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冬至,一天長一蔥」是什麼意思?春節會長几蔥?農民說俗語

2020-12-21 膠東鄉村

今天是冬至,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農村城市中重要的節日風俗。在我們煙臺,每逢冬至節,家家戶戶吃餃子,親友團聚,享受親情,為嚴寒冬天帶來溫暖。

冬至節在節氣中的地位很特殊,是天氣冷暖的轉換時間,從此進入數九寒天,溫度會越來越冷,直至迎來大寒。另外,晝短夜長,也到達了全年頂峰。而與之同時,過了冬至節,白天像個孩子,一天長一蔥,一點一點地增長。朋友,您知道農村俗語所說的「一天長一蔥」是多少嗎?

這裡的一蔥並不是大蔥生長的時間,而是指生長一葉蔥寬度的時間,古代的一種簡單的計時方法。這裡,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聰明智慧,在沒有準確的計時工具之前,他們運用了各種方法,除了觀日影、漏水、晨鐘暮鼓等較專業工具,民間計時方式更通俗易懂,「一蔥」就是其中的一種,此外還有「一線」。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也是農村中常用的計時方法,這裡的一線也並非指一根線的長度,而是指古代女子納鞋底、繡花巾等用一根線的時間。一根線的長度約在二尺左右,太短了,頻繁穿針費了時,而太長了,線容易打結,誤了活。一般而言,用完一根線的時間大約需要幾分鐘。

以這種簡單方式表達冬至後晝夜時長的變化,反應了老祖宗的聰明智慧,實際上,豈止是這些,他們還發現「一九二裡多,二九五裡半」。冬至過後,隨著白天慢慢變長,一九的時候能夠多走出二裡路,而二九的時候就可以多走五裡半,一九二九就是由冬至後開始計算的。說到這裡,肯定有很多朋友想知道,其中的「一蔥」和「一線」到底是多長的時間呢?

以山東為例,夏至時,一般的白天日出時間為4點45左右,晚上在8點日落,白天有大約15個小時;而冬至日出時間為7點30分左右,下午5點就黑天了,白天有9個小時左右。由夏至到冬至,時間為180天,但白天的時間卻多出了6個小時,360分鐘,計算得出,每天增長的時間大約為2分鐘。

由此來看,所謂的一蔥一線是在一分半到二分鐘左右。如今,我們可以通過科學來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地球側身圍繞太陽公轉和自轉,由於太陽直射點的角度不同,因而產生了晨昏變化,有人利用精密的儀器測算,確定基本在90秒左右。

冬至之後,距離春節只有50多天的時間,所以,等到春節時,白天的時間可增加100分鐘,額外多出了一個半小時。屆時,春暖花開,希望朋友們盡情享受美好的春光吧。

朋友們,您對這句農村俗語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過了冬至一天長一蔥,有何寓意,春節會長几蔥?
    而與之同時,過了冬至節,白天像個孩子,一天長一蔥,一點一點地增長。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村俗語所說的一天長一蔥是多少嗎,那麼春節會長几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裡的一蔥並不是大蔥生長的時間,而是指生長一葉蔥寬度的時間,古代的一種簡單的計時方法。在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在沒有精確的計時工具之前,他們使用各種方法計算時間。
  • 農村老話說「過了冬長一蔥」一蔥是多長時間?冬至各地有啥習俗
    記得小時候每到冬至或者夏至,我媽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長到夏,短到冬。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白天慢慢變長,直到夏至那天,白天是一年當中最長的一天。而從夏至開始,白天逐漸變短,直到冬至,白天是一年當中最短的一天。我媽說了冬長一蔥。也就是說過了冬至節,白天就一點點見長了。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因此莊稼人都希望冬季多下幾場雪。因此在民間有句俗語「瑞雪兆豐年」,到了冬天一層厚厚而疏鬆的積雪,就像給小麥蓋了一床禦寒的棉被。而且,還能凍掉土壤中的寄生蟲,增加土壤的肥力,能給農業生產能帶來許多好處,因此,瑞雪兆豐年卻是科學的。所謂「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
  • 今年春節會下大雪嗎?冬至到,農村農民說「幹冬溼年」是什麼意思?
    今天是冬至,查看天氣預報是個晴好天。這幾年,下雪竟然成了稀罕事,使得冬天越來越沒有從前的樣子。想我們這些70後的小時候,哪年冬天不銀裝素裹,積雪沒過了膝蓋,河床結了厚厚的冰,成了孩子們嬉戲的樂園。如今,冬天不僅不落雪,每次下雪還是薄薄一層,堆雪人估計只能堆個巴掌大的娃娃,至於河中滑冰,您想都甭想。
  • 俗語:「過了臘八,長一杈把」,是什麼意思?今天就是臘八節了
    導語:俗語:「過了臘八,長一杈把」,是什麼意思?今天就是臘八節了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常常說的「過了臘八,長一杈把」,說的是什麼呢?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啥意思?
    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進入到了數九寒冬,天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寒冷。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冬至紅,年邊滃:紅指的是晴天,滃是溼爛的意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在冬至節氣這一天是晴天的話,整個冬天降水會很充沛,道路會因為水過多而變得泥濘不堪,這種狀態要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後才會結束。
  • 俗語:「七蔥八蒜,九油十麥」,是什麼意思?你會種地嗎?
    導語:俗語:「七蔥八蒜,九油十麥」,是什麼意思?你會種地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七蔥八蒜,九油十麥」,這句俗語說的就是農作物的播種時間,這可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耕作經驗,是經過很多年總結出來的
  • 明日冬至,農村俗語「一年雨水看冬至」是啥意思?今年雨水如何?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明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冬至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數九寒冬的到來。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的雨水情況又是如何呢?
  • 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但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則更關注這一天的天氣,因為冬至這天的天氣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來年的莊稼收成。關於冬至天氣,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也是我向很多農村老人請教才知道的,畢竟這些俗語經過幾千年的驗證,還是相當準的。本文給大家分享3條農村俗語,細細品讀,能幫大家長見識。
  • 「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 」,這句俗語啥意思?
    奶奶讀過幾年書 ,說話總愛咬文嚼字兒 ,在奶奶家的時候,奶奶會教我一些農村俗語 。那時候我只有幾歲的樣子 ,根本聽不懂奶奶所說的那些俗語 ,但是為了不讓奶奶失望 ,我總是裝作聽不懂的樣子 ,用力點點頭兒 ,奶奶看到我點頭,就誇我聰明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 ,想到奶奶住在鄉下的老屋 ,老屋裡沒有暖氣 ,奶奶喜歡農村那種生活環境 ,也喜歡她的老屋和土炕 。
  • 農村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進來看
    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就能預測出過年時候是晴是雨?這也太怪了,天氣預報也不能提前預報這麼多天啊,這個事到底準還是不準呢?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民諺,過去農民們可沒有天氣預報來預測天氣情況,靠的就是這些老俗語。其實講真的,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莫測,很多過去的老話在現在都沒有那麼精準了,當然在過去還是挺有準頭的。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天會冷嗎?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已經到了農曆十一月份,距離春節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是國人最傳統的節日,但是在古代,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
  • 農村俗語:「冬至『飈』大雪,糧價往下跌」,是啥意思?
    因為我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究竟是什麼,所以,只好向一位農村老人進行請教,老人告訴我說,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飈」,是指「形勢浩大」的意思,而「飈」大雪的意思就是「下大雪」。這句俗語的通篇意思就是:如果在冬至這一天到來時天降大雪,那麼,翌年的糧食就會有一個好的收成,在糧食豐收之後,糧價就會下跌了。聽了老人對這句俗語的解釋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大概意思。
  • 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啥意思?今冬冷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已經進入到數九寒冬,今天是一九的第一天。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是晴天好不好?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進入到一年之中最冷的數九寒冬,在我們北方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看冬至俗語怎麼說
    看冬至俗語怎麼說對於今年冬季是不是很冷,你有什麼看法呢?對於這個結論我個人覺得現在下還早了,冬季是冷冬或者暖冬,不是一天兩天的天氣來判斷的,只是說一個冷暖趨勢。我們知道,冬季真正的開始是要從冬至開始的,因為我們常說的數九寒冬就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的。俗話說「冬至不過不冷」,這句話說的就是如果沒有到冬至節氣就感受不到真正的冷。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吃穿跑斷腿」是啥意思?21年何時立春?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吃穿跑斷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