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愛喝粥,廣東的飲食文化由三個民系組成,看看這三個地方是怎樣烹煮一份粥的?這個民系分別是廣府、潮汕、客家,它們之間有獨立,也有交融。廣東的美食也是由三大民係為代表,廣府美食,潮汕美食,客家美食。
01廣府粥
廣府的粥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廣州的艇仔粥,及第粥,生滾粥,魚片粥,牛肉粥,還有順德的毋米粥,特點是,米煮到軟爛,口感綿滑。
廣東珠江三角洲河流眾多,氣候炎熱,粥或湯水的食物補充了水分,和因為炎熱而不佳的胃口。像艇仔粥就是由當時生活在珠三角船上的疍家人的飲食習俗而來。
順德毋米粥是粵菜中精緻的典型,粥不見米粒,雪白如脂的米湯,綿軟清甜,粥湯下肚後,順著五臟六腑,體貼溫暖到每一個細胞。用粥水作湯料配上魚片的火鍋,也是鮮甜美味,獨具特色。
02潮汕粥
潮汕粥,潮汕人愛喝粥,主要以白粥和鹹粥為主,粥裡也會加入各種材料,潮汕地區主要是靠海,因此加入海鮮也是特點,例如砂鍋粥裡加入魚蝦蟹貝等。
潮汕的粥和廣府的粥不一樣,廣府的粥煮成綿爛,而潮汕的粥煮成後以米粒明顯,爽口為主,而且也米湯比較多,米湯和海物等佐料形成鮮美口感。
砂鍋粥常的調味醬是潮汕地區普寧出產的豆醬,除了調製鹹淡還增加鮮甜,白粥常常佐魚乾、鹹菜、菜脯等小菜,也有番薯粥等,口感清淡爽口。相比客家人鹹粥對飽食的要求,潮汕粥更多是海洋的鮮物和對炎熱氣候的反映。
03客家鹹粥
客家鹹粥是指在粥裡加入各種肉菜、豆乾、番薯、芋頭等佐料煮的粥,客家每個地區的粥都有不同,加的佐料也各有不同,都有各自的特點。
客家鹹粥是怎樣形成的,這跟客家人的勞作和遷徙有關,客家人是從中原地區一直向南遷徙,一般是在條件比較惡劣的山區裡尋求生存,在耕種勞作上比較辛苦,飲食上面也比較多以耕物山貨為主,口感偏鹹香。
在食物匱乏的年代,用少量的米,加入各種佐料也是食物補充的一種來源。而粥就以鹹、幹為特點,主要能增加體力。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傳統的吃粥的飲食習慣,不同的烹煮有不同的美味,在這個寒冷冬天,不管是哪種做法,也可以創意出更營養和理豐富的粥的種類,來上一碗,冬天裡也都是暖暖的。
【踩到月亮的影子了】
旅行需要一些感性的方式,和朋友們分享旅行的故事!文章均為原創,如無授權,請勿轉載。如果你喜歡,可以點讚關注,也可以分享,謝謝朋友們的閱讀!
註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隨時聯繫,將即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