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媒體近期的報導來看,印軍和國內媒體在拉達克問題上態度越來越「冷靜」,拉達克地區印軍的冬季補給和生存問題,已經成為他們作為關注的焦點。印度《The Quint》網站最新發布的文章稱,在有「寒冷荒漠」之稱的拉達克,氣溫達到零下40度,印度士兵最大的敵人是嚴酷的自然環境而不是駐紮在那裡的中國人。對於駐紮在(高度在14000到18000英尺之間)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沿線的士兵來說,,生存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現在,5萬多印度軍隊在拉達克東部的任務關係終於得到理順了,就是先要保證能夠在未來6~7個月冬季極寒環境生存,然後再考慮如何去贏得所謂「軍事對峙的勝利」。
印軍在拉達克東部地區部署了大約5萬裝甲力量和山地作戰部隊,還有大約3.5萬準軍事部隊。印度軍方曾多次宣稱,這些被部署到該地區的印度部隊,不但能夠適應極寒的氣候條件,同時還具備在極寒和山地環境中作戰的實力。但是在9月下旬,一些高海拔基地和陣地氣溫降到零下10度以後,印軍的前線野戰醫院就人滿為患了,上千名遭受嚴重凍傷和高原反應疾病困擾的印軍士兵,喪失戰鬥力,其中一些重症患者通過運輸直升機轉移到列城的後方醫院治療。拉達克的冬季將從從10月正式開始,並一直持續到明年4月,現在才剛剛開始。而理論上,留給印度軍隊增加前線物資儲備的時間已不足三周。
由於拉達克地區的印軍部隊相較以往「和平時期」增加了3倍,所以,後勤保障支援能力也將受到3倍的考驗。但問題是,印度軍隊似乎經受不起這種前所未有的考驗。軍事專家稱,從6月15日衝突爆發到現在,印度軍方一直在緊抓兩件事:一是向拉達克地區運輸和投運補給物資和冬季儲備物資;二是加緊採購,並向拉達克前線基地投送作戰用的油料和武器彈藥。前者著眼於冬季軍事對峙,後者是為了應對突發軍事衝突或高強度戰爭。目前,印度軍隊聲稱已經在拉達克東部儲備了15萬噸過冬物資(主要是糧食、取暖油料和飲用水等戰略必備物資),但這些物資可能只夠維持該地區往年常態部署的兵力使用,但沒有涵蓋新增的3.5萬的冬季駐紮需求。
實際上,因為冬季來臨而顯得迫在眉睫的後勤保障問題,也掩蓋了印軍另一個心虛的短板,就是印度軍隊的彈藥短缺問題。印度《德幹記事報》援引印度政府官員消息稱,印度國防部不久前批准了價值229億盧比的武器和軍事裝備採購計劃。其中包括:採購美制西格紹爾步槍計劃,採購靜態高頻無線電設備和智能反機場跑道武器合同。印度軍方還強調軍事採購計劃將全面向印度本國軍工企業傾斜,並把1000萬枚新型手榴彈的緊急採購合同,交給印度國內民營軍工製造企業。另外還有大量的炮彈、槍彈和武器裝備零部件生產供應合同,需要印度國內軍工企業在短期內履行交付。然而,印度軍工企業聯合體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眼看拉達克形勢危急,卻扯了印軍後腿。
印度《Latestly》網站10月5日報導稱:在與中國在實際控制線(LAC)局勢緊張的關鍵時刻,印度軍火製造商軍械工廠委員會(OFB)的僱員威脅說,將從10月12日起舉行無限期罷工。報導稱,印度國防部所屬的41個兵工廠和OFB其他單位的主要國防製造業工會聯合會的員工一直在反對OFB的公司化(引入外國控股資本),這些聯合會將代表印度全國OFB單位約85%的工人。據《印度快報》報導,因為他們認為「OFB的公司化」會對兵工廠員工的地位和待遇造成『不利影響』。然而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得到解決,因為印度政府已經鐵了心要藉助外國技術和資本,提升本國的軍工製造業水平。可現實問題是,一旦印度全國軍工企業工人無限期罷工,那麼印度軍隊的彈藥供應就要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