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說心學,大家馬上就想到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
他被明武宗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驛棧驛丞期間,在惡劣的環境中,不斷進行思想的洗滌和開悟,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即後來代表王陽明哲學思想的「知行合一」。
那麼王陽明心學到底是什麼呢?它對我們為人處世的幫助到底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很多人似乎知道,但又說不出所以然來。
下面這三句話,你要是能用心體會,領悟其中的精髓,相信對你的生活和職場,乃至方方面面都將起來不可預估的作用,你的人生也將因此而變得通暢如意。
01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王陽明被貶龍場的路上,不時遇到大太監劉瑾派人追殺,心力交瘁的他去拜訪父親王華,訴說自己的處境。
王華深思熟慮後告訴他:既然朝廷這樣安排了,就自然有他的道理,你就安心去赴命吧。
在貴州大山艱苦的環境裡,王陽明每天辛苦勞作,卻又看不到希望,時常發出這樣的感慨:「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生活就是一個無底的泥潭,人在裡面越陷越深,不知道去路,也慢慢忘了來路。
無數個這樣重複的日子裡,王陽明漸漸有了感悟: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就要像種樹一樣,先澆水施肥確保根系的生長,等到它營養足夠才能有樹幹,之後是樹枝和樹葉,然後才是開花和結果。
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把目標寫在牆上,接下來就要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去做,從小事做,從細節做,按照自然界的發展規律去做,你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這就是如今被大家廣泛流傳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