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跟誰睡很重要,關乎到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別做錯了
幸運的人一生都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對於孩子的成長,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點,比如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將來很容易變成缺乏安全感的、性格敏感的人。
孩子3歲前跟誰睡很重要,關乎到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家長不在意,那麼孩子可能會內心缺乏安全感,變得自卑敏感。
最好跟媽媽睡
媽媽是孩子的安全感的來源,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媽媽的懷抱就是一切,是孩子的依賴。
在這個階段最好是跟媽媽同睡,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溫暖,這樣孩子內心才會有安全感。
有個寶媽,休完產假以後跟老公在北京工作,一周回來一次,有一次寶媽完成一個項目,提前回家想要給女兒一個驚喜,媽媽站在房門外面看著女兒,女兒對著小熊自言自語:我這次沒考好,肯定讓媽媽失望了,不知道媽媽還會不會回來看我,我下一次一定要好好考試,如果我考得好了就可以讓媽媽多回來了。
那個寶媽說,她真的很慶幸那天早早回來,才看到女兒這一幕,也是這一幕讓寶媽決定辭掉北京的工作,回來陪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那就永遠都錯過了。
跟老人睡
一些年輕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會讓孩子跟老人睡,其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兒,哪個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自己親近。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是哈利哈洛做的一項實驗,將剛出生的猴子與兩個玩偶放在一個籠子裡,籠子裡一個是毛絨的,一個是鐵皮的,儘管鐵皮玩具猴子那裡有奶瓶,而那個毛絨猴子沒有奶瓶,猴寶寶依然喜歡跟毛絨猴子相處,吃過食物以後,就會依偎在毛絨猴子旁邊,受到驚嚇時也會跑到毛絨猴子旁邊尋求安慰。
而我們媽媽就相當於那個毛絨猴子,孩子所有的安全感都來自於媽媽和懷抱。孩子3歲前跟媽媽一起睡,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很關鍵。
更有安全感
孩子未出生時就在媽媽的肚子裡,所以人們常說母子連心,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已經熟悉了媽媽的味道,熟悉了媽媽聲音,當寶寶出生以後,就會特別依賴媽媽,尤其是哭的時候,媽媽抱一抱,孩子的情緒就會得到安撫。
更加自信
自信的來源是因為內心有愛,那些從小跟媽媽朝夕相處的人,內心會更有愛,更有安全感,表現出來也就更有自信。
《媽媽是超人》裡面黃聖依母子給我印象最深,因為孩子是奶奶帶大的,小安迪跟黃聖依相處時沒有親子互動和交流,黃聖依一直被兒子小安迪忽視,有事就會想起奶奶。
這才讓黃聖依意識到問題所在,錯過了陪伴孩子的關鍵期。
所以啊,如果小時候媽媽對孩子照顧得少,那麼孩子對媽媽依賴就會轉移到別人身上,而媽媽想要彌補的時候,卻發現很難了。
有人說,孩子三歲前什麼都不懂,跟誰都一樣,正是因為孩子還什麼都不懂,才最需要媽媽的懷抱。
前三年正是安全感建立的黃金期,媽媽要多陪伴,這樣才能讓孩子性格健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內心與人格培養很有幫助。
此套全彩繪本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得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