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你頂嘴真的是因為翅膀硬了嗎?

2021-02-10 馮馬馬大魔王

昨天晚上皮皮幼兒園的方老師給我來電話,說了一下皮皮最近在幼兒園的表現。

你知道我這個人的脾氣其實還挺好的,就是一般是很少發火的,但是如果碰到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

我現在都很驚訝為什麼我能心平氣和的打出這些字。

後來我在想,幼稚園的老師是有多麼不容易,當媽的,一個人帶娃已經很了不起了,這種一個老師要帶一整個班,(說是一個班,但是戰鬥力堪比一個團).

他 居 然 跟 老 師 頂 嘴!

說到孩子頂嘴這個事,馬馬第一反應就是:這是翅膀硬了?

畢竟這是小時候皮皮外婆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好了我們說正事。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90%的父母,都會碰到過孩子頂嘴。面對孩子的頂嘴,心裡的怒氣真的是想讓人把孩子揍一頓。

如果父母能控寄住寄幾的話那啥事都好說,控寄不住的話直接就是一腳過去了,你們別看我寫文章的時候老是一腳一腳的,但是我也就是嘴上逞強說說而已。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頂嘴的時候,氣的人肺疼,可是又不能進行棍棒教育,怕對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

但是面對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反抗」和「頂撞」,家長傷神傷心,原來那個可愛又黏人的娃娃怎麼變得處處愛頂嘴?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原因。

其實孩子本身是很善良的,造成孩子頂嘴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這似乎是父母們天生會犯的錯誤,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強加到孩字身上,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感受。

孩子被忽略了感受,於是通過撒潑、哭鬧、頂嘴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孩子的行為在我們眼裡成了無理取鬧,而其實這個「理」往往是父母自己的標準,而不是孩子的。

不少父母可能一開始是以哄的方式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或者答應孩子一些要求,但往往在實際踐行的時候,多數的哄,變成了騙,為的就是讓那個孩子按照自己想的那樣來做事,至於事後有沒有旅行答應孩子的事,很多父母就不在意了。

曾經問過很多孩子一個問題:什麼情況下會給爸爸媽媽頂嘴?孩子的回答出奇的一致:都是爸爸媽媽誤會我時,我才會頂嘴。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要想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必須要先做出好的榜樣。拿看電視這件事來說,我們擔心孩子們因為看電視耽誤了休息,耽誤了學習。

可是大人卻沒有把自己算在內,不是抱著手機、平板電腦,就是守著遙控器,追劇追劇。卻要求孩子按時做作業,按時睡覺,這簡直就是做夢。

孩子不僅會模仿你的樣子臥在沙發上,更會以「你也在看,我為什麼不能玩」的理由,回擊你的管教。

剛剛分析過了一下孩子喜歡頂嘴的原因,其實不完全是孩子的問題,我們做父母的也佔了很大一部分的責任。

相信大家和馬馬都不喜歡頂嘴的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公共場合,喜歡頂嘴都不是一件好的習慣,對於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也是有很大的阻礙的。

但我們做父母的與其苦惱,還不如積極的尋找一些有效的辦法解決一下,馬馬這邊給大家整理了一下,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沒有什麼事是無緣無故發生的,每一個好習慣和壞習慣的表現都有其根源所在。頂嘴作為一個習慣並不是孩子從娘胎裡帶出來的。

這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逐漸養成的習慣,這樣的陋習一定是有它的形成原因的。你必須試著去發現為什麼你的孩子要這樣做,他是什麼時候開始這樣做的,為什麼他要一直這樣做。

孩子可能是從家裡其他孩子那裡學來的,而那個孩子也可能是從鄰居家的孩子那裡學來的。一旦你能鎖定這件事的根源所在,你在處理孩子頂嘴的問題上已經成功了一半。

這樣的陋習已經存在於孩子的生活中了,特別是當孩子在公共場合交談時,千萬不要立即向孩子發火,這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糕。

你只需保持鎮靜假裝沒有聽到。當你的心情平復下來,找個時間問問孩子頂嘴的原因,並保持良好的態度詢問孩子。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你的態度友善,孩子會很有可能讓你知道原因。

為了讓孩子在生活中除掉這樣的陋習,你很有必要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如果你能夠發現他(她)頂嘴的原因所在,試著給孩子們更多的選擇來解決這件事。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某個特定的食物,試著去為他(她)改變食譜;如果他厭倦做家庭雜事頂嘴,試著為他(她)換一個更好的任務,試著去盡你最大的努力滿足孩子使他感到快樂。

儘管你可以給你的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是對的,但是絕對不要接受他的任何壞習慣。

你必須讓他(她)明確地知道頂嘴的陋習是從來都不被允許的。做出新的嘗試來原諒孩子的陋習。給孩子劃分明確的界限讓他(她)明白一定要停止可能導致頂嘴的習慣。

讓孩子擺脫頂嘴陋習的一個好方法是告訴他或她好的修養道德。你必須製造至少與你的孩子一天一次相處的時間。

當孩子吃飽或放鬆的時間往往是最好的,告訴他或她要把好的習慣融入生活的行為舉止中。

如果你每天都這樣做或反覆這樣做,那麼孩子將沒有任何選擇的停止陋習。

你可以通過為孩子買一些好的專門用來幫助孩子的家庭電影,來教育他良好的道德品質。

孩子在電影中可以學到很多,圖畫比現實的說教更有說服力。當孩子看印象深刻的電影時,他們可以從電影中的孩子們學到很多。

這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擺脫陋習,特別是當他在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孩子頂嘴帶來的後果時。

孩子在三歲到六歲是道德品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候做父母的我們必須幫助孩子一點一點的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質。

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公眾場合,表現出一個孩子該有的行為禮儀,都能顯示出孩子很優秀的家教,我們一起加油吧~

寫完了,我該去」教育「皮皮了。

▼ 往期回顧 ▼

你!懂!的!

相關焦點

  • 孩子愛頂嘴,真的是不聽話的表現嗎?家長看完這些知識沉默了
    周周媽媽最近很苦惱,因為一向聽話懂事的周周最近突然變得愛頂嘴,總是無緣無故地違抗大人的話。比如說,周周媽媽讓周周把掉在地上的垃圾袋撿起來,周周就會反問:「為什麼要我撿?你怎麼不撿?」還有,周周在衛生間不小心把洗髮水撒了一地,媽媽過去叮囑周周以後拿東西要小心一點,周周就會說:「好囉嗦呀!
  • 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頂嘴,該怎麼辦?李玫瑾:用這三句話很有效果
    可笑笑怎麼都不聽,媽媽便忍不住對孩子大喊:「你怎麼那麼能頂嘴了?敢這麼和我說話?我把你養這麼大你還真是沒有良心。」面對媽媽突如其來的質問,孩子放下筷子扭頭就回屋了。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多,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對他們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順的。很多時候當家長滿足不了孩子需求時,便開始反駁家長甚至出現頂嘴的情況。
  • 「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性格大不同,別不當回事
    批評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會做的事情,因為孩子還小,不可能事事都順父母的心意。但是,不要批評完孩子就完事了,最重要的,是還要觀察孩子的反應,每個孩子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這個其實跟他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關係。而且,我們的目的也不是批評孩子,對吧?
  • 「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家長別不當回事
    面對父母反而批評,孩子的不同反應但是對於父母的批評和責罵,每個孩子的反應卻是大有不同的。有的孩子就非常聽話,從來都不會跟父母頂嘴或者對著幹,父母說什麼就默默聽著。家長們也都覺得這樣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這類孩子同時也一直是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的孩子則和這類孩子不一樣,父母說什麼他們都喜歡反抗,會講出一大堆的理由來跟父母頂嘴,惹父母生氣。
  • 孩子們頂嘴全家樂開花?「聰明」不一定是件好事,家長要提高警惕
    最讓我不解的是,跟長輩頂嘴是合情合理的,但我的家人卻把這當成了笑話,反覆提到來來去去,並稱讚我弟弟真聰明,能馬上反應過來。因此如何正確引導我們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1、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孩子們背後的原因孩子們的頂嘴有很多種,有些孩子真的不喜歡父母的安排,想用信念的方式表達抗議;一些孩子離開了叛逆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們自己會抵制任何外來的聲音,這是正常現象。
  • 孩子不聽話、愛頂嘴,家長要明白,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出家長的教育
    怪孩子不聽話,不如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好教育培養好孩子 ,老友小丁最近經常的向我哭訴,說他家六歲的兒子總是給自己找茬,對著幹,很是不聽話,小丁訓斥兒子挑食,吃飯時嘴不停的說話,兒子不僅不聽話,還反過來跟小丁頂嘴,說你不是也不愛吃肥肉,不愛吃西紅柿嗎?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十分大,父母別太大意了
    孩子表達能力的差異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不會說話,所以哭聲是他們表達的唯一方式,餓了、累了。「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孩子說給父母的話是多麼的動聽,但話雖然動聽,卻絲毫不影響父母隨時想要揍孩子的心情。他經常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做錯,被父母冤枉不服氣而和父母頂嘴,為此沒少被父母教育,也因此被當地很多父母當成反面教材,劉敏如今回憶起來也是直喊冤。跟他一起長大的香香,從小就非常乖巧聽話,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被父母罵了之後,也從不頂嘴。現如今她也已經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看似很好的工作。
  • 孩子喜歡頂嘴怎麼辦?父母別急著斥責,3個方法巧妙改善頂嘴問題
    其實,頂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表明了孩子獨立意識的覺醒。孩子為什麼愛頂嘴?搜狐做了一項研究,發現孩子長大,你最討厭孩子什麼行為,有75%的父母選擇了頂嘴。孩子開始頂嘴父母應該感到開心。因為有研究發現,孩子與其他人頂嘴時候,能刺激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並且通過頂嘴掌握一定的邏輯技巧,對孩子的邏輯思維發展有很大幫助,所以說愛頂嘴的孩子會更聰明。那麼孩子為什麼愛頂嘴呢?
  • 孩子變成「小刺蝟」,說一句頂十句,家長多說3句話解決頂嘴難題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處理的時候需要多說三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3)家長經常「雙標」家長的「雙標」真的無處不在,最常見的就是玩手機。一面管著孩子玩手機,一面自己手機刷到半夜。總是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多看書,家長在家裡的日常就是看電視、玩手機,你自己都做不到,還用這樣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能服氣嗎?
  • 孩子頂嘴別斥責,這是好事情,家長正確引導,孩子會優於同齡人
    媽媽跟他講道理說,"豆豆,你要在專門畫畫的地方畫,你要是塗在壁紙上,壁紙就不好看了。"可是豆豆聽到媽媽這麼說,反而在這面牆上猛然塗了幾筆說,"我不管,我就喜歡在這面牆上畫,這上面畫的畫好看。"孩子頂嘴一般會有這些原因被誤解,受了委屈我們總覺得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其實,有時候真相也是會騙人的。往往我們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一件事情時,也就片面了,因為我們的認知總是有限的。
  • 愛頂嘴是優點不是缺點,家長利用好三個優勢,孩子以後成就更高
    這時候孩子有些不平衡了:"為什麼你們大人想什麼時候看電視,就可以什麼時候看電視"。閨蜜一聽孩子的反駁,就開始作勢要打孩子了:"你這個孩子,我看你還敢不敢頂嘴。"這樣的畫面經常出現在許多父母和孩子的對話中,面對父母的教育和要求,孩子總是以"為什麼""憑什麼""我不聽""你怎麼不"這幾個詞掛在嘴巴,讓許多父母感到頭疼和鬱悶,有時候不得以武力和暴力壓制的形式,才能夠讓孩子勉強聽從管教。父母們統一把孩子的這種說話方式叫做頂嘴,父母很討厭孩子的頂嘴行為,但是卻很少有父母想過孩子為什麼會頂嘴呢?
  • 我為什麼鼓勵孩子頂嘴?後悔知道晚了
    在一項「父母最討厭孩子什麼行為」的調查中,75%的家長選擇了頂嘴。但是,父母們,家有頂嘴娃,其實是好事。育兒家張丹丹表示:孩子頂嘴,要恭喜你。首先,他有觀點,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其次,證明他和你的溝通是暢通的,有效的。
  • 李玫瑾暗示: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娃將來雙商不會低
    當孩子做錯事被父母訓斥的時候,有的孩子會悶不吭聲,默默聽著家長說話;有的孩子卻很不服氣,頂嘴反駁。孩子頂嘴,家長都很苦惱,部分脾氣暴的家長甚至可能跟孩子吵起架來。無論如何,孩子頂嘴這個事,還是值得家長重視的,關係到孩子的未來。
  • 愛頂嘴的孩子有主見?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找不準根源耽誤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還好,等大些或是到了青春期,你說啥他頂啥,那股勁兒,恨不得一下頂你個跟頭。說到這,肯定有好多家長哈哈大笑,因為這句話簡直能說到心窩裡。家有此類孩子的,有時候還真的很無奈啊!曉峰今年十二歲了,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起,曉峰媽媽覺得這孩子真是沒法辦了。給他說啥都不聽,還死有理,常常是你說往東,他偏往西。那股擰勁兒,真叫家裡人上頭。不管你數落他啥,嘴裡總是有詞,弄得大人心裡很煩。
  • 李玫瑾:孩子第一次頂嘴,父母要說出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優秀
    「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你上課的時候是不是沒有注意聽講?這道題的步驟你都寫錯了,最後的結果怎麼可能是對的!」「媽媽是個笨媽媽!我再也不想要和媽媽在一起了!」「明明是你笨才對,你就不能夠按老師教的步驟一點一點的寫嗎?快點給我改正!」
  • 李玫瑾:想孩子現在頂嘴,未來會感激你,不應打罵而是多說3句話
    "反了你,還敢頂嘴!"這句話,恐怕是許多家長面對孩子頂嘴的口頭禪。似乎眼睛一瞪,吼一嗓子,孩子就乖了。漸漸,家長發現,這一招孩子漸漸免疫了,不太管用。接著,不得已,家長開始動手,把對孩子的控制升級。最糟糕的是,打孩子也慢慢被孩子免疫,親子之間的關係破壞殆盡,雙方不再互相信任,反而是相互牴觸。
  •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用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朋友小梁平時跟朋友相處都笑呵呵的,唯獨跟自己的孩子相處時極為嚴厲,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必須跟著大人的想法做才對。結果孩子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頂嘴,氣得小梁直跳腳。青春期的時候孩子更是直接離家出走,把小梁一家都急得不行。可見對待孩子不能靠一味的嚴厲,有時也需要聽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媽媽:「你咋還在看電視呢?不要看了,快去寫作業。」孩子:「我才剛看一會,再看會就去寫作業。」媽媽:「你這孩子,講不聽了是吧?你都看多久了?」孩子:「哎呀,再看一集就去寫作業。」孩子總是調皮喜歡頂嘴,對於家長的說教壓根不聽,甚至還有頂撞的意思。像以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降到了和孩子同樣的層次。孩子不成熟,家長也不成熟嗎?孩子需要教育,家長卻沒有正確的進行關鍵,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不應該反思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頂嘴」呢?
  • 先別生氣,頂嘴的孩子大有出息,這樣做可化解
    跟閨蜜訴說我的遭遇,她笑著說:「你這才是剛剛開始,我家娃才是懟人小天才。三五句話讓他爸無語。」寶寶三歲後,媽媽們會發現之前聽話可愛的娃,突然變得很「有想法。」不僅喜歡跟大人對著幹,甚至還學會了頂嘴。往往孩子越頂嘴,爸爸媽媽的情緒越失控,最終本想教育孩子也變成親子之間的「鬥爭」,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該如何優雅的應對「頂嘴」。
  • 家有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可能會不同,父母別大意
    今年的母親節、父親節已經過去了,生兒育女"你把我養大,我陪你變老"這可能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動聽的情話了,但是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父母陪著孩子長大,中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辛酸事。但是很多人會說這跟每個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樣的,但是冷靜下來想想,靜靜和玲玲兩種不同的性格,都是從小形成的,給父母懟回去,從小頂嘴還是閉嘴,對長大之後的性格,差異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