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太多孩子!分床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2021-01-11 積木寶貝青島中心

最近,身邊一個媽媽,在為孩子分房的事頭疼。

確切說,從暑期開始她就在忙著跟孩子分房睡這件「大事」了,包括帶孩子布置小房間,挑選小飾品,講故事,說道理等等。

分房第一天,孩子表現得倒也雀躍。很快就在自己房間裡睡下了。

然而,下半夜就醒了。

獨自爬起來,跑到媽媽床頭邊站著,眼淚鼻涕一起下。

自從那天以後,只要媽媽提起分房睡的事,孩子就激烈地抗拒。

如今折騰了幾個月,不僅分房沒分成,反倒孩子看上去愈發粘人了。

這讓媽媽很困惑。

我問,你看起來很焦慮,為什麼?

她解釋道,網上都說了,3歲分床,5歲分房!我家都5歲半了,再不分床是不是就晚了?

這是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

我也不止一次聽到「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

這句話有問題嗎?按說也沒有大問題,但這是有前提的。

如果簡單粗暴地「照本宣科」,不僅可能分睡不成功,反而還可能使得親子關係惡化,甚至損傷孩子的安全感。

前提一:你有沒有給夠孩子安全感

我認識一個男孩,7歲了仍然沒法跟大人分床睡。

為什麼?

看看孩子平日的成長環境就有答案了。

孩子的爸爸媽媽脾氣都不太好。孩子哪裡做得不對、不合大人心意就是一頓批評打罵。

在孩子4歲半時,媽媽又懷了妹妹。

孩子爸爸抱怨:他總是一副「膽小、怕事、看人臉色」的模樣,看著就難受。

孩子媽媽則憂慮地問:孩子看起來一點主見都沒有,這麼大了還動不動就愛哭,粘人,為什麼?

其實,無論是孩子「膽小、沒主見」這件事,還是孩子無法獨立睡覺這件事,都跟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有關(自我力量不足的孩子,很難有力量去獨自面對陌生的人、事以及陌生的環境)。

而要談孩子的自我發展,就不能脫離安全感跟依戀關係。

如果依戀關係不好,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建構起來,那麼他所有的精力都會放在「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愛)」這個重點上。

簡單理解,就是一個孩子,他沒吃飽一定會一直喊餓。

一輛小汽車,沒加夠油他就跑不遠。

一個孩子,他的安全感不足,時刻擔心著「被拋棄」、「不被喜歡」這樣的問題,那他的自我意識是無法真正發展起來的,更無法順利地走向獨立。

一位心理學的朋友這樣說過:「從兒童情緒發展的角度,順產的孩子5歲左右分床,上小學前分乾淨;剖腹產的孩子, 7歲左右分床,10歲左右分乾淨。」

分床怎麼還有「分不分乾淨」一說呢?因為分床和分房睡這個事,它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絕對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般大約要持續一年左右。

為什麼還要分順產和剖腹產呢?因為人們認為,剖腹產的孩子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出生以後對外界的聲響更加敏感,更可能缺乏安全感,故而需要更多的緩衝時間。

我比較認同這個說法。

我家老大就是剖腹產。

儘管我也在他5歲前後,給他備了小房間,但是大部分時候,都是我去陪他睡小床。或者到後半夜,他又從小房間溜回到主臥裡去。

我沒有批評過他,也沒有因為這件事太焦慮。

大約到他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就再也沒有半夜起床、往主臥跑過了。

而且是他自主決定的。全程沒有任何逼迫或者親子間的撕扯。

結合個人經驗,我想說的是,父母跟孩子分床,不是一下子把孩子丟給黑暗。而是幫著孩子度過獨自睡覺的恐懼。

具體幾歲分床或者分房間睡,並沒有那麼的要緊。

親密關係的養成更重要。

前提二:你是不是真的做好了準備

要想順利跟孩子分開睡,還有一個前提,就是父母本身做好了「分離」的準備。

比如,我身邊有這樣一個反例。

一位女性朋友,她兒子已經三年級,還沒分床。

因為沒法分床這個事,夫妻倆時不時地爭吵。

老公對於孩子媽媽和孩子都有意見。

他一要求分床,孩子就哭鬧。

媽媽心疼孩子,於是就妥協。甚至不惜跟老公分居,把老公擠到睡書房,自己跟孩子睡在大臥室裡。

所以,這個孩子一直沒法獨立睡覺的表象背後,藏著本就糟糕的夫妻關係。

妻子當初就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嫁給丈夫的。

自從生了孩子後,她就把關注全部都投注在兒子身上,並把丈夫排除在自己與兒子之外。

孩子潛意識裡配合著媽媽的需要,黏住媽媽不放。

可是,這樣沉重的關注和愛,孩子哪裡承受得起?這個小孩後來出現了很嚴重的厭學情緒。時常喊「活著沒意思」。只有在跟同齡人遊戲的時候,他看起來才稍微像個正常小孩,找回屬於他的活力。

總之,看起來是睡眠問題,說到底根本還在於這對母子關係太近的緣故。這樣持續的高濃度母子關係,讓親子關係常年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而家庭內部秩序混亂、失衡,孩子又如何能夠真正安心地長大呢?

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何時分床這個事本身不會傷害孩子。能夠傷害孩子的,是這個事件背後,父母的狀態、信念都是什麼。

如果父母允許孩子獨立,那麼孩子就能獨立;

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獨立,孩子就很容易成長為無法脫離襁褓的巨嬰。

如果父母自身有問題沒解決,孩子的那些所謂問題,就不過是父母問題的擋箭牌罷了。

我還接觸過另外一個案例。是一位做父親的,他一邊發愁兒子好像總是長不大,一邊又主動縱容10歲的兒子跟夫妻二人擠在一起睡。

了解後發現,父親幼時得到的關注很少。

他像疼愛當年的自己一樣寵愛兒子,一直試著去補償早年的缺失,卻忘了看見眼前的孩子所面臨的真實課題,不是缺愛,而是獨立。

上述這些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分床的具體時間和技巧,其實都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為何跟孩子分開睡這個事,到了你家就成了一個問題?

明明滿足了分床條件,為何夫妻中有一方,遲遲捨不得跟孩子分開?

是什麼賦予了孩子這麼大的能量,去獨自佔有父母中的一方,去把丈夫和妻子分開?

簡言之,分開睡,不僅僅是和孩子分兩張床、兩個房間那麼簡單。

通過這個事,可以觀察到父母有沒有做好準備,放手讓孩子長大;甚至可以體察到這個家庭內部的關係互動模式到底是怎樣的。

最後,關於這個何時分床、分房睡的問題,我還想延伸說一點。

很多家長養了孩子後,都會去學習、去讀很多當紅專家或者紅人分享的育兒知識。大部分人的分享都有其可取性,但也有其局限性。

因為孩子和孩子太不一樣了。家庭和家庭的具體情況也不同。

比如,有育兒書籍上說初生嬰兒應每隔多長時間喝一次奶,你能說這個觀點錯誤嗎?不能說它絕對錯誤,因為它畢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泛泛的參考作用,不至於新手爸媽在餵養初期手忙腳亂。

但真正執行起來,就需要在按需餵養的基礎上,再去參考這個標準化的餵養提示。

尤其是,如果孩子沒到時間就餓了,或者你餵的時候孩子不肯吃,那麼還是放棄你的固定時間哺乳的原則吧。

否則,這種無視孩子需要的刻板做法,只會造成對孩子的壓迫和不尊重,損壞他們對外部世界的信賴和基本的安全感。

還比如,普遍的育兒觀點會說,孩子8個月的時候應該會爬了。有些商家還會宣傳說,如果你的孩子不會爬,就會怎樣……於是,很多新手爸媽們忙不迭地訓練孩子的爬行能力,還不厭其煩地在寶寶面前擺放一個色彩鮮豔的小玩具,以激發寶寶向前爬行的動力。

這樣做對嗎?從方法層面看,也沒錯。

但真的就有很多家長這樣做了以後,沒有訓練出來爬行表現優秀的孩子,這個時候就開始杞人憂天或者患得患失了,疑惑地問我們:「是不是我家孩子天生缺陷;孩子將來會不會走不穩;不會爬的孩子會不會不聰明?……」

事實是,孩子們的個體差異真的非常大。不少寶寶的表現,根本不像書上所說的,經過鍛鍊就會爬行,他們甚至可能暫時跳過爬這個階段,直接就會走了。

這個時候,父母們反而應該抱著順其自然的思想,放下心理包袱。你可以繼續陪著孩子練爬,但只是為了玩,而不要有那麼強的訓練目的。

因為孩子總是會走路的。

父母過於焦慮,要麼延長這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要麼會損害到親子關係。這就得不償失了。

等到孩子長大了,但凡出現某些發展中的問題或者行為問題,那原因就更複雜了。

不僅是孩子內部的生長節奏不同,先天氣質類型不同,家庭內部的氛圍如何、爸爸媽媽之間以及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如何,都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節奏,造成極大的差異。

美國的兒童教育學家迪馬斯洛佩茲教授在給家長的培訓中,讓家長們做了個雙手籤名對比的小試驗。迪馬斯教授先讓家長用常用手籤名,然後又要求家長用另一隻手再籤一次。兩次籤名對比下來,家長們說,用不常用的手籤字,「十分彆扭,不舒服,還很慢。」迪馬斯教授比喻說:「籤字的手就是教育方式,用了不適合的手,寫出的字一定不好看。」

濃縮成一句話就是,一切外部的理論跟方法,都只是一種參考。我們與其盲目相信他人的成功經驗或設定的所謂標準,不如先學會保持覺察和自我成長,早日找到並學會信任自己做父母的直覺。

你本應該最了解你的家庭,也最應該了解你的孩子。

相關焦點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是呀,有多少媽媽抱著同樣的心態,按部就班的計劃著跟孩子分房睡:想借著分床睡、分房睡,讓孩子更獨立;不想孩子太粘人、太嬌氣,想早點和孩子分開睡;「3歲分床、5歲分房」過了這個年齡就更不好分了;聽說國外媽媽,孩子一出生就要自己睡了,這些都是真的嗎?到底有沒有最佳分床、分房睡的年齡?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是呀,有多少媽媽抱著同樣的心態,按部就班的計劃著跟孩子分房睡:想借著分床睡、分房睡,讓孩子更獨立;不想孩子太粘人、太嬌氣,想早點和孩子分開睡;「3歲分床、5歲分房」過了這個年齡就更不好分了;聽說很多媽媽,孩子一出生就要自己睡了……這些都是真的嗎?
  • 你被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坑了嗎?分房睡的最好年齡是幾歲?
    關於分床分房睡,我聽過幾種說法:第一種:三歲分床五歲分房,超過這個年齡再不分房就晚了第二種:從兒童情緒發展的角度,順產的孩子5歲左右分床,上小學前分乾淨;剖腹產的孩子, 7歲左右分床,10歲左右分乾淨。第三種:都是杞人憂天,過去生活條件差,好多人家就一個炕,全家人都在一起睡,哪個長得不健康了。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都說三歲分床五歲分房啊!可是不分等孩子大了就更難了!」「越早分房的孩子單獨的性越好。」「要早點分房睡,不然孩子會性早熟。」連是被一些無悔責任的文章歪曲了,而急著分房,結果孩子整日晚上11點哭,對小夥伴們本身都是種忍受。
  • 「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坑了無數孩子!孩子分房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自1974年起,科研人員就選擇跟蹤了205個家庭,從孕晚期開始,一直到孩子18歲。調研結果顯示:孩子5個月時,有35%的家庭選擇親子共眠;孩子3歲時,有7%的家庭也和孩子同床睡;孩子5、6歲時,仍舊有4%的家庭同床共枕。
  • 8歲男孩跟父母睡,一提分床就崩潰,他錯過了分床睡的4大好處
    8歲男孩遲遲不能分床睡達達是個8歲的小男孩,他一直跟著父母睡覺。從他三歲開始,達達的媽媽就準備讓他睡在兒童房的兒童床上。可是達達一直在拒絕,晚上當媽媽把他抱到兒童床上睡覺,他就嚎啕大哭。父母不忍心,就會把他抱回雙人床上擠著。分床睡分到8歲,還是沒有分開。
  • 李玫瑾:孩子分床不要超過最佳年齡,分床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但是孩子始終也要和父母分床睡,孩子什麼時候該分床睡,如何讓孩子接受自己睡一直是許多家長們頭疼的問題。對此,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在一次演講中給廣大家長們表達了她的觀點。李玫瑾:分床最好不要超過最佳年齡 孩子在三歲之前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仍然處在對於父母的依戀當中,這種依戀是嬰兒通過爸爸或者媽媽身上獲取安全感的一個過程。
  • 什麼時候和孩子分房、分床睡?過早過晚都不行!
    孩子多大就該分床、分房睡?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跟父母分床睡,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段
    孩子多大跟父母分床睡?李玫瑾:超出最佳年齡段,影響成長發育。面對孩子分床這件事,真是令不少家長頭疼,有的家長頭疼的是給孩子分了好幾次都沒能成功,甚至有的孩子都10幾歲了還和父母擠在一張床上。
  • 不管是三歲分床還是五歲分床,千萬別選「冬季分床」,風險陡增
    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之後,一定要跟父母分床睡。相信很多父母都從育兒專家嘴裡,聽到過類似的言論,可這個所謂「一定年紀」,到底是什麼時候呢?一般來說,最早三歲,最晚五歲。知道了年齡段後,準備實施「計劃」的父母卻發現,分床真的好難!
  • 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點擊"教育孩子的訣竅"關注我們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在教育訪談中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孩子和家長分床睡最好不要太早,特別是在孩子三歲之前,家長最好還是和孩子一起睡,三歲以後開始著重於和孩子分房睡,至關重要。」
  • 孩子多大應該分床睡?不能超過這個年齡,晚了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但寶寶總是會長大的,家長應該要學會在適當的年齡與他們分床睡覺,否則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可部分家長會因為,很難解釋分房睡覺的原因,或是因為寶寶反抗,而不忍心讓他們傷心,於是分個房反反覆覆,一直成功不了。
  • 「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孩子分房睡,到底幾歲好
    網上關於孩子什麼時候跟父母分房睡最合適,眾說紛紜。有的育兒專家建議學習國外的做法,孩子出生後就跟父母分房睡。有的建議孩子3歲前完成分房睡,還有的建議孩子6個月就考慮分房睡……到底哪種最合理?孩子只有4歲,面對空蕩蕩的房間感受到了絕望!想要回到爸媽的懷抱裡,卻一次次地被拒之門外,真的心疼他!孩子還沒準備好,你就把他推出門外,小小的他只能攥緊媽媽的衣服,以尋求一絲絲安全感……到底幾歲可以和孩子分房睡,網絡上可以說是眾說紛紜。
  • 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最好不要超過最佳年齡,影響孩子發育
    關於孩子長大後什麼時候要跟媽媽分開睡的問題,是很多媽媽非常關注的育兒重點,有一些育兒專家提出孩子最好在3歲時就可以和媽媽分床睡了,最晚不超過6歲,對孩子有好處。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太小,遲一點分房睡也沒關係,其實是錯誤的觀念,那分房睡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 夫妻過了50歲後,為什麼最好不要分床睡?過來女人告訴你3大壞處
    那麼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即便是夫妻過了50歲,年齡也很大了,但是分房睡依然是很錯誤的做法,很多50歲的夫妻之所以會對分房睡不以為然,恐怕更多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清楚分房睡的壞處有多大罷了。那麼我們今天就跟大家聊一個,關乎大多數人切身利益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夫妻過了50歲後,為什麼最好不好分床睡?我們聽聽這幾個過來人她們是怎麼說的。夫妻過了50歲後,為什麼最好不要分床睡?
  • 12歲斷奶15歲分床,母子之間沒有邊界,狄鶯的這種母愛毀娃一生
    狄鶯對於兒子異常寵愛,曾經在《康熙來了》節目中自曝:「自己一直和兒子同床睡來15年,而且兒子12歲才斷奶,15歲的時候還在摸媽媽的胸睡覺。直到後來兒子在和她一起睡後有了生理反應,她才意識到要和兒子分床睡。」
  • 李玫瑾:和娃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究竟有多大的孩子需要分床睡覺,家長千萬不要錯過最佳時機,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孩子該幾歲分床睡才好?李玫瑾直言: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專家,她在教育訪談中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孩子和家長分床睡最好不要太早,特別是在孩子三歲之前,家長最好還是和孩子一起睡,三歲以後開始著重於和孩子分房睡,至關重要。」
  • 「分房睡年齡期限」害了無數孩子!界定孩子分房睡的從來不是年齡
    前兩天和閨蜜聊天,突然說起寶寶分房睡的問題,閨蜜女兒今年6歲了,還不願意和媽媽分房睡,但是閨蜜從網上看到各種關於分房睡年齡的文章,說是6歲孩子一定和分房睡,在狠心讓女兒分房睡後。半夜突然發現女兒不知什麼時候過來了,趴在床尾上睡著了,可把閨蜜心疼壞了,後悔強行讓女兒分房睡。
  • 孩子要什麼時候「分床睡」?並非是看年齡,而是這幾種表現
    育兒界常說:"3歲分床,5歲分房",我在微寶媽群中發現許多父母都按照這個建議去做。當孩子到了標準年齡,就不管哭鬧還是害怕,強制和孩子分床和分房。因為睡覺時難免會碰到父母的身體,對0-2歲的寶寶來說會有安全感和溫暖的心理感受,但是對3-6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性別概念可能會產生自然的生理反應。2、 孩子的獨立性非常差如果孩子一直和父母一起睡的話,很容易產生依賴父母的心理。長期一起睡會使孩子更加依賴,什麼事情都靠父母來安排,喪失獨立能力。
  • 李玫瑾:和娃分床睡,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不然會影響成長發育
    據教育界人士調查,兒童長時刻與爸爸媽媽同床共枕,這會讓孩子的心理年齡變小,今後獨立生活的能力也會變弱,對爸爸媽媽依賴性較強,長大後走向社會往往不為周圍朋友所認同。為此,到了適宜年紀的兒童有必要與爸爸媽媽分床睡覺。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