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陪孩子睡可以修復安全感?錯,分床睡對孩子的好處會更多

2020-12-15 樂歡爸媽

帶兒子們在小區樓下玩球,可可滿臉的憔悴,懷裡抱著的小寶正試圖掙脫她的懷抱要到地上去玩,她一邊打著哈欠一邊說:「這樣的日子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可可是一位二胎媽媽,大寶6歲,小寶一歲半,由於先生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在出差,白天,可可要上班,請了小區一個親戚幫忙照顧孩子,晚上回來,除了要給小寶洗澡、餵奶、洗衣服、哄睡,還要陪大寶玩遊戲,講繪本,陪睡。

每次最欲哭無淚的是,小寶想睡的時候,大寶又拖著她的手要講繪本,想睡而睡不了的小寶因此煩躁、哭鬧,等安撫完小寶,陪完大寶,時間又指向10點半了,自己再洗漱收拾完,已經11點多了,雖然很困了,但又捨不得這點難得的安寧時光,於是拿著手機,刷刷刷,又挨到1點了。一夜夜熬下來,人自然就憔悴了不少。

要是孩子不用陪睡該多好!很多媽媽在夜晚的這個時間掙扎,與孩子睡,自己的個人時間都被剝奪了;不陪孩子睡,孩子那麼需要我,哭喊著不願分開,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與孩子分床睡真的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嗎?錯,《善解童貞》一書記載:父母需要明白一點,孩子的安全感是在醒著的時候建立的,不是在睡著了之後建立的,無論父母與孩子睡在一起多長時間,都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怕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先了解安全感的建構

都知道安全感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很重要,了解孩子的安全感建構,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分為三級:一級、二級和三級。

一級安全感建立的時間:從出生到一歲半,被動接受愛的階段

孩子原本被緊緊地包裹在媽媽安靜的子宮裡,突然光溜溜地來到這個嘈雜的世界,他會感到緊張、恐懼、害怕,他們的身體各方面尚未發育完整,渴了,餓了,尿了,哭了的時候,如果家人及時給到細心、妥帖的照顧,這會讓孩子感到很安心,物質上的滿足會讓他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精神上,他們需要爸爸媽媽溫柔的懷抱,滿懷愛意的眼神,親切的呢喃細語,孩子從這些細微處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喜愛,知道自己是受歡迎的、可愛的,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當孩子物質和精神上都獲得了滿足,第一級安全感就建立好了,也為第二級打下了很好的根基。

二級安全感建立的時間:一歲半到三歲,主動向外部探索階段

喝母乳的孩子開始會接受斷奶,喝奶粉的孩子開始接受輔食的改變,孩子剛開始戒奶的時候,會哭鬧,因為害怕沒有吃的了,一旦孩子發現即使沒有奶,其他的東西仍然是美味的,是可以填飽肚子的,就會逐漸放棄掙扎,而接受這份割離。

一歲半的孩子大多都會走、會說、會拿、會爬,他們開始逐步探索身邊的一切事物,所有的東西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父母要做的就是為孩子的探索行為提供足夠寬鬆的環境,保護他不受傷害,當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一切都是安全的,他會變得更加大膽,對外部世界的信任和安全感初步建立了起來,逐步開始向第三階段邁進。

三級安全感建立的時間:三歲之後,離開熟悉的人和家

孩子滿三歲之後,大部分開始上幼兒園,老師、小朋友、教室、小睡床對他們而言都是陌生的,他們需要學會去適應,與其他孩子成為朋友,得到老師的喜歡,這些都是孩子的挑戰,當孩子克服了這一次挑戰,他會覺得自己更有力量,知道自己該怎樣與身邊的一切陌生事物去相處,內心變得更篤定和有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按照以上三個階層逐步建立的,只要父母平時在養育的過程中,沒有對孩子吼罵、斥責、打,孩子的安全感就會被建立得很好,雖然每邁一次臺階,會讓孩子有一次的痛苦、掙扎和抗爭,每邁一次臺階,對外部世界就少了一份恐懼,但每一次的經歷,就是孩子的新生。

由此可見,陪睡並不能修復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真正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尊重、信任、支持和必要的呵護。

及時分床睡,對孩子、對媽媽都是益處多多

分床睡,有利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孩子到了兩歲時,就可以實行分床睡,這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我的衣服、我的鞋子、我的房間、我被子」孩子天然地會更喜歡自己的東西,讓孩子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空間,會讓他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是獨立存在的,這種獨立自主意識會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有利於發展孩子的安全感

剛開始與孩子分床睡時,孩子之所以會排斥,是因為兩個因素,第一,孩子害怕一覺醒來看不到媽媽了。第二,孩子把媽媽陪他睡覺當作愛自己的表現。當媽媽提出不再陪睡的時候,孩子會心想: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所以不再想跟我睡了。

如果大人能跟孩子解釋清楚:分床睡是因為你長大了,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了,媽媽給你這一份尊重,這是愛你的表現,媽媽對你的愛一直是不變的。不僅言語如此,行動也該如此,讓孩子隨時能感受到媽媽對他的關愛。

其次,當孩子一覺醒來,隨時都能見到媽媽,重複幾日之後,孩子就會明白,媽媽不會消失,即使分開睡,對自己生活也沒什麼影響。這個時候,孩子也就建立起了獨立睡覺安全感。

有利於幫助媽媽脫離戀子情結

還記得香港女星狄鶯嗎?兒子15歲還一直與她同睡,我相信,不是兒子不願與媽媽分床睡,而是媽媽的戀子情結,導致自己無法與兒子分開。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當媽媽長期幾年與孩子睡習慣了,確實是會捨不得與孩子分開,如果這種現象沒有及時得到幹預,就會為孩子的心理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有利於夫妻情感交流

做了媽媽之後,很多女性將心思和精力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與另一伴的交流隨著分床睡也變得越來越少,媽媽重回自己的位置,將有更多的時間與另一伴相處,也更有利於加深感情,另一伴的心情因為有了陪伴也會變得更好,對待孩子也會更有耐心,如此良性循環,闔家更歡樂。

媽媽的心情也會變得更好

當孩子適應分床睡之後,媽媽講完故事,親吻一下孩子,或者與孩子道別晚安,就可以熄燈讓他們睡覺了,而不再像之前一樣一直要陪到孩子睡著,自己有了部分時間去放鬆,媽媽的精神有得到放鬆,心情也會變得更好,對待孩子自然也會更有耐心,孩子也免遭受媽媽的情緒暴力。

樂歡媽媽:很多媽媽以為陪孩子睡可以幫助孩子修復或者建立安全感,孩子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生活中感受到的一點一滴,猶太教母沙拉說:我們要做孩子的推手。讓孩子分床出去睡,就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推他一把,讓他自主去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相關焦點

  • 昆凌和5歲女兒分床睡,到了這個年齡,家長就要和孩子分床睡了
    每一個孩子的發育程度和性格都不一樣,每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也有所不同,因而每個家庭的分床時間是沒有一個統一具體時間。如果孩子成熟比較早、依賴性沒有那麼強,那麼父母可以早一點與孩子分床睡,比如在孩子五六歲的時候。但如果孩子發育比較晚,內心又特別缺乏安全感,父母可以考慮晚一點與孩子分床睡。
  • 「分床睡」別只看年齡,孩子出現這幾種表現,就該分床睡了
    而對於晚熟的孩子,應當延後他們與父母分床睡的時間。父母應當針對不同的孩子的性格和成熟度,做出不同的反應。為什麼要和孩子"分床睡"?你明白這些好處嗎?1.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的獨立意識是最重要的一點。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上獨立的道路",美國教育家羅伯特也說,現代兒童教育有十大目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獨立。
  • 孩子什麼時候分床睡合適?和年齡無關,有這3種表現,可以單獨睡
    比如他們可能會通過頭髮長短、穿衣服的顏色來判別男、女。當然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可能2歲左右就會辨別男女了,而有些孩子可能到4歲左右才對此感興趣。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髮育空間,家長可以給孩子購買一個兒童床,放在大床的邊上,給孩子進行分床睡。
  • 孩子不願意分床睡怎麼辦?可能是父母的做法不對,不知道的快看看
    如果離開父母就會導致他們特別沒有安全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不能夠讓孩子分床睡,否則很容易導致親子關係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導致孩子的性格比較敏感自卑,對於他們未來的成長是比較不利的。但是如果孩子分床睡的時間太晚也不是特別好,會讓孩子沒有獨立能力,同時也容易影響到對孩子的性教育。
  • 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最好不要超過最佳年齡,影響孩子發育
    關於孩子長大後什麼時候要跟媽媽分開睡的問題,是很多媽媽非常關注的育兒重點,有一些育兒專家提出孩子最好在3歲時就可以和媽媽分床睡了,最晚不超過6歲,對孩子有好處。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太小,遲一點分房睡也沒關係,其實是錯誤的觀念,那分房睡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 多大可以和孩子分床睡了?不能超過這個年齡,晚了孩子難獨立
    那分床睡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其一,3歲前不要分床睡。這個時期,正是寶寶和家長建立良好關係的時期,理應和家長住在一起,用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家長想讓孩子獨立無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時間,太早讓孩子離開父母的懷抱,容易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我生孩子那會兒,很多媽媽都特別奉行「寶寶一出生,就該自己睡」的原則。而這個說法來源於幾十年前,很多歐美國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房睡了,美其名曰「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獨立、聽話、不粘人」。但是後來,很多媽媽發現,過早和寶寶分床睡,導致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朋友最近正想方設法「訓練」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睡覺。已經進行了一周多了,每晚都要上演一次「哭戲」,娘倆兒一整宿都不得安生。每每孩子夜裡哭醒,她都不得不反覆過去安撫、哄睡,每天都頂著倆黑眼圈、腫眼泡去上班,崩潰極了!後來我給她講了另外一個媽媽和孩子分床睡的經歷:一位媽媽,在孩子4歲生日那天,開始嘗試跟孩子分屋睡。
  • 李玫瑾:和娃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通常情況下,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就會讓孩子和自己睡,這樣方便自己晚上能夠及時照顧到孩子。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了之後,就會出現一些問題,而且孩子大了之後,自己睡覺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好處的。但是,有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自己睡覺會感到害怕,會半夜回到父母的房間。
  • 孩子多大應該分床睡?不能超過這個年齡,晚了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但是父母的一些親密的行為,被孩子看到或聽到的可能是不可避免的,這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尤其是當有了性別意識之後,對他們的影響更有甚之。所以,家長必須要知道孩子適合分床睡覺的最佳年齡。孩子多大應該分床睡?不能超過這個年齡,晚了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 8歲男孩跟父母睡,一提分床就崩潰,他錯過了分床睡的4大好處
    當孩子大了,父母就會準備專用的兒童床和兒童房。分床睡是一件遲早要到來的事情,可是,很多父母就焦慮,擔心孩子沒有能力獨自睡覺,擔心哭鬧的孩子由此失去了安全感。分床睡是父母與子女的第一次分離。其實,分床睡很簡單,也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4大好處。
  • 和寶寶分床睡,有哪些好處?什麼時候分房睡,要考慮這幾個因素
    對於寶寶多大可以分床、分房睡,家長了解嗎?為什麼要和寶寶進行分床睡和分房睡呢?父母應該如何客觀看待這件事情。和寶寶分開睡眠,有如下的好處:1、分床睡,可以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寶寶的睡眠時間較長,與家長無法同步。因此很多時候,寶寶睡覺了,家長可能會在邊上玩手機或做其他事情。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跟父母分床睡,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段
    於是孩子分床的事情在孩子3歲的階段就無疾而終。 後來朋友想著等孩子稍微大點,可能分床會容易些,可是誰知道孩子年齡越大分床越困難,有時候朋友陪孩子在自己床上睡,孩子睡著之後朋友回到自己床上,可是每次孩子半夜醒了都會再跑到自己的床上,這不最終這分床的事情也沒成功,直到現在二寶出生。
  • 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如果一直和父母一起睡,對孩子的性別認識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尤其是父母的一些親密舉動很容易被孩子模仿。 這種依戀是每個寶寶成長的必經之路,寶寶在與媽媽分開的時候會很容易陷入分離焦慮中,會表現的焦慮、沒有安全感,直到3歲之後,寶寶對與依戀對象的分離會逐漸適應,因此3歲之前不建議和孩子分床睡。
  • 同床睡、分床睡哪個好?親子同床睡會造成哪些危害?
    寶寶出生後與爸爸媽媽分床睡,還是跟爸爸媽媽一起同床睡,不同家庭有著不同的認知和做法,到底什麼時候跟孩子分房睡比較好?
  • 孩子6歲怕黑,不敢一個人睡,這些方法讓寶寶願意分床睡
    文 | 齊麗娟鄰居家小周有個六歲的男寶,孩子平時看著就調皮、任性,一直以來,我對他的印象都是膽大、敢於冒險,但直到前段時間和小周聊天時,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孩子並沒有我想像中那般膽大,甚至膽小到六歲的男孩仍是不敢一個人睡,一到晚上就爬上父母的床,而且還一定要擠在父母中間睡覺,這樣才能睡得著
  • 孩子要什麼時候「分床睡」?並非是看年齡,而是這幾種表現
    因為睡覺時難免會碰到父母的身體,對0-2歲的寶寶來說會有安全感和溫暖的心理感受,但是對3-6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性別概念可能會產生自然的生理反應。2、 孩子的獨立性非常差如果孩子一直和父母一起睡的話,很容易產生依賴父母的心理。長期一起睡會使孩子更加依賴,什麼事情都靠父母來安排,喪失獨立能力。
  • 孩子多大分床睡最好?李玫瑾:別超過最佳年齡,不然以後更難分
    特別是有些新手爸媽,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跟孩子分床睡最好,太小怕孩子接受不了,太大又擔心小孩養成習慣。著名兒童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跟孩子分床睡不能太早,尤其是三歲之前,如果父母強行讓寶寶一個人睡覺,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不好的心理影響。等孩子過了三歲,就可以慢慢進行分床了,但注意不要超過六歲,不然以後更難分。
  • 來自權威專家的建議:孩子分床睡有「最佳時間」,過早過晚都不好
    教育界中的權威專家李玫瑾教授,對孩子什麼時候分床睡給出建議:「跟孩子分床睡的時間不要太早或太晚,尤其是孩子3歲之前,家長最好每天都陪著孩子,因為這可能關乎到他們未來的成長發育。」
  • 分床睡不宜太早,更不宜過晚,專家稱這三個方面會有影響
    孩子一出生,一般都是跟家長一起睡的。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到了一定年齡,需要獨立睡覺,與家長分開。有些孩子不願意跟家長分床睡,往往是因為害怕家長不愛他。但不分床睡,會讓孩子依賴成性,甚至容易造成戀父戀母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