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克形勢危急,印軍卻被扯後腿,印度全國兵工廠要無限期罷工

2020-12-21 高峰觀察

從印度媒體近期的報導來看,印軍和國內媒體在拉達克問題上態度越來越「冷靜」,拉達克地區印軍的冬季補給和生存問題,已經成為他們作為關注的焦點。印度《The Quint》網站最新發布的文章稱,在有「寒冷荒漠」之稱的拉達克,氣溫達到零下40度,印度士兵最大的敵人是嚴酷的自然環境而不是駐紮在那裡的中國人。對於駐紮在(高度在14000到18000英尺之間)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沿線的士兵來說,,生存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現在,5萬多印度軍隊在拉達克東部的任務關係終於得到理順了,就是先要保證能夠在未來6~7個月冬季極寒環境生存,然後再考慮如何去贏得所謂「軍事對峙的勝利」。

印軍在拉達克東部地區部署了大約5萬裝甲力量和山地作戰部隊,還有大約3.5萬準軍事部隊。印度軍方曾多次宣稱,這些被部署到該地區的印度部隊,不但能夠適應極寒的氣候條件,同時還具備在極寒和山地環境中作戰的實力。但是在9月下旬,一些高海拔基地和陣地氣溫降到零下10度以後,印軍的前線野戰醫院就人滿為患了,上千名遭受嚴重凍傷和高原反應疾病困擾的印軍士兵,喪失戰鬥力,其中一些重症患者通過運輸直升機轉移到列城的後方醫院治療。拉達克的冬季將從從10月正式開始,並一直持續到明年4月,現在才剛剛開始。而理論上,留給印度軍隊增加前線物資儲備的時間已不足三周。

由於拉達克地區的印軍部隊相較以往「和平時期」增加了3倍,所以,後勤保障支援能力也將受到3倍的考驗。但問題是,印度軍隊似乎經受不起這種前所未有的考驗。軍事專家稱,從6月15日衝突爆發到現在,印度軍方一直在緊抓兩件事:一是向拉達克地區運輸和投運補給物資和冬季儲備物資;二是加緊採購,並向拉達克前線基地投送作戰用的油料和武器彈藥。前者著眼於冬季軍事對峙,後者是為了應對突發軍事衝突或高強度戰爭。目前,印度軍隊聲稱已經在拉達克東部儲備了15萬噸過冬物資(主要是糧食、取暖油料和飲用水等戰略必備物資),但這些物資可能只夠維持該地區往年常態部署的兵力使用,但沒有涵蓋新增的3.5萬的冬季駐紮需求。

實際上,因為冬季來臨而顯得迫在眉睫的後勤保障問題,也掩蓋了印軍另一個心虛的短板,就是印度軍隊的彈藥短缺問題。印度《德幹記事報》援引印度政府官員消息稱,印度國防部不久前批准了價值229億盧比的武器和軍事裝備採購計劃。其中包括:採購美制西格紹爾步槍計劃,採購靜態高頻無線電設備和智能反機場跑道武器合同。印度軍方還強調軍事採購計劃將全面向印度本國軍工企業傾斜,並把1000萬枚新型手榴彈的緊急採購合同,交給印度國內民營軍工製造企業。另外還有大量的炮彈、槍彈和武器裝備零部件生產供應合同,需要印度國內軍工企業在短期內履行交付。然而,印度軍工企業聯合體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眼看拉達克形勢危急,卻扯了印軍後腿。

印度《Latestly》網站10月5日報導稱:在與中國在實際控制線(LAC)局勢緊張的關鍵時刻,印度軍火製造商軍械工廠委員會(OFB)的僱員威脅說,將從10月12日起舉行無限期罷工。報導稱,印度國防部所屬的41個兵工廠和OFB其他單位的主要國防製造業工會聯合會的員工一直在反對OFB的公司化(引入外國控股資本),這些聯合會將代表印度全國OFB單位約85%的工人。據《印度快報》報導,因為他們認為「OFB的公司化」會對兵工廠員工的地位和待遇造成『不利影響』。然而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得到解決,因為印度政府已經鐵了心要藉助外國技術和資本,提升本國的軍工製造業水平。可現實問題是,一旦印度全國軍工企業工人無限期罷工,那麼印度軍隊的彈藥供應就要斷絕。

相關焦點

  • 拉達克暴雪現場,印軍後勤車隊堵車寸步難行:9萬印軍要餓肚子了
    近期拉達克地區連續降雪,拉達克通往克什米爾的NH-1戰略公路已經無法通行。印度工兵的推土機每天都在公路上鏟雪,但是,運輸車還是堵車堵成長龍,一天也動彈不了幾步。特別困難的是左吉拉山口,這裡非常陡峭,幾乎都是45度以上陡峭山崖。
  •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都不容易」,印媒哀嘆「拉達克」印軍過冬艱難
    【環球時報記者 周嘉西】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向該地區部署了數萬大軍以示強。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
  • 拉達克一幕震撼!牧民住進別墅24小時供電,印度議員質問還怎麼打
    據俄塔斯社12月21日報導,近日拉達克的議員到前線遙望鄰國的典角村。他們看到了很震撼的一幕,當地的牧民住在別墅中,並且24小時有電。拉達克的議員表示,他們向莫迪申請同樣的設施。議員們表示新德裡對於邊境的小微企業、民眾和軍隊都缺乏必要的保障。
  • 拉達克深冬將至,印軍缺衣少食咬牙硬撐,我們煮餃子下火鍋奉陪
    報導稱,從拉達克東部班公湖-楚舒爾地區的「摩擦點」撤出軍隊、坦克、榴彈炮和裝甲車,這是朝著化解高海拔地區長達7個月的緊張軍事對抗邁出的一大步。報導引述印度軍方消息人士11日的表態稱,作為11月6日舉行的第八輪陸軍指揮官級會談的後續行動,兩軍目前正在就這一擬議中的脫離接觸計劃的確切模式和順序,以及聯合核查程序進行討論和最後敲定。印媒稱,撤退行動將首先從班公湖方向開始。
  • 印軍從拉達克東部班公湖撤軍,士兵及坦克等重武器,開始撤離!
    印軍從拉達克東部班公湖撤軍,士兵及坦克等重武器開始撤離!印度時報透露,印度已經開始從拉達克東部班公湖撤軍,重點是丘舒爾地區。不論印度是因為什麼原因撤軍,這對於緩和當地的局勢而言都是好消息。印度出於轉移內部矛盾的需要,故意在邊境地區製造矛盾與衝突,甚至在邊境地區囤積了20多萬大軍。
  • 拉達克印軍很尷尬,打開手機:接收到的都是中國移動信號
    近期拉達克印度一側,印軍和拉達克「議員」表示,印度這一側什麼都沒有,村莊都不通電,也沒有手機基站信號。更加沒有工作機會,房子還都是老舊的土石房屋。印度邊境地區的村莊不僅需要從河裡打水,一旦大雪阻斷道路,村莊與城市之間的聯繫就會被中斷,中斷聯繫的時間一般會持續幾個月之久。
  • 印軍對拉達克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
    新德裡態度反覆無常,印軍態度180度大轉變 6月18日,莫迪在電視臺公開喊話:「我向全國人民保證,我們的陣亡士兵絕不會白白犧牲」;19日,印度國防長辛格與國防參謀長在軍隊會議決定,提高印度三軍警戒水平,授予拉達克地區一線部隊決斷權;19日,印度外交發言人喊話:「中方試圖單方面改變該地區(中印拉達克地區)現狀導致暴力衝突。」
  • 拉達克的阿喀琉斯之踵:印軍高價求購炮彈一周內交貨
    關於印度軍隊武器彈藥儲備嚴重不足的問題,有不少網友認為是在刻意地黑印度。印軍的後勤保障問題的確是困擾其戰爭能力的阿喀琉斯之踵。拉達克危機再次凸顯印軍阿喀琉斯之踵。雖然連日來大舉向拉達克方向增兵,通往列城的道路已經被印軍接管。所有的邊境通道都在為印度陸軍運輸武器裝備和士兵服務。
  • 印度海軍突擊隊到拉達克「鍍金」,印媒:很容易被凍死在班公湖裡
    拉達克地區已經進入最冷的季節。通常情況下,拉達克地區在11月底以後,氣溫將低至零下30~40度,每年的降雪量一般都會超過12米。應該說,拉達克的冬天還像往年一樣,但是拉達克地區印度軍隊的處境卻發生了巨大變化。
  • 拉達克地區大雪封山!列城醫院凍死者激增,印軍開始從班公湖撤離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5日的報導稱,拉達克地區從14日開始大雪封山,印度氣象部門已經預測此後兩天該地區將會有惡劣天氣來襲。目前,斯利那加至列城的NH-1戰略公路已經因為降雪而關閉,何時能夠重新開啟還是一個未知數。
  • 印度論壇:已決定放棄配發全新棉服,印軍高層呼籲士兵自行防寒
    10月23日,印度論壇報發布消息稱,由於進口防寒棉服的預算遠遠超出了印度的承受能力,印度已明確放棄了為士兵配發全新的防寒服,印度高層呼籲印軍發揚「吃虧精神」,立足於現有條件進行自主防寒。冬季已至,印軍補給嚴重不足此前,為了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對峙,印度高層不顧自身實際,無視本國實情,將2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派往邊境拉達克地區。如今冬季已至,軍需補給不足使得印軍騎虎難下。事實上,早在今年八月份,印軍高層便意識到,今年冬天印軍或將在高寒地區度過。為此,在冬季未至前,印度便開始對特殊服裝、登山裝備等進行大量採購,以期能使印軍度過這個冬天。
  • 印度在班公湖畔搞「對峙」的14軍,原來是這個底細!
    回國後,哈林德又出任山地步兵第8師師長,長期駐防與中國接壤的拉達克地區。由於拉達克長期屬於印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因此他的部隊經常還投入鎮壓克什米爾反印武裝的戰鬥,還與實控線對面的巴軍頻繁發生摩擦。正是基於這一思維,哈林德上任後,積極加強14軍在拉達克的前進部署,為現在的對峙事件埋下伏筆。這樣的「火與怒」還和中國叫板嚴格來說,第14軍的出現,與印度對周邊形勢的認知密切相關。
  • 印度士兵熬不住了,邊境五萬印軍只剩5千,印度政府妥協!
    目前印度邊境對峙狀態還在繼續,但是已經變成了印度的「獨角戲」,只剩下印度在張牙舞爪,沒有人理會,而邊境嚴寒的環境,也對印度的爪牙造成了嚴重的危害,而且因為物質條件跟不上,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印度士兵也堅持不住了,現在印度軍隊駐紮在山谷中僅有的幾處平坦地區,雖然印度軍方還號稱自己有五萬大軍駐守
  • 印度王牌部隊陷入危機,大批士兵凍死凍傷:印軍軍醫進戰壕手術
    近日,印度軍醫在16000英尺高海拔的拉達克戰壕裡,做了一個手術,還被拍照合影炫耀。據報導是做了一次割闌尾手術。在列城有印度陸軍最大的高原醫院,印度在軍醫方面實力比較薄弱,印度武裝部隊醫學院招生很少,甚至是輪訓的基礎班,只有8個星期學習的基礎班,每年也只招收大學醫科畢業生和短期委任軍醫軍官各60人。
  • 印軍蘇30在拉達克上空盤旋,班公湖駐紮兵力只增不減
    從6.15到現在,印度媒體以及受其影響的國際媒體消息紛紛擾擾、真真假假。到現在再看,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加勒萬河谷衝突會就此結束嗎?我個人認為,印度媒體現在口徑一致地渲染印軍在拉達克加勒萬河谷取得像1962年一樣的歷史性勝利,實際上是在給國內輿論和民族主義情緒降溫,而且還在以「一場虛假的勝利」為莫迪政府和印度軍隊加分。
  • 印媒稱印軍彈藥充足,可在邊境「激戰」15天,網友:然後呢?
    中印在邊境的拉達克地區對峙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印方一直堅持其無理訴求,十分蠻橫,現在和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也紛紛陷入了關係緊張的狀態,目前是四面樹敵。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兩線作戰行動,印度軍方請求政府撥出巨資,大量購置武器彈藥,希望能緊急增加其彈藥庫存儲備。
  • 印軍10個巡邏點被解放軍封鎖,只做不說是中國傳統,前線真實情況已...
    印度軍方在拉達克地區共有65個巡邏點,目前已失去了10個,而且從形勢來看,以後也基本上無法再重新返回了。 讓印度人更沮喪的是,中印雙方正在商議撤軍事宜,劃出的緩衝區等於剝奪了印軍對不少地區的控制權,兩項相加起來,印度即便在拉達克地區陳兵20萬,也幾乎沒有獲得任何實際優勢。
  • 印度10萬大軍被困拉達克峽谷,莫迪騎虎難下,俄專家:悔之晚矣
    近日據外媒發布報導稱,印軍部署在拉達克地區的邊防部隊正在接受史無前例的挑戰。而這一挑戰是他們根本無法對抗的大自然。莫迪下令不管氣候環境多惡劣,印軍都要保持日常巡邏。但如此大的暴風雪,別說人了,就連極地動物都刨個雪坑躲起來。
  • 零下50度印軍凍成「冰雕」,躺16米積雪上入睡,對手卻在唱軍歌?
    前線突降暴雪,印軍人心惶惶根據《印度時報》近日消息,前線的印度駐軍遭受到了10年來罕見的暴雪襲擊,拉達克河谷地區的積雪達到了2米的深度,而左吉拉山口的積雪甚至達到了16米的深度。雖然此前印度軍方聲稱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但是一場暴雪顯然已經讓前線印軍人心惶惶。
  • 印軍拿14年前庫存睡袋,給拉達克地區數千士兵保暖,做法很大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印軍拿14年前庫存睡袋,給拉達克地區數千士兵保暖,做法很大膽隨著時間的推移,北半球多地迎來了第一場初雪。但是對於印度士兵,特別是高海拔的邊境守軍來說,卻是一個難以煎熬的嚴冬。據印度媒體報導稱,印度在拉達克地區部署了數千名士兵值守,為保障軍人的生活物資需求,印度軍方不得不把「珍藏」了14年的庫存睡袋分發給前線士兵禦寒保暖。從印度媒體的報導來看,印度軍方的這批睡袋,大概是2006年從義大利採購的,當時一共採購了約35580個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