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單反,一個略帶復古氣息的雙肩背包,還有一臺筆記本,這就是葉凡的全部家當了。
和其他的背包客一樣,葉凡啊,帶著一顆浪跡天涯的心,以夢為馬,一路走走停停。
他說: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段人生,每一段人生都值得我去好好感悟。
走在路上,葉凡養成了寫博客的習慣,一路上的點點滴滴他都用心的寫在了他的博客上,大家都說他不戀家,可又有誰懂得他寫博客的目的呢,他想告訴家人,他過得很好,哪怕他此刻還在為明天的早餐而奔波,可這有什麼辦法呢,他就是愛這樣的生活。
每到一處新的地方,葉凡都是雀躍的,眉眼都是笑,他總是能為自己找到一個樂觀的理由,他始終相信在不同的地點他的生活會有不一樣的精彩,他很喜歡青春一詞,在他博客上有一句永遠不變的話:我們的青春不怕痛!
葉凡已經畢業七年了,七年的背包生涯帶給了葉凡太多的沉澱,當年青澀的面龐現在有了飽經風霜的成熟,這一年,葉凡回到了家鄉,回到了他人生旅途的第一站——雲南麗江,這裡有著他太多的回憶,也有著極大的意義,他的偶像在此,他夢想的起源也在此,或許這裡還會是他最終的歸宿。
七年,一個好巧不巧的數字,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加起來也正正好是七年,葉凡也不知為什麼他要在七年之後回來,或許是家裡人要求他要在30歲前結婚,而他如今已經29了,又或者是單純的只是因為高中三年大學四年這簡單的幾個字,反正他是回來了,正巧趕上高考。
葉凡靜靜的坐在窗戶邊上,沉默的翻著高中時候的那些照片,明信片,手中的煙早已燃燒殆盡,那個時候他還說他一定不會迷上煙的,可是煙真的是個好東西,它能撫慰他洶湧的內心啊,但是今天怎麼就沒用了呢,菸灰缸裡早已滿是菸蒂,高中的那些回憶卻愈加泛濫。
其實,葉凡還是做不到不去想的吧,高中時期留給了他太多的回憶,也存有太多的遺憾,高考也是他心中無法言說的痛,儘管他口口聲聲地說「我們的青春不怕痛」,可當痛真的來臨的那一刻又有誰能抵擋的住呢?
葉凡是個不善言辭的人,很多時候他都是靜靜的,看著朋友鬧,聽著他們討論班上女生誰漂亮,看上去有些不合群。他有一些執著,或許用偏執更為貼切,他認為對朋友一定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可讓他想不到的是他的這個偏執會讓他難過一生。
日子一天天的過,高中的課業繁重的讓人透不過氣,可葉凡卻總能夠在壓力如山的高中生活中找到讓自己放鬆的方法:捧一本偶像的書,看他在路途中的所見所聞,然後想像著自己和偶像一同前行。這樣的方法無疑是最放鬆的,它最大的好處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堅定了葉凡做一名背包客的夢想,事實證明,葉凡最終也的確做到了。
雖然真的做了背包客,可葉凡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高三那年,葉凡的生活更加繁忙,忙著記語法背單詞,忙著刷理綜題,忙著應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試,連放鬆的時間也沒有,這樣的生活讓葉凡感到無比的厭倦,他曾經想過自己會不會崩潰,好在他自己堅持了下來,他沒告訴過任何人自己心中的想法。
就這樣,到了高三下期,愈是臨近高考,大家愈是沒有時間關注其他,就是在這樣的一段時間裡,葉凡出了問題。
牆上高考倒計時的數字不斷減小,葉凡卻對這種數字失去了「興趣」,他堅持不下去了,他開始鬆懈了,同時他發現自己愈加的自卑,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還能夠用自己的真心去對待朋友,更確定的說是自己有沒有被真心對待過。
不善言辭的葉凡什麼都沒有說,卻是在默默的疏遠身邊那些人 ,可是一這樣做,他的內心又是極度的不舒服,在這樣矛盾的過程中,他的考試成績也在默默下降……直到高考,葉凡還是沒能走出那個自己給自己劃的心結,他想要考的大學連分數線的邊都沒沾上,他的朋友他也不再想去聯繫。
他想,這一生也就這樣過了吧,白日裡平平凡凡,到了夜間也不作幻想。
葉凡,父母為什麼要給他起名叫凡呢?
高考後葉凡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是想讓他就平凡的過完這一生嗎?顯然並不是的,可葉凡就願這麼想啊,「罷了,平凡就平凡吧,我也就只能平凡了」,這是一個高考失利的孩子最直接的想法,自暴自棄過了大學四年不就好了嗎?
葉凡頹廢了一年,不過好在他的野心終究是戰勝了高考帶來的陰霾,葉凡的才華足以支撐起他的野心!重拾信心的他再次開始為他成為一名背包客的夢想奮鬥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啊,為什麼就要止步於眼前的苟且呢?
青春路上的詩和遠方,夢想路上的詩和遠方,你都一一探索了嗎?不再執著於過去那段可笑時光的葉凡似是獲得了新生,誰的青春沒有過坎坷,誰的青春沒有過痛呢?
微微夏風,嫋嫋輕煙,桌面的照片被吹落了一地,菸灰缸如小山般的菸蒂也還是承受不住泉湧的思緒,伴隨著一聲「終秒鈴」轟然崩塌。又是一輪高考過去,每年千軍萬馬過這獨木橋,葉凡想:
這些年像小時候摔倒的時候沒人扶,自己在地上趴十多分鐘還是自己抹抹眼淚站起來。這回憶像發大水一樣泛濫個沒完,不甘、不解到了七年之後重回故鄉都得以釋然。
翻出老朋友寫給自己的明信片,稚嫩的筆跡有點泛黃了,當年說要做一個能走多遠就走多遠的背包客的樣子卻歷歷在目。
葉凡拍了拍自己那個有點舊的背包,心想:「七年了,青春這碗酒我喝的一點都不虧。」
在你心裡是否有一個夢想
一直在想
卻一直沒去實現呢?
-END-
供稿/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 李天華
————————————————————
本文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生會專欄「拾光稿」原創
從本期開始,「拾光稿」欄目正式開啟徵稿模式
投稿郵箱982205369@qq.com
期待今後拾光稿的歲月裡,有你❤
編輯/肖欣怡
審核/鍾港、謝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