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八卦女
文|牆藝術
來源|牆藝術(ID:wall-art)
· · ·
B站有一部很火的紀錄片《富豪谷底求翻身》,豆瓣9.1分,內容是:一位億萬富翁,接受一項挑戰,獨自去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帶著一輛破舊的皮卡和100元美金,一部沒有人聯繫的手機,用90天的時間,賺到100萬美金。
另外要求,在挑戰期間,挑戰者不能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不能動用原先已經積累的人脈。
如此苛刻的條件,一般人眼中,這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富豪偏要現身說法,用實際行動證明:即使不拼爹,沒有天選之子的運氣,沒有資本支持,窮屌絲白手起家照樣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這個富豪,名叫葛倫·史登斯。
節目組選擇的地方是位於美國賓夕法利亞州西北部的沒落小城伊利。
因為啟動資金只有100美金,加上人生地不熟,起初葛倫只能吃冷水泡麵,睡皮卡。
他想用工作換住宿,被旅店老闆果斷拒絕。
為了生存下去,他到專門的兼職網站上找工作,保潔、推銷、鐘點工,只要給工資,他統統接受。
因為先吃飽肚子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
一個億萬富豪,面對這些工作,一絲不苟,從不偷懶。
在他看來,天下沒有卑微的工作,不論什麼工作,努力去做都能建立自信,實現自我價值,這份自信又會幫助你邁向下個階段。
就這樣,葛倫在陌生的城市邊打工邊尋找商機。
思考是行動的基礎,行動是思考的關鍵。
葛倫賺錢首先想的是:「看清楚自己身邊現有的資源什麼能夠賺錢。」
同時,他還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行動跟想法永遠一致。
在網站上看到有人高價收購軍用輪胎,他想辦法從廢棄工廠、鐵路邊找,最後找到三個輪胎,賣了1500美金。
做「倒爺」嘗到了甜頭,葛倫開始尋求利潤更高的領域。
在伊利這個小鎮上,他了解到有些汽車店在賣二手汽車,但如果這輛車翻新一下可以有更高的售價。
於是,他去轉了幾個二手汽車店,從1400美元砍到700美元買了一輛本田,進行翻新,正準備出售,碰上聖誕節。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打工過程中,他結識了阿傑,兩個人從此一直合作。
聖誕節,葛倫讓阿傑去賣衣服,自己跑去進貨,無非是聖誕小禮品,兩個人搭檔默契,生意非常火爆,一天賺了三四百美金。
在葛倫這裡,這個落後小鎮,真是處處是商機。
聖誕節過後,翻新的本田二手車出手,賣了3900美金。
接著,他收購一輛凱迪拉克,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砍價到1800美金,最後到手7600美金。
而這個離100萬美金的目標差的還很遠,葛倫為了完成挑戰,將目光轉移到二手房上。
他花四萬美金買一棟房子,經過設計師重新設計,翻新,最後以八萬五美金成交。
經過打工、買賣二手車和二手房,葛倫終於積攢了一定的創業資金。
他的創業之路開啟。
葛倫想和酒廠合作賣酒,但對方並不願意,於是看好的首個創業項目就這樣胎死腹中。
面對生意場上的變數,他說:不是每筆生意都能照計劃走,好的生意人永遠都能準備好應付突然而來的變化和失敗。
在繼續尋找項目過程中,他發現有家燒烤店很好吃,還不賣酒。葛倫認為,機會來了。
他知道,創業路上一個人是幹不成大事的。
於是他找到當地的創業中心,面試了幾個願意跟他一起的合作夥伴,開了一家公司。
大夥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有人負責打響品牌和酒類業務,有人負責燒烤主廚和雜務,店鋪終於風風火火開張,並且在一個燒烤節活動上拿了大獎,做了免費的宣傳。
說起來,創業過程十分艱難,期間合伙人也會情緒起伏,遇到挫折也會抱怨,也會無助。
但葛倫本人非常善於調整心態,不會將自己的情緒帶給團隊成員。
而且他相信,創業的重點在於讓團隊相信有共同的目標。企業成功的秘訣,部分在於確定團隊相信你的願景。
所以,他會跟合伙人解釋,錢要賺,但更高層面的是要振興伊利的經濟。這樣大家在賺錢之餘還多了一份責任感。
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
葛倫作為創業團隊負責人,身上有股衝勁,用最大的熱情感染著團隊合伙人,所有成員擰成一股繩,將燒烤生意做得異常火爆。
其實,在接受挑戰的過程中,葛倫多次吃了閉門羹。
「我們每個人都能找藉口放棄,然而沒有人放棄,別人常常問我,你怎麼有辦法開大公司,你怎麼敢做這些瘋狂的事,我都說別給自己找藉口。」這也許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節目的最後,葛倫沒有挑戰成功,離100萬美金差了25萬美金,但用100美金的啟動資金,在90天的時間裡,成功賺到75萬美金,已經非常人所及。
在接受挑戰的90天裡,看他完成目標的過程猶如升級打怪,每一步都驚險刺激,很多次快要堅持不下去,被各種層出不窮、突如其來的困難虐到不行,但葛倫都憑藉堅強的毅力扭轉乾坤。
葛倫說,「別讓挫折傷害你的信心,永遠記住,挫折是一定會遇到的,不如坦然接受,從中學習。」
他準備在精釀啤酒行業大幹一場,並且已經搭建好團隊,他花了1000美元請求幫忙辦理各種營業執照時,律師告訴他辦理周期會超過90天。儘管不舍,他只能忍痛放棄。
當裝修房子時,設計師告訴他房子長了菌,必須請專門的除菌公司來處理,他二話不說,即使超出原先預算也要請來專業團隊。
葛倫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在於他面對困難時的積極心態和一種不斷前進的自驅力,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將no變為yes。
而現實中的葛倫,從小生在底層,患有閱讀障礙,家裡人不是酗酒就是嗑藥,14歲就當了父親,畢業成績墊底。所幸遇到良師,激勵他擺脫現在的困境,掌控自己的命運。
他在25歲時創立了自己的抵押公司Stearns Lending,到 2013年,成為美國第一大融資公司,他的身價也達到20億美金。
看完這個紀錄片的故事,讓我想起國內之前經典電視劇《大宅門》中白景琦,從小頑劣,個性張揚,長大成人後生性風流,導致黃春未婚先孕,氣的母親白文氏一氣之下將他趕出家。
他承諾,混不成功絕不進家門。
白景琦身無分文,管家偷偷塞給他的120兩銀子還在途中為黃春的哥哥還了債。
他到了山東之後,先是依靠搖鈴看病保證有飯吃。
後來在行醫過程中,得知阿膠在當地是個繁榮產業,開啟了白手起家的傳奇故事。
創業期間,白景琦靈活變通,用心鑽研阿膠產品,在管理上有自己的方法,終在山東站穩腳跟,成為行業佼佼者。
結果,他不僅在山東打出一片天下,他北京的家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是他給接濟。
對比這兩個故事,會發現,兩個主人公的成功有某種相似性:他們善於思考,敢想敢幹,但又不蠻幹,為人富有魄力,遇到問題不抱怨,不給自己找藉口,行動跟得上想法,善於解決問題,在團隊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
現在疫情還未結束,經濟形勢嚴峻,企業和個人都面臨考驗。有人質疑這個紀錄片的真實性,但葛倫的創業之路應該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啟發和借鑑,在絕境中尋找生機,在困境中迎難而上,無論是創業還是做事,都要擁有自信和勇氣。
一如富豪葛倫說的那樣:比別人忍受更多的痛苦,成功就會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