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三歲分床還是五歲分床,千萬別選「冬季分床」,風險陡增

2020-12-16 閃電新聞

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之後,一定要跟父母分床睡。

相信很多父母都從育兒專家嘴裡,聽到過類似的言論,可這個所謂「一定年紀」,到底是什麼時候呢?一般來說,最早三歲,最晚五歲

知道了年齡段後,準備實施「計劃」的父母卻發現,分床真的好難

寶寶首次嘗試「分床睡」,卻以失敗告終,原因竟是選錯了季節

同事小張的孩子已經四歲八個月了,眼瞅著就是「分床睡」的末班車了,可幾次嘗試兒子都不配合,這讓小張很是發愁。

其實孩子剛剛四歲的時候,小張就嘗試過一次「斷舍離」,可不知道是孩子還小還是其他原因,不光沒有成功幫助孩子學會獨立的第一步,還適得其反讓孩子病了好幾天,病好以後更離不開媽媽了,還增添了許多新的毛病。

以前只是睡前讓媽媽講故事哄睡,現在卻非得拽著媽媽的手指才能睡,沒睡踏實之前把手指抽走,孩子就會立刻醒來,將「分床睡」的進度一拖再拖。

後來小張看到一篇文章,這才明白為啥自家寶貝,幾次嘗試分床睡都失敗了——她在選擇「分床」的時間時,根本沒有考慮季節

育兒專家表示:冬季是最不適合和孩子分床的季節。而小張不湊巧的,每次都選在了冬季。

不管是三歲分床還是五歲分床,千萬別選「冬季分床」,風險陡增

一、氣溫變化不穩定,環境改變易生病

冬季氣溫變化不定,孩子已經習慣跟父母一起睡覺,一直有父母的體溫把孩子包裹在中間,孩子不會感覺到明顯的寒冷。

一旦離開父母獨立入睡,突然失去父母溫暖體溫包裹的孩子,十分容易在床上來回翻騰,睡不安穩、睡眠質量也無法保證,孩子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生病的機率就會大大增高。

多數的小孩子睡覺不老實,如果在冬季出現蹬被子的情況,父母又因為不在孩子身邊而不能及時發現,孩子在蹬開被子的情況下,極其容易感冒發燒。

二、總是颳大風的黑夜,孩子容易產生恐懼

孩子本身就對黑夜帶有畏懼感,而冬季的夜晚更是時常會伴隨著大風,窗外呼呼的聲響,很容易讓孩子聯想到,動畫片中的「月黑風高夜」,害怕有妖怪的孩子,根本無法安心入睡。

再加上氣溫的變化等,孩子心理更加沒有安全感,從而出現更加深層的恐懼,對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陰影。

三、父母難擋孩哭鬧,再三妥協無新招

無論是生病還是對黑夜的恐懼,都會使孩子對「分床」一事產生無限的抗拒,反而更加依賴父母,哭鬧著不願意跟父母分開,沒有父母的陪伴就不願意睡覺。

這個時候無論父母如何安撫都不能勸服孩子,而多數父母會選擇在孩子的哭鬧中妥協,再三的妥協之下,與孩子「分床」就更加困難了,只能一拖再拖。

「分床」也是門技術活,在對的時間做鋪墊,瞅準時機一舉拿下

不難看出,現在「分床睡」逐漸成了技術活,而那些沒能掌握訣竅的家長,孩子到了中學都不敢一個人睡覺,其實原因無外乎是沒有斷絕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其實分床、分房,執行得越早越順利,在孩子還沒有充分的獨立意識之前,家長只要「下得了狠心」,做好準備工作並選擇恰當的時間,通常用不了多久孩子就可以順利地自己睡了。

一、在孩子1歲前,父母如何做?

一歲前孩子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也是為之後徹底的「斷舍離」做出鋪墊。

在西方許多家庭,為了儘早地使孩子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在孩子一出生時就會準備嬰兒床或嬰兒房,而中國家庭卻普遍是選擇與嬰兒同睡一張床。

但是隨著育兒習慣的變化和更加科學的育兒方法的出現,建議父母們提前給孩子備好獨立睡覺的小床,讓孩子在自己的床上和父母大床上交替入睡,入睡環境的頻繁改變不至於讓孩子產生明顯的依賴感。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大床一定要緊挨著孩子的小床,一旦出現情況,父母也可以及時做出反應。

二、2-3歲時,父母要隨時注意孩子情緒

父母要時刻做好和孩子徹底分床睡的準備,增多孩子睡在自己小床的次數,循序漸進讓孩子適應沒有父母陪伴的情況下入睡的狀態。

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不要在孩子情緒不好或做噩夢時,堅持「狠心」讓孩子獨自一人入睡,安撫好孩子的不良情緒,不要使孩子在潛意識裡認為,必須自己睡是因為父母不喜歡自己了,給孩子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同樣很重要。

三、徹底的「分床」要湊足「天時地利人和」

想從根本上幫助孩子獨立,不只是父母的態度和孩子的習慣,選擇對季節,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尤為重要,孩子生一次病就會對父母產生一次依賴,經常生病的孩子非常難脫離父母,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是孩子進入獨立的必要條件之一。

多給孩子營造獨立入睡的環境,比如固定孩子的睡覺時間,使孩子能夠主動到點上床;睡前不要看過於激烈的電視節目等,第二天一定要詢問孩子入睡情況,適當鼓勵孩子,也要適當獎勵孩子能夠一個人睡覺的勇氣。

不要選擇孩子生活產生大變動的時間,進行徹底的「分床」,千萬不要選擇天氣寒冷的冬季或不良天氣時分床,突然的改變都會使孩子產生不穩定因素。

總的來說,無論何時「分床」,孩子的安全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分床才是最合理的做法,父母們也不要過多擔憂,孩子的生命歷程中,每一次成長都包含一定的痛苦,不存在沒有痛苦的長大,作為父母,只要選擇好合適的做法,你們的堅定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基石。

留言板話題:您家的寶寶到了該「分床」的時候了嗎?參考以上方法幫助寶寶走出獨立第一步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8歲兒子不願跟母親分床睡,分床睡別看年齡,有這3種表現就該分
    相信分床這件事令很多家長頭疼,孩子並不是嚴格聽從父母話的機器,他們也是一個生命,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個體。不過他們的心智並不成熟,這就導致他們會和父母的認知出現偏差,在分床這件事上很多孩子表示抗拒,甚至選擇一直賴在父母的床上。
  • 「3歲分床,5歲分房」害了太多孩子!分床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她解釋道,網上都說了,3歲分床,5歲分房!我家都5歲半了,再不分床是不是就晚了?這是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我也不止一次聽到「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這句話有問題嗎?按說也沒有大問題,但這是有前提的。如果簡單粗暴地「照本宣科」,不僅可能分睡不成功,反而還可能使得親子關係惡化,甚至損傷孩子的安全感。
  • 分床不分愛,分床不分性
    夫妻分床睡,「分」出的是默契還是問題?在綜藝節目《新生日記》中,著名主持人李艾「夫妻分房睡感情更好」的言論引起了大家熱議。李艾說,她和丈夫結婚四年,因為丈夫睡覺打呼,而自己睡眠淺,所以兩人一直都是分床睡,丈夫住三樓,她住二樓,因為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間,他們的感情更好了。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是呀,有多少媽媽抱著同樣的心態,按部就班的計劃著跟孩子分房睡:想借著分床睡、分房睡,讓孩子更獨立;不想孩子太粘人、太嬌氣,想早點和孩子分開睡;「3歲分床、5歲分房」過了這個年齡就更不好分了;聽說國外媽媽,孩子一出生就要自己睡了,這些都是真的嗎?到底有沒有最佳分床、分房睡的年齡?
  • 「3歲分床、5歲分房」坑了無數孩子!分床睡的最好年齡到底是幾歲?
    是呀,有多少媽媽抱著同樣的心態,按部就班的計劃著跟孩子分房睡:想借著分床睡、分房睡,讓孩子更獨立;不想孩子太粘人、太嬌氣,想早點和孩子分開睡;「3歲分床、5歲分房」過了這個年齡就更不好分了;聽說很多媽媽,孩子一出生就要自己睡了……這些都是真的嗎?
  • 昆凌和5歲女兒分床睡,到了這個年齡,家長就要和孩子分床睡了
    而孩子獨自生活則是從與父母分床開始。在一次採訪當中,昆凌提及到自己的女兒已經5歲了,所以她和丈夫商量後決定與孩子分開睡。昆凌夫婦也早早為女兒準備好了房間。雖然昆凌和周杰倫也捨不得自己的女兒,但是為了孩子的長遠發展,夫妻兩人只能狠下心來與孩子分開睡。當她第一次要求女兒自己肚子睡覺的時候,女兒是拒絕的。
  • 老年人為什麼經常分床睡?醫生再次勸告:分床睡有這3個弊端
    · 卓女士:分床睡10年,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卓女士,43歲,分房睡10年,卓女士說,分床睡就是因為老公不愛她了,其他再多的理由其實都是藉口,自己晚睡覺安靜老實,不會磨牙也不會打呼嚕,但是老公還是每天主動睡在客房。
  • 3歲前,實現和寶寶分床睡
    洋洋2歲了,媽媽想跟兒子分床睡。媽媽把兒子抱在懷裡,跟兒子說了分床睡的決定。為了當個男子漢,兒子滿口答應。
  • 8歲男孩跟父母睡,一提分床就崩潰,他錯過了分床睡的4大好處
    分床睡是父母與子女的第一次分離。其實,分床睡很簡單,也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4大好處。8歲男孩遲遲不能分床睡達達是個8歲的小男孩,他一直跟著父母睡覺。從他三歲開始,達達的媽媽就準備讓他睡在兒童房的兒童床上。可是達達一直在拒絕,晚上當媽媽把他抱到兒童床上睡覺,他就嚎啕大哭。父母不忍心,就會把他抱回雙人床上擠著。分床睡分到8歲,還是沒有分開。
  • 老人為什麼總是分床睡?
    但是,生活中,很多老年夫妻放棄了「共枕眠」的機會,他們上了年紀之後會採取分房或者是分床睡覺的方式,而且很多夫妻並不是感情出現了問題而分房。那麼這些老年人為什麼會分床睡呢?這種分床睡的方式對於健康有沒有好處呢?
  • 14歲男孩不願和媽媽分床睡,打開兒子抽屜後,媽媽都傻眼了
    就比如說,分床睡的問題,明明已經到了分床的年齡,但由於孩子的牴觸,家長們也是一再妥協,到最後,出現讓自己無法接受的一幕。閨蜜的孩子已經14歲了,現在還是和媽媽一起睡,真的是非常尷尬的事情。由於閨蜜早年離婚,所以小孩的依賴性特別強,本來五六歲的時候想分床,但由於孩子牴觸,此時便也作罷。
  • 孩子幾歲應該分床睡?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解讀,在孩子2歲左右時就應該開始讓他適應和父母分床睡了,這對於形成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十分必要。
  • 李玫瑾:孩子分床不要超過最佳年齡,分床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但是孩子始終也要和父母分床睡,孩子什麼時候該分床睡,如何讓孩子接受自己睡一直是許多家長們頭疼的問題。對此,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在一次演講中給廣大家長們表達了她的觀點。李玫瑾:分床最好不要超過最佳年齡 孩子在三歲之前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仍然處在對於父母的依戀當中,這種依戀是嬰兒通過爸爸或者媽媽身上獲取安全感的一個過程。
  • 「分床睡」別只看年齡,孩子出現這幾種表現,就該分床睡了
    孩子幾歲了應該和家長分床睡呢?需不需要等孩子懂事了,年齡稍大一點再分床睡呢?相信這是很多家長內心的困惑!但其實對於什麼年齡階段應該分床睡,沒有準確的定論。因為,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都有所不同,並且每一個孩子成熟期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早熟,對於這類孩子就應當讓他們早日和父母分床睡。
  • 孩子多大分床睡最好?李玫瑾:別超過最佳年齡,不然以後更難分
    那麼此時鍛鍊寶寶分床睡,就成了父母們的一道難題。特別是有些新手爸媽,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跟孩子分床睡最好,太小怕孩子接受不了,太大又擔心小孩養成習慣。著名兒童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跟孩子分床睡不能太早,尤其是三歲之前,如果父母強行讓寶寶一個人睡覺,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不好的心理影響。等孩子過了三歲,就可以慢慢進行分床了,但注意不要超過六歲,不然以後更難分。
  • 你被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坑了嗎?分房睡的最好年齡是幾歲?
    關於分床分房睡,我聽過幾種說法:第一種:三歲分床五歲分房,超過這個年齡再不分房就晚了第二種:從兒童情緒發展的角度,順產的孩子5歲左右分床,上小學前分乾淨;剖腹產的孩子, 7歲左右分床,10歲左右分乾淨。第三種:都是杞人憂天,過去生活條件差,好多人家就一個炕,全家人都在一起睡,哪個長得不健康了。
  • 夫妻分房分床睡,到底為哪般?聽聽這三個人怎麼說
    於是乎,分房分床則成了很多夫妻最佳的相處模式,「白天出門是夫妻,晚上關門是鄰居」便應運而生。2、結婚20年,做「鄰居」18年桃子,今年45歲,結婚20年,和老公分房分床睡了18年了。說起來,也蠻溫馨的,剛生完兒子,我們三個睡在一起,他怕晚上翻身壓到孩子,就去了另外房間睡覺。
  • 夫妻睡覺,該不該在一張床上?「分床睡」竟有這個好處
    其中部分人不只是分床,而且還分房,18~35歲中分房睡的比例是3%,而在35~54歲及55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更是分別達到7%和16%[1]。這麼一說,分床睡好像真的是個好事兒。但又覺得哪裡怪怪的。(來源:soogif)這真不是個簡單的事兒,畢竟睡覺和個人感受很相關。首先,分床睡有影響夫妻關係的風險,有人說床分了,人也分了。不說別的,就說想發生點什麼羞羞事的時候,如果要求不是特別強烈,可能出了熱被窩,衝動就冷卻了。
  • 夫妻過了50歲,為什麼要分床睡?過來人告訴你3個好處
    文/蜜禪01一生中,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所以這一張1.5米寬,兩米長的床便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場景。當然,對於那些婚姻不幸的人,他會告訴你「人到中年,夫妻千萬不要分床睡,會導致婚姻破裂。」可是,明白人都知道,分床睡只是一個結果,一個過程,而不是婚姻和感情破裂的原因。事實上,50多歲的夫妻適當、合理的分床睡還會有不少好處。
  • 寶寶多大能和父母分床睡?如何讓寶寶不哭不鬧接受分床?看完這篇,就全都明白了!
    萌醫生,我家寶寶 1 歲了,現在可不可以讓她分床睡呀?以前看到很多文章,說要從小就要鍛鍊寶寶的獨立性,而鍛鍊獨立性,要從吃飯和睡覺開始。其實我挺想對老母親說——這話一點也沒錯,但是,分床睡,和鍛鍊什麼獨立性沒有任何關係。我孩子那麼小,我給予足夠的愛和安撫還不夠呢,閒得慌這麼早開始談什麼獨立性?