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人好「粥」道——說說粥的那些事(附艇仔粥、牛肚粥做法)

2021-01-16 行走在研咖路上的小研

來源:食品研發與生產,轉載請註明來源。

中國是具有四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粥的蹤影伴隨始終。關於粥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在中國,四千年前煮粥主要是食用充飢。

吃粥一詞,在歷史上曾經是貧窮的同義語。那時被稱為「連粥都吃不上」者,就代表你的處境堪虞。但到了現代,經濟發達了,吃粥又被賦以另一種涵義。

粥容易消化,又可以養胃,因此,古人將粥視為養生之道。病痛時,一碗清粥可以解毒消滯;災難時,一碗清粥有如一根救命稻草;當吃膩了珍饈美味之後,當然渴求一碗稀粥的清淡。

宋代蘇東坡有書帖曰: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詩人陸遊也極力推薦食粥養生,認為能延年益壽,曾作《粥食》詩一首:「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可見,粥與中國人的關係,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

而粥對於廣州,更是花樣繁多,有清淡的明火白粥,腐皮白果粥,去火的皮蛋瘦肉粥,竹蔗粥等等,因此有「粥的王國」之稱。走進粵式餐館,餐牌上必定有粥、粉、面、飯四大項目,任君選擇,因而粥品也就成為粵式餐飲的品牌。廣東人愛喝粥,最具代表性的是牛肚粥,艇仔粥,及第粥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潮州人煮的粥,用米較多,一般用砂鍋旺火煮熟,湯、米分明,粥內可見完整熟透的米花,看起來像稀飯。

而廣州人煮粥,用砂鍋明火煮大約兩小時,成品粥內見不到米粒,米粒已經完全融化在粥中了,真正呈現「水米融合,柔膩如一」,廣州人稱之為明火白粥。

明火白粥的粥精才是精華所在。待到一鍋粥煮到水米融合的時候,粥水滾動呈菊花狀,一層層從裡往外翻,這時從花心處,舀上的粥水叫粥精,嘗一口清甜綿軟,爽滑如湯。

白鵝潭或荔枝灣的艇仔粥,也是羊城人喜愛的美食。每逢夏秋季節,特別在星光燦爛的夜晚,常有艇家劃著小艇,艇上懸掛風燈,播放悠揚的粵曲,向在河上遊船的客人或在岸邊納涼的遊人兜售艇仔粥。

艇仔粥以「粥滑軟棉,芳香鮮味」聞名,主要用料有魚肉、瘦肉、油條、炸花生、浮皮、海蜇、魷魚、蝦米、青蔥等。用河水或井水煮的艇仔粥才有本地風味,但現在人們怕麻煩,改用自來水煮粥,口味不及以往。現在艇仔粥不但在水上吃到,已向陸上發展,芳村花地的「滿記」艇仔粥最負盛名。

粥品種類還有皮蛋瘦肉粥、香滑牛肉粥、北菇滑雞粥、生菜魚片粥、香滑魚嘴(頭)粥、豬肝粥、田雞粥、鮑魚雞粥等等。除此以外,在廣州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及第粥」的,它是三元及第粥的簡稱,也是廣州一款傳統的名牌小食。

相傳清代有位秀才上京考狀元,其妻擔心他長途跋涉,挨飢受餓,臨行前,專門把肉丸、豬肝、豬肚等能充飢的食材放入粥內一起煮好隨身帶走。秀才當時很感動,加倍用功備考,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中了狀元,衣錦榮歸。後來有人把這種粥命名為及第粥,又由於粥內有肉丸、豬肚、豬肝三種食材,故又稱為「三元及第粥」。

廣東順德(現隸屬佛山市順德區)人對粥食更是情有獨鍾,從「朝食魚生粥,晚品艇仔粥」的順口熘,可以反映出粥食在順德人生活中佔重要位置。

順德人對粥文化有改革創新精神,他們用明火白粥代替火鍋湯底打邊爐,而且千方百計使代替火鍋湯底的粥不黏鍋,此舉非常成功。據說,用粥底做火鍋湯底不怕上火、不怕油膩,更能突出火鍋用材的鮮味,粥還有降火養顏的功效,因此一經推出,大受歡迎,歷久常新。

隨著信息的流通,市場的開放,經歷四千年,中國的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久不衰,為人們一致推崇,也已被全世界接納和認可。

附兩款熱門粥的做法:

艇仔粥做法

1.熬粥底:

東北大米35斤,加清水浸泡2小時,撈出瀝乾,加花生油300克,鹽100克拌勻,保鮮放置一晚上。

豬骨20斤,魚骨10斤,分別過水後與雞2隻一起下鍋中,加水約200斤,下薑片150克,玉竹片100克,陳皮4片,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熬2小時,過濾雜質,即得湯底。

取出冷藏好的大米,與湯底一起入鍋中,燒開後小火煲3小時,再下貝柱300克,繼續煮1小時,開小火保持微沸。

開始售賣前,在粥中加入鹽200克,冰糖100克,攪勻。

2.輔料處理:燒鴨肉改刀切小丁;煎魚餅切粗絲;粉絲泡透改刀切段,入熱油炸制金黃酥脆,撈出瀝油。小油條切成1釐米段;海蜇皮洗淨切細絲;皖魚洗淨去骨,斜切片;花生米炸制金黃色;魷魚切細絲;生菜切絲。

3.走菜:碗中下皖魚片、燒鴨丁、魚餅絲、各15克,魷魚絲、海蜇絲、油炸花生米各10克,生菜絲、炸粉絲各8克,衝入滾燙的白粥500克,下小油條段20克,點綴蔥花即可。

牛肚粥做法

粥底批量製作:大米淘淨,再用清水浸泡30分鐘,撈出瀝乾水分,拌入色拉油和鹽,鍋入清水燒開,下入大米,比例約為12:1,小火加蓋煲4小時即可。

牛肚提前預製:1.先用清水將牛肚洗淨,放入盆中,加鹽、生粉、白醋搓洗,再用清水衝洗兩邊,焯水過涼。

2.處理好的牛肚入鍋,加水至完全沒過。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煮30分鐘,撈出放涼,改刀切條,再倒入鍋中,加入八角、小茴香、桂皮,加水沒過牛肚,小火煲約90分鐘,撈出迅速放入冰水中,然後撈出放入保鮮盒冷藏。

走菜:砂鍋裡放入粥底750克,中火燒開,下入牛肚100克,蒸好的芡實30克,漿好的魚片30克,再次燒開,撒薑絲,澆豉油,放入鹽、雞粉攪勻即可。

來源:食品研發與生產,轉載請註明來源。

提醒:文章用於學習和交流,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採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此公眾號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願我平臺發布,請聯繫處理。

相關焦點

  • 春色暖人好「粥」道——說說粥的那些事(附艇仔粥、牛肚粥做法)
    而粥對於廣州,更是花樣繁多,有清淡的明火白粥,腐皮白果粥,去火的皮蛋瘦肉粥,竹蔗粥等等,因此有「粥的王國」之稱。走進粵式餐館,餐牌上必定有粥、粉、面、飯四大項目,任君選擇,因而粥品也就成為粵式餐飲的品牌。廣東人愛喝粥,最具代表性的是牛肚粥,艇仔粥,及第粥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 一碗正宗的艇仔粥是怎麼樣的?
    如果由半島君帶路的話,我會先帶你吃碗艇仔粥,等滋潤的粥水調理好水土不服的腸胃,再大開吃戒。如今,舟艇如織的風景不再,艇仔粥也從船上搬入了粥鋪、茶樓,老廣對艇仔粥的感情依然不變,今期茶餘飯後的故事,半島君同你講講艇仔粥的今昔過往。
  • 艇仔粥,獨特的粵式早茶
    如果由我帶路的話,那麼我會先帶你吃碗艇仔粥,等滋潤的粥水調理好水土不服的腸胃,再大開吃戒。這個艇仔粥,獨特的粵式早茶!是一個不得不去品味的廣東美食。廣州的粥品又綿又滑,輕輕舀起,米粥掛羹,滑過舌頭,到了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暢,尤其是那碗集合海量食材,經過細膩烹煮的艇仔粥,魚鮮肉美,還帶點脆油條絲、一把花生小米,真是嗲不死人。
  • 廣州美食:艇仔粥的來源與製作方法
    鹽2克,味精1克,大蔥3克,姜3克,醬油5克,豬油(煉製)5克,鹼3克2、魷魚食用鹼水浸泡,發透後漂洗乾淨,切成 細絲,放入滾水中燙過;3、沙爆豬皮用冷水浸發,衝洗乾淨,切成絲條,放入沸水鍋內煮爛;6、花生仁去衣,放入沸鹽水中滾過,撈出晾乾;艇仔粥7、放入慢滾油鍋內,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瀝乾油分;11、加入粳米、乾貝、豬肚,待沸後改用小火慢煮至粥成,用鹽、味精調味;12、其餘各料均放入大碗內,衝入滾粥
  • 又便又好食!隱藏於清遠街頭的久久美味——艇仔粥!話說九成清遠人都吃過!
    那裡有一間店專做艇仔粥,晚上17:00後開門。簡單的清遠艇仔粥風味,讓你體會真正的成熟應該是,懂得不是每個人都如你想像的那麼好,明白這個世界和你想像的總是有差距,知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有所回報,學會放下沒有結果的感情,去愛你更值得愛的人,做值得更有價值的事情。
  • 喝粥廣東人是認真的!
    當他們將這種吃法帶入廣東,「看見什麼吃什麼」的廣東人便充分發揮了嶺南雨水充沛、生鮮繁多的優勢,讓艇仔粥的鮮味更上一層樓。△艇仔粥 / 維基百科 熬一碗艇仔粥,不亞於布置一桌滿漢全席。廣東人忘不了小時候媽媽煮的艇仔粥裡滿溢的配料,外地遊客也忘不了溼熱的天氣裡被一碗不到十元的粥安撫的胃和靈魂。 逃不開的艇仔粥,是最平凡的鄉土記憶,也是最淳樸的待客之道。 在吃上堪稱天才的順德人,早已不滿足於單純做粥了,既然粥裡什麼都能燙,怎麼就不能用來涮火鍋呢?
  • 好粥暖新春
    雖說普通至極,但也可以有別致的口味,除了幾碗水一把米的融合,粥的做法還有很多,今日推薦那些溫暖本冬的好粥。1.生米煮粥,用圓滾滾的米做粥,容易熟、容易軟爛,口感更好。4.最好選用新米煮粥,配料更要新鮮,否則粥就談不上鮮美。5.煮粥訣竅:浸泡、開水下鍋、火候、攪拌、點油、粥底和料分煮。
  • 廣東人的智慧,都用在喝粥上了
    當白粥滾沸,按照次序加入醃製好的新鮮豬雜(除豬肉以外的零部件,如豬腰、豬肝等),藉由熱粥的高溫燙熟。豬肝剛剛由生轉熟的那一刻,從粥裡一把撈起,蘸著醬油小料吃,嫩滑爽脆,柔韌勁道。只要火候掌握得好,豬雜原本的腥羶就會在高溫中消散掉。本來平平無奇的白粥,吸收了食材的鮮味,也變得濃香四溢、回味悠長。
  • 10蚊超足料的艇仔粥,傳承超過70年!我在鶴山終於可以吃到啦
    這家店的主理人就是「魚皮祥」,而艇仔粥是他的祖傳秘方,從他爺爺開始,就一直做到現在。三代人,七十載;配方不變,美味依舊。憑藉著招牌艇仔粥 和 七彩撈起魚皮 等菜品,得到街坊們的認可,從此「魚皮祥」的好口碑就這樣火速傳開。現在在鶴山就能吃魚皮祥正宗的順德小食菜餚了~
  • 冬天早餐喝粥,養胃又暖身,教你3道廣東家常粥做法,一學就會!
    大雪節氣過後,天氣已經變得非常寒冷,這時候的早餐,建議可以選擇喝粥,既能養胃,又暖身體,喝下去整個人馬上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我國在4000多年前就有關於喝粥的記載,宋代的蘇軾也曾寫文誇讚過粥: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
  • 我一個人喝粥不香嗎?
    粥是南北方共有的一道主食,粥裡不具備的人體所需營養成分,可以通過配菜或花式做法來解決,不管你是哪一方,是時候給粥文化一整個舞臺了!(以下配菜無科學依據,主要為辦公室南北方同事投票+網友貢獻)get了滿滿的乾貨之後,當然要再一起雲喝粥咯~本編現在把黃小廚做的那些個美味好粥都一一告訴你,喝粥自然也不能將就的。
  • 社長愛吃的店2丨粥店推薦.一碗清粥,入胃暖心!
    已經開了十幾年的粥天粥地在上饒粥界佔據一席之地,大部分上饒人都知道,也是我最常喝的一家粥店。這道蒸排骨是實打實的蒸汽蒸熟,水油平衡,排骨被蒸的透透的,新鮮不粘牙,舌頭稍微用力就能把骨頭「撬」出,盡情享受香嫩的排骨肉。
  • 去廣東,一定要喝粥!
    再撒上薑絲和蔥絲,端上桌時,在放幾顆花生酥,此粥粥底綿滑、味道鮮美、口感豐富。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遊民——疍民(又稱水上人家)創造的,其後又在廣州發揚光大。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們會向岸邊或遊船的遊客兜售艇仔粥。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鮮打撈的魚蝦蟹蜆螺等,雜七雜八,匯入一煲粥裡熬出來的,艇仔粥用料不盡相同,打到什麼就放什麼料,美味異常。
  • 「粥」遊列城
    米為靈魂,水為載體,火為助力,放眼世間燈火闌珊,怎如一碗粥來得樸實瑰麗。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曰:「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粥簡單的外表常常被人們所忽視,但它繁複的內心卻有著無窮的魅力,它獨特、懂得包容,給它各種食材,它就能幻化出千萬種味道。而在中國,作為傳統食物的根基,粥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
  • 早餐粥做法,教你4種做法!
    在一日三餐中,早餐是最為重要的,早餐不僅要吃,而且要吃好,早餐一定要補充充足的營養,因為人一天活動消耗的營養大部分都要靠早餐提供,早餐吃粥是非常好的
  • 廣東人:出了廣東,我都不敢喝粥!
    話說起當年我一個到華北讀書的朋友說,「去了北方上學,才覺得這20年的命不僅是粵菜給的,還是粵菜的粥給的!第一次去到北京喝粥,看到小米粥心裡是拒絕的,感覺米和粥是分開的。回到廣州吃的第一頓,就是兩大碗白粥。」 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廣東人做粥,是有多認真!
  • 海鮮粥的做法
    海鮮粥的做法健康功效:白菜:除煩、利水、清熱解毒香菜:健胃、透疹、增強免疫力雞蛋:潤燥、增強免疫力、護眼明目食材用料:蛤蜊幹100克健康功效:乾貝:補腎、滋陰、輔助降血壓香菜:健胃、透疹、增強免疫力姜:降逆止嘔、化痰止咳、散寒解表食材用料:
  • 照顧好自己,從一碗熱粥開始
    (圖片源自網絡)在古時候,人們在面對寒冷的天氣時,南北方各地就會開始在廚房裡忙活起來了,用不同的食材做出一碗暖暖的粥,以此來抵禦天氣的寒冷。那時的生產全靠人力不比現在,人們對於糧食非常珍惜,每一粒米都珍貴無比。
  • 廣東美食,最簡單體現在喝粥上了
    △一碗艇仔粥,煩惱一掃而空艇仔粥最早起源於福州沿海一代的水上人家——疍民,乘著一葉小艇,疍民們捕撈起河蝦、河蟹,在艇上將新鮮的獵物和粥共煮。△艇仔粥 熬一碗艇仔粥,不亞於布置一桌滿漢全席。 在吃上堪稱天才的順德人,早已不滿足於單純做粥了,既然粥裡什麼都能燙,怎麼就不能用來涮火鍋呢?
  • 各種紅棗粥的做法,女人的滋補好粥
    紅棗粥是女性朋友們不可多得的滋補好粥,常食可補血養顏。紅棗粥的做法多種多樣,每種做法其口感風味及相應功效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