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經筋起於第四、第五趾,如果其循行範圍內出現障礙,有可能導致偏頭痛、目疾、耳鳴等病症的出現。
●循行路線
《靈樞經》原文:足少陽之筋,起於小趾次趾,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結於膝外廉;其支者,別起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於伏兔之上,後者,結於尻;其直者,上乘沙季脅,上走腋前廉,繫於膺乳,結於缺盆;直者,上出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上,下走頷,上結於頄;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
現代醫學解讀:足少陽經筋起於第四、第五趾,向後行於足背,結於外踝,向上沿脛外側結於膝外側。其分支另起於腓骨部,上走大腿外側,前邊結於伏兔(股四頭肌部),後邊結於骶部。直行的經側腹季脅,上走腋前方,聯繫於胸側和乳部,結於缺盆。直行的上出腋部,通過缺盆,走向足太陽經筋的前方,沿耳後繞到額角,交匯於頭頂,向下走向下頜,上方結於鼻旁,分支結於眼角形成「外維」。足少陽經筋區域內及其循行路線附近的主要穴位有聽會、天衝、光明、懸鐘、丘墟、足竅陰等。
●主司病症
《靈樞經》原文:其病小趾次趾支轉筋,引膝外轉筋,膝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眇)季脅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至右,右目不開,上過右角,並蹻脈而行,左絡於右,故傷左角,右足不用,名曰孟春痺也。
現代醫學解讀:足少陽經筋的主司病症,可見足第四趾強滯不適,掣引轉筋,並牽連膝外側轉筋,膝部不能正常屈伸,膕部經筋拘急,前面牽連髀部,後面牽引尻部,向上牽及脅下空軟處及脅部作痛,向上牽引缺盆、胸側,頸部所維繫的筋發生拘急從而引發偏頭痛、目疾、耳鳴、耳聾等病症。足少陽經筋發生異常時會對足厥陰經筋有不良的影響,故身體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早採用經筋疏通法進行疏通,以便謀求症狀的改善。
●病變區域
頭部側麵筋結區、目及鼻旁筋區的筋結點、腋下及脅助筋結區、臀部及骶骨筋結區、大腿外側筋結區、膝部外側筋結區、腓外側筋結區、踝骨和腳掌外側筋結區。
起於第四趾,向上結於外踝,上行沿脛外側緣,結於膝外側;
其分支起於腓骨部。上走大腿外側,前邊結於"伏兔",後邊結於骶部。
直行者,經季脅,上走腋前緣,繫於胸側和乳部,結於缺盆。
直行者,上出腋部,通過缺盆,行於太陽筋的前方,沿耳後,上額角,交會於頭頂,向下走向下頜,上結於鼻旁。
分支結於目外眥,成"外維"。
1.從外眼角開始,上行到額角,下耳後,沿頸旁,行手少陽三焦經,至肩上退後,交出手少陽三焦經之後,進入缺盆。
2.它的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走耳前,至外眼角後;
3.另一支脈:從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會合手少陽三焦經至眼下;下邊蓋過頰車,下行頸部,會合於缺盆。由此下向胸中,通過膈肌,絡於肝,屬於膽;沿脅裡,出於氣街繞陰部毛際,橫向進入髖關節部。
4.它的主幹:從缺盆下向腋下,沿胸側,過季脅,向下會合於髖關節部。由此向下,沿大腿外側,出膝外側,下向腓骨頭前,直下到腓骨下段,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進入第四趾外側。
5.它的支脈:從足背分出,進入大趾趾縫間,沿第一、二蹠骨間,出趾端,迴轉來通過爪甲,出於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陰肝經。
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個保健醫!
一同邀請你加入10萬+人體使用說明學習群,加微信拉到群裡一同學習
1.從上帝設計人的視角重新看人體功能系統
2.誰指揮人體?誰是人體的使用者?
3.潛移默化的慢病過程
4.慢性病患者必讀手冊
5.疾病根源之一生氣的慣性程序
6.病由心生——生氣很貴的?
7.中醫的核心——什麼是人體的自愈力
8.人生病的習慣之一——睡眠的秘密
9.你的失眠類型屬於哪一種?該如何調養?
10.坐骨神經痛/鼻咽癌/肺腺癌等慢性新病因、新視覺、新定義
11.從造物主設計者視角觀察人體
12.經絡的秘密
13.身體內部水循環——「三虛表現」
14.你生什麼氣 就會得什麼病(收藏)
15.調養篇/糖尿病最全面新解
16.經絡臟腑五行最全面解析
17.腰椎間盤突出,說白了就是出軌(附拍打拉筋解決方法)
18.12條經絡的淤堵表現的情緒症狀
19.重新認知高血壓
20.愛生氣的女人為什麼容易得乳腺、婦科問題?看完這個我明白了,不敢生氣了!!
21.艾灸刀療循經開背療法——預防百種慢性疾病的妙法(福利+收藏)
22.12條經絡的淤堵表現的情緒症狀
23.尋「人」啟事
24.堅持和不堅持拉筋的天壤之別
25.十二經筋/經絡之手太陰經筋(連載1)
26.十二經筋/經絡之手陽明(大腸)筋經(連載2)
27.十二經筋/經絡之手少陰(心)經筋(連載3)
28.十二經筋/經絡之手厥陰(心包)筋經(連載4)
29.十二經筋/經絡之手太陽(小腸)筋經(連載5)
30.十二經筋/經絡之手少陽(三焦)筋經及病症(連載6)
31.十二經筋/經絡之足太陽(膀胱經)筋經及病症(連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