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誰家還沒幾百斤大白菜,可他們是怎麼吃完的?

2021-12-27 看鑑

天兒涼了,樹葉黃了,冷風嗖嗖的,黑龍江一些地方甚至已經開始供暖了。

但此時的東北,馬路邊、廣場上、花壇邊、樓道裡……都是一片綠色,一望無際的綠色。

季節逆轉了?當然不是,因為買秋菜、曬秋菜、囤秋菜的日子又到了。

囤秋菜,東北人民一年一度、喜聞樂見的全民活動。

倒退幾十年,物產不充裕,東北這地兒又太冷,冬天地裡長不出東西,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得在過冬之前儲備好糧食和蔬菜。

按理說,現在沒這個需求了,菜市場什麼都有賣的,而且儲備的白菜怎麼著也得扔掉三分之一蔫的、爛的和幹的,算下來不比現買的便宜,這還沒算上搬這幾百斤白菜搭上的力氣和時間。但對東北人尤其是東北老人來說,囤秋菜已經成為過冬前的一種儀式感,即使供應再充足,不囤點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遼寧瀋陽,一處山寨「凱旋門」也成了晾白菜的場所

所以,即便每年嘴上說不買不買的,可最後還是買了幾百斤堆在陽臺上、樓道裡。

畢竟,南方人買白菜買半顆,東北人買白菜買半車。

大白菜,原汁原味的中國菜

東北人囤秋菜,囤的不只是白菜,還有土豆、大蔥、蘿蔔、幹豆角等等。

但大白菜絕對是秋菜界的C位。

白菜原產於中國,有6000多年的歷史,比除稻穀以外其他原產中國的糧食作物都要久遠。

▲圖/Flickr

白菜古時稱「菘」,最早得名於漢代,到南北朝時已經是中國南方最經常食用的蔬菜之一。

唐宋時期,菘菜出現多個不同的品種,但還是與現在吃到的大白菜相去甚遠,從記載來看,唐代十分出名的「牛肚菘」是一種個頭較大的青菜。

而我們現在能吃到的大白菜要等到明朝,才在浙江地區培育成功。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北方大白菜已經取代小白菜成為十分常見的蔬菜,並且產量也超過南方。

河北、山東出產的大白菜開始沿京杭大運河銷往浙江乃至華南地區。

▲圖/photoAC

魯迅就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寫道:「大概是物以希(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

大白菜的成功培育不僅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也對韓國、日本飲食產生了影響。

大白菜在明朝時傳入朝鮮,之後成為朝鮮泡菜的主要原料。韓劇《大長今》裡,就有試種從大明朝引進菘菜(大白菜)的情節。

▲韓國泡菜。圖/feminine

而日本人初見大白菜是在1875年東京博覽會清政府展臺,它們購買了三株展品,但都試種失敗。

20世紀初,日俄戰爭期間,有些日本士兵在中國東北嘗到大白菜覺得味道不錯,於是把種子帶到了日本。

經過多年的試種,才培育成功。今天,日本的餃子大多是白菜豬肉餡的。

大白菜就是東北人的本命

大白菜對於中國人來說尤為重要,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它是大多數東北、華北、西北人民唯一能接觸到的新鮮葉菜。

為了應對長達幾個月的嚴冬,存上幾百斤白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在供應不充足的年代,為了這幾百斤白菜,要全家齊上陣。

有人負責排隊,以買到品相好、下鍋爛的白菜;壯勞力要負責搬白菜、運白菜;還有人要在院子裡搶佔有利地形來晾白菜。

直至今天,一到曬白菜的時候,各家各戶都要使出來絕招,陽臺上、空地上、健身器材上乃至停著的車上,都會堆滿白菜。

白菜在儲存前需要晾曬,使白菜降溫,蒸發水汽。晾三四天之後,把白菜立起來,最外層葉子向外搭地,蔫而不易折斷,這樣的白菜就算晾好了。

儘管北方蔬菜種類不及南方,但還是有得選,為什麼從東北到西北,囤的都是白菜呢?

耐儲存是第一位的,晾好後的白菜放到溫度、溼度適宜的地方,可以吃到第二年開春。

尤其在農村有地窖的話,白菜可以保存的更久,品相也更好。因為恆溫恆溼避光,二氧化碳濃度高,蔬果不容易腐爛。

以至於,很多東北老人在買房時都傾向一樓,最好是送小花園的,可以挖個地窖。

第二個原因是大白菜秋季集中上市,使它成為全年最便宜的蔬菜之一。

這也是因為大白菜的產量足夠高。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工作重點就是研究、培育能充飢、產量大、易栽培的蘿蔔、土豆、白菜等大眾化蔬菜。1954年時,白菜的平均畝產量已經超過一萬斤。

第三個原因是大白菜包容的味道,大白菜除了淡淡的甜味,再也沒有其它的味道。

這一方面避免了獨特的氣味導致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另一方面使它可以兼容其它一切味道和食材,根據不同的食材搭配出不同的味道。

畢竟,不令人產生厭惡感才可以捱過漫長的冬季。

幾百斤的白菜,到底是怎麼吃完的?

當幾百斤白菜擺在面前,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恐怖,這真的吃得完嗎?

事實上,不僅吃得完,還很有可能會不夠吃。

為了應對漫長的冬季,東北人將白菜演變出燉、炒、醃、拌等多種料理手法。

白菜單獨成菜的話,就可以做成著名的醋溜白菜。

▲圖/YouTube

因為氣溫低,燉菜這種又保溫、又暖身的烹飪手法在東北運用的極廣,而白菜豬肉燉粉條幾乎會出現在每一個東北家庭的餐桌上。

▲圖/photoAC

並且,白菜幾乎可以與任何一種食材進行搭配,豆腐、土豆、排骨、香菇……無窮無盡的排列組合使得白菜可以用各種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

拿白菜做餡也是毫無違和感,白菜包子、白菜餃子、白菜餡餅……

白菜不僅能拿來做餡,甚至還可以做皮。將米飯、蔬菜、大醬放在鋪好的白菜葉上,將白菜葉包好,就是東北菜包飯。

過年的時候,扯掉白菜外邊的幹硬白菜幫,只留甜甜的白菜心,切絲,拌上海蜇皮、胡蘿蔔絲,炸過的土豆絲,一道白菜心拌海蜇皮是過年餐桌上最解膩的下酒菜。

天天吃白菜,排列組合再多,也難免會膩煩,沒關係,它還可以用一種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你面前——酸菜。

▲圖/Youtube

東北酸菜是由白菜醃製而成的,冬天從室外的酸菜缸撈出的酸菜,往往還帶著冰碴。

酸菜和白菜一樣百搭,燉、炒、涮、做餡無所不能。

殺豬菜是最著名的酸菜美食之一,而到了沿海的大連,酸菜的搭檔就變成了海蠣子。

將酸菜洗淨後剁碎,拌上肉餡充分攪勻,包成餃子,就是無數東北人的鄉愁味道。

除了酸菜,辣白菜也是很多東北人的過冬必備,尤其是在吉林延邊地區。

如今,隨著物質的充裕和物流的發達,冬季買到新鮮蔬菜已經毫無難度,隨著上一輩人的歲數越來越大,囤秋菜的人相比也會越來越少,秋收冬藏在未來真的會變成一種儀式感。

但這種有備無患的意識仍會埋藏在太多人的心底,因為這是以最大的確定性應對未來的不確定。

參考資料:

[1]大白菜,Wikipedia

[2]《是誰,馴化了大白菜?》,物種日曆

相關焦點

  • 冬天的東北,誰家裡還沒幾百斤大白菜,可他們是怎麼吃完的?
    還沒到真正的冬天,黑龍江漠河就已經白雪皚皚,人們穿上厚厚的羽絨服,清掃家門口的積雪。正是在這種即將冬天的時候,整個東北都活了起來,一家老小齊上陣,為的就是在凜冬來臨前,儲備好過冬的食物。其實按理來說,現在的東北完全不需要做過冬準備,只有一些偏遠的村莊,冬天實在出不了門,只能這樣囤菜。隨著大棚技術的發展,以及交通工具的便利,東北人在冬天仍然能買到新鮮的蔬果。不過,老一輩的東北人仍然會抽出幾天的時間,把冬天要吃的大白菜整得明明白白,就像一種儀式感,要是沒準備,那心裡不踏實。
  • 每戶東北人都有幾百斤的大白菜,他們是怎麼吃完的?
    當然不是,因為買秋菜、曬秋菜、囤秋菜的日子又到了。倒退幾十年,東北這地兒又太冷,冬天地裡長不出東西,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得在過冬之前儲備好糧食和蔬菜。按理說,現在沒這個需求了,菜市場什麼都有賣的,而且儲備的白菜怎麼著也得扔掉三分之一蔫的、爛的和幹的,算下來不比現買的便宜,這還沒算上搬這幾百斤白菜搭上的力氣和時間。
  • 在東北,即使你開咖啡店,還是要跟著曬大白菜
    還沒供暖前這麼個兩三周,整個東三省都被大白菜所支配著。 來源:新華網那是整座城市,一望無涯的脆綠白,馬路邊、門面前、花壇上,除了車道,都是白菜,全都是白菜,白菜多到感覺是東北人複製粘貼出來的。搶購白菜的,幾乎都是中老年人,對他們來說,囤秋菜已經成為人生的一部份,不在入冬前囤菜,心裡就空空的,不踏實。 在11月,大白菜就是東北的硬通貨。什麼叫作實在,憑券兌換大白菜那就是一間超市為顧客做的最實在的事。
  • 東北遍地是玉米,一天能撿幾百斤?撿的比種的還多
    在東北這個時候,玉米棒子都收了,留一地的玉米穗,和玉米杆子。由於東北這邊地多人稀,然後大部分都是用機器收割,收割完之後會在土地裡剩下很多沒有收割到的或是掉了的,再加上今年因為颱風問題導致很多的玉米倒伏了,於是機器就更加不好收了,收完之後,地裡一地的玉米和碎玉米還有半成品玉米,這種如果主人自己去撿的話,幾十畝地要撿好久,再說了,一般是機器收割完了之後,主人就要換到另一塊地裡去收割了,機器不等人,收完這塊地,誰都可以來撿玉米
  • 東北人過年,太能整了
    為了準備一桌大魚大肉的年夜飯,東北人「萬物皆可凍」,他們冬天不需要冰箱,室外就是天然大冰櫃。家裡有院子的,院子裡堆滿了白菜、水果、豬肉、海產,外帶一蛇皮袋子土豆,一看就是富貴之家。家裡住樓房的也不含糊。
  • 東北網友:囤大白菜,吃東北大板
    這不就在我國的東北,已經提前進入深冬,民眾們紛紛開始走上大街囤白菜。要說什麼是迎接冬天的儀式,東北網友:囤大白菜和大蔥,吃大板雪糕。進入今年10月下旬,東北小夥伴又到了囤白菜的季節,這不就在前幾天,東北大娘囤白菜的視頻火了,引來不少網友熱議。
  • 老爸老媽囤貨史:誰家陽臺還沒百十來斤大白菜?
    葉子還沒有落完,冬天就跟著拉白菜的大卡車一起到了家門口。
  • 最近,囤米的那些人有些犯愁,當時囤的幾百斤米,何時才能吃完?
    最近這幾天有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很多人在頭段時間搶購了很多大米,並且數量還不少。現在都知道了市場上並不缺大米,這些人因為囤的米太多了,擔心天熱了大米會變壞,所以感到非常鬱悶。最近,囤米的那些人有些犯愁,當時囤的幾百斤米,何時才能吃完?
  • 東北人曬白菜的場面,像坦克大戰一樣壯觀,這也太拼了吧
    前段時間,一段東北大媽囤白菜的視頻火了。這位東北大媽一口氣買了300斤白菜,這架勢就連雙十一的剁手黨都服了。大媽說去年囤了200斤結果不夠,冬天就喜歡吃大白菜,所以今年多加100斤,囤了這麼多的大白菜最後包車送回家了。
  • 當東北人開始囤菜,陣仗可以有多大?南方人:場面堪比部隊站軍姿
    但與北方大部分地區相比,東北人的囤菜那就是陣仗頗大,許多南方網友都說場面搞得就像部隊站軍姿,不僅整齊,而且數量多,怕是我三年都吃不完那些菜吧。東北屯菜,可不像南方屯菜,每到冬季屯菜那就是囤一整個冬天的菜,量很大,場面很壯觀,只要有地方,那就是放菜的地方。
  • 大白菜裡的食趣兒,跟白菜有關的美食回憶,如它的味道一樣清甜
    在40歲以上的北京人的記憶裡,大白菜是和冬天連在一起的。北京的冬天漫長寒冷,田野裡光禿禿的一片黃色,菜園子裡除了幾根隨風搖晃的竹竿,不會見到一絲綠色的影子。沒有綠色,也就沒有了新鮮的蔬菜,於是一到初冬,北京人便會買上幾百甚至上千斤(視家裡人口多少而定)的大白菜,作為從冬到春四個月時間裡的主要菜蔬了。
  • 冬季屯菜五百斤,南方人一臉問號
    東北入冬三件事:穿棉襖、燒熱炕、囤白菜。解決了吃穿住的問題,才是這個冬天的小確幸嘛!東北人民對於囤白菜,有著巨大的熱情——買白菜的,戶戶幾百斤,家家堆成山,那叫一個壯觀;賣白菜的,車上白菜堆山、車下阿姨圍滿,那叫一個熱鬧。
  • 冬儲大白菜準時上市,北京居民排長隊購買:都是情懷!
    「您這一包白菜40斤,八塊八。」61歲的老鄒是東北人,來北京二十年,每年都會買上一二百斤的白菜。「買回去積酸菜,冬天就好這一口。」抱著一大包白菜,老鄒像呵護珍寶一般,小心翼翼地把白菜搬到帶來的嬰兒車上。在老鄒看來,冬日裡靠在暖氣旁,吃上一口熱乎乎、酸溜溜的白菜,沒有比這更愜意的事兒了。71歲的餘大爺和老伴兒買的白菜並不多,只有四棵。
  • 龍口人的回憶殺!你可還記得小時候冬儲大白菜的熱鬧場面?
    「給我來一百斤!」老街坊們在賣冬儲菜的網點你一言我一語,現場好不熱鬧。  60多歲的高大媽說,家人年年都勸她不要再買冬儲大白菜了,可始終都沒能勸住她。高大媽照例在開賣的頭一天,買了一堆冬儲大白菜放在家裡。她說,這下心裡有底了,下雨、下雪也不怕了,冬儲大白菜搭配著別的菜夠吃一冬啦。
  • 夏天,最愛這種懶人菜,卷一卷就能吃,清脆可口,吃完還不用洗碗
    夏天,天氣太熱了,最害怕一大家子人等著開飯,辛辛苦苦做好了七葷八素端上桌,自己估計沒了胃口,吃上兩口就會感覺飽了,之後還得面對滿桌子的盤盤碗碗~常言道:「辦法總比問題多一個」,今天就來給出大家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東北特色「飯包」來了!
  • 朋友買了1斤紫菜,2年還沒吃完,我教他這樣做,2個月就吃完了
    朋友買了1斤紫菜,2年還沒吃完,我教他這樣做,2個月就吃完了紫菜成熟啦,這段時間回老家,都會看到紫菜養殖戶臉上掛著笑容,因為今年的紫菜收成還不錯。回家就為了拿紫菜,因為紫菜成熟的季節,朋友圈都在賣紫菜,我也跟風發了幾條,就有人和我買了,於是就回老家拿最好的紫菜給他們,畢竟想要吃到好吃的紫菜,只有自己親自去紫菜源產地拿「頭水」的紫菜。
  • 六旬老大爺種的白菜,可不是普通大白菜,知道的人並不多
    前兩天,我的一位遠房親戚給我打電話,讓我給他買一點藥材,在閒聊中,我問他今年種地怎麼樣,他說今年種地收入的不錯,多虧種了兩畝地的大白菜,我說兩畝地的大白菜才能賣多少錢,他說這兩畝地的大白菜可不是我們常見的普通白菜,普通大白菜一斤才賣4毛錢,這種白菜一斤賣5塊錢,而產量還都差不多,你說能不掙錢嗎
  • 杭州法淨寺幾百斤大白菜鋪了滿滿一地,看饞遊客!能不能隨緣買一些...
    記者聯繫上「來吧」來女士,前幾天她跟幾個朋友到中天竺附近聚餐,吃完飯順道去寺裡轉轉,沒想到偶遇了這個浩浩蕩蕩曬白菜的場面,來女士說,她看著這些鮮綠油亮的長梗白菜,忍不住想,能不能隨緣買一些回去?結果被婉拒了。因為這些白菜,都是寺裡自用的。 天竺路,是杭城有名的「佛教小路」。
  • 北方人的冬天為什麼離不開大白菜? 豫記
    白菜本味清淡甘甜,像君子一般,可居廟堂之高,能處江湖之遠。不論南北,不論四季,總會有不同品種的白菜新鮮上市,尤其是每年入冬不久,街口就會出現一車一車的大白菜,裹著軍大衣的老鄉點根散花倚在車旁,看著來回過往的人。買多買少,老鄉總會熱情的迎上去,稱斤之後去零頭,賺不了多少錢,圖個回頭客。對於大白菜,中國的老百姓尤其是北方老百姓,一定有著特殊的感情。
  • 買大白菜時,挑黃葉還是綠葉?老菜農:口感相差大,知道後別買錯
    買大白菜時,挑黃葉還是綠葉?老菜農:口感相差大,知道後別買錯導語: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很多人都習慣囤積蔬菜來過冬。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一個東北大媽直接買下500斤的大白菜,還僱了一輛小貨車拉回家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