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入冬三件事:穿棉襖、燒熱炕、囤白菜。解決了吃穿住的問題,才是這個冬天的小確幸嘛!東北人民對於囤白菜,有著巨大的熱情——買白菜的,戶戶幾百斤,家家堆成山,那叫一個壯觀;賣白菜的,車上白菜堆山、車下阿姨圍滿,那叫一個熱鬧。
東北人囤秋菜,囤的不只是白菜,還有土豆、大蔥、蘿蔔、幹豆角等等,但大白菜絕對是秋菜界的C位。
耐儲存是第一位的,晾好後的白菜放到溫度、溼度適宜的地方,可以吃到第二年開春。尤其在農村有地窖的話,白菜可以保存的更久,品相也更好。因為恆溫恆溼避光,二氧化碳濃度高,蔬果不容易腐爛。以至於,很多東北老人在買房時都傾向一樓,最好是送小花園的,可以挖個地窖。
第二個原因是大白菜秋季集中上市,使它成為全年最便宜的蔬菜之一。這也是因為大白菜的產量足夠高。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工作重點就是研究、培育能充飢、產量大、易栽培的蘿蔔、土豆、白菜等大眾化蔬菜。1954年時,白菜的平均畝產量已經超過一萬斤。
第三個原因是大白菜包容的味道,大白菜除了淡淡的甜味,再也沒有其它的味道。這一方面避免了獨特的氣味導致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另一方面使它可以兼容其它一切味道和食材,根據不同的食材搭配出不同的味道。畢竟,不令人產生厭惡感才可以捱過漫長的冬季。
當幾百斤白菜擺在面前,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恐怖,這真的吃得完嗎?事實上,不僅吃得完,還很有可能會不夠吃。為了應對漫長的冬季,東北人將白菜演變出燉、炒、醃、拌等多種料理手法。白菜單獨成菜的話,就可以做成著名的醋溜白菜。
因為氣溫低,燉菜這種又保溫、又暖身的烹飪手法在東北運用的極廣,而白菜豬肉燉粉條幾乎會出現在每一個東北家庭的餐桌上。
並且,白菜幾乎可以與任何一種食材進行搭配,豆腐、土豆、排骨、香菇……無窮無盡的排列組合使得白菜可以用各種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拿白菜做餡也是毫無違和感,白菜包子、白菜餃子、白菜餡餅……
白菜不僅能拿來做餡,甚至還可以做皮。將米飯、蔬菜、大醬放在鋪好的白菜葉上,將白菜葉包好,就是東北菜包飯。
過年的時候,扯掉白菜外邊的幹硬白菜幫,只留甜甜的白菜心,切絲,拌上海蜇皮、胡蘿蔔絲,炸過的土豆絲,一道是過年餐桌上最解膩的下酒菜。
天天吃白菜,排列組合再多,也難免會膩煩,沒關係,它還可以用一種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你面前——酸菜。
東北酸菜是由白菜醃製而成的,冬天從室外的酸菜缸撈出的酸菜,往往還帶著冰碴。酸菜和白菜一樣百搭,燉、炒、涮、做餡無所不能。殺豬菜是最著名的酸菜美食之一,而到了沿海的大連,酸菜的搭檔就變成了海蠣子。
血腸是酸菜的最佳搭檔將酸菜洗淨後剁碎,跟血腸豬肉燉成一鍋,就是無數東北人的鄉愁味道。
除了酸菜,辣白菜也是很多東北人的過冬必備,尤其是在吉林延邊地區。
小編不知道各位朋友家裡還有沒有囤菜的習慣,但是小編的媽媽可是白菜蘿蔔沒少囤,也許這就是老一輩的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