀看該視頻,甚至可能重複觀看乃至於分享傳播該視頻。有數據分析,視頻引起的轉發是文字圖片的12倍,看過視頻的用戶購買意願是其他用戶的1.8倍。
按照江小白的當前市場估值,2019年12月19日,重慶江小白的運營主體——重慶江小白酒業有限公司投資人發生變更,新增的投資實體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行業預計估值約在30-50億元。
所以,未來當一個基於短視頻UGC的新品類品牌出現時,花哥以為至少是百億美金級,理由有點形而上,僅供參考。
C 族群文化,引導機制
花哥以為,隨著自媒體生態環境的越來越進化,越來越多的人會主動參與到短視頻創作中來。
傳統的、中心化的、自上而下的短視頻挑戰賽只能作為一種助力,而非一種常態化,如果想構建一個全民認可的短視頻UGC品牌,最重要的是構建一種機制,來引導更多的用戶參與,其中關鍵因素包括:社交身份的設計、榮譽機制、利益機制、社群社區文化、作品上榜機制、社交裂變機制、利益分成機制等等。
其實用戶的參與動機沒變,人以類聚的組織習性沒有變化,從圖文到短視頻的變化,更是一次整體的UGC模式升級。
十年前凡客體盛行的時候,創作者只能通過PC在各個社區,通過圖片傳播信息;五年前,江小白開始流行,文案作品已經可以直接印製在酒瓶包裝上;如今,短視頻UGC的時代,一個二維碼足以打通一切,入口即社交、流量即收益,整個流程已經完整閉環。
一旦激發初始勢能,全民參與的能量,將遠遠超過商家自己的想像。
而據花哥觀察,如今越來越多的平臺也在注重挖掘私域流量,在流量、轉化、變現等方式,對品牌給與幫助,例如抖音小店,微信直播。未來不支持私域流量轉化,不支持品效合一的平臺,很容易在商業競爭中失去優勢。
03 關鍵!從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微信生態才是主戰場
這才到了關鍵正題,也是短視頻UGC時代最有想像力的地方。
上面我們研究了x音平臺十大挑戰賽案例,有的甚至達到了數十億的PV瀏覽量,但是為什麼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品牌案例?
有一個關鍵原因,目前的幾大短視頻平臺基本都是公域流量,但是真正轉化是在私域流量場景中,才能更加持久。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用x音x手等平臺,能不能打造成一個短視頻UGC的品牌呢?答案是成立的。
目前來看,有且僅有微信生態是最完整最成熟的,而且克制的Allenzhang儘可能的不去Control用戶的行為,包括企業用戶的行為。
繼續探討在短視頻UGC品牌構建中,最核心的三層關係,也是操盤手在設計經營體系中,最關鍵的三點。
微信生態與第三方平臺的關係。
微信平臺作為私域流量主場,因為是私域流量,所以後續在作品留存、作品數據化、創作者激勵、用戶裂變等,有足夠多的想像空間。如果單純是在某一個流量平臺發起,即使一時由爆發力,後續也難以再繼續持續經營。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作為勢能平臺,目前已有各種工具,可以實現抖音快手與微信之間的完整互通方案。
其它App等線上流量可以通過H5和手機號註冊實現完整打通,這裡面的精髓所在,就是基於雲平臺的Saas服務能力,將各大平臺的流量通過H5的形式串聯起來,最終回流到微信小程序,形成完整的私域流量池。
線下碼入口與線上流量的關係。
通過一物一碼與小程序之間的互通,可以將線上線下流量合為一體,我們可以理解實體產業將擁有媲美整個網際網路的流量體,那麼企業品牌也因為線下的實體商品流量,與用戶產生數據化的關係。
創作者與品牌之間的關係。
可以明確的說,一定不是基於爆款營銷邏輯的付費關係,花哥認為,創業者與品牌之間未來更像是一種共創共生關係,作品將成為這個品牌遊戲裡的硬通貨。
目前已經有多種打通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解決方案,《甲方財經》亦參與其中一個項目,後面再與大家同步案例方法論。
花哥結語:
我們看大盤,隨著短視頻廣告營銷價值的凸顯,廣告主在短視頻上的投放意向和營銷預算逐漸增加。據統計2018年短視頻營銷規模將達140.1億,預計2020年規模將超過550億。短視頻廣告當前的投放率僅為1%,而相比之下,長視頻廣告的投放率已達到了90%多。
短視頻當道,如果仍然把視頻當做圖文的補充,忽視短視頻營銷的力量,恐怕又要重複一次「從看不起,到看不懂,最後追不上」了。2020年,短視頻營銷必須做,學費也必須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