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跟誰睡很重要,關乎到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別做錯了

2020-12-15 加多伍加日記

孩子3歲前跟誰睡很重要,關乎到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別做錯了

幸運的人一生都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對於孩子的成長,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點,比如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將來很容易變成缺乏安全感的、性格敏感的人。

孩子3歲前跟誰睡很重要,關乎到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家長不在意,那麼孩子可能會內心缺乏安全感,變得自卑敏感。

最好跟媽媽睡

媽媽是孩子的安全感的來源,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媽媽的懷抱就是一切,是孩子的依賴。

在這個階段最好是跟媽媽同睡,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溫暖,這樣孩子內心才會有安全感。

有個寶媽,休完產假以後跟老公在北京工作,一周回來一次,有一次寶媽完成一個項目,提前回家想要給女兒一個驚喜,媽媽站在房門外面看著女兒,女兒對著小熊自言自語:我這次沒考好,肯定讓媽媽失望了,不知道媽媽還會不會回來看我,我下一次一定要好好考試,如果我考得好了就可以讓媽媽多回來了。

那個寶媽說,她真的很慶幸那天早早回來,才看到女兒這一幕,也是這一幕讓寶媽決定辭掉北京的工作,回來陪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那就永遠都錯過了。

跟老人睡

一些年輕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會讓孩子跟老人睡,其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兒,哪個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自己親近。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是哈利哈洛做的一項實驗,將剛出生的猴子與兩個玩偶放在一個籠子裡,籠子裡一個是毛絨的,一個是鐵皮的,儘管鐵皮玩具猴子那裡有奶瓶,而那個毛絨猴子沒有奶瓶,猴寶寶依然喜歡跟毛絨猴子相處,吃過食物以後,就會依偎在毛絨猴子旁邊,受到驚嚇時也會跑到毛絨猴子旁邊尋求安慰。

而我們媽媽就相當於那個毛絨猴子,孩子所有的安全感都來自於媽媽和懷抱。孩子3歲前跟媽媽一起睡,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很關鍵。

更有安全感

孩子未出生時就在媽媽的肚子裡,所以人們常說母子連心,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已經熟悉了媽媽的味道,熟悉了媽媽聲音,當寶寶出生以後,就會特別依賴媽媽,尤其是哭的時候,媽媽抱一抱,孩子的情緒就會得到安撫。

更加自信

自信的來源是因為內心有愛,那些從小跟媽媽朝夕相處的人,內心會更有愛,更有安全感,表現出來也就更有自信。

《媽媽是超人》裡面黃聖依母子給我印象最深,因為孩子是奶奶帶大的,小安迪跟黃聖依相處時沒有親子互動和交流,黃聖依一直被兒子小安迪忽視,有事就會想起奶奶。

這才讓黃聖依意識到問題所在,錯過了陪伴孩子的關鍵期。

所以啊,如果小時候媽媽對孩子照顧得少,那麼孩子對媽媽依賴就會轉移到別人身上,而媽媽想要彌補的時候,卻發現很難了。

有人說,孩子三歲前什麼都不懂,跟誰都一樣,正是因為孩子還什麼都不懂,才最需要媽媽的懷抱。

前三年正是安全感建立的黃金期,媽媽要多陪伴,這樣才能讓孩子性格健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內心與人格培養很有幫助。

此套全彩繪本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得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三歲前跟誰睡很關鍵,關係到孩子的安全感,家長別不在意!
    對於孩子的成長,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點,比如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感,那麼孩子將來很容易變成缺乏安全感的、性格敏感的人。孩子3歲前跟誰睡很重要,關乎到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家長不在意,那麼孩子可能會內心缺乏安全感,變得自卑敏感。
  • 三歲前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娃!
    ●1-3歲,1對1玩伴關係有些媽媽在孩子1歲前,雖然也跟孩子住一起,但因為上班忙、下班後也未能跟孩子有良好互動,孩子們感受不到媽媽的關注,也會轉移依戀對象。●3歲後,群體玩伴關係到孩子3歲後,他們常常發展為對群體的玩伴關係有需求,對於媽媽或養育者雖然有依賴,但也能開始接受在幼兒園或非熟悉的寢室睡覺,跟小朋友們也玩得較好。因此,孩子從小跟誰睡,長大就跟誰親,這種說法成立。3歲前不陪孩子睡,想再陪孩子很難。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跟父母分床睡,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段
    孩子多大跟父母分床睡?李玫瑾:超出最佳年齡段,影響成長發育。面對孩子分床這件事,真是令不少家長頭疼,有的家長頭疼的是給孩子分了好幾次都沒能成功,甚至有的孩子都10幾歲了還和父母擠在一張床上。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家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常常會描述到自己對於外界事物的感受。在這之中,安全感就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或許爸爸媽媽無法理解這種感情,但確實他又在人生活之中無形存在。一些兒童教育專家也表示:安全感對於孩子本身的成長較為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注意安全感的培養,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
  • 別讓隔代教育消費孩子的安全感
    3、「打它,誰讓它磕你」 錯誤歸因,教會孩子推卸責任。尤其孩子摔倒了以後,不要去拍打地面,說:都怪你。其實只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並引導下回小心就好。 有的老人會認為孩子沒必要跟大人分開吃,但孩子1歲半以前,確實需要跟我們分開吃,因為孩子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孩子的腎不能代謝那麼多鹽,必須要很清淡才行。
  • 孩子3歲前由誰來陪睡覺,未來性格大不同?這樣睡讓娃更有安全感
    爸爸媽媽陪孩子一起睡,有助於增加親子感情,寶寶內心也會充滿安全感。而且在睡前,一般父母都會為寶寶講睡前小故事哄睡,有助於智力的開發。國內外已經有大量的研究都表明:3~5歲是幼兒性別意識發展的敏感期。所以當寶寶已經到了開始具備性別意識的年齡,若是還和父母一起睡,不能助其形成正確的性別認知。
  • 孩子小時候跟誰睡最好?三種選擇的影響各不相同,你會選哪個?
    最近,有媽媽跟我傾訴,她家的孩子三歲多,寧願跟奶奶一起睡,也不願跟父母一起睡。這讓她感到十分苦惱,她感覺孩子跟自己的關係疏遠了,跟奶奶的關係最親密。其實,讓孩子跟誰睡的問題,一直是許多家庭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
  • 孩子跟誰睡都一樣?跟老人睡的弊端別忽視,寶媽要想好
    若問這世間最幸福的畫面是什麼,恐怕媽媽摟著自己的寶寶睡得香甜能排上前幾位了,血脈的延續,生命的締造,都演繹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密。可是即便很多育兒專家都提倡孩子的0-3歲很關鍵,可以說是黃金三年,由媽媽帶最為合適,對孩子也最好,大多數媽媽卻並不能做到。
  • 孩子只對媽媽又黏又鬧?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讓他這麼沒有安全感?
    咱們今天一起來聊聊安全感的問題吧~說到底,還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所謂安全感一般是指孩子跟媽媽建立起的一種依戀關係。對於孩子來說,從出生開始,媽媽就是與他們關係最密切的人。從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到得到關愛等心理需求,都是媽媽給予的。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曾經說過,依戀的生物功能就是生存,而心理功能是獲得安全感。
  • 寶寶6歲前的安全感很重要,從4種「依戀關係」,看穿孩子內心世界
    孩子從胚胎狀態就和媽媽呆在一起,在媽媽身邊孩子會感覺到很安心,一旦離開媽媽孩子就會感到焦慮和恐慌。安全感是孩子敢於去接觸世界的底氣,對孩子很重要,尤其在6歲以前,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階段。01孩子6歲前的安全感很重要1、安全感讓孩子更懂表達有安全感的孩子
  • 孩子跟誰睡就和誰親?研究表明:問題不在於人,關鍵看這黃金時期
    而孩子也很是安分,對於婆婆並沒有產生多大的排斥,在那之後孩子便時常與婆婆一起睡,平日裡小王見到孩子的時間也只有周末休息的時候,可當周末小王想和孩子一起睡時,卻發現孩子總是睡不著覺還哭著喊著要找奶奶,這讓小王心裡感到很不是滋味。這種情況想必不少寶媽都曾遇到過,那麼針對這個問題,難道就如同大眾所說的那般嗎?其實並不全是!
  • 孩子三歲前還跟老人一起睡,幾個隱形傷害你可知,對你對娃都不好
    娃3歲前和誰睡,其中講究你可知?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不得已的原因只能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但有些時候,如果3歲前一直讓孩子和老人睡,會帶來不少父母想不到的隱形傷害。孩子3歲前和老人睡,這些危害就在前方1、影響孩子身體發育3歲以內是寶寶抵抗力最弱的時候,自身並未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統,而老人則是精力越來越差的階段,尤其是現在到了夏季,身體流失的鋅更多。
  • 小步在家早教:3歲前如何給孩子閱讀啟蒙?99%的父母都做錯了
    小步在家早教:3歲前如何給孩子閱讀啟蒙?99%的父母都做錯了 和孩子親子共讀,你是否遇到了這些問題:市面上繪本那麼多,怎麼選?買了很多書,孩子都不愛看怎麼辦?
  • 孩子多大適合「分房睡」?男孩女孩參考標準不一樣,父母別忽略
    「跟媽媽睡一床,羞不羞,你的酒鬼爸爸不打你嗎?」之後男孩兒惱羞成怒,將雙胞胎姐妹拖到了臨近的後山裡面殺害,慘劇發生……而這樣和孩子分床睡的事情,也出現在很多家庭當中:·一個10歲的男孩,因為不願意和父母進行分床睡,每天臨睡之前都要爬上父母的床上,即使被父母各種哄、暴打,也不妥協。
  • 多陪孩子睡可以修復安全感?錯,分床睡對孩子的好處會更多
    錯,《善解童貞》一書記載:父母需要明白一點,孩子的安全感是在醒著的時候建立的,不是在睡著了之後建立的,無論父母與孩子睡在一起多長時間,都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怕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先了解安全感的建構都知道安全感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很重要,了解孩子的安全感建構,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 3歲前千萬別離開爸媽住 幼年安全感影響一生
    朋友擔心寶寶離開媽媽會沒有安全感,以為媽媽拋棄了他,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但是奶奶說沒事兒的,孩子三歲之前沒有記憶力,更不會有什麼安全感之說。無獨有偶,今天小編剛剛在網易親子的博客裡看到這樣一篇博客,與上文那位奶奶的說法剛好相反。
  • 孩子3歲前這4類營養素,對大腦發育很重要,攝入充足孩子智商更高
    在國際上有一條關於育兒的公認定律: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孩子一生健康幸福的奠基關鍵期。在生理上,幼兒在這一時期的營養攝入狀況關乎孩子身體體格和大腦智力的發育;在心理上,這一時期的幼兒獲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否滿足關乎孩子之後的性格成長,幼兒這一時期的心理狀況會伴隨影響在之後的情緒和潛意識表達裡。
  • 「孩子不能和老人一起睡!」從小跟誰一起睡,真的會影響一生嗎?
    即使是決定孩子晚上跟誰睡這件小事,對於大部分媽媽們來說,也是如臨大敵。小丁作為一名新晉寶媽,時刻都能感受到帶孩子的不容易。經過了三個月的相處,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密。可是未來昂貴的育兒成本,讓小丁只能選擇回去上班。
  • 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小時候最好不要跟老人一起睡,有這些潛藏危害
    從小到大都跟姥姥睡的男孩,內向而懦弱 文文和明明戀愛了,明明是外地人,文文第一次到明明家做客,她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的親弟弟強強雖然和明明長得非常相像,但是性格卻截然相反,二十多歲的大男孩上街時甚至還會牽起媽媽的手。
  • 「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孩子分房睡,到底幾歲好
    網上關於孩子什麼時候跟父母分房睡最合適,眾說紛紜。有的育兒專家建議學習國外的做法,孩子出生後就跟父母分房睡。有的建議孩子3歲前完成分房睡,還有的建議孩子6個月就考慮分房睡……到底哪種最合理?6個月、2歲、3歲、5歲……這些全都是網上瘋傳的分房年齡,媽媽根本手足無措。其實,關於孩子什麼時候應該跟父母分房睡,並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