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界常說:"3歲分床,5歲分房",我在微寶媽群中發現許多父母都按照這個建議去做。當孩子到了標準年齡,就不管哭鬧還是害怕,強制和孩子分床和分房。
結果讓父母和孩子不好受,孩子睡覺不安生和哭鬧,父母發愁、心累,到最後父母無法忍心放孩子一個人睡,只好把孩子再次抱回大床。
孩子不分床的壞處有哪些?
1、容易讓孩子性早熟
如果父母長期和孩子一起睡很容易導致孩子性早熟。因為睡覺時難免會碰到父母的身體,對0-2歲的寶寶來說會有安全感和溫暖的心理感受,但是對3-6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性別概念可能會產生自然的生理反應。
2、 孩子的獨立性非常差
如果孩子一直和父母一起睡的話,很容易產生依賴父母的心理。長期一起睡會使孩子更加依賴,什麼事情都靠父母來安排,喪失獨立能力。
孩子出現有這3種表現,就該分床睡了
1、 對媽媽太依賴
大部分的寶媽都特別享受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如果孩子長大了不粘自己了,很多寶媽都會覺得落寞焦躁,可是過於依賴對孩子長大發展並沒有好處。
所以,發現孩子對媽媽太過於依賴的話,最好讓孩子知道分床(分房)睡了,不然時間長了,孩子可能會失去獨立性和獨立要求。
2、 孩子產生性意識的時候
中國家庭很難為情談論性,但是這個是對孩子最壞的指導。當孩子發育到一定程度後,他們會對自己身體產生好奇,這時候要跟孩子講一些男性和女性的區別性,引導孩子獨立睡覺。
父母要跟孩子說清楚男和女的差異,然後解釋我們不能在一起睡覺了。趁這個機會是跟孩子普及性知識的最佳時機,我們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教孩子如何保護好自己,並不是羞於啟齒的談論。
3、 膽小怯生生
費蘭克說過"假如你是個膽小怯弱的人,那麼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或者說你是個勇敢的人,那麼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小朋友說話聲音很小、很細,性格膽小。而別的小朋友都特別活潑開心一起玩的時候,膽小的小朋友們卻不敢向前和樂觀活潑的孩子們玩,這就是被父母保護得特別好。
這種情況下家長們別再猶豫了,該考慮和孩子分床(分房)睡了,得讓孩子獨立睡覺,鍛鍊孩子的獨立性、膽大的個性,不過在分床睡之前跟孩子提前做好溝通工作,不然會適得其反。
如何更好地讓孩子適應與父母分開睡?
1、 睡前父母陪伴孩子
很陌生的小房間和小床,孩子很有可能一開始感覺到不適應,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先適應這個小房間幾天。也可以跟孩子講個故事,讀繪畫本等等,讓孩子感受到安心,等孩子睡熟後再回到自己的房間。
2、 和孩子一起布置他喜歡的小房間
在分房之前,跟孩子說"你長大了,可以擁有小房間和小床,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你身邊,依然愛你。"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所以和孩子一起布置小房間,讓孩子選擇喜歡的床、柜子、燈等等,都有都按照孩子喜歡的所布置的樣子,同時讓孩子一起參加布置過程,給孩子感覺自己即將可以住進來的期待。
例如女孩子喜歡公主風格,男孩子喜歡英倫簡潔的風格,並且跟孩子說:"這裡就是專屬於你的小世界,而你是這裡的小主人……"讓孩子對剛裝飾完的小房間有了歸屬感,將來分開睡容易多了。
3、 給孩子看繪畫本安撫情緒
即使讓孩子住上了自己的小房間,但孩子還是怕黑、怕一個人睡。父母們跟孩子講道理和溫柔解釋很有可能不管用。還不如用繪畫本給孩子看,因為孩子喜歡看圖畫,興趣很強。還能讓孩子在繪畫本裡遨遊,並且感受到道理,不過我們要安撫孩子的焦躁不安的情緒。
在這裡我推薦給父母們適合孩子看的繪畫本,例如《睡覺去,小怪物》、《第一次自己睡覺》等等。差不多半個月給孩子講故事,但不要拖長時間,自然讓孩子自己學會分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