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館攝影師鏡頭下的民國北京

2021-01-13 騰訊網

1929年8月,54歲的約翰·詹布魯恩(John Zumbrun)帶著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在上海登上了前往美國的客輪「太洋丸」號(Taiyo Maru),在抵達美國西海岸之前,客輪還將在日本和夏威夷停留。在他隨身攜帶的鐵皮箱子裡,裝著他在北京的所有影像記錄,包括開設照相館期間拍攝的所有底片,還有相機和照片、幻燈片、明信片,以及出版的畫冊。

1910年詹布魯恩來到中國之前,他曾在美國軍中服役,參加過美西戰爭。1916年,他在長城遇到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路易絲·赫爾德琳小姐(Miss Louise Hoelderlin),兩人一年後結婚。要不是因為身體健康惡化,詹布魯恩不會離開中國。這或許和12年前的那次受傷有關,當時張勳的辮子軍進京復闢,在城牆上拍攝兩軍交戰的詹布魯恩被炮彈炸傷。但這也只是他在北京用照相機記錄的眾多歷史事件中的一件,1929年8月2日的《南華早報》這樣評論他的離開:「詹布魯恩先生在京開設照相館19年,他的作品蜚聲海內外,曾用鏡頭記錄下了這期間發生在北京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

詹布魯恩在北京使館街開設照相館的時間段,恰好同民國北洋政府統治的時間相吻合,因而他拍攝的這些珍貴的歷史影像,從某種意義上說構成了一部民國北洋政府影像史。

在北京開設照相館的19年中,詹布魯恩同北京各方政治勢力都保持著不錯的關係,他的鏡頭中除了袁世凱外,還有陸徵祥、張勳、曹汝霖等人,甚至還有溥儀及其洋師傅莊士敦的少量影像。其中溥儀在御花園與友人一同把玩相機的照片,無疑已成為中國攝影史上的一幅名作。

詹布魯恩以一名照相館攝影師的身份,記錄下了他在北京所經歷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然而在他北京生活的19年裡,大部分日子是平淡無奇的。北京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清苦卻平靜。

來北京的外國遊客是他開在使館街的照相館的主要顧客,詹布魯恩拍攝了大量北京的建築景觀和民俗照片以迎合他們的口味和需求,紫禁城、長城、天壇、明陵、西苑、頤和園、圓明園遺址、景山、黃寺、古觀象臺、國子監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北京的駝隊、攤販、街邊店鋪、女子和孩童、手藝人和伶人也都被他用快門留下了永恆。

為了更大視角的拍攝北京城的全貌,他選擇了寬幅轉機進行拍攝。在北京飯店的頂層,他拍攝製作了近兩米長的北京全景照片長卷(見本書附增拉頁)。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他甚至搭乘熱氣球到空中去俯拍。這些影像對研究北京城市發展變遷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影像資料。

2015年,在詹布魯恩一家離開中國86年後,當年他帶走的那隻鐵皮箱子再次回到中國。塵封的底片袋被打開了,反銀的相片訴說著它承載的歷史,這些影像中記錄的歷史事件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此外,詹布魯恩對北京建築景觀和市井民俗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攝,更讓觀者進入了奇異的穿越。

詹布魯恩的影像,曾被製作成不同尺寸的照片、幻燈片和彩色明信片售賣,加之他使用過的攝影器材,成為民國照相館生態、攝影技術技法和影像傳播研究的第一手珍貴史料。特別是他留下的保存極佳的10英寸底片,不僅記錄著大量珍貴的影像,還隱藏著一段段等待後人挖掘、研究的民國攝影史、民國攝影科學技術史、民國照相館史和民國中西攝影文化交流史。

相關焦點

  • 畫說丨141年前,一位香港攝影師鏡頭下的北京
    畫說丨141年前,一位香港攝影師鏡頭下的北京 2020-08-01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932年北京老照片 彭德爾頓鏡頭下的民國北京
    分享一組1932-1933年期間的北京老照片,讓我們一起閱覽彭德爾頓鏡頭下的民國北京影像。彭德爾頓30年代初曾經遊歷了大半個中國,拍攝了大量中國當時的老照片,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以下為他當時在北京各區拍攝的照片。
  • 老照片:攝影師唐納德·曼尼鏡頭下的1920年代的江南店鋪
    攝影師唐納德·曼尼用鏡頭記錄下1920年代的江南街景 摺扇店前寒暄1920年代,清朝早已滅亡,中國進入民國時期。清朝滅亡後,西方先進開放的思想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很多封建舊習俗被廢除,服裝、髮型等均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在1920年代的江南地帶,還是有很多商人穿長袍、留長辮。江南地帶氣候適宜,開放口岸多,經濟相對發達,店鋪也相對密集。
  • 中國式照相館審美:從寫實到「PS」(組圖)
    西方攝影師拍攝的照片,滿足了我們對那個時代的中國的想像,是「他者」鏡頭帶來的家國歷史記憶。2  魯相關公司股票走勢迅全家合影:中國人到照相館,都喜歡拍攝合影,這是「魯迅全家合影」。據記載,1859年,上海開設了一家照相館,這成為該書研究的時間上限;此後,照相館基本遵循了從南往北,從沿海向內地、從省城往中小城市發展的「規律」,跨越晚清、民國以及共和國成立初期。沿著這條「時間線」,仝冰雪從大量個人收藏中選取398張圖版,在照相館傳入及開辦、展開本土化探索、參與社會互動等方面進行論述,最後以各具特色的個案勾勒照相館的中國式圖景。
  • 憶說上海最早的幾家照相館
    為保證影像清晰,被攝者須端坐或直立,攝影師一敲木板,打開鏡頭蓋,大聲喊「一、二、三、四……」一般要數到十,有時甚至數到二十,被攝者才可動。長時間的曝光好像經歷了一個世紀,當最後他們聽到敲擊帽子的聲音時,發現照片拍攝拍攝完了。▍照相館裡的九曲橋布景照相館為了招徠生意,以新巧布景取悅市民。
  • 【史話】趙俊毅:民國時期的女攝影師群體
    在民國時期的攝影群體中,似乎女性攝影者還形不成群體,比如說北京光社,一水兒的大老爺們,沒有一位女性社員,還有上海的黑白影社,在1937年4月的社員名錄上,在冊社員共有159名,其中女性社員僅有兩名,所佔比例不足百分之二。
  • 老照片裡的故事-北京老相館
    攝影事業,則有豐泰照相館……」19世紀末,北京楊遠山開設了「鴻記」照相館。史料中記載:「楊遠山者,鴻記照相館主人也。人極倜儻,廣交遊,庚子以前,上至公卿,下至胥書,無不識之,文士亦多與之善,當時有『二楊』之目,即與楊豫甫(立山)尚書並稱,言其無人不知。」「其筵客處日鴻雪草堂。今廟內外照相館,不下十數家,皆其弟子徒孫也。」楊遠山一派雅士風度,廣交名流。
  • 世界的美意他們的照相館給劉燁一家拍了張民國時代的全家福
    當從朋友那聽說白夜照相館後,對中國許多的「老一套」萌生好感的安娜便決定要帶著自己的四口之家來身臨其境。在拍攝過程中,演員出身的劉燁沒有像一般客人一樣表現出對民國角色扮演的興奮,但在正版照片衝洗出來前,劉燁讓自己的助手幫忙拍下了一張合影,第一時間更新到自己的微博。
  • 餘荼:北京地鐵攝影師,用鏡頭見證鹹豬手被抓,他們有高管、博士
    二零一八年六月,攝影師餘荼從北京地鐵一號線傳媒大學站坐車到五道口。傳媒大學站乘客一直都不少,而且因為傳媒大學的緣故,這裡上車的往往都是顏值高的學生。這一日,餘荼原本計劃在五道口和同事碰面,拍攝一組老八校學生通過五道口老火車站的照片,自從五道口老車站撤掉後,北京這樣的景象越來越少了。餘荼帶著相機,站在地鐵站臺,思索著一會兒怎麼拍才好。
  • 魔都100:上海灘這家照相館凌晨就有人排隊 珍藏著民國最全明星照
    王開照相館位於上海南京東路,是中國照相業的老字號,具有98年的歷史。而這家照相館的老闆名字卻不叫王開,而是王熾開。1920年,王熾開把照相館從北京搬到了上海。可王開照相館真正出名卻是靠著一張「人民為孫中山送行場面」的新聞照。
  • 北京通州商務形象照就在梨園照相館,這裡專業時尚能拍出風範
    記者來到了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雲景東路66號專業拍攝商務照的梨園照相館通州店,攝影師告訴記者,在拍攝商務形象照時除了熟練使用相機和燈光,還要很會同拍攝對象溝通,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才能拍攝好一張商務形象照,梨園照相館攝影師總結了他們多年的拍攝技巧
  • 西安地理| 西安歷史上第一家照相館—— 南院門羅慶雲照相館
    雖處國難時期,但慈禧太后仍保留著在北京皇宮的一切排場和用度,吃喝玩樂自不用說,難得她還喜歡拍照。當時西安城內,僅有南院門羅慶雲這一家照相館,給慈禧拍照的差事自然就落在了羅老闆身上。羅老闆行遍大江南北,拍過照片無數張,鏡頭中不乏督撫大臣、商賈豪門……但說到給慈禧太后拍照,這在大清算是頂了天了,他做夢也不敢想。
  • 著名攝影師鏡頭下的「空鏡頭」
    著名攝影師鏡頭下的「空鏡頭」 2020-07-06 13:58
  • 民國初期開設 長樂首家照相館將重現風採
    福州新聞網9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何平萱 文/攝)記者昨日從長樂區和平街改造建設指揮部獲悉,位於和平街156號的長樂第一家照相館「妙如軒」,已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完成修復,將布展為「時光記憶館+攝影工作室」,遊客可來此穿越時光隧道,留下自己最美的影像。據介紹,和平街156號佔地約994平方米。
  • 胡同老人述北京記憶:周總理曾在照相館親自排隊
    胡同老人述北京記憶:周總理曾在照相館親自排隊 2015-05-06 10:07:22來源:北京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5年05月06日 10:07 來源:北京日報
  • 攝影師鏡頭下的世界奇景
    攝影師鏡頭下的世界奇景 都說世界那麼大 一定要出去走走 攝影師好不容易 走遍50個國家拍到的美照 今天一定要和各位朋友分享!
  • 中國照相館每天接300單:不照全家福過年不完整
    照相館工作人員介紹說,春節期間攝影師每天要接300餘單,比平時多一倍。 等候一小時 臉上仍帶笑 「這兒就是中國照相館,快看那是毛主席的照片。」位於王府井步行街上的中國照相館門前,聚集著不少前來照相的市民和遊客。從對外展示的落地玻璃櫥窗中,人們可以看到國家領袖:毛澤東、周恩來和劉少奇的照片。
  • 你的奮鬥終將偉大丨伯父的照相館故事
    當時沒有電話,天還下著大雪。伯父等不及了,騎著自行車,一跐一滑走了三個多小時,來到臨漳縣找他的師傅。他的師傅告訴他:因為天冷,用來衝洗膠片的藥需要加溫。伯父恍然大悟。回到家後,買了溫度計,嚴格控制藥水的溫度。從那以後,伯父洗出來的照片黑白分明,顏色很標準。
  • 攝影師鏡頭下毛孩兒,張張療愈受傷的你...
    讓我們來看看那些鏡頭下,張張溫暖有愛的ta們!這隻來自葡萄牙攝影師 ,Maria Davison Ramos鏡頭下的ta,依偎在主人身邊一秒鐘溫暖你的心。攝影師Kalyee Greer的鏡頭捕捉到,在浪漫的花叢中一隻親吻鮮花的汪星人,讓人感受到世界惡純粹和美好。
  • 讓海馬體照相館來拯救你吧!
    與傳統攝影工作室或者一般婚紗影樓相比,這裡的環境更加文藝清新,讓照相館不再只是一個留下照片的場所,更是追求品質生活,留下回憶的地方。   據悉,海馬體照相館門店形象由總部眾多優秀設計師親自操刀設計,融合了平面與空間的概念,是思維與靈感相碰撞的結果。除了上面的第三代門店形象外,海馬體大師店更是採用了全新的店鋪形象設計與產品架構,打造出了一方極富藝術美學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