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脾虛體弱的調養—再談九珍扶子湯

2020-12-13 優普悅

小兒體弱的調養——再談九珍扶子湯

現在,最牽動人心的就是孩子的病了,有很多孩子,因為某種原因,身體一直有病,總是弱不禁風,有時甚至幾天一感冒(這是很多這樣孩子的共同特點),最後甚至出現哮喘等病,醫院跑的簡直如同家常便飯,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

這樣的孩子,西醫目前也沒有好的調理方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激素,但是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基本屬於來什麼病,治什麼病的狀態。

中醫的特點是,不但治療你現在的病,更看重怎麼調整你的身體,讓你逐步恢復,儘量不去患病,身體強健起來,有的人喜歡比較中西醫的各自優勢,其實「治未病」,在預防上下手,是中醫的優勢,現在西醫也開始引進這樣的概念。

為什麼會用九珍扶子湯來調理小孩子的這種體弱呢?來由是《醫學三字經》裡的話,這個《醫學三字經》是清朝陳修園寫的,通俗易懂,他對小兒病的論述如下:「小兒病,多傷寒,稚陽體,邪易幹。凡發熱,太陽觀。熱未已,變多端。太陽外,仔細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瀉,求太陰;吐瀉甚,變風淫;慢脾說,即此尋。陰陽症,二太擒;千古秘,理蘊深,即痘疹,此傳心。誰同志,度金針。

這裡面大家注意了,有這樣一句:陰陽症,二太擒。這是什麼意思?原文注釋:「三陽獨取太陽,三陰獨取太陰,擒賊先擒王之手段也。」然後又說「喻嘉言通禪理,後得異人所授,獨得千古之秘」。

這段話,道出了小兒病的調理方法,陳修園特別的崇拜喻嘉言,《醫學三字經》裡面大量的引用喻嘉言的經驗,喻嘉言的故事我們講過,確實得到過高人的傳授,不過陳修園寫錯了,不是學佛之後得到的,而是小時候就得到了,顯然陳修園認為他得到了千古之秘的傳授,這個秘訣就是「陰陽症,二太擒」,意思是,小兒在外感的時候,只去抓太陽經的問題就可以了,這是抓主要矛盾,喻嘉言認為,小兒不像大人那樣有那麼明顯的傳經,通常只要抓好第一道防線,就可以了,他經常用桂枝湯來治療受寒,然後,他提出了對於小兒的陰證,只要主抓足太陰脾經就可以了,這是抓主要矛盾的做法。

而現代的孩子,一遇到冷風就感冒,稍微一冷就犯病,這不就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嗎?這就是所謂的陰證,按照喻嘉言的說法,應該是從脾經論治。

從喻嘉言的這個「千古之秘」中悟出,原來這些看似呼吸系統的疾病,其實都是脾胃不足引起的,所以就在看到這樣的病症的時候,除了急性期治療肺經,其他的時候都調理脾胃,結果孩子們都基本獲得了恢復,不再頻繁感冒,哮喘了,身體也開始強健。

現代的西醫現在也開始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在誘發哮喘的眾多因素中,飲食作為一種特異性過敏原佔有較高比例。這種食源性哮喘在成人中並不多見,但在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中則佔較高比例,也就是說,年齡越小,食制導致哮喘的越多見。可能與小兒胃腸道機制不夠完善,尤其是消化道的黏膜還沒有發育完全,某些大分子蛋白通過消化道黏膜入血,並作為異種物質刺激機體發生過敏反應有關。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其胃腸功能逐漸完善起來,對食物耐受性逐漸增強,食源性哮喘也就逐漸減少。

如果西醫不做類似的研究,很多人就不會想到脾胃系統和哮喘的呼吸系統有什麼關係,中醫認為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所以脾土是肺金之母,這是中醫用五行的分類法來標示脾胃與肺經的關係,脾胃一出了問題,肺經也容易出問題,但是中醫這麼提出來,很多人就會跳出來,說中醫在胡說八道,即使中醫用調理脾胃的方法治療好了哮喘,這些人也認為是偶然,但是現在西醫也在做研究,提出了相關的解釋,這說明事情的本來認識就是這樣的,中國古代中醫的觀察是仔細的,分析是正確的。

但是,現代的中醫反而丟了這些內容,見到咳嗽哮喘,就用肺經的藥物,其實,在不發作的期間,好好的調理脾胃才是根本之治,這就是為什么九珍扶子湯被稱為「醫中正道」的原因。

在九珍扶子湯中,山藥、薏米、茯苓、白扁豆都是補脾的藥物,也是藥食同源之品,這些看似平和的食物,其實在補足脾胃之氣的過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現在九珍扶子湯各地有很多的產品,自己做起來很麻煩,如果能夠買到成品,服用起來很方便的。

其實,這是食療的方法,中醫講究的是藥食同源,用平淡的食品,最終調和脾胃,解決大問題,這也是九珍扶子湯被清宮御醫評價為「醫中正道」的原因。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發病的急性期,還是要對症治療,如果孩子的舌頭紅,舌頭上滿布明顯突起的紅點,說明有熱,此時要清熱,等熱去了,再調理脾胃。

總之,小孩子的身體恢復得特別的快,家長們不用太擔心了,有時一轉眼孩子的身體就會好的,都出乎我們大人的意料。

2、為什麼我這麼強調要通過食療來調理呢?

在很多調理身體的孩子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脾胃出現問題的居多,很多非常複雜的病,最後診斷再三,還是從脾胃那裡找到發病的根源。

舉個例子,有個孩子是鼻炎,鼻子總是感覺堵,有鼻涕,注意看這個孩子的臉色,這個孩子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脾胃不足,雖然看著這個孩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感覺精神頭很足,但從臉色告看,就是脾胃有問題。

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孩子們貪玩,他們的生機很強,所以總是很活潑的,這個不是正氣是否足的依據,很多脾胃不足的孩子,一樣的多動。一般如果孩子蔫了,那除了急症,就是真的出大問題了。

所以這個孩子的調理,就是開始的時候用了點通竅的藥物,沒用幾天,後來就直接調理脾胃了,結果,過來一段時間,家長告訴我,孩子的鼻炎基本沒有什麼症狀了。

這樣的情況很多,這樣就促使我總結,下面和大家聊聊。

脾胃和肺的關係,現在讓家長最頭疼的,往往就是呼吸系統的問題,當然,感冒誰都會有,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感冒好了也就好了,可是偏偏有的孩子,感冒之後,往往是各種複雜的呼吸系統的問題,什麼鼻炎,什麼哮喘,頑固性咳嗽等,不一而足,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往往就是脾胃不足導致的,在中醫裡面,脾胃屬土,肺屬金,在五行裡面,土生金,也就是說,土是金的母親,這樣,脾胃和肺的關係就明晰了,原來脾胃是肺的母親,中醫裡面有個習俗,就是「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按照這個治療原則,如果肺虛,那麼就要補肺的母親——脾胃。

這就是中醫的奧秘,很多人問,如果直接補肺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要繞個彎子,先補脾胃呢?

原來,這就是我們老祖宗的聰明之處,您想,一棵樹,葉子枯萎了,您是先澆樹根,還是先澆樹葉呢?就是這個道理,要滋補一個臟器,我們先滋補它生發的源泉,這就是一種智慧。

還有脾胃和肝的關係,這個我以前談論過了,錢乙說的好:「土虛則木搖」,這是很多肝經問題的一個方面,很多肝經的問題,如果追溯,可以找到脾胃的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脾胃和腎的關係,這兩者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後天生化之源,我們腎裡面的腎精,是從先天繼承來的,但是,在出生以後,就要靠飲食吸收的精微物質,和呼吸吸入的精微物質結合,再結合先天之精,最後形成腎精,儲藏在腎中,這是我們生在的根本,所以如果脾胃虛弱,則會影響腎精,導致孩子生在緩慢。

脾胃出現問題,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是是積滯,一是虛弱。

所謂的積滯,就是本來應該運化的食物,沒有完全運化,結果形成了積滯,這種積滯,是一種病理性物質的停滯,並不一定就是食物停留在脾胃中了,有的家長問我,給孩子吃的已經非常少了,怎麼還有積滯?

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積滯並不一定是食物停留,可能還是一些其他的病理性產物,有的食積孩子就是胃口不好,不吃東西,非常的瘦弱,面黃肌瘦,肚子大,而有的孩子則表現為非常的能吃。

明代有位著名的醫學家叫薛立齋,我在《這才是中醫》裡面寫過的,這位是太醫院的院長,他的父親也是御醫,他父親之所以入太醫院,就是因為擅長兒科,他們家傳的,就是宋代名醫錢乙的學術思想,所以可以說,薛立齋對兒科是非常精通的,他在他的兒科專著《保嬰撮要》中說:「凡小兒積滯或作痛,皆由乳哺不節,過餐生冷,脾胃不能克化,停滯中脘,久而成積。或因飽食即臥,脾失運化,留而成積」。

他說的食積的原因,是因為餵養不當,比如過去古代講究哺乳之後不能馬上餵食,餵食之後不能馬上哺乳,就是不能混食,又比如孩子最好不能多吃生冷,現在很多孩子從冰箱裡拿出來東西就吃,還有薛立齋提出,不能吃飽就躺著睡覺(飽食即臥),這個恐怕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這樣會傷脾的,小孩子餵飽了就睡覺,這恐怕也是很多家庭的習慣吧。

3、談談孩子們的身體調理(二)——食積的起因

嚴格地說,這也是城市化帶來的一個問題,其實在農村,能夠吃的就是那麼多的東西,就是現在地裡面產的東西,西紅柿下來了,就是西紅柿,黃瓜下來了,就是黃瓜,我還記得,小時候,在東北鄉下姥姥家,秋天樹上的梨子熟透了,掉了下來,姥姥撿起來,用衣襟擦擦,就遞給我吃了,這是秋天,如果您春天想吃梨,對不起,吃不到。

大家看到了嗎?這是對應的,什麼季節,吃什麼食物,這可是人類長期經歷的情況,很多習慣是從有人類開始就有了,幾萬年的歷史了,有的是幾千年的歷史了,雖然有的有所改變,比如幾千年前我們種稻子了,但是大多數,還沒有改變,這是一種適應,我們的身體和自然已經基本達成一致了。

這種情況,在塑料大棚出現以後,得到了改變,這是種進步,但是背後意味著什麼,我們還不是十分的清楚,尤其是刺激植物生長的激素出現以後,改變更大了。

同時,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各種食品在城市匯集,冰島的三文魚、澳洲的龍蝦我們全都能吃到了,這是指的全面性,全球的,基本可以一網打盡。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能夠吃到的食物的品種,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我常常說,現在我們老百姓吃的食物的豐富程度,和過去的皇帝差不多。

還有美味方面,各種烹製方法都有了,為了味道好,幾乎什麼辦法都想了,各種猛料都填進去了,我經常看到,某某秘制的食物,是祖傳的用了幾十味中藥如何炮製的,我一看就覺得這個東西不能吃了,我開方子都力圖藥味少呢,敢情這兒是不怕多,越多越好啊!

這裡面,以香燥性熱的調料居多,這些東西吃進去,也一定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的。

大家可能覺得我說的過分了,我們的孩子吃的很正常啊,沒有什麼問題啊?

其實,來找我調理身體的孩子,飲食都有過失常的歷史,《黃帝內經》裡面說了:「飲食自倍,脾胃乃傷」,意思是吃多了,就會傷脾胃,要知道,孩子自己是喜歡美食的,他不會像大人那樣吃飽了,就有節制了,孩子不會,他們喜歡吃,一定會吃到多的。

很多家長說:我沒有給孩子亂吃東西啊?

其實,都是在不知不覺中亂吃的,其中大多數情況,是在愛的光環裡面給孩子吃的。

給大家舉個例子吧。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因為怕孩子不愛吃飯,所以這天做個五個菜(大家注意,這是真實的例子,我不說是哪裡發生的了)。

家裡的幾個成員都有些忐忑,因為不知道今天孩子是否愛吃飯,之前有時候沒有做對胃口,孩子就鬧著不吃,這讓家裡很是頭痛,大家痛責自己上次沒有抓住孩子的胃口,覺得很對不起小寶寶。

今天,把近兩歲的孩子抱到了餐桌前。

孩子一眼望到了魚肉,立刻伸手去抓,家人大喜過望,老太太說:「小傢伙今天想吃這個,太好了!」

於是,孩子開始吃魚肉,全家給跳魚刺。

期間,孩子母親幾次給孩子蔬菜,孩子吃了一口,吐掉了,於是,又嘗試了幾次,就不再給孩子餵蔬菜了,就是一口魚肉、一口粥,一口魚肉、一口粥。

最終,孩子吃飽,再餵不吃了,於是大家很滿意,長長地舒了口氣,今天終於渡過了這次難關,帶著玩去吧,幸福的小寶寶,下次吃飯看你喜歡吃什麼,我們會儘量準備的。

然後,出去對外面的人說:我太愛我的寶寶了,我會為他奉獻一切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見過類似的場景,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家長被孩子的欲望牽著鼻子走,沒有能力調整。

要知道,孩子的欲望是需要調整的,需要我們引導,告訴他什麼樣的條件反射是正常的,什麼樣不正常,大多數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我們沒有正確地利用條件反射原理。

我曾經看美國的相關資料,有孩子就是鬧的翻天了,所有人都沒有辦法,最後是育兒專家,在理論的指導下,合理運用正確的條件反射手段,指導家長給調整了過來。

如果跟著孩子走,孩子很可能會建立一個壞的條件反射機制,讓你無法控制。

比如,你不給買玩具,他就哭,然後你就妥協,買了,於是,孩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條件反射,下次他還是這麼嘗試。

吃飯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按照孩子喜歡吃的思路來走,最後就會失去原則。

在上面這個例子裡面,出現了幾個不好的趨勢:

第一:直到孩子徹底吃飽,才算大家滿意。但是,這不是按照合理的量來計算的,是以孩子吃到飽,吃到不想再吃為止的,其實,對於孩子,當他意識到自己無法再吃下去的時候,已經是過飽了。

第二:順從了孩子的喜好,結果導致飲食品種單一,一次攝入了過量的單一飲食,對孩子的營養結構不利。

第三:建立了不恰當的條件反射,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想吃的東西,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吃,最後大人一定會換成自己喜愛的食物的。

中醫認為,孩子的脾胃之氣還沒有那麼足,運化之力不夠,如果吃了過多的某種食物,會導致食積,而食積就阻礙了氣機的正常運行,這樣外邪就容易入侵了。

《幼科證治準繩 宿食》云:「兒幼不知撙節,胃之所納,脾氣不足以勝之,故不消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在兒童中,因為食積導致的外感病是很多的,很多小患者,用常規的治療外感的方法分毫無效,結果,加入消食導滯的藥物,立刻就見效了。

這裡,引用一句古代醫書的話來說明這事兒,《幼幼集成 諸疳證治》云:「谷肉果菜恣其飲啖,因而停滯中焦,食久成積,積久成疳。」

4、中醫說的積食到底是什麼?

這需要先給大家講一下脾。這個脾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實際上,中醫的脾跟西醫的脾不是一回事,西醫的脾是什麼東西呢?西醫的脾是免疫系統的一個器官。參與生產淋巴細胞,西醫的脾切除沒問題。這人車禍導致脾破裂,脾直接切掉,沒事,活得好好的。中醫的脾可不行了,這兩個為什麼不一樣呢?西方的醫學進到中國來的時候呢,他的spleen應該完全起一個其他的名詞,叫「斯普林」什麼的就可以了。但是不知道誰,一下把中醫的脾就給安到這上頭去了。中醫的脾是有自己的概念的,後世就把這spleen也叫脾了,這兩個脾就混了,我剛學中醫的時候也學得亂得很,這需要大家一點點理解,實際上,中醫的脾包括西醫的脾和胰兩個臟器,但是其功能還遠遠大於此。它還包括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還負責生血,還負責統血,還負責統水等等。

其中,一個重要的職責:中醫的脾是負責運化食物的。

什麼是運化食物呢?就是把這些水谷精微吸收並向全身輸送。這種輸送有兩個方面。

運化,運和化不是一回事兒

什麼是運化呢?

中醫認為:食物進入身體,要經過「消」、「化」、「運」三個環節。

食物進來首先進入的是胃,胃是管什麼呢?胃是管受納的,我們吃進東西,胃負責接受,胃好比收發室。胃把東西接收完了,接收完以後做初步的處理,把完整的食物變成易於分解的小塊, 把食物給分解了,不再是一塊一塊豆腐,不再是一棵一棵青菜, 而是成為糜狀的東西了。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消化」的「消」的部分。這個時候食物還是食物,只不過被拆分了。

接下來輪到脾工作了,脾幹嘛呢?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並不是我們身體能夠吸收的物質,比如白菜我們沒法兒直接吸收,但是我們的脾可以把它給「化」成我們可以吸收的物質,這個過程叫「化」,這是脾的功能。所以大家看到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消化」這個詞其實是包含著兩個含義,不一樣,「消」是磨啊,是拆分啊,物質還是原來那個;「化」就是把它變成能夠吸收的東西了,給它化成這個什麼樣的東西呢?

為什麼叫「脾主運化」呢?因為「化」之後,還有「運」。當脾把食物給化成可以吸收的物質之後,脾還負責把它送往全身各處。其中,食物化成一些好的東西叫精微物質,其中清輕的物質往上走,向上輸送到心肺,成為氣血化生的來源;另外一方面是輸送到全身,濡養四肢百骸。有一些重濁的物質向下走,其中糟粕會被排出體外。

這叫運化的運,像灌溉一樣,將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所以《黃帝內經》裡說:「脾為孤髒,中央土以灌四傍」。說這個脾為孤髒。它在中央的位置,它能夠灌溉四方,能夠像灌溉大地的那種溝渠一樣,去灌溉我們四肢百骸。所以,這是脾的運化。 中醫有句話叫四季脾旺不受邪,這是醫聖張仲景說的。這句話就說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體正氣的來源,任何時候,只要脾氣旺盛,那麼人體就不容易受邪。

關於孩子的脾胃,有一個問題容易出現,就是小孩特別容易積食,這是小孩的特點,特別容易積食。我們說不能給孩子吃多了,現在絕大多數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們給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裡面了,一下就瘀住了。比如說那種奶油蛋糕,很多都是反式脂肪做的,如果大量吃下去,吃完很容易就病,所以總有家長對我說,昨天孩子開生日晚會,然後剩下的一半蛋糕她的孩子都給吃了,然後今天就開始哮喘了。

所以,積食的孩子特別多。那麼什麼是積食呢?積食就是孩子對某些特定的食物,突然攝入過多了,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結果導致脾胃功能減弱。這就是積食了。我經常說,孩子像金魚一樣,看到喜歡吃的東西,就會無休止地吃下去,此時需要父母擔起阻攔的責任,這是保護孩子。可是,有的父母覺得我愛孩子,就是要把他最喜歡吃的東西提供給他們,讓孩子吃個夠,結果,這樣反而傷害到了孩子。

舉個例子來形容什麼是積食,如果我們把電腦裡面的文件都打開,我們同時打開幾個沒有問題,當我們讓一千多個程序同時運轉的時候,電腦就會死機了,這種死機就和積食一樣。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是多樣的,適量的,沒有問題。當我們吃同一種東西,吃得非常多的時候,超出了我們脾的運化能力,結果就導致脾的「死機」了,這就是積食,也叫食積。

積食也會大致有分類,有的孩子一點東西都不想吃,沒有胃口,這往往是積在胃部更多,因為胃不能受納了;有的孩子卻特別能吃,可是還是很瘦,這往往積在脾更多,脾無力運化了,身體沒有營養,於是發出求助信息,報告司令部說需要吃更多的東西,這樣司令部發出指令,要吃跟多的東西,於是孩子就開始猛吃,可是吃得越多脾越無力運化,最後就都瀉出去了。

積食還會分出寒熱來,如果孩子的身體偏於陰虛,那麼積食以後,積滯容易化熱,導致溼熱積滯為患;如果孩子素體陽虛,則積食很容易傷到脾陽,導致孩子的陽氣不足,形寒肢冷,這樣的情況一般比較嚴重,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積食還分有形的和無形的。有的是積滯的食物還在,這往往是剛剛吃的,是急症,比如孩子吃喜歡吃的奶油蛋糕吃多了,吃了半個,第二天發燒感冒了,此時是有形的積食還在,這是有形的,此時只需要把積滯清掉就可以了;還有一種是無形的,這往往是慢性的,就是吃某種食物過多,傷害到脾胃的運化功能了,此時可能具體的食物有可能不多了,這叫脾虛夾積,還有點有形的物質,還有的時候是積滯的食物早已不在了,但是脾胃卻依然無法正常運行,這種孩子正氣不足,往往容易導致反覆外感,這種情況就是「無形之積」了。如果不及時調理,會逐漸變成「疳積」,所謂「疳積」就是因為餵養不當或者久病導致的嚴重的營養障礙。

那麼積食有哪些表現呢?積食的孩子舌苔中間會開始變厚,有的是全部變厚,有的是只在舌體中間,出現一個硬幣一樣的變厚的圓圈,這都顯示孩子可能出現積食了。

同時,孩子的嘴裡開始有味了,有的家長會敏感地聞到孩子口中的異味,這就是因為胃氣不降,導致的口中異味,有的孩子還會噯氣,反出酸腐的味道,嚴重的還會嘔吐。這就是有積食了。

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大便的味道特別臭的情況,會有酸腐的味道,古人形容「臭如敗卵」,這也是症狀之一。

絕大多數孩子,此時不想吃東西,不想喝奶,很容易煩躁啼哭,晚上睡覺不安穩。

如果孩子會形容自己的身體情況了,會說自己脘腹脹滿。

一般對於剛剛出現的積食,家長心中是最清楚的,因為孩子吃了什麼家長最知道。

5、再談小兒肺部保養

一些家長餵養不當,導致小兒脾胃受傷,脾胃在五行裡面屬土,肺屬金,土生金,也就是說:脾是肺的母親,脾受傷了,當然肺也不會好過,這是中醫裡面的道理。

那麼,如果肺部受傷,該怎麼調理呢?

在孩子的平穩期,要抓住時機,給孩子調理脾胃。

肺經虛弱的孩子,如果在平穩期不調理脾胃,等到肺經的病發作了,那就會陷入疲於奔命的有很多家長是這樣的:孩子感冒了,咳嗽,於是趕快去醫院,到處求訪名醫,吃了很多藥,見效很慢(因為孩子的正氣不足),然後經過漫長的治療,終於有些恢復了,結果,天氣突變,孩子又開始病了,家長几乎崩潰……

狀態,不斷地去撲救新發的病症,忙於應付,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

6、九珍扶子湯原料

九珍扶子湯原方見明代兒科醫家萬全的著作《幼科發揮》,在原方的基礎上,根據現代兒童的飲食和生理特點,加減化裁,組成了現代小兒專用食療方,九珍扶子湯,原料全是採用藥食同源之品。

九珍扶子湯的成分:

山藥:選用河南焦作溫縣的懷山藥。清代醫家石芾南《醫原》:「小兒病存陰為第一要義」。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腎三經,能補脾益氣,滋養脾陰。

茯苓:選用雲南茯苓的雲苓。茯苓是祛溼的藥物,具有補脾的作用,但茯苓補脾是通過洩溼來完成的。中醫認為脾屬土,土最討厭水溼,茯苓可以幫助脾土清除水溼。

大棗:選用新疆的哈密大棗,俗稱「白益紅」。它性溫味甘歸脾、胃二經,具有補中益氣、安中養脾、平胃、通九竅的功效,兼以調節湯的口味。

薏苡仁:選用福建省仙遊縣,俗稱:「金沙薏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金沙薏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溼,養顏駐容,輕身延年。我們很多人只是籠統地知道薏米能祛溼,卻不知道李時珍記載的有祛溼功效的薏米其實是特指金沙薏米。

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溼,藥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溼,藥性是向下走的。這兩味原料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會使人體內的圓運轉起來。中醫有一個常識,就是在滋補的時候,先要除掉身體內的溼氣,溼氣不除,會影響滋補的效果,而這個薏苡仁正是祛溼最好的東西。

白扁豆:選用雲南白扁豆。白扁豆性微溫,味甘,歸脾經、胃經。具有補脾和中、化溼消暑的作用,屬補虛藥中的補氣藥。

雞內金:選用蒙山草雞的雞內金。它性平味甘,入脾胃膀胱經,具有健胃消食,化積排石等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認為,雞內金主要含有胃激素,角蛋白,胺基酸等成分。有增加胃液分泌量和胃腸消化能力,加快胃的排空速率等作用。

山楂:選用山東青州敞口山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凡脾弱食物不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它性微溫,味酸甘,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的作用。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講:「山楂,若以甘藥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鬱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

陳皮:選用廣東新會十年陳皮,它性溫,味苦、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作用,與山楂同用,主要用於食積氣滯。

甘草:選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王爺地草。它性平味甘,歸心、肺、脾、胃四經,補脾益氣,調和諸藥,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弱導致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靖安白雲九珍生態宴!看看都來了哪些人?
    靖安白雲九珍生態宴!看看都來了哪些人?因此取名「白雲九珍生態宴」細品白雲九珍生態宴在味蕾觸覺中感受舌尖上的靖安體驗「有一種生活,叫靖安」的美好和恬靜留住你的胃,更留住你的心!
  • 九珍堂意欲打開新空間
    有著兩百多年品牌歷史的九珍堂,面對洶湧不羈的「後浪」,無意再吃歷史沉澱的老本,而是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瞄上了社交電商新零售的風口。由廣東九珍堂牽頭實施的「珍選計劃」和「千粉計劃」剛一出臺實施,僅在1.0版本,就攪動了其海量粉絲的興奮點,可謂出手不凡。
  • 三人成眾衣囊會,易牙媚獻九珍湯!
    即三人成眾衣囊會,易牙媚獻九珍湯!春天二月,遍野生出新綠,無數隻紫燕歡叫著,飛掠在淄河之上。臨淄城中和往年大不相同,城裡大街小巷都擠滿了人,車水馬龍,好不熱鬧。趕車的人從衣著上看,有魯人、宋人、曹人、鄭人、衛人,也有離得較遠的燕人、晉人、楚人、吳人、越人,甚至還有山戎、北戎、白狄、赤狄等蠻夷之族。車上裝滿陶器、青銅器、帛麻、果、粟、油、鹽、魚、雞等物,看得人眼花繚亂。
  • 夏季清補聖品 —— 清補湯
    夏季清補聖品 —— 清補湯清補湯,是夏天清熱補溼的老火湯,常見於中國廣東、廣西等地區。
  • 《這裡是北京》 20141124 走進工藝美術博物館 「八絕·九珍大對決」
    《這裡是北京》 20141124 走進工藝美術博物館 「八絕·九珍大對決」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燕京八絕 民間九珍——2014北京工藝美術精品聯展」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王府井分館開幕
  • 清明過後,多給家人做這湯,隔三差五煲一回,簡單省事還營養
    清明過後,多給家人做這湯,隔三差五煲一回,簡單省事還營養清明過後,天氣還非常的冷,陰雨綿綿的,此時要注意添減衣物,特別是老人和孩子抵抗力較差,容易著涼感冒。在添加衣物的同時,飲食要均衡搭配。要多喝湯水,我家一日三餐都少不了湯水,今天就分享一道九珍菌菇排骨湯,菌菇不僅可以增強抵抗力,而且對胃特別好。
  • 重回雲深6:藍湛,我從未忘記——一生鋤奸扶弱,無愧於心
    似乎從前便有,但一直被壓抑著,直到此刻再無法壓制,奔湧而出。魏無羨無意識地抬手,卻發現眼淚像是曠日持久,從心底最深的角落攀爬,直至眼眶。我所渴望的,終究無人能給。有些事情,明明知道結局,卻心存幻想,所以當它真正發生時,卻還是仍不住痛徹心扉。藍湛,如若從前,和你一起許下一生鋤奸扶弱,無愧於心諾言的人不是我,那麼,是不是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你在乎的到底是那個諾言,還是那個人?
  • 八字論梟印,湯婆婆與錢婆婆
    比如命局中,命主孤立身弱無根,雖有一兩個偏印在,雖然按道理來說,印這個時候是要來生扶命主的,但是因為梟冷血無情,它會計算得失,命主此時對她來說沒有大用,幫了只會得不償失損耗自身,就像湯婆婆那樣,面對垂危的白龍,它是不會營救也不會心疼的。而如果換了正印,面對孤弱的命主,她會捨身來助,即使自身全被消耗也在所不辭,這就是正印和偏印的區別。
  • 小產後調養食譜推薦
    小產後需要好好的養身體,不及時調養的話,不利於身體恢復的。說到調養,那自然是從美食下手了。
  • 產婦飲食調養 10 「忌」
    產婦的飲食與乳汁分泌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哪些可以多吃,哪些要少吃,都應該知道與了解,今天,就先給大家講講,在哺乳期間,產婦飲食調養有哪
  • 實戰運用:四君湯、四物湯,二陳湯、小柴胡湯、平胃散(加減化裁)
    十全四物四君兼,芪桂生薑大棗煎,滋血氣令脾胃壯,勞傷虛弱最為養榮湯與十全同,五味遠陳要去芎。倦瘦少顏潮有汗,夢遺龍骨(牡)蠣(蓮)須逢。潮熱無汗當歸(白)芍,半夏柴胡葛粉。自汗陳(皮)(黃)芪熟地當(歸),牡蠣烏梅酸棗(白)芍。心窩有汗別處無,生地陳(皮)(當)歸酸棗(仁)扶,麥冬白芍黃連炒,辰砂(烏)梅(大)棗四君(湯)符。
  • 由內而外的調養,花膠食療湯及功效大全
    護膚品只是暫時掩蓋你的外在,吃花膠是屬於食療範疇,由內而外的調養,從根本改善問題,確實是需要經常吃的,這樣效果才會更好。不知怎麼吃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花膠食療湯。補氣血、養容顏,對於氣血不足,失於調養,症見神疲體倦,肌膚不澤,面部皺紋者尤佳。
  • 霜降養生:調養脾胃是關鍵 滋陰湯水最適宜
    1、「補冬不如補霜降」 滋陰湯水最適宜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記載「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霜降過後即立冬,此時「補霜降」應以養陰為基本法則。養陰的內涵,一方面是指陽氣內收,精氣斂藏,另一方面,太陰對應肺脾,少陰對應心腎,因此秋冬時節也是調養肺脾和心腎的好時機。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老有所養 病有所醫 弱有所扶 哈密市初步...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老有所養 病有所醫 弱有所扶 哈密市初步建立全社會保障體系 2020-11-06 00: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再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溫服一升(現代用法:先煮前十一味,再人大黃微煮,分四次服)。 [功用] 和解少陽,通陽洩熱,重鎮安神。 [主治] 傷寒下後,邪陷正傷證。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 [病機分析] 本方證系傷寒八、九日,真、推知當有胸脅脹滿,納呆嘔惡,或口苦,咽幹,目眩等少陽證,當以小柴胡湯和解之,醫者卻誤用下法,以致邪熱內陷,又傷及正氣。
  • 小產後小月子怎麼調養好? 女中醫教你正確調養
    古代中醫典籍就提過,小產就好像水果還沒有成熟,就被硬生生地從樹上摘下來,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之大可想而知,產後的調養甚至是「小產重於大產」。中醫師指出,小產後的「小月子」如果沒做好,就容易月經失調,甚至導致不孕以及習慣性流產。建議小月子要進行2~3周,以下就由中醫師教妳正確調養,為下次懷孕做好準備。
  • 在算命時常聽說八字太弱,八字弱有什麼特點?怎麼改善?
    命局有命硬和命弱之分,命硬通常是指日幹五行強旺,生扶日幹較多,命弱則是五行衰弱。一般命弱的人身體較為孱弱,體質比較容易生病。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八字過弱的特點。 日幹克洩耗日幹的力量大雨生扶日幹的力量,那這個八字就偏弱,八字若喜印比生扶。 比如說某個人的出生日為庚子,天幹庚屬金,那此人的日主就是屬金。日幹出生在夏季的巳、午、未或冬季的亥、子、丑月,那麼日主就是弱了。日幹他的年柱和時柱的幹支也沒有金或者沒有生扶金的土,這個八字無疑也是比較弱的。
  • 優孕優生做健康媽媽生健康寶寶,知坤堂九珍福生膏你的備孕首選!
    為了促進河南省中小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2013年,「河南省首屆中小企業名牌產品」推薦活動近期在河南鄭州成功舉辦,由鄭州綠茵有限公司監製研發的九珍福生膏榜上有名。
  • 女性怎樣正確調養自己
    婦女要調養究竟應怎樣補才好呢?其實,應視體質的差異來選擇不同的藥膳食用:不要盲目購買阿膠加洋參加紅棗等等。
  • 八字弱招鬼,什麼是八字身弱?身弱的定義是什麼?
    {偏弱——經過生扶能夠調節到中和的一種旺衰的程度身弱{{太弱——很難調節到中和又不夠從弱的一種旺衰的程度{弱極——屬於從弱的一種旺衰的程度偏弱、太弱、弱極是對弱的一種大致上的劃分,自古以來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